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网

中国历史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历史人物 > 吴佩孚 >

第二十章 屠夫嘴脸

时间:2015-10-21 21:04来源:未知 作者:admin 点击:
1 吴佩孚对外国主子实质上是副奴颜媚骨,只不过时而表现出一种阿Q式的精神胜利而已。活像一只哈巴狗,汪!汪地叫几声,自欺欺人地觉得维护了尊严和威仪,于是就凯旋于国人面前,觉得华夏胜于夷狄了。 跟此适成对照的是他对中国民众的态度。那种狰狞,绝对不
  1

  吴佩孚对外国主子实质上是副奴颜媚骨,只不过时而表现出一种“阿Q”式的精神胜利而已。活像一只哈巴狗,汪!汪地叫几声,自欺欺人地觉得维护了尊严和威仪,于是就凯旋于国人面前,觉得华夏胜于夷狄了。

  跟此适成对照的是他对中国民众的态度。那种狰狞,绝对不亚于历史上任何一个独夫民贼。他视人民如牛羊,只能任凭他宰割。双手沾满了人民的鲜血!

   虎踞洛阳的吴佩孚凭借第一次直奉之战的胜利,已奄有十七省地盘的所谓“优势”,正大事鼓吹“武力统一”中国,而且紧锣密鼓,到处插手,制造动乱,以借机 动武。可惜的是,正当他做着“武力统一中国”的美梦时,中国工人阶级登上了历史舞台。1921年下半年以来,中国共产党北方区委利用吴佩孚“保护劳工”的 旗号与他与亲日派交通系内阁的矛盾,派人到铁路沿线加紧工作。京汉、津浦、京奉、京绥、陇海、正太等六条铁路上的工人组织都有了迅速的发展。到次年四月, 十六个单位都有了工会(当时叫俱乐部),组织起来的工人达三万余人。1923年1月5日,京汉铁路总工会筹备会议在郑州召开,十六个大站的工会代表都欣然 出席,制定了总工会章程,并决定二月一日在郑州举行京汉铁路总工会成立大会。

  如火如荼,热火朝天。

  共产党的统战政策获得了巨大的成功。

   早在1922年8月,郑州京汉铁路第二次代表大会即成立了总工会筹委会,当月,长辛店路段工人罢工因吴佩孚未镇压而取得了胜利,工人增加了工资,而使吴 佩孚的军费收入每月减少了六万元;前此香港海员罢工时,吴佩孚也默许了在京汉铁路行驶的火车头上竖起了“援助海员”四个醒目大字的旗帜,因此,北方铁路工 人均能自由发起组织“香港海员北方后援会”;接着,京汉、粤汉两铁路的工人罢工,吴佩孚再一次表示同情,使共产党领导的这次罢工也取得了胜利。

  因而李大钊说,“这次郑州会议,洛阳西宫(吴佩孚)想无意外。”

  但是,李大钊却被反了右倾。称他是“可耻到了极点的机会主义”。张国焘、罗章龙等人秉承共产国际的旨意,要“使中国革命与国际无产阶级的斗争联系在一起”,所以突然改变了政策,由“联吴”变成了“反吴”。

   吴佩孚是个秀才,他要奉行“仁义礼智信”,“人而无信,不知其可。”那些远在莫斯科的共党分子是洋人,哪里懂得华夏的道德信条?早就在领土问题、蒙古独 立和中长铁路诸事上出尔反尔,一幅流氓嘴脸了,就这样的“政治流氓”偏偏要指挥中共,中共才成立三年,嘤嘤而泣的孩子嘛!又有几个成熟的人才了他们俯首听 莫斯科的,对我也出尔反尔,由“联吴”摇身一变而成“反吴”,我岂是怕汝造反之辈?

  吴佩孚对共产党的“政策多变”早就十分反感,加上这样的共产国际背景,他与李大钊早就不“过从甚密”了。

  共产党领导的工人运动盛况空前。

  盛况极大地鼓舞了“民”,也就惊动了“官”。京汉铁路局长赵继贤被召到了洛阳,一进大帅府就被吴佩孚喝问得“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

  “有了什么京汉铁路总工会吗?”

  “报告大帅。是有这么个事。他们的筹备会已经将开会宗旨、地点、日期等项呈报了路局,卑职已经照准。”

  “哼!”吴佩孚的嘴角微露莫测高深的微笑,“听说你还允许了两件事?”

  “是的,大帅。”赵继贤立正报告,“一是一月二十八日的星期例假改在二月一日,以便代表们这天集会;二是从北段赴会的工人代表及来宾们,发放免票乘车;从南段来赴会的,准挂头二等车各一辆,以便送来宾和工人代表等。”

  “混帐!”

  赵继贤未及说完,就被吴佩孚一句骂语喝断了。骂得赵继贤诚惶诚恐,可又不知道何故挨骂。

  “真想不到堂堂的京汉铁路局长,居然也如此热衷于工人运动,莫非你也想到那总工会中去领干薪?”

  “卑职不敢。”

  “不敢何至于如此?”

  “大帅不是屡次通电保护劳工吗?”赵继贤满腹委屈,此时可找到了答辩的机会,他不无怨尤地往下说,“不久前大帅的演说还说过‘劳工神圣’是一句至理名言,天下无劳工,谁都没饭吃——”

  “好了,好了!”吴佩孚再次打断了赵继贤,“你是太天真?还是根本就没长脑袋?”

  他这么说着,心里却在骂赵继贤太笨:你就不想想我那是作文章?我那是出难题给梁士诒的,又博一个追逐潮流的雅名儿,何乐而不为?你怎么竟当了真?

   也难怪赵继贤太笨,他虽然也混迹官场,可并不深知“官场三眯”,大凡官场中说的,很多连屁也不如,尤其是那些抛头露面的显要人物,他的话语更是“吃透” 才行。因为他们的话真是光怪离奇,变幻莫测,有的得“正面昕”,有的则恰恰需要“反面听”。他们的话,有些是“光说不做的”,其中又可分为“压根儿不想 做”和“根本做不到”两种,他们大说特说,不过是为了“哗众取宠”或者“蛊感人心”。你果真去做就大煞风景,有些是“光做不说”的,这“无声的语言”全在 于心领神会,如果不“反面听”就难以“贯彻意图”;

  还有一些是“说说做做”“做做说说”的。此一时彼一时也。有时这么说,那么做;另一个时候就雷厉风行说到做到了,其中真是奥妙无穷的,那里能够句句认真?这变幻之要领全在于“需要”、“信誓旦旦”也好,“厚颜无耻”也好,“出尔反尔”也好,仅仅是“需要”。 (责任编辑:中国历史网)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