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守敬从1276年至1279年这短短的三年中,精思巧制出了简仪和高表、显符、窥几,还制作了候极仪、浑天象、玲珑仪、仰仪、立运仪、证理仪、日月 食仪、星晷、定时仪、正方案、丸表、景正仪和座正仪等十多种大大小小的天文仪器,还绘制了仰规复矩图、异方浑盖图...
郭守敬创制简仪的初衷是为改制新历提供精确的数据,简仪制好之后,他用这台仪器作了许多精密的观测,其中有两项观测对新历的编制具有重大意义。 一项是黄道和赤道的交角的测定。黄赤交角是一个天文学上的基本常数,这个数值从汉朝起一直被认为是24度,1000多...
治历工作伊始,郭守敬就指出:历之本在于测验,而测验之器莫先仪表。就是说,治历的根本在于实际的天文观测,观测要有工具,得先准备好适用的仪器 仪表。这同许衡的见解是一致的,因为许衡认为测定冬至时刻是法历的基本工作,做好这次工作,就便于测定一年中...
当时,郭守敬本任工部郎中,主管水利部门,但他精通天文历算,早已众所周知,因此忽必烈将他抽调出来,到太史局同王恂一起主办改历事宜。 我们在前面讲述郭守敬青少年时代的经历时曾提到过,王恂是郭守敬在紫金山时的同窗好友。二三十年后,他们又一同在太史...
郭守敬在长期的水利工程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同时也有不少理论上的总结和创新,标高概念就是突出的一例。 近代水平测量需要以 一定的海平面作为零点,以此作为标准来测定各地的水平高度,称为标高,亦叫海拔。这在西方,是19世纪20年代才有的概念。长期...
古语说:黄河百害,惟富一套。郭守敬在回京途中,以切身经历证实了从中兴州到东胜这一段水路完全可以通航。他回京向忽必烈汇报此次西夏之行的前后 经过时,特别提出了河套一带的漕运通航问题,引起了忽必烈的重视。从政治军事角度上考虑,忽必烈对靠近蒙古族...
郭守敬西夏之行归来,除提出关于河套北端的水利建设的建议外,又提出了关于增辟中都水源这个老大难问题。 金代曾在京西的麻峪村 (今北京石景山西北),开引卢沟河(今永定河,元代称浑河)水穿西山东出,称为金口,金口以东的金口河曾经灌溉了京口至中都两...
郭守敬在西夏修复河渠古道期间,日日面对滚滚而来的黄河洪流。不禁产生了一个疑问:黄河的源头在哪里?古人云:黄河出自昆仑黄河之水天上来。 但这种未经实地勘察的假说和诗句,都不能解决这位勤于思考、善于钻研的科学家的疑问,他决定挽舟溯流而上,去探索...
1263年,郭守敬被提拔为佩带银符的副河渠使。1264年初夏,郭守敬同河渠使唆脱颜一道奉命到西夏(今甘肃、宁夏一带)视察河渠水道。沿黄河上游 的河套平原西北部一带,原属西夏,历来是西北重要的农耕地区,早在汉唐各代就开凿了许多河渠,引黄河灌溉农田。大...
这年八月,郭守敬正式提出开玉泉以通漕运的具体方案,提请修复废弃的漕运河道,并导引入玉泉山水,使从大运河运到通州的粮食,能够全由水路运抵京 城,忽必烈批准了他的方案,并派宁玉充河道官,疏浚玉泉河渠。宁玉是元初负责漕运并很有成绩的官员,在此前后...
《明太祖实录》记载:洪武七年农历八月,朱元璋给南京的官员...
今年是我最小的弟弟“小萝卜头”——宋振中和父亲宋绮云、母...
宋氏家族可谓汇聚民国社会精英:长女宋霭龄嫁孔祥熙(曾任国...
杜月笙是20世纪上半叶上海滩上最富有传奇性的一个人物,他从...
口述实录:“途中,日军对我扫射了无数枪,我卧倒在地,一动...
为了反抗国民党的屠杀政策,从1927年4月中旬的海陆丰农民起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