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世纪初,胶东半岛出了两个名气颇大的军阀——吴佩孚和张宗昌。两人都荣膺将军头衔,都把“乡谊”看得很重;但却又是冰炭不容。在一二人都隶属于“直 系”时尤其如此。后来,张宗昌投奔了张作霖,成为“奉系”的大将,两次“直奉战争”中,当然在战场上兵戎相见,然而到了最后,两人共同反对“北伐”了,却 又握手言欢。一生龃龉,却又有昙花一现的友谊,这期间种种趣事无不与军阀的权力争夺紧密相连,倒构成了中国近代史上的若干趣话,很值得史学家去钩沉一番 了。 1 1917年7月31日,冯国璋把一切都布置完毕,然后才由南京渡江到浦口,乘专车直驶北京,就任中华民国 第五任大总统。在他庞大的警卫队伍中,有一人引人注目,那就是掖县(莱州)人张宗昌。张宗昌是在俘虏营中嫌伙食不好,与营官争吵时被冯国璋发现的,眼看着 就要被绑起来,“享受”鞭笞之苦的,靠着在东北胡匪中学得的一身马术,被冯国璋慧眼看中,一下子由阶下囚跃升营长。他对冯国璋的感激涕零真是不可名状,只 可用“犬子”二字来形容。这时他跟随冯大总统“履京视事”,那满腔热望同样不可名状,心想:飞黄腾达的机会可来了!凭着冯大总统对自己的信赖,还不弄个师 长、旅长的干干? 然而——车门一开,尽管北京风和日丽,张宗昌却掉进冰窟窿里去了。他万万没有料到半空里掉下个吴佩孚来,成为他仕途升迁不可逾越的障碍。 张宗昌百思不得其解:自己的靠山是堂堂的冯大总统,吴佩孚不过是第三师第六旅的旅长。他第三师威风再足也管不着冯大总第封官的事呀!这北京实在有点“邪”。 不错,当时的北洋政府恰似个“政治万花筒”,甭说张宗昌一武夫会瞠目结舌,就是政坛宿将也得煞费一番苦心才能解开这个“政治魔方”。 这牵涉到当时的大总统黎元洪与国务总理段祺瑞的所谓“府院之争”。 段祺瑞刚愎自用,根本不把大总统放在眼里,黎大总统就经常受这段总理的憋气,有时难堪,有时狼狈,令这“黎菩萨”都忍无可忍,想法寻机挣扎一番。机会终 于来了,老段利用威胁手段,强迫国会通过对德宣战,纠集了数千名地痞,其中自然还有穿上便衣的兵,包围了国会,扬言不通过对德宣战案,“议员就甭想出 去!”与此同时,又唆令北洋系十六省督军和各省长组织“督军团”,在徐州秘密集会,然后联名通电黎之元,请他改制宪法,其意在于解散国会。这下子跟国会彻 底闹翻。国会议员大为震怒,黎大总统利用此机,与国会步调一致,通过决议免去段祺瑞的职。 老段一声冷笑,往天津租界里一走,于是中国 政坛立即战云密布。大帅们在天津成立了“各省军务总参谋处”,要与大总统兵戎相见。吴佩孚在这其中自然是马前卒,率领全旅步炮各队四千余人浩浩荡荡地开到 了芦沟桥外。悍将走狗集中北京城下,黎大总统慌了手脚,走投无路之际,想起了“辫帅”张勋,请他进京“调张勋向以清朝的遗老遗小自居,已经是民国了,众人 都剪去了象征是”大清子民“的大辫子,唯独他,还有他坚令的所部全军,人人脑后还拖着长长的发辫,所以人称他为”辫帅。 张勋趁机进京,演出了一场举国都哗然的“复辟”闹剧。硬拉出14岁的小皇帝溥仪,黄袍加身,恢复“宣统”,张勋、康有为等三叩九拜,山呼万岁。 如此以来,就给虽挲湍东山再起制造了绝佳口实,连黎元洪自己也知道犯了个引火烧身一的错误,但后悔已经晚矣! 溥仪封他为亲三,注气得琛鼻直骂钦差大臣:“你是什么东西?赵民国的叛逆!” 亡羊补牢,他连发三道通电,命令全国各省出兵讨逆。第こ天,打电报给冯国道、冯是民国五年(1916年)当选的副总统,黎这时又拾起了往他废弃的セ对约法,请冯国璋以副总统的身份代行大总统的职权、其实也不外乎临时为段祺瑞设置障碍的意思。 段祺瑞可不管那一套。他把黎元洪就看作为“逆”,现在是连同张勋一起讨伐的。他在马厂誓师,宣称自己是“讨逆军总司令”,率领北洋将弁,分二路杀奔北京来了。 曹锟荣任西路军总司令,有了火中取栗的大好机会。他动作敏捷,兴冲冲到了保定,推开吴佩孚的门就欢声大叫: “子玉,你可得好好地打这一仗!北洋劲旅三路进兵,会攻北京,咱可不能落到别人后头!” 吴佩孚忙从为公桌后站了起来,笑吟吟地说:“大帅,你的意思是队伍进展越快越好?” “当然!”曹锟咧开嘴傻笑,奉承吴佩孚道:“子玉,你一向用兵如神,这回也是,对吧?” 吴佩孚最怕这项头上司反而奉承自己,于是一个立正:“请大帅下令,我这就率部出发。” 吴佩孚练兵有“枕支持旦”的特色,在北洋诸将中最能抓住“兵贵神速”的要领、段祺瑞誓师的当晚十时,他就全军进发了,加之他又身先士卒,一曷当先,还不在击败张勋的“定国军”中立了头功? 段祺瑞重返北京,黎元洪连傀儡总统也当不成了。冯国璋代大总统,最获实惠的却是曹锟。他如今在冯段之间左右逢源,予取予求,其初,段命曹为直隶督军就一 箭双雕:既拉拢了曹,又离间了曹冯。直隶督军府衙在京畿,自为各省督抚之首,还不把冯国璋一个江苏督军压下去了?如今,冯国璋一步登天,成了大总统,却向 曹锟频送秋波,立即发表曹锟为直隶省长。军政都是_-把手“当然,他忘不了曹锟的”智囊“和”灵魂,奉劝曹锟把军权全部交给吴佩孚。不久,又公布吴佩孚升 任第三师师长。 这些政治上的“连环套”,张宗昌哪里晓得?他怎能体谅冯国摩的苦衷?满腔怨愤又不敢向冯大总统发泄,自然就越发迁怒于吴佩孚。然而,牙齿掉了只能往肚里吞。对这位炙手可热的乡亲,他是贴又贴不上,惹又惹不起,只能干着急。不过,他还是寻缝觅隙,要走吴佩孚的门路。 (责任编辑:中国历史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