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网

中国历史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历史人物 > 斯大林 >

斯大林的轶事趣闻大全

时间:2015-11-22 20:39来源:未知 作者:中国历史网 点击:
毫无疑问,斯大林的一生是辉煌的,他的性格也是多彩的。在他的生前死后,流传着许多关于他的轶事趣闻。 1 儿子自杀未遂,斯大林嘲弄说: 哈哈,没打准啊? 1928年底,斯大林前妻的儿子雅可夫曾企图自杀。 雅可夫比娜佳仅小7岁,娜佳处处体贴他、关心他。然而
  毫无疑问,斯大林的一生是辉煌的,他的性格也是多彩的。在他的生前死后,流传着许多关于他的轶事趣闻。

  1

  儿子自杀未遂,斯大林嘲弄说:

  “哈哈,没打准啊?”

  1928年底,斯大林前妻的儿子雅可夫曾企图自杀。

  雅可夫比娜佳仅小7岁,娜佳处处体贴他、关心他。然而,斯大林不喜欢他,不满意他到莫斯科来,不满意他的第一次婚姻,不满意他的学习和他的性格,对他很粗暴。雅可夫性格内向,沉默寡言,他的举止酷似一个典型的受压迫者,经常沉浸在某种内心的秘密活动中。

  因为同父亲的关系闹到绝望的地步,一次,他在克里姆林宫宿舍的厨房里开枪自杀,幸好只受了伤。事后,斯大林嘲笑儿子说:

  “哈哈,没打准啊?”

  2

  把自杀的妻子当作自己的敌人

  1932年,娜佳自杀后,斯大林受到极大震动。他异常愤怒,大发脾气。

   娜佳死前给他留下了一封遗书,虽是一封私人的书信,但在某种程度上这是一封政治信件,这封信充满了对斯大林控诉和谴责。娜佳以死这种最严厉的方式来表达 对丈夫的不满。对斯大林来说,这是他视为“最亲密和忠诚的朋友”的人对他的背叛,他悲愤欲绝。在举行遗体告别仪式时,他走近棺木站了一会儿,突然用双手推 开棺木,转身走了。以后,他没有去参加葬礼。

  葬礼结束后,斯大林认为娜佳是作为一个敌人而离开他的,因此他拒绝到新处女公墓去看妻子的坟。随后,他搬到了克里姆林宫的另一套房间去住,因为他不能忍受再住在曾和妻子共同住过的祖巴洛沃别墅。他在孔策沃新建了一幢房子,再也没有去过祖巴洛沃了。

  娜佳的死对斯大林的影响是巨大的。他的女儿斯维特兰娜后来写道:“妈妈的死对他来说是可怕打击,使他的心灵变得如此空虚,他失去了对人、对朋友的信任。他一向认为妈妈是他最亲密最忠实的朋友,他把她的死看作对他的背叛,在背后给他一击,于是他变得冷酷无情。”

  3

  为普通工人祝福

  1937年10月29日,老冶金工人格鲁包夫参加了政府委员接待冶金工作者和煤矿工作者的会议。卡冈诺维奇向斯大林介绍了格鲁包夫。斯大林问他多大年纪了,他回答说56岁。斯大林认真地说:“我比你大呢,我是58岁了。”

  他还问:“你的孩子在哪儿呢?”

   卡冈诺维奇同志说:“我们可以全把他们请来,他在此地的孩子不只一个,而是两个啊。”于是,卡冈诺维奇派人把格鲁包夫的两个儿子都叫来了。这两个孩子也 都是出色的熔炼工人。接着斯大林对卡冈诺维奇耳语了些什么,卡冈诺维奇就站起来喊道:“静一点,同志们?斯大林同志有话讲哩。”这时候斯大林给他们父子三 人都倒了一杯葡萄酒,然后举起酒杯说:“我们要为冶金业中的新战士和老战士的健康干杯?首先,我们要为熔铁工格鲁包夫同志、他的父亲、他的儿子、他的全家 的健康干杯?愿格鲁包夫全家永远走在先进战士的最前列?”格鲁包夫非常激动。他回答说:“我已经是个老头子了,不过,我要尽我的全力,来实现您的愿望,希 望我真能永远和其他冶金工人一齐前进。”斯大林对格鲁包夫一家的祝福,深深感动和激励了所有在座的先进工作者。

  4

  毕加索为斯大林画像

   作为一位杰出的艺术家,毕加索跟一切有声望的人物一样,总是有人慕名前来求助。为了各种义卖、声援活动之需,接二连三地有人登门叨扰……毕加索性格豪 放,对来访者一概地敞开大门予以接待。对于法国共产党组织,他自然更是如此。有一次,阿拉贡(当时是起着法共中央委员会和毕加索个人之间的联系人的作用) 来访,他要求毕加索绘制一幅斯大林的画像。毕加索便遵嘱着手工作。

  不久,阿拉贡按时前来取画。当他看到毕加索向他递过来的作品时,不禁目瞪口呆,画像中的斯大林额前平添了一绺头发,与真实的人大相径庭。尽管如此,阿拉贡还是将这幅画带走,以便交给法共中央审阅。

  几天以后,阿拉贡又来看望毕加索,他显得神情沮丧。他告诉画家:法共中央对那幅画像没有给予好评。毕加索一听大为生气:“真是愚不可及?我在斯大林画像的前额上添了一绺头发,为的是让形象具有无产者的气息,而那些人却不愿意斯大林元帅是一员无产者。”

  随后,他还出口不逊地说了几句非难“那些人”的话:“我看干脆就把这幅画一砸了事?”

  阿拉贡无言以对。至于《斯大林画像》最后的结局,人们便不得而知了。

  5

  以牙还牙

  在二战中,德国法西斯对苏联人民犯下了滔天罪行。对此,斯大林针锋相对,毫不相让。

  1941年冬季的一天,苏联女游击队员卓娅在执行对包围莫斯科的德军实施的一次夜袭行动中,在莫斯科郊外不幸被德军集团军的某步兵团俘获。在历经了一整夜的酷刑拷打后,于第二天凌晨被残忍地绞死示众。她当时年仅17岁。

  此事立即传遍了整个莫斯科,也激怒了斯大林。他给当时的城防司令朱可夫大将下了一道斩钉截铁的命令:将德军这个步兵团的番号立即通报给所有的红军部队,在未来的作战中,只要俘虏了这个团的官兵,一律格杀勿论,不许接受投降。

  据说,后来这个团的所有官兵除极少数人外,都在战斗中被打死或被苏军俘获后就地枪决。

  在苏德战争爆发后,纳粹德国的第四号人物、党卫军头目希姆莱曾给派驻进攻部队中的党卫人员下过一道命令:对俘获的红军俘虏中的政治工作人员,即连指导员以上军官,一经查明身份,立即就地枪决。

  斯大林得知此事后,愤怒异常,也给红军部队下了一道命令:对被抓获的德军俘虏中的党卫军人员,一经验明正身,立即就地正法。

  斯大林以牙还牙的做法,使残暴的罪犯自食其果,有力地刹住了法西斯的嚣张气焰。

  6

  斯大林给歌唱家设“套”

  在一次家庭晚会上,男低音歌唱家马克·约瑟福维奇·赖森向人们讲了他生活中的一个有趣的故事。

   1930年,他在该市的马里因剧院演唱,应邀到莫斯科大剧院巡回演出。上演的是《伊戈尔王》,赖森演唱了主要的声部,获得了巨大的成功。观众站着用震耳 欲聋的掌声欢送他,一束束鲜花扔到了台上。赖森精神非常振奋。他还没来得及卸妆,就有人把他邀请到政府的包厢中去。斯大林本人在那里迎接了他。斯大林微笑 着夸奖他成功地扮演了伊戈尔王这个角色。然后,斯大林突然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

  “为什么您在列宁格勒,而不是在莫斯科,不在大剧院演唱呢?”

  赖森见到斯大林,有些惊惶失措,一时间失去了表达的才能,什么都没法解释清楚……

  但是,斯大林没有等到回答就说:“就这样,马克·约瑟福维奇,从明天起,您不再是马里因的演员,而是大剧院的了。”

  接着,他又补充说:“你理解我的意思了吗?”

  听到这个突然而又不容反驳的建议,赖森简直完全不知所措了,随后他反应过来,说了一句:“斯大林同志,要知道我的妻子、女儿和房子都在列宁格勒。”

  斯大林从座位上站了起来,不等他提出异议,一边走一边对一位笔直地站在他身旁的上校说:

  “明天就给演员赖森一套住宅。您听明白了吗?”

  次日,这位上校来到演员下榻的“民族”旅馆的房间里,建议赖森同他一起去参观他未来的住所。

   过了五六分钟,汽车在一幢新建的大楼的入口处停了下来。这是莫斯科的中心。住宅有三个大房间,两个敞廊,一个厨房,以及所有必备的设施。不仅如此,房间 里摆着很贵重古老的家具,墙上挂着名画,餐具橱里放着精致的碗碟。“总而言之,这不是住宅,而是神话。”赖森很惊讶,不知所措,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这时陪他来的上校亲切地笑着,特意严肃地对他说:“这一切都是您的。”

  可当赖森开始反对,说不能接受这样的礼物时,上校做了一个立正的姿势,大声而又庄严地说:“约瑟夫·维萨里奥诺维奇·斯大林同志是这样命令的!”

  于是,赖森只好回到列宁格勒。夫妻两人迅速卖掉了自己的那些不怎么样的家具,把房子交给了列宁格勒苏维埃,来到了莫斯科。

  但是,当他们打开门,走进住宅时,又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住宅是空的。既没有家具,也没有画,更没有餐具。

  马克·赖森结束自己的故事说:“约瑟夫·维萨里奥诺维奇欺骗了我。所幸的是,还没有把我监禁起来!”

  7

  我们刚刚把德国人打败,

  请他改个姓

  歌唱家彼得罗夫原来姓克劳泽。在卫国战争后,斯大林第一次听他唱歌。斯大林非常欣赏他的歌喉,对大剧院的院长说,你们有这么一位好歌手,可他用的却是德国姓。接着,斯大林说:“这不好,我们刚刚把德国人打败,请他改个姓。”

  院长转达了斯大林的意思,但克劳泽并没有马上就改姓。

  三个月后,斯大林又去大剧院,从节目单上他又见到克劳泽这个德国姓,于是马上传院长问话。终于,克劳泽明白了问题的严重性,改用了妻子的姓,称彼得罗夫。

  8

  让罗斯福、邱吉尔向他问好

  斯大林在国际舞台上从不示弱。

   苏、美、英三国首脑在雅尔塔谈判时,每次开会斯大林总是到得最晚,罗斯福和邱吉尔不得不欢迎他。有一天,罗斯福和邱吉尔商定要报复他,故意迟到了15分 钟。他们以为,这回该斯大林站起身欢迎他们了。谁知斯大林比他们来得还晚。罗斯福和邱吉尔终于沉不住气,像小学生一样站起来向斯大林问好。

  9

  这个吊儿郎当的人不可信

   斯大林是个好客的人。自己吃得马马虎虎,可总让客人吃得好好的。有一次,他把工作人员雷宾叫进大厅并要他为客人们,即政治局委员们,做第二道菜江鳕鱼 肝。工作人员回答说:“斯大林同志,您让人去莫斯科州水库里打捞江鳕,可是水库里没有这种鱼。即便我们捞到了五、六尾江鳕,那点鱼肝也不够大家吃的。”

  为此,斯大林答道:“没有就没有吧。”

  贝利亚坐在桌旁,立即在他们的谈话中插了一句:“我会弄到江鳕。”

  真的,过了一周,有人给厨房送来了30尾江鳕。工作人员知道贝利亚是个滑头、奸诈的人。雷宾请求医生对所有这些江鳕分析化验一下。结果鱼肝上染有白色斑点,医生禁止食用。这时,斯大林知道了贝利亚送江鳕这件事,把雷宾叫去说:“你看,你没能弄到江鳕,贝利亚弄到了。”

  雷宾回答说,贝利亚弄到的江鳕不是莫斯科州水库里的,而是列宁格勒州水库里的,这些鱼的肝里染有白斑,腐烂了。医生不准食用。斯大林惊奇地说:“这不可能吧,拿来我看看。”

  雷宾把鱼肝放在盘子里,送给斯大林看。斯大林看了看,说:“扔进泔水池吧。这个吊儿郎当的人不可信。” (责任编辑:中国历史网)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