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网

中国历史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历史人物 > 雍正 >

雍正继位是否改诏篡位

时间:2015-12-22 12:53来源:未知 作者:中国历史网 点击:
以统治手段严苛而闻名的清雍正帝,名爱新觉罗?胤稹,清朝入关之后第三任皇帝。康熙帝驾崩后,他与众多兄弟激烈竞争后取得了皇位。登基后,他多方面实 行务实改革摊丁入亩,结束了几千年人头税的历史;改土归流,废除世袭土司,加大惩治贪官的力度;屡降谕旨

  以统治手段严苛而闻名的清雍正帝,名爱新觉罗?胤稹,清朝入关之后第三任皇帝。康熙帝驾崩后,他与众多兄弟激烈竞争后取得了皇位。登基后,他多方面实 行务实改革——“摊丁入亩”,结束了几千年人头税的历史;“改土归流”,废除世袭土司,加大惩治贪官的力度;屡降谕旨全国禁赌;此举被臣属称为“万世不易 之美政”。

  与雍正帝勤政爱民相对的,是他登基不久后即使用的一系列强硬、残忍的巩固帝位的手段——严厉惩处了包括十四皇子在内的一批 兄弟和前朝的宠臣,不是整死,就是打入大牢。处死年羹尧和隆科多,软禁十四皇子10多年。收拾年羹尧和隆科多这样的宠臣,是为了堵他们的嘴;打击他的兄 弟,是为了清算跟他争皇位的竞争者。从这一点上看,传说中的雍正伪造了康熙遗诏夺得宝座就变得极有可能。但究竟如何嗣位,至今仍是一个谜,是按遗诏之言登 位还是篡位,争论之说在雍正年间就有,至今无果。

  不少人认为,康熙的本意是传位于十四阿哥胤祯。而雍正是四子,于是他设计将遗诏中的 “十”字改为“于”字;也有人认为,雍正是将“祯”改为了“稹”,因为十四阿哥原名是胤祯,雍正名胤稹,篡改遗诏继位。也有的说,康熙在临死时说“十四 子”时,因舌头謇涩,当说到“十”字时,略一停顿,再说出“四子”,负责记录的步军统领隆科多是雍正的舅舅,故意传旨说皇上单召四皇子见驾,有意漏说 “十”字,帮助雍正继位,然而最后却又惨遭杀害灭口。

  对雍正继位威胁最大的就是十四皇子胤祯。康熙在位时,不但特意安排十四子进军西 藏,还让他去打准噶尔,为其提供建功立业的机会;同时,康熙对十四子在担任抚远大将军期间也是非常关心的,在给他的朱谕、朱批中说了很多意味深长、寄予厚 望的话,比如“人心最为重要,你要时刻把这件事放在心上”之类的话。这说明,康熙很可能是想把皇位传给十四皇子胤祯的。

  后代有学者分析,正因为篡权皇位心里有鬼,雍正在阴间都怕受到父亲和祖先责骂,所以他才没有遵循“子随父葬”的习俗,把自己安葬在清东陵来陪伴父亲和祖父,却把陵墓选在相隔数百里外的清西陵。

  还有人说,在康熙临终前不久,雍正曾将一碗亲手煎制的参汤送至康熙的病榻前,没用多长时间就传出驾崩的消息。

  尽管各种传言看似都有道理,但是这些传言又都有相反的说法。

   首先改诏说就不成立。历史学家认为,“传位十四子”被改成“传位于四子”就有很大的疑点,因为康熙诏书中汉文的“于”字是繁体字,同时更有满文,想改诏 书并非将“十”改成“于”那么简单。在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的康熙遗诏上写着:“雍亲王皇四子胤稹,人品贵重,深肖朕躬,必能克承大统。著继朕登基,即皇帝 位。”从遗诏上看,并没有改字的可能。

  那么为什么说康熙最后选中的不是十四皇子呢?推想一下,如果康熙真想传位给他的话,是不会在自 己年老生病时把他派到那么远的地方去的。如果说康熙五十七年让十四皇子到西北指挥对准噶尔的战斗,是为了让他建功立业;但康熙六十年将已立战功的他召回北 京述职后,第二年康熙又在自己体弱多病时让他重回前线,这显然表明皇位不是要传给他的。雍正继位后,他被召回北京遭软禁,这只是雍正对巩固皇权采取的措 施,不能以此来说雍正就是篡位。

  至于雍正没有遵循“子随父葬”的习俗,作为篡位旁证也是没有说服力的。因为顺治父亲的昭陵是在沈阳,顺治死后并没葬在沈阳;雍正墓在清西陵,其子乾隆的墓却在清东陵。葬址与此无关。

  而“雍正进参汤下毒”的说法,就更不成立了。因为康熙对医道颇有研究,曾多次说人参宜于南方人,对北方人不合适,所以雍正要做手脚也不会用进参汤这个方法。

  到底雍正如何子承父业,坐上皇帝宝座?从雍正年间一直到现在仍是有立有驳,众说不一,也许这位清帝的继位之谜要一直讨论下去。 (责任编辑:中国历史网)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