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网

中国历史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历史研究 >

中国古代历代盛世大全(2)

时间:2015-12-30 19:07来源:未知 作者:中国历史网 点击:
光武中兴 见小敌怯,见大敌勇,这是史家对汉光武帝刘秀的评价,看起来有点矛盾,但实际上反映厂他在平时提高警惕、谨小慎微,关键时刻由于成竹在


  光武中兴

   “见小敌怯,见大敌勇”,这是史家对汉光武帝刘秀的评价,看起来有点矛盾,但实际上反映厂他在平时提高警惕、谨小慎微,关键时刻由于成竹在胸,所以临危 不惧。“光武中兴”,便是指他恢复刘氏汉室帝业,建立东汉政权,改变西汉末年和王莽时期战乱造成的百废待兴的社会状况,并取得明显成就的一段历史。

   王莽末年,在连年灾荒情况下,各地义军纷纷起兵。刘秀也举起了反莽义旗。他在平定河北过程中迅速壮大了自己的力量。建武元年(公元25年)自立为帝,然 后又经过长达十余年的征战,武力统一了全国。光武帝统一全国后,采取“与民更始”的政策,田赋仅仅恢复到西汉时的三十分之一,但对于贪官污吏却实行严刑峻 法。他多次发布释放奴婢和禁止残害奴婢的命令,将国有荒地租借给流民耕种;劝农桑,兴水利,轻赋税。在政治上,全国裁并四百余县,废除都尉,一面精兵简 政,一面强化中央军队;进行官制改革,设刺史为州一级地方官,他们可直接上奏皇帝。他善待功臣,有效地维护了政权的稳定。这些措施,加强了中央集权,稳固 了自己的统治,也在当时有利于社会稳定和发展生产。

  贞观之治

  “贞测”是唐太宗李世民在位期间的年号。唐太宗在位23年,唐朝在当时的世界上,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都处于领先地位,“贞观之治”,表达了史学家对唐太宗政绩和贞观时期的肯定。

   胸怀大度,善于用人,是唐太宗治理国家突出的特点。比如重用原来属于太子李建成集团的魏征,就说明他以才干和德行这两条为根本标准不是虚言,“兼听则 明,偏听则暗”,这句魏征的名言成了唐太宗的座右铭。魏征去世后,唐朝的选官制度和考课制度,不仅重武,而且重文,五品以上的官吏根据政绩考核,皇帝亲自 裁定。隋朝开始实行的科举考试制,得以延续和完善。唐太宗还精简机构。使中央官员从2500人简为640人,唐太宗主持制定《贞观律》,赏罚分明,后来经 长孙无忌等人为其作注而成《唐律疏议》,是中国封建社会著名的法典。唐太宗推行均田制,奖励垦荒;颁行租庸调法,轻徭薄赋;劝课农桑,设置义仓,救灾备 荒;兴修水利设施,疏浚河渠。这些政策有力地推动了经济发展和社会繁荣。粮食连年丰收,粮价平稳,百姓安居乐业。唐朝的汉族和各少数民族和睦相处,这是他 多方面采取民族融合政策的结果,比如任用少数民族人做官;准许少数民族内迁,定居长安;文成公主和吐蕃的松赞干布联姻,留下和亲的千古佳话。公元631年 (贞观五年)日本开始向唐朝派遣唐使,广泛学习唐朝的政治制度,法律制度,均田制和租庸调制,日本在645年(贞观十九年)所进行的大化改新,几乎是全面 地学习、模仿唐朝文化。亚洲、非洲许多国家的使臣、留学生和艺人、僧侣都来到长安。佛教、伊斯兰教进入中国,而中国的瓷器、纸张、茶叶和丝绸运往波斯,再 传到欧洲,对世界文明的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 (责任编辑:中国历史网)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