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北洋第三镇是袁世凯看家的老本钱,在大局振荡,袁贼急于捜取权力的关键时刻,自然要作为“马前卒”来东征西讨。先是在民国元年 制造了“北京兵变”,连骗带吓,弄得南京国民政府派到北京的迎袁专使徒劳往返,袁世凯这位民国大总统拒绝到南京就职的阴谋得逞,国父孙中山对袁贼的戒备无 以奏效。继而,在民国二年(19131年又南下岳州,在那里成为外号叫“汤屠夫”的汤芗铭的卫队。 到了民国三年、四年,袁世凯的阴谋就不断得逞了。 孙中山发动的“二次革命”失败,袁世凯以为北洋的势力已经弥漫全国,便紧锣密鼓,实施自己的“皇帝梦”,为了争取日本这个强邻的奥援,他卖国求荣与日本 秘密签订了屈辱的二十一条,在国内,他一手执匕首,明杀暗刺,铲除异已;一手握钱袋,收买失意政客,布置“劝进”丑剧。在总统府改称的清华宫里,他已经暗 暗地试穿了龙袍,只等民国五年元月一日改洪宪元年,他龙袍加身,称中华帝国的开国皇帝了。 在这紧锣密鼓中曹锟心情最振奋,但却插不上 手。说来也颇为奇怪,在民国最初的几年里,中国已成为北洋一系的天下,曹卖布环视宇内,当年与他一起干出来的弟兄,各有各的高官显爵,各有各的地盘肥缺, 唯独他这个最忠实的袁门走狗,却七八年来一直是第三师的师长。长期住在湖南岳州,连块地盘也没有。人家十四省督军联名向老头子“劝进”,他都沾不上边儿, 他的长江上游总司令只是个空衔。 十四省将军中独独缺了袁氏门下的三个高足:龙——王士珍; 虎——段祺瑞;狗二一二泻国璋。这其实并不奇怪,因为大总统是八年一任,只要活得寿命长,谁都可能轮到头上,过一过“大总统”的瘾,可皇帝却是世袭的,除了袁家的子孙,谁也轮不到这一份。 大总统在登基称帝,小站练兵的旧人非叛即散。不唯不得人心,甚至不得“狗”心。 曹锟忠心如故,竭诚拥戴,可惜苦于没机会表现赤胆忠心。 机会终于来了,袁世凯终于记起了曹锟,这是因为他又用着了第三镇这支精锐去镇压革命。 蔡锷在云南组织了护国军,通电讨袁。 袁世凯惊恐不可名状,电令曹锟的第三师和张敬尧的第七师,两支北洋劲旅,悉数开赴川南,扼守自重庆到叙府一线,防堵护国军总指挥蔡锷北上。 吴佩孚这时已经升为第六旅旅长,他鞍前马后,随着曹锟,平生第一次入川。 不久,发生了泸州之战。 这一仗是吴佩孚一生之中,第一次出任独当方面的大将,居然马到成功,出奇制胜,迎接了曹锟挥师人泸。他自己也荣升陆军中将,代理第三师师长。 曹锟跃武扬威地率师进了泸州城,见到了吴佩学,“于玉,ナ玉”的喊声好不亲热,逢着人便吹嘘,他有一员用兵如神,百战百胜的勇将。可是论功行赏时,曹锟却道: 子玉,谁都知道,这泸州一仗,全是你的功劳。不过,当时在泸州,还有两位旅长,倘使功劳簿上只记你一笔,那他们二位便得罪了。咱们是老头子的嫡系队伍,自家人好说,总得让人家- 吴佩孚只得表态:“奖赏的事,大帅要怎么办,就怎么办。”他知道曹锟已经跟对方谈妥了,他怎能不以服从为天职? 吴佩孚一战成功、大大鼓舞了素来怯战的曹锟。他以为护国军已届穷途末路,便见省心喜,亲率大军冲锋陷阵了。 岂知——打仗不是儿戏。 曹锟可以玩吴佩孚于股掌之上,却被护国军打得落花流水。 他率三四千人的大队,打下下一个区区冠山,居然全线溃退,把辎重丢得精光,好不容易才逃出了高洞场,再往前走,竟是一座峡谷,被护国军抢先占丁两畔的山头,又封住了谷口的小路。曹锟被装进了“口袋”,上天无路,人地无门。 一条狭谷,即将成为曹锟的葬身之地,一向洪福齐天的曹大帅真是千钧一发,情势险恶之极。 这时,吴佩孚接到了消息,便火速点了五十余名骑兵,快马加鞭,向高洞场方向飞奔而去。 幸亏不多远便遇到了曹锟的溃军,内中有人告知——曹大帅被困一死谷,护国军的集结越来越厚。吴旅长仅带五十人去,无异于飞蛾扑火,徒去无益。 吴佩孚听了,来不及答话,更顾不得增调兵马,便带了这五十余骁骑,朝那枪声密集的“死亡之谷”赶去。 围困死谷的护国军胜券在握,已经在准备活捉曹锟了。 吴佩孚面对数十倍于己的强敌,只是沉着地相度地势,定了突围援救的方针,然后大声地发布命令: “跟着我,往右边的山头冲!” 五十匹怒马,五十名勇士,五十支弹无虚发的马枪和手枪,似一股狂飙从天而降,事后出发,勇冠三军,北洋军哪有这等勇气? 他们还未等镇定下来,这股狂飙就不但冲散了山下的护国军,也驱退了山头的围兵、右山原比左山高,吴佩孚使一半弟兄压制左山头的敌阵,把他们逼回山后树 林,他领着另一半人,就斜坡打一次冲锋,踹平了谷口的轻机枪阵地。然后单枪匹马,在山谷中纵横驰聘,寻找他的“知己恩帅”,谷前谷后地打了个遍,才终于看 见曹三爷面无人色地钻出洞来——他已在山洞中被围困了两个钟头,此到一见吴佩孚,真的有隔世之感。吴佩孚什么也顾不得了,把自己的座骑让给了曹锟,自己下 马步战。连曹锟残存的卫队合在一起,不足百人,居然掩护着曹锟从“死亡之谷”虎口逃生,踏上了通往泸州的石板路。 吴佩孚生死相随,曹大帅死里逃生。 从此,曹锟更对吴佩孚刮日相待,逢人便说:“子玉是我的萧何、韩信、张子房、诸葛亮!”他对吴佩孚言听计从,吴佩孚也就苦尽甜来,成为直系中的智囊人物了。 2 北洋第三师在四川被护国军打得丢盔卸甲,狼狈不堪,吴佩孚再足智多谋也无法扭转溃不成军的局面,这时却有一个“恶耗”传来,反成了他们的“喜讯”。 (责任编辑:中国历史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