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天,永乐皇帝向他展示一柄折扇说:“此扇是外国进贡来的珍品,可惜上面只有画而无题字,实为美中不足。所以今天召你进宫,是想补写诗词于扇上。”解缙听完后,即请皇帝命题,皇帝说:“扇上的画就是题。不管你抄录别人的也好,你自己作的也好,只要符合画意,就可以。”解缙接过折扇一看,原来这幅画是按唐人《凉州词》的诗意画的。这首诗是: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解缙当场就在扇上写下这首诗,呈给了皇帝。 皇帝见诗,心中大喜,当着满朝文武官员夸赞解缙笔走龙蛇,诗切画意。王侯大臣,也都争相欣赏解缙的书法。 谁知解缙在写诗的时候由于一时疏忽,竞把诗中的“间”字漏写了。当时他自己没发觉,皇帝也没发觉,王侯大臣中有发觉的,也闷在心里不说,暗为解缙担忧。因为古时给皇帝办事,不允许有丝毫差错,否则就是对皇帝不忠,可囚可杀。解缙掉字这事,当然非同小可:有意写掉是“欺君”、“戏君”;大意写掉是“轻君”、“慢君”。不管怎么说,罪责难逃。 偏偏冤家遇着了对头,汉王朱高煦也发现了这事。朱高煦凶立太子之事,深恨解缙,总想伺机把他除掉,今遇此事,心中高兴极了。第二天早朝时,朱高煦故意当着文武百官,向皇帝奏道:“解缙自恃其才、目无君丰,竟敢乘写扇之机,漏字戏君欺主,如此狂乱之徒,今不杀之,后必酿成大患!”皇帝听罢高煦的话,细看折扇,诗中果然掉一“问”字,心中大怒,立即宣解缙上殿。解缙上得殿来,皇帝怒目而视,大声斥责道:“胆大的解缙,朕如此器重于你,任用你为翰林学士,在朝伴随朕左右。你竟敢乘写扇之机,漏字戏君欺主!该当何罪?”解缙一听,忙跪地言道:“臣为圣上办事,一向忠心耿耿,尽心竭力,戏君欺主之事,不知从何说起?”你看,皇帝将折扇扔在解缙面前说:“铁证如山,岂容抵赖!”解缙双手将折扇捧起一看,大惊失色,心中暗道: “天哪,天哪!我怎么漏写了一个‘间’字呢……” “来人呐!”皇帝话一m口,高煦就赶紧带着四名武士,钢刀出鞘,杀气腾腾地将解缙揪住。皇帝接着说:“如此狂乱之徒,今不杀之,后必酿成大患。推出去斩了!”高煦等人正要将解缙推出午门斩首,文武百官惊恐万状,解缙却哈哈大笑起来。皇帝一挥袍袖,将武士挡住问道:“解缙,你笑什么?” 解缙说:“我当为了何事,原来是……”他向高煦望了一眼,接着说道:“原来是有人向万岁进了谗言,闹出一场误会。”“什么误会?”皇帝说,“明明是你漏写一个字,怎说是他人乱进谗言?”解缙道:“圣上请息怒,听为臣慢慢讲来。”他从从容容地拾起地上的折扇,说:“这是我现作的一首《凉州词》,与唐代诗人王之涣的《凉州词》仅一字之别。不想与我有宿怨之人,竟妄想借此蒙蔽圣上,置我解缙于死地。”说完,他展开折扇,指着扇面说:“王之涣的《凉州词》实为诗而不是词,所以有个‘间’字。我作的这个《凉州词》,实为词而不是诗,当然没有‘间’字。”皇帝说:“既然如此,你就在这大殿之上,当着文武百官读读你的《凉州词》吧。只要大家听了以后,都称赞是你的作品,孤土不但不问罪,而且还会重重有赏。若其不然,立即斩首。”“谢万岁!”解缙叩头起身,双手捧扇,当众念道: “黄河远上,白云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解缙念得有声有色,君臣赞不绝口,高煦一言不发,只呆呆地望着解缙。 解缙凭着自己的聪明才智,逢凶化吉,领赏而去。 一言心语 灵活的思维是解决复杂问题的关键。可以说再大的风险也能在机智中化解,但机智来源于你的才学。 (责任编辑:中国历史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