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英模】于谦(1398-1457年),字廷益,号节庵,钱塘(今浙江杭州)人,明朝名将。于谦少年时十分仰慕文天祥,除了习读八股制艺,还努力研讨古今治乱兴衰的道理,慨然有天下己任之志。 【事迹微缩】永乐二十一年,出巡湖广,犒劳官军,招抚四川、贵州起...
于谦是我国明代的爱国英雄。他为人正直,对国家尽忠、尽孝,在很多地方做过官,政绩卓著,为官清廉,从不收受不义之财,是深得老百姓爱戴的好官。 于谦在青年时代曾写过一首流传很广、深为后人喜爱的《石灰吟》。 千锤万凿出深山, 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身碎...
土木之败,使明朝的统治面临严重危机。幸有于谦等大臣力挽狂澜,北京保卫战获胜,使明朝渡过难关。 于谦,字廷益,钱塘(今浙江杭州)人,永乐十九年(1421)二十四岁时中进士,出任御史,巡按江西,平反冤狱数百起。宣德五年(1430),升任兵部右侍郎,巡抚...
于谦(1398~1457),字廷益,浙江钱塘(今浙江杭州市)人。祖先原是河南人,从金、元以来世代为朝廷大官。高祖于夔当过元朝的河南江北行中书省参知政事,追封河南郡公;曾祖于九思最后当了杭州路总管并死于杭州;祖父子文在明朝任兵部主事。只有其父于彦昭...
第一节 明初的社会矛盾 千锤万击出深山, 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全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间。 这首题为《石灰吟》的诗,是于谦在17岁的时候挥毫写下来的。它借物咏志,寓意深刻。前两句讲述的是艰辛的锤炼,后两句表明的是献身的精神与清白的操守。这首诗...
土木堡之变后,瓦剌首领想利用英宗来要挟明朝割地赔款。于是,在正统十四年(公元1449年),也先挟持英宗,率军进攻北京城。此时的北京城中,只有 老弱残兵约10万,京师的精骑劲旅都在土木堡覆没。故而,当也先兵临城下之时,城中一片惶恐,许多官员主张都城...
于谦(13981457),明朝名臣。字廷益,浙江钱塘(今杭州)人。永乐年间进士。他任监察御史巡按江西时,曾为数百蒙受冤狱的人平反。升兵部右 侍郎、巡抚河南、山西,深入里巷访问父老,赈济灾荒,筑堤植树,将镇将私垦的田全部收为官屯,以补助边境经费。前后...
朱祁镇之所以要杀于谦,只是为了巩固他的权位清除朱祁钰亲信的帝王之谋。于谦是抗击瓦剌的功臣,他的死令天下之人惋惜,就连朱祁镇生母孙太后也感叹之。可惜朱祁镇为了皇权的稳固,...
明英宗朱祁镇,明宣宗朱瞻基长子,九岁即位,年号正统,明朝第六代皇帝。即位时有三杨辅佐(杨士奇、杨荣、杨溥)和英国公张辅,社会尚算安定。自正统 七年(1442),王振掌权后,政治开始腐败,塞外的瓦剌不断抢掠。1449年,明英宗在太监王振的怂恿下亲征,...
于谦 于谦为巩固已有成果,进一步御敌于国门之外,求得国家的长治久安,在保卫北京之战以后,又做了许多工作。如坚持派得力战将罗通、杨洪等驻守居庸、宣府 等要害之地。在大同、宣府、山西及昌平、临清等镇,都重新军事部署,景泰元年三月,因为畿(jī)辅...
于谦是我国明代的爱国英雄。他为人正直,对国家尽忠、尽孝,...
于谦(1398~1457),字廷益,浙江钱塘(今浙江杭州市)人。祖...
土木堡之变后,瓦剌首领想利用英宗来要挟明朝割地赔款。于是...
于谦(13981457),明朝名臣。字廷益,浙江钱塘(今杭州)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