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城计”选自《三国演义》第九十五回:马谡拒谏失街亭,武侯弹琴退仲达。 “空城计”讲述了这样的一个故事:在三国时期,诸葛亮驻守西城,闻听司马懿乘胜攻取西城,诸葛亮无兵迎敌,但沉着镇定,大开城门,自己在城楼上弹琴,而使得司马懿怀疑设有埋伏,引兵退去,等到他探明虚实后,已经耽误了最好的战机,只得退兵了。 ![]() 在公元228年的时候,诸葛亮和司马懿大战街亭,诸葛亮错误的把坚守街亭的任务交给了马谡,但是马谡自以为熟读兵书,恃才放旷不按诸葛亮的布置行事,又拒绝王平的正确意见,结果被魏将张郃打败,街亭失守。司马懿乘胜追击,率大军十五万,随后就浩浩荡荡的直逼西城。 诸葛亮得到消息,上了城楼一望,果然,远远看去,东北角上就像起了风暴一样,尘土飞扬,魏兵正向西城汹涌而来。 由于时局所迫,这个时候诸葛亮的身边并没有大将,只有一班文官,而且他所带领的五千军队,也有一半运粮草去了,只剩两千多名的士兵在城里驻守,众人听到 司马懿带兵前来的消息都大惊失色。面对这一严竣的局势,诸葛亮冷静地分析了双方的形势,他觉得如果硬拼的话,蜀军肯定会寡不敌众,全军覆灭;但是这个时候 逃跑也来不及了,不仅会损失兵力,弄不好连城里的百姓都得跟着遭殃。当务之急,是想一个万全之策,出其不意的冒险斗智,才有可能挽回败局。于是他定了定 神,装作信心百倍的样子,对众人说:“大家都不要惊慌,放心吧,我能有办法让他们进不了城。” 随后,诸葛亮立刻传令:把城头上所有的 旗子都藏起来,军中不准敲鼓,士兵们不准出来张望,如果有私自外出以及大声喧哗的,立即斩首。又叫士兵们把四个城门都打开,每个城门上派二十几名老弱残兵 扮成百姓的模样,洒水扫街。如果魏兵过来,谁都不准惊慌,该干什么就干什么,不遵守这个命令的一律处死。诸葛亮自己则披上鹤氅,戴上高高的纶巾,领着两个 清秀的小书童,带上一张琴,到城上望敌楼前凭栏坐下,点起香,弹起琴来。 魏军的先头部队到了城下,瞧见城门大开,反倒吓了一跳,不敢 轻易入城了,他们急忙返回去向司马懿报告。司马懿在六十里地外就得到了探子的报告,说诸葛亮留在城里,兵马少,力量薄弱,这会儿怎么不闭门守城,反倒大开 城门了呢?他听了,笑着说:“这怎么可能呢?”于是自己一马当先到了城下。 司马懿在离城不远的地方勒住马,上下左右细细地端详了一 番,果然看见诸葛亮端坐在城楼上,笑容可掬的焚香弹琴。左面有个书童,手捧着宝剑;右面也有个书童,手里拿着拂尘。城门里外,三三两两的百姓模样的老弱残 兵安安静静地在那儿又是洒水,又是扫地。司马懿心下犯了嘀咕。又看了一会,他突然就好像给马蜂螫了一下似地回头就跑,一口气跑到中军,喘着气下令:“抓紧 时间,后军充作前军,前军作后军撤退,望北山路火速退兵!” 司马懿的儿子司马昭说:“父亲怎么让退兵呢?会不会是诸葛亮根本就没有 兵,所以故意弄出假象,做缓兵之计的呀?”部将们也都问为什么,司马懿说:“我太了解诸葛这个人了,他一生谨慎,从不做冒险的事。听说他不肯让魏延抄出子 午谷,直接袭击长安。这明明是个好主意,就因为他小心谨慎,不肯轻易冒险,即使是好主意,他也不用。这次我们带领着一二十万大军,浩浩荡荡地过来,他怎么 会不知道?现在四城门大开,让一些老弱残兵在外面打扫街道,这明明是诓我们进去。他不安下埋伏才怪呢!咱们可别上他的当,我们要进去,正好中了他的诡计。 我想着不但城里,恐怕这一带地区也会布置了伏兵,咱们现在火速退兵,我还怕晚了一步呐!”说了这话,他就带着部队绕远往北山退去了。 当司马懿带队离开的时候,诸葛亮站在城楼上看见远去的魏兵马上擦了一把冷汗,哈哈大笑起来。他对吴懿说:“我考虑着司马懿因为害怕我有伏兵,一定不会走大 路,而会绕着北山逃走。你赶快带上三千人马到北山去候着,等到魏军过去一半的时候,就在山谷里擂鼓呐喊,切记不能出去交战。如果他们把军械、粮草什么的扔 了,你们就捡一些,直接运到阳平关去,我随后就到。”接着,诸葛亮又下了一道命令,叫西城的老百姓一千多家跟着军队一起搬到汉中去,免得给魏兵杀害了。 于是吴懿带着三千人马抄小道赶到了北山,早早埋伏了起来。司马懿果真不出诸葛亮所料,带着队伍绕远沿着北山退去,忽然听到后面打鼓的声音响彻山谷,也不 知道究竟有多少人马追了上来。司马懿早就想到蜀兵在这一带可能会有埋伏,这会儿他们真追上来了,他连忙命令士兵们把粮草物资都扔掉,没头没脑地往前跑。 吴懿的士兵只是擂鼓呐喊,并不去追赶而是等到魏兵跑远了,他们从容的把魏兵扔下的东西捡起来,都带回了阳平关,非但没有损失一兵一卒,还白捡了很多东 西。这时候,诸葛亮已经到了阳平关,王平、魏延、赵云、马岱等各路兵马也都陆续到了,这场危机总算是有惊无险的被化解了。 ★心星点灯 1.了解对手,对症下药 实际上,空城计纯粹是一种心理战,在己方无力守城的情况下,故意向敌方暴露我城内空虚,就是所谓“虚者虚之”。敌方产生怀疑,更会犹豫不前,就是所谓“疑中生疑”。敌人怕城内有埋伏,怕陷进埋伏圈内,但这是悬而又悬的“险策”。 空城计频频被运用在军事战斗中,近代解放战争中,聂荣臻元帅就很好的“唱”过一出空城计。那是1948年10月,傅作义集中他的第94军、暂编第17 师、新编骑兵第4师、骑兵第12旅等优势兵力,并集结了数千辆汽车,企图快速奔袭石家庄。当时,石家庄我军只有一个中央警备团和一个教导团,另有冀中军区 三个地方团在定县以北担任阻击。显然,用这点兵力守住石家庄是不可能的。这时,聂荣臻同志就当起了新“诸葛”,导演了一出新的“空城计”。 (责任编辑:中国历史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