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当你走进德国柏林,你会发现这座城市留存着不少二战的遗物,它们都已沉默数十年,灰暗的身形向人们无声的传递着那场人类历史上最大的浩劫。最引以注意的就是柏林郊区的巨型防空塔,曾经有三座,目前只保留了一座,当你站在它的下面仰望它时,无不为它的雄伟而惊叹,这是第三帝国最后的堡垒。
柏林保留下来的防空炮塔 1945年4月28日,苏军攻入纳粹德国的老巢柏林,这个象征帝国荣耀的城市瞬间土崩瓦解,第三帝国彻底灭亡了。柏林战役打的很艰辛,苏军在绝对优势下付出了惨重的代价,最终换来了胜利。而造成这一切的,就是希特勒一手构建的柏林堡垒,它坚不可摧,就像自己的意志融入其中。 惨烈的柏林战役 纳粹德国在行将就木前,很巧妙的利用了柏林天然的地理条件,外加独特的设计构筑了层层防御体系。希特勒认为,第三帝国要么成为千年帝国,要么就在毁灭中崩塌,不会有中间的苟延残喘,因此他命令所有柏林人用生命保卫柏林,并修建了很多防御工事,把这里变成一座要塞,希特勒的目的要在这里进行决战。 柏林防卫示意图 希特勒计划用5层防线来进行决战,第一层防线位于施劳弗高地,在那里德军构筑了59公里的堑壕。然后是外圈防线,以泰尔托河为依托。内圈防线藤铂尔霍夫机场,第四层是三座巨型防空炮塔,最后就是护城河及要塞中心。这里要着重讲述第四层的巨型防空炮塔,堪称希特勒的杰作。 柏林防空炮塔战斗时的景象 这三座炮塔,高15米,每座炮塔都配备20多种防空武器,主要对付盟军的轰炸。其实纳粹德国本不想修筑这么高大的堡垒,因为戈林在战争初期曾经做出过承诺,盟军的飞机不可能轰炸柏林。但是英国给了戈林一记响亮的耳光,当第一次英国轰炸柏林时,德国人才明白谎言多么可怕。 1945年柏林街景 这座炮塔的设计凝结了希特勒的心血,他一直以艺术家和建筑家自居,当他设计完炮塔后,还邀请了德国著名建筑师阿尔贝特·施贝尔来一同验证。 阿尔贝特·施贝尔和希特勒正在观看日耳曼尼亚的构想 这就是我心目中的防空炮塔,你觉得怎么样?施贝尔? 【施贝尔】:堪称杰作,元首!我相信它们能更好的保卫柏林。 在阿尔贝特·施贝尔的监督下,这些炮塔在10万吨的高筋混凝土和钢材的浇筑下完成了,纳粹德国马不停蹄,仅仅用了8个月时间就完工了,施贝尔看着这些建筑脸上露出骄傲的神情。 希特勒设计的防空塔的视界非常好 这些炮塔为防空炮火提供了极佳的视角,炮塔的四个角都配备了128毫米的双管高射炮,当然如果敌人从地面接近,这些炮还可以降低角度打击地面目标,可谓防御功能多样。 时年18岁的德国士兵迪特尔·博尔科夫斯基就是炮位战斗员之一。1945年,德国被东西两线夹击,为了配合苏军攻克柏林,盟军千机轰炸柏林,力图为苏军扫清障碍。 盟军轰炸后的柏林街景这座历史悠久的城市成为废墟 我记得刺耳的防空警报响起,大街上的人四散奔逃,我非常紧张的看着天空,心里想,这下我肯定完蛋了。我们拼命朝着天空射击,我看见一串串火舌冲向天空,有些轰炸机被我们击中,燃起大火坠落了,但是他们数量实在是太多了,我们的反击微不足道。 防空塔上操控防空炮的德国士兵 迪特尔清晰的回忆着他战斗过的画面,这些炮塔成为柏林的最后一道防线当然这些炮塔还有其他用途,每当有盟军空袭,当地政府就会组织附近的民众进入防空炮塔寻求保护,每一座炮塔能够容纳15000人。 我想这些炮塔最大的意义是保护了平民,德国的命运在那一刻不可能逆转,这点我们都清楚,但是那个时候我们只想着为国家,为元首捐躯。 希特勒构想的大日耳曼尼亚首都柏林 希特勒精心布置的柏林防线最终没有阻挡住苏军的攻势,他的千年帝国梦也随着柏林的倒塌被埋葬,如今在柏林还保留着最后一座防空炮塔,它向世人诉说着末日帝国的悲鸣。 了解更多 (责任编辑:中国历史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