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网

中国历史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历史人物 > 粟裕 >

粟裕大将简历:常胜将军粟裕,卓越的军事家

时间:2015-12-27 20:27来源:未知 作者:中国历史网 点击:
粟裕 粟裕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大将、卓越的军事家,被誉为常胜将军。 1907年,粟裕出生在湖南会同的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小时候的粟裕非常懂事,尽管身材瘦小,身子很弱,却经常帮家里人下田劳动。后来粟裕进了小学,学习非常刻苦。平时的他沉默寡言,空余时间
粟裕
粟裕

  粟裕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大将、卓越的军事家,被誉为“常胜将军”。

  1907年,粟裕出生在湖南会同的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小时候的粟裕非常懂事,尽管身材瘦小,身子很弱,却经常帮家里人下田劳动。后来粟裕进了小学,学习非常刻苦。平时的他沉默寡言,空余时间常在读书中度过。

  1924年,粟裕考进了湖南常德省立第二师范学校。在校期间,粟裕接触了许多先进青年和救国言论,逐渐产生了革命的思想。当时,正是大革命如火如荼之时,粟裕很快就参加了共青团组织。

   1927年夏,长沙发生了“马日事变”,众多共产党的优秀儿女血洒江城。常德地区同样未能幸免。在湖南省立第二师范,反动当局秘密诱杀了校长胡佐武,并 下令通缉二师所有共产党员和共青团员。一天深夜,二师校园内通往城北的粗大下水道里,一位学生装束的青年正踩着没膝的污水,猫着腰疾速地向城外奔跑。下水 道的出口处,是烟波浩渺的洞庭湖。年轻人摸黑找到一叶扁舟,吃力地划过湖面,悄悄爬上一列北去武昌的列车……

  他,就是年轻的粟裕。

  到了武昌,粟裕很快成了国民革命军第二十四师师长叶挺所带部队中的一名英勇战士。那一年,他刚满20岁。当年8月,粟裕参加了南昌起义,并跟随朱德、陈毅的部队转战湘南,上了井冈山,和毛泽东率领的秋收起义部队会合,组成了中国工农红军。

   年轻的粟裕在战斗中成长了起来,很快担任了红七军团的参谋长。后随七军团东征福建,转战江西,和方志敏领导的红军会合。1935年,这支红军被数十倍于 己的国民党军队包围在江西的怀玉山区,经过血战,几乎全军覆没。粟裕带少数战士突出重围,方志敏不幸被俘牺牲。粟裕带部队来到浙江、福建交界处,坚持游击 战争。

  抗日战争爆发后,粟裕游击队整编为新四军第二支队四团三营,粟裕任第二支队副司令员。不久,军长叶挺任命他为先遣支队司令员。先期率部进入苏南敌后作战。1939年,新四军成立江南指挥部和苏北指挥部,陈毅、粟裕分任正副指挥。

  1940年10月,粟裕率部与国民党亲日军在黄桥进行决战,他采用“黄鼠狼吃蛇”的战法,将数倍于己的敌军切成数段,共歼敌1100余人,实现了新四军与南下八路军的胜利会师,打开了华中抗战的新局面。

   皖南事变后,粟裕任新四军第一师师长,苏中、苏浙军区司令员兼政委,领导苏中、浙西军民开辟抗日根据地。1944年3月,粟裕精心组织发动了车桥战役, 他集中数千人的部队一举攻克车桥据点,共歼日军465人,伪军500人。当捷报传到延安窑洞,慧眼识将才的毛泽东当场说了一句极有预言性的话:“这个从士 兵成长起来的人,将来可以指挥四五十万军队”。

  日本投降后,粟裕任华中军区副司令员、华中野战军司令员。1946年6月,全面内战爆 发,粟裕集中华中野战军主力三万,迎击大举进犯的国民党军五个整编师约12万人,一个半月,七战七捷,歼敌53000余人,震惊苏中。喜讯传到延安,毛泽 东极为兴奋,亲自为中央军委起草电报,将“集中绝对优势兵力打敌一部”的范例通报全军。

  1947年5月,粟裕虎口拔牙,采取正面突破、分割两翼、断敌退路、四面包围和阻击各路援敌的战法,将号称“常胜军”的国民党军五大主力之一、全副美械装备的整编74师在孟良崮予以围歼,击毙中将师长张灵甫。消息震撼南京,蒋介石更是痛心疾首。

   1947年7月,陈毅、粟裕率华野进军鲁西南,与刘邓、陈谢大军构成“品”字形经略中原。1948年5月,粟裕任华东野战军代司令员。6月中旬起,粟裕 指挥了著名的豫东战役,先克开封,又围援敌,共歼敌九万余。同年9月,组织指挥济南战役。他把参战部队分成东西两集团,对济南实施钳形突击,激战八昼夜, 攻克济南,歼敌十万余。

  1948年11月6日,粟裕指挥华野大军南下,打响了淮海大战的第一枪。战至22日,黄百滔兵团十个师约十万 人全部覆没。11月25日,黄维兵团被围双堆集。12月4日,粟裕率部将仓皇撤离徐州的杜聿明的三个兵团共30万人合围于陈官庄一带,两天后,全歼了孙元 良兵团。15日,被围19天的黄维兵团被全歼。1949年1月6日,粟裕下令对杜聿明集团发起总攻,杜聿明企图突围未成,至10日下午,全歼杜聿明集团 20余万人。淮海战役,共计歼敌55万余人,是大决战三大战役中唯一一场在解放军兵力少于国民党军的情况下进行的。远在几千里之外的斯大林听闻此事后,曾 在记事本上写到:“60万战胜80万,奇迹,真是奇迹!”

  1949年4月,粟裕参与指挥渡江战役,以三野组成的中、东两集团军,于20、21日突破长江防线,23日解放南京。5月下旬,粟裕又精心组织指挥了湘沪战役,激战半月,歼守军15万余,解放了大上海。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粟裕历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副总参谋长、总参谋长、国防部副部长、军事科学院副院长等职。1955年被授予大将军衔和一级八一勋章、 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文革”中,粟裕淡出军政届。“文革”后,回中央军委担任常委,后改任全国人大副委员长。

  1984年2月5日,粟裕因爆发性肺炎在北京去世,享年76岁。

   留下的遗嘱是:死后不举行遗体告别仪式、不开追悼会、不送花圈,只希望把自己的骨灰撒在自己当年转战数载的江西、福建、浙江、安徽、江苏、上海、山东、 河南几省市的土地上,与长眠在那里的战友们在一起。粟裕精于运筹,善于用兵,具备精湛纯熟的指挥艺术,他以高超的军事思维才能和不败的纪录,在中国历史上 写下了极为精彩的一页。 (责任编辑:中国历史网)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