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述的办法如果能有效地采用,飞蝗就不能产生,但要注意,如果一处行之,收效有限,必须齐心协力,到处都这样做才行。 徐光启想起自己在天津的时候,曾亲眼看见老百姓把蝗虫煮熟了吃,有些人不但吃蝗,还把多余的送人或出卖,或晒干贮藏起来冬天吃,和吃虾一样。他认为提倡吃蝗虫,有利于动员群众灭蝗,如当地无吃蝗风俗,官府可以用粮食换蝗虫,鼓励群众捉蝗换粮。 蝗虫经过扑打或迁飞以后,是否除蝗工作结束了呢?徐光启认为,必须设法消灭蝗卵。据他调查,蝗虫往往在有黑土而又高亢的地方,用尾栽入土中下子,其深不 到一寸,而且群蝗常在一地下子,不难寻觅。在冬天农闲时,可以动员群众搜寻,官府应用粮食去换蝗卵,不要吝惜,因为消灭了蝗卵,就等于收获了粮食。 徐光启把自己的研究成果,写成文章,向皇帝上书,请求全面灭蝗。当然他的请求并没有受到明王朝的重视,蝗虫继续为害。 后来,徐光启就把灭煌的方法编进了《农政全书》,他提出割除涸泽杂草,以防蝗虫滋生;消灭不能高飞的幼虫,防止害虫发展;消除蝗卵,以防明年复发,这么全面的治蝗方法,在我国两千年治蝗史中,实属首例。 徐光启在《农政全书》中,不仅对纺织手工业和防治害虫方面作了科学论述,而且还提到了农田水利,农具的改良,各种谷物、蔬菜、果树、桑、棉、麻等作物的具体栽培方法,以及牧养牲畜、食品加工和荒年可供食用的野菜等。 《农政全书》既汇编了古代农业文献,又融进了徐光启一生进行科学研究所取得的成果,是一部农业巨著,它在我国科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责任编辑:中国历史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