广告位API接口通信错误,查看德得广告获取帮助
印度河文明包括哈拉帕和摩亨佐·达罗两个大城市,以及100多个较小的城镇和村庄。两个大城市方圆都超过5千米,由其规模可推测是两个大邦的政治中心或是一个大帝国轮流以两地为京城(印度历史上原是有一国两都之制的)。但是,也可能是哈拉帕继摩亨佐·达罗之后成为京城所在地,因为摩亨佐·达罗不止一次受到大洪水的破坏。在卡提阿瓦以及更南的南部文化区,比主要的印度河地区略晚些时间开发。这种文化有文字,字符约有250~500个,部分已被试作解读,此种语言已被归入达罗毗荼语族。该文明的中心时期约在西元前2500~前1700年,但在前2千纪出现的南部地区文化可能延续到更晚的时候。 印度河流域文明的初露倪端 繁盛时期的印度河流域文明,大概分布在东自阿富汗西至德里、北起克什米尔南抵塔普提河的广阔地域里。它比苏美尔文明和埃及文明加在一起所影响的地域还要广阔得多。因此,印度河文明也引起了世界学术界的高度重视。 从1920年,英国和印度的许多学者便开始合作。10多年来,学者们在今印度和巴基斯坦境内的哈拉巴、摩亨佐·达罗、信德和俾路支斯坦等地,共发掘出了60多处古文化遗址,第一次向全世界披露了印度河流域史前文明的存在。 在印度河文明的遗址中,还出土了大量的生产工具和生活用品,以及大量青铜的斧、矛、刀、剑和颇具特色的女性陶俑及其他陶器。这些出土的器物表现出了古代印度人民高度的生产水平和精湛的艺术才能,令专家学者们惊叹不已。 然而,最引人瞩目的还要算3000多方独特的石质浮雕印章,这其中的大部分印章都是用柔软的滑石制作的。上面镌刻着,有栩栩如生的动物图案,偶尔也有少数人物形象。这些动物图案主要以公牛、犀牛、水牛、鳄鱼、象、虎、牝鹿等为主,而大多数印章上都刻有某种文字。 神秘的印章文字 研究者认为,这些文字是一种同时存在图形和符号的象形文字。为了弄清这些印章文字的含义,世界各国的古文字学家、碑铭学家以及历史学家,都进行了不懈的努力。 研究者发现,这些印章文字同任何已知的文字都毫不相干,它渊源于西方的可能性基本不存在。既不是梵语,也不是吠陀梵语,然而在美索不达米亚和西亚的其他很多地方,也发现了与印度河印章非常相似的石印,上面的文字或图案同这些文字也有许多相同之处。学者们据此推测,史前印度河流域文化与当时的西亚文化之间,应该有着颇为密切的关系,而这些石印也可能是古代的印度人卖到西亚去的。 关于印度河印章文字的释读或推测简直就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有人认为,印章文字同其他文字间的关系还不能确定,还需要进一步的发掘或研究;也有人认为,史前印度河流域所使用的语言很像达罗毗荼语,因此印章文字和达罗毗荼语之间应该有某种渊源;还有人认为,这种印章文字或许就是古印度婆罗谜文的起源。不过大多数学者都认为,这些印章应该是被古代印度河流域的居民当作护身符或辟邪之用的。因此,印章上的图案和文字符号是某种宗教祷词,代表有某种意义的图形或词语,而并非代表某些语音。 不过,对此也有持反对意见的。一位名叫文森特·史密斯的研究者认为,印度河流域的印章文字“不可能是一种用字母来拼写的文字,很可能是一种自成音节的有声文字,或是代表某种声音。阅读时,应从右向左阅读,然后再从左向右阅读。也就是说,这是一种交互成行的书写文字”。 尽管多数学者都对这些文字进行了长期认真的探索和研究,但一直也没有取得一致的意见和有意义的突破。直到19世纪60年代末,印章文字还是没有被成功释读出来,它仍是印度河流域文明中没有完全被人类解开的谜团之一。 何时才能柳暗花明? 尽管对印章文字的研究没有取得突破性的进展,但值得一提的是,1954年11月,印度考古局文物鉴定专家S.R.拉奥博士在印度古吉拉特邦的洛塔尔,发现了210方滑石印章。这些印章证明,古代印度河流域的文明曾扩大到了卡提阿瓦半岛。 拉奥博士认为,洛塔尔印章应该归属于晚期的印度河流域文明,因为它上面的文字比在印度河中下游发现的早期印章上的文字简单很多,而且上面所有的图案都在晚期印章上消失了。此外,一些简单的线形(而非象形)符号也都被标上了重音,并出现了符号双写的缀写字。 在多年的研究中,拉奥博士使用的方法逐渐获得了印度及其他国家学者的推崇和赞誉。在20世纪70年代末,拉奥博士向世界宣布了自己对印度河流域的这些文字的新见解。他认为,被发现的这些印章文字最初应该是一种由62个符号(包括图案和线形文字)组成的混合文字,后来逐渐演变成了由22个符号组成的字母文字。早期的混合文字中,包含了一些闪语符号和类似于梵语、尤其是梨俱吠陀梵语符号;而晚期的字母文字中,由辅音符号构成了闪语辅音字母系统的基础。这两种文字都是从右向左书写的。 拉奥博士认为,印度河文明的最大贡献在于,古代印度文字从缀音文字演变成了字母文字。印章文字所代表的语言,也是古印度雅利安语言的一种早起形式,而并不属于达罗毗荼语族。同时,印章文字还为婆罗谜文的产生奠定了一定语言基础。 与此同时,另外一些国家的学者也试图利用电子计算机破译这些印度河流域发现的文字。在研究中,他们使用的主要方法是对所有印章文字符号的位置和出现的次数进行分析,把一些符号看成是图形,而把另一些看成是具有某种词义的限定词。拉奥认为,前苏联和芬兰学者们还没有分析出有的符号是假图形,因此“还没有确切地搞清楚有多少基本符号”。 总之,印度河流域的印章文字至今可以说都是一个不解之谜。 相关链接——印度河文明的农业和手工业 与所有其他古代文明一样,印度河文明主要是农业文明,主要农作物有小麦、大麦等。此外,当地居民还种植紫花豌豆、甜瓜、芝麻、椰枣和棉花等。研究发现,印度河流域也是最早用棉花织布的地方。 古代的印度河流域,可能已经与外部世界有了相当的贸易关系;其中包括美索不达米亚,考古人员在那里发现了印度河流域的印章,在波斯湾的巴林岛上还发现了一些其他印度河流域的产品。这些发现表明,巴林岛应该是美索不达米亚与印度河流域之间进行海运贸易的一个中间站。 印度河流域还有许多手艺精湛的制陶人,他们会用陶轮制作陶器,这在当时是一项崭新的技术。哈拉帕人使用石器,而且还会用青铜制作刀具、雕像等。而且,他们还建立了发达的废物处理系统,其中包括一些有盖板的排水系统和倒垃圾的斜槽等。 印度河文明最著名的工艺品也许就是那些图章,通常以块滑石制成,种类有别而独具特色。图案包括各式各样的动物,既有象、虎、犀牛和羚羊这类真实的动物,也有幻想或拼合而成的动物,有时也雕刻人形。考察者还在这里发现了少量的印度河石雕品,通常很小且为人像或神像。此外,也发现过很多动物和人的小型赤陶雕像。 (责任编辑:中国历史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