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网

中国历史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历史人物 > 徐光启 >

徐光启的故事:通州练兵(2)

时间:2015-10-25 17:46来源:未知 作者:admin 点击:
在朝廷,徐光启把自己的想法全盘托出,极力主张练一支精兵,并把自己写的文章作为奏本呈报皇帝。明神宗正感到情况危急无计可施,看了徐光启的文章

   在朝廷,徐光启把自己的想法全盘托出,极力主张练一支精兵,并把自己写的文章作为奏本呈报皇帝。明神宗正感到情况危急无计可施,看了徐光启的文章,神宗 认为徐光启对军机大事提出的种种建议是可行的。于是越级提升徐光启为詹事府少詹事,兼河南道监察循御史,并派他管理练兵事务。

  徐光启领了圣旨,就来到离北京城不远的通州(现在北京市通县),准备在这里练兵。

  练兵先要招兵,而徐光启的原则是不能滥招,必须精选。他本来雄心勃勃,要选练十万精兵。因为国家财政困难,减为二万,可是选了几个月,才只选到三四千人,不得不一面进行训练,一面继续选拔。

  清晨,徐光启匆匆吃罢早饭,就来到了兵营。这里原来是座破庙,经过修理粉刷,成为兵营,庙后一块大空地,是练兵的操场。操场四周旌旗招展,还有几排帐篷,这是士兵们的临时宿舍。

  徐光启转了一圈,看到招来的士兵都在操练,他们手持长矛大刀,喊杀的声音直冲云霄。他露出了满意的微笑。

  徐光启走进庙前面的院子里,已有几位官员等在那里了。一位官员站起来说:“徐大人,选拔新兵几时开始?”

  “现在就开始。”徐光启边说边坐在一把太师椅上。

  这位官员高声喊道:“选拔开始。”

  全场立即严肃起来。院子四周和门口的卫兵都肃然立正。一位军官引进一位农民,这人恭恭敬敬站在徐光启面前。

  “你叫什么名字?”徐光启问道。

  “李铁柱。”

  徐光启核对了名册以后又问:“多少岁?”

  “二十二岁。”

  徐光启点点头,又叫那人抬起头来,那时没有照片,徐光启仔细看这人的身材面貌,有什么特征,就记下来。

  “你知道来这里是干什么的吗?”

  “我原来是山西农民,这次听说皇上招兵守卫京城,县官派我们来的。”

  徐光启对李铁柱说:“这次选拔出来的人,必须能固守京城,又要能遵照命令到外地作战。你行吗?”

  “行!”

  徐光启满意地点点头,指着地上一把100千克重的石锁说:“把这石锁举起来!”

  李铁柱用两手把石锁轻轻一提,用力举过头顶,轻轻放下。接着,他又按徐光启的要求,跳上一个三尺高的土堆,跳过地上一条六尺阔的浅沟。

  按照徐光启的录取标准,凡能举100千克,跳高三尺,跳远六尺,李铁柱全部合格了。徐光启又把合格的兵分为上、中、下三等。像李铁柱这样远远超过标准的,可以列为上等。

  “你有什么特殊本领吗?”

  李铁柱摇摇头,忽然又说:“我会用鸟铳打鸟,算一项本领吗?”

  “当然算!我们这里要学习火枪、火炮,你会打鸟铳,当然算一项本领。”徐光启提笔在名册上写了一些字,并对李铁柱说:“好,你被录取了。”

  李铁柱退下去后,又进来一位农民。一问年纪,是四十二岁。叫他举石锁,他两手抓锁,面孔涨得通红,还只提起石锁的一角。

  “你知道来这里是干什么的吗?”徐光启问。

  “给皇上守卫京城。”

  “不对,我们要选练一支精兵,又能守京城,又能到处打仗。你的年纪太大,力气太小,不过你如果有什么特殊本领,还是可以选上的。有什么特殊本领吗?”

  这位农民摇摇头。

  “啊,像你这样的情况,本来是不该送到这里来的。现在,只好再送你回去。”他对一个官员说,“带他下去休息。”

  紧张地选拔了一上午,先后考问了50个人,合格的只有15人,徐光启看着名册,摇头叹气说:“为什么送这么多不合格的人来呢?白花了多少路费!还骗他们说只是保卫京城,将来怎能出关作战?”

  下午,徐光启着重了解武器装备情况。负责制造武器的官员汇报说:“工场虽然勉强有了,但人力远远不足。各地招聘能工巧匠,只到了七八个人。煤已经弄到一点,生铁却差得很多,而且领到的钱,只够目前少数人吃饭用,哪有钱买大批生铁?没有铁,是造不出武器来的。”

  徐光启皱着眉头,把这些记录下来。

  另一位官员汇报了现有武器的情况,说是从军库领来了大批武器,但是质量不太好。徐光启说:“我们大家一起去查看一下吧。”

  先看盔甲。一个军官把一顶头盔放在地上,取钢枪猛刺,一下就刺穿了。另一个军官也取了一顶头盔,拿小锤子用力一敲,顿时敲开一个大裂口。大家面面相觑,摇摇头。再取战甲来,里面塞上草,用刀猛砍,就出现一个大裂口。换一件,当胸一刺,立时洞穿,大家又都摇头。

   徐光启对大家说:“你们看,这种盔甲,如何打仗?听说金兵能炼钢铁,他们招了些上等工匠,大量制造武器。他们的刀枪都很锋利,还从我军手中夺去许多。我 们如果穿戴这种盔甲去和他们打仗,岂不是送死?”停了一会,他又说:“不过,战场上虽不能用,在操练时用还是可以的。”

  他们逐一检查了矛和箭,大刀和长枪,有少数好的,多数不够好。

   徐光启说:“这些武器按好坏分别入库。好的准备出征时用,差的供操练用。”徐光启把官吏集中到一起强调说:“我们的敌人用的都是好武器,我们如果用这样 糟的武器去打仗,只有挨打的份儿。当然,有了好武器,还要有好战士,否则武器落到敌人手里,那就更危险了。所以,严格训练最重要。”

  一个官员问道:“请问大人,要不要看看佛郎机?”

  “看”,徐光启说,“也试放几炮。”

  “啊哟,试炮要到郊外去,今天恐怕来不及了。”

  徐光启坚决要在当天试炮,于是趁天色尚早,用马车运了四门佛郎机到郊外去试放。 (责任编辑:中国历史网)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