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网

中国历史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史海探秘 >

揭开伊凡雷帝父子死因之谜

时间:2016-03-07 15:25来源:未知 作者:中国历史网 点击:
伊凡雷帝瓦西里耶维奇(1530~1584),即伊凡四世,他是俄罗斯历史上第一位沙皇,15331547年为莫斯科大公,15471584年 为沙皇。伊凡四世3岁即 位,母亲暂时摄政,却苦于大贵族们的横暴。当时各集团激烈争权、倾轧和谋杀,对伊凡四世性格的形成及其活动产生了
  伊凡雷帝·瓦西里耶维奇(1530~1584),即伊凡四世,他是俄罗斯历史上第一位沙皇,1533—1547年为莫斯科大公,1547—1584年 为沙皇。伊凡四世3岁即 位,母亲暂时摄政,却苦于大贵族们的横暴。当时各集团激烈争权、倾轧和谋杀,对伊凡四世性格的形成及其活动产生了深刻影响。 1547年加冕称沙皇。

  伊凡四世是个富有才智、英明能干之人,具有远见和坚定的目的性,在沙皇俄国的开国史上占有非常特殊和重要的地 位。不过,他生长在阶级斗争和统治集团 内部斗争极其复杂的环境中,自幼即养成意志坚强和冷酷无情的性格,俄罗斯历史上第一位沙皇——伊凡四世有很强的猜 忌心理,好激动,生性残忍,对贵族 们镇压严厉。13岁时就下令处死了反对他的世袭大领主。传说他盛怒之下,竟然用手杖打死了长子伊凡太子,使人感到特别 惊骇和恐怖。“雷帝”(“恐怖的 伊凡”)的外号由此而来。

  俄国画家列宾创作过一幅名为《伊凡雷帝杀子》的油画:在灰暗压抑气氛笼罩 下的画面上,奄奄一息的皇太子伊凡的头无力地靠在父亲的胸前;伊凡雷帝惊恐 地搂着儿子,他用一只苍老的、血管突出的手抱着伊凡的身体,另一只手紧紧按住 儿子流血的伤口,试图挽回儿子的生命;但死神已经快要降临了,儿子的身 体软绵绵地躺在地毯上,用一双绝望而宽恕的眼睛看着衰老的父亲,而伊凡雷帝的双眼 中充满着悔恨,两人的眼神形成了强烈的对比,整幅画有着一种摄人心 魄的艺术魅力。

  人们为什么会怀疑伊凡雷帝呢?主要是伊凡雷帝的性 格非常残忍。在孩提时他就经常把捉住的小鸟一刀一刀地杀死,或是站在高高的墙上将手中的小狗摔死, 以此来发泄心中的不满。而在他13岁的时候,就放出豢 养的恶狗,将执掌朝政的皇叔伊斯基活活咬死,暴尸宫门。当他刚登上皇位后,为了加强皇权,就在全 国范围内实行恐怖政策,惩罚反对皇权的大贵族,也不可避 免地杀害了许多无辜的平民,用尖桩刑、炮烙、活挖人心、抽筋剖腹等酷刑处死了数万人。

  他的暴政和独裁不仅使遭到镇压的大贵族们心怀怨 恨,也引起了广大人民的强烈反抗,就连沙皇身边的人,也有“伴君如伴虎”的危机感。本来,伊凡雷帝的 这种暴戾性格在他娶了年轻美貌、温柔善良的皇后之后 有所改变,她能理解他,开始以自己的爱温暖着沙皇那颗受伤的心灵,总是像天使一样地抚慰着他。可 是,保佑他的天使没有永远伴随他,1560年,他亲眼看 着心爱的女人被疾病夺去了生命。失去了皇后之后,童年时期养成的性格又激发出来了。到了晚年,孤 独的伊凡雷帝性情更加乖戾、喜怒无常,他总是疑神疑鬼, 总觉得有人要害他。不过,对于他的长子、未来的皇位继承人伊凡,他还是宠爱有加的,时常让他 跟随在自己左右。可以说,除了这个儿子,他已经不再相信任何 人了。可是这位皇太子却死在伊凡雷帝的前面,上演了一出“白发人送黑发人”的悲剧。

  但在学界,关于伊凡太子的死因有着不同的说法。最 普遍的一种说法是:从1581年起,伊凡雷帝开始怀疑太子有夺取皇位的嫌疑,多疑的性格使这种想法日益 强烈,父子关系也因为他的提防而紧张起来。有一 天,伊凡雷帝看见伊凡的妻子叶莲娜只穿了一件薄裙在皇宫中走来走去,违反了当时俄国妇女至少要穿三件 衣裙的惯例。伊凡雷帝勃然大怒,动手打了儿媳,使已 经怀孕的叶莲娜因惊吓而流产。伊凡听到这个消息后,对伊凡雷帝大吼大叫。伊凡雷帝也很生气,一边 大骂着“你这个可耻的叛徒”,一边举起手中的铁头权杖向 儿子刺去。伊凡雷帝手里的铁头杖,是一根顶端包有铁锥尖、柄上刻有花纹的长木杖。伊凡四世一 旦发怒,就会随时用这个铁尖木杖向对方刺去,所以宫内的人只 要听到木杖敲击地面的声音,就会吓得赶紧躲起来。没想到,伊凡雷帝的铁杖正好刺中了儿子 伊凡的太阳穴,然后就出现了列宾笔下《伊凡雷帝杀子》悲剧场面, 伊凡最后因伤势过重而死去了。

  但俄罗斯历史学家斯克伦尼尼科夫却不同意这种说法。首先,他通过心理学进行分析。他认为,当时伊凡父子 虽然发生了激烈的争吵,但父亲只不过在儿子身 上用权杖敲了几下,并没有造成致命的伤害。身为一个父亲即使非常生气,也很难做出对自己亲生儿子痛下杀手的 事情。何况他要杀死的是当时的太子——他 的皇位继承人。

  伊凡雷帝杀子(油画)随后,他再次拿出列宾的名画《伊凡雷帝杀子》作为自己 的论据。他发现,画中的伊凡雷帝正在用手按住儿子的伤口,说明他不希望自己 的孩子死去。而画家之所以这么表现,说明伊凡雷帝本意不是想杀死自己的儿子。 因为,一幅足以传世的油画,总要符合社会舆论。所以列宾在作画时,并未 把画稿设计成塑造一个残暴血腥的君王,而是突出刻划了伊凡雷帝懊悔、伤心的心情。

   而画中的手杖,看起来并不足以对一个身体健康的人“一击致命”。伊凡雷帝面对自己的儿子,不可能使用对付外人的力气来击打,在这种情况下,很难让手 杖 产生的冲击力对人造成致命伤害。即使伊凡雷帝在击打时用了比较大的力量,一个年轻人面对自己年长的父亲,面对父亲举起并向自己砸下来的手杖,不会 无动于 衷,些许的躲闪和抵挡都会削弱手杖产生的冲击力。对于一个冲击力不强的硬物,即使人被其击中导致头部出血,也不会产生死亡的后果。

  尼科夫最后得出结论:太子伊凡原先就有病,再加上丧子和恨父,心情极度悲伤,以致癫痫病发作,后来又引起并发症死去了。同时,伊凡雷帝在争吵前几天 的信中还谈到:“儿子伊凡病倒了,今天他仍在病中。”所以,伊凡的死主要是病死,而不是伊凡雷帝失手杀死了他。

  除了伊凡雷帝杀子,伊凡雷帝自身的死因也是扑朔迷离。

   1584年3月18日,伊凡四世在下棋时突然暴卒,终年53岁。他的猝死,在当时俄国统治阶级上层引起了种种猜疑和议论。为了平息这些议论,官方对此作 出了 一个正式的说明。伊凡雷帝死后两个月,他的儿子费奥多尔·伊凡诺维奇继位加冕,同时郑重宣告:“按照上帝的旨意,我们的父亲,已经仙逝的伟大沙皇,  全罗斯的大公,专制的君王伊凡·瓦西里耶维奇留下了地上的王国,领受了天使的圣像升入天国;而他也以自己统治全俄罗斯诸王的名义给他的儿子以祝福。 ” 这一说明对伊凡雷帝的死因尽管没有作出清楚的解释,但此后官方的说法一直以此为依据,并不断加以补充和完善。直到1630年,宫廷总主教费拉列特编撰  《新编年史》时明确写道:当伊凡四世看到天空出现了向他昭示死亡的征兆以后,“不久就重病缠身。而在自知寿命不长时,他吩咐总主教杰奥尼西替他削发 为 僧,并取名约拿。他把莫斯科公国传给了王储费奥多尔·伊凡诺维奇……3月18日升入天堂。”

  这是确认伊凡雷帝是自然死亡的最明确的说 明。这一说法为不少史书所沿用,并得到绝大多数史学家认可。300多年后的1963年,一位研究伊凡四世时代的专 家韦谢洛夫斯基首次对这一说法提出异 议。他在《关于特辖制历史的研究》一书中专门写了“可疑的传闻”一节,提出沙皇是被自己的宠臣波·别依斯基和波 ·戈杜诺夫害死的。可是,他本人以及其他 历史学家再未对此作出新的阐述。起初大家认为这仅仅是“传闻”而已,然而近几年中,新的史料例证不断发掘出 来。史学家们首先在《莫斯科编年史》一书中读 到:“沙皇伊凡死得很快”,“是他宠信的人给他吃了有毒的食物。”在荷兰商人依·马萨的《见闻录》中人 们读到了更详细的描述:伊凡四世“比人们预料的死 得早。他虽身患重病,一天比一天衰弱,但是还看不出濒死的迹象。据说,一个受到雷帝宠信的显贵波· 别伊斯基给了他一份约翰·艾洛夫医生配制的饮料,里面 放了毒药,沙皇饮用后很快就死了”。

  关于沙皇死于非命的记载,在当时俄罗斯王国以外的一些资料中也有所见。乌克兰的诺尔托夫斯基在 《回忆录》中写道:“他在收买了给伊凡治病的英国医生 (约翰·艾洛夫)后谋害了伊凡四世。因为如果不抢在沙皇之前,他自己就要和许多显贵一样被处死;而 处死手下的人,这对伊凡四世来说并不是什么新鲜事, 因为他是史无前例的暴君。”这些史料提供了伊凡雷帝非自然死亡的依据,引起史学家们对伊凡四世死因的 重新注意。

  史学家们开始发掘当时人们留下的材料,而其中杰·戈尔谢的《回忆录》格外引人注目。戈尔谢是雷帝时代能够出入宫廷、见到雷帝的人物,也是伊凡四世暴 卒前最后一些见到他的人之一。他的回忆录似乎具有更可靠的证据价值。

   一些研究者从戈尔谢的回忆录中提出了雷帝自然死亡的有力证据:“中午,他又重看了一遍他的遗嘱,但是没有想到死。他吩咐自己的主要医生兼药剂师为他 预 备消遣所需的一切,为他准备好澡堂。他派自己的亲信别依斯基到女巫们那儿去,他想知道星象的预兆。三点左右,沙皇去洗澡,一边像往常一样哼着他爱 哼的歌 曲。七点左右,他容光焕发地出浴。他坐在自己的床上,召唤他的另一个亲信罗季翁比尔金,吩咐他把象棋拿来。他的身边站立着其他的仆人、亲信等 。沙皇穿着 敞开的长袍,里面是夏布衬衫和长袜子。突然,他变得软弱无力,并仰面倒下。这造成了极大的混乱:一些人去取伏特加,另一些人去取金盏花药 和玫瑰水,还有 的人去找他的牧师和医生。这时沙皇却已停止呼吸,身体开始僵硬。”

  一些研究者解释说,沙皇是先中毒后突然倒下,然后为了更牢靠些,在 他倒下造成的混乱中谋害者们又闷死了他。为了加强自己的说法,他们从戈尔谢的书中 提出不少证据,并且认为下述资料实际上已经为我们描绘了一幅谋杀伊凡雷 帝的图景:在伊凡四世已经年过半百而又身患疾病时,他还正式向英国女王伊丽莎 白的侄女曼丽·加斯金格斯求婚,这对波·戈杜诺夫及其亲属构成严重威胁。因 为和英国女王的亲属联姻,将加强她的后裔继承沙皇王位的权利,这会有损于 戈杜诺娃·伊琳娜的丈夫,即王储费奥多尔·伊凡诺维奇。所以,“王储周围那些最 亲信的大公和贵族,也就是戈杜诺夫家族对此十分怨恨并感到受辱。他们 在寻求一些秘密措施,策划旨在消除这一意图和推倒已达成的协议的阴谋。”

   现代科学的测定,为沙皇是被毒死的说法提供了一个有力的佐证:1963年,在维修莫斯科克里姆林宫阿尔罕格尔斯克大教堂时,人们打开了伊凡四世及其他一  些人的陵墓,对雷帝的遗体部分进行了化学分析。分析结果表明有大量的水银分子存在,据法医的意见,“这表明沙皇是被用药物一次性,或是缓慢地毒杀。 ” 事隔五个世纪以后,伊凡雷帝的死因终于真相大白。 (责任编辑:中国历史网)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