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说:“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 中国现代波澜壮阔的革命征程,离不开列宁和斯大林。 作为一位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导师,斯大林一直关注着中国革命。在中国人民求翻身、获解放的过程中,斯大林提出过正确意见,给予中国共产党以重要帮助,但是,也提出过一些不正确的主意,使中国革命蒙受损失。有人说:斯大林把武器给了蒋介石,把书籍给了毛泽东。 斯大林与中国革命的关系,一度成为左右中国时局的重要因素…… 1 斯大林给孙中山两次派军事顾问 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是人类历史上一个划时代的事件,极大地改变了20世纪世界历史的进程,它唤醒了西方的无产阶级,也唤醒了东方的被压迫民族。 1922年6月,陈炯明的叛乱,是中国革命先行者孙中山所遭受的一次最痛苦的失败。与此同时,他从美、英、日等国得到援助的幻想也宣告破灭。孙中山不得不 重新寻求革命的道路,寻找新的革命同盟者。1923年1月,孙中山与苏联政府代表越飞发表《孙文越飞联合宣言》,公开确立了国民党的联俄政策。随着第一次 国共合作的实现,中国革命进入了轰轰烈烈的大革命时期。1924年,斯大林派遣红军著名将领巴甫洛夫到中国,担任孙中山的军事顾问。巴甫洛夫1924年5 月于黄埔军校正式创办招生时到达广州,7月18日,他到广州东南前线考察时,不幸在石龙落水身亡。 巴甫洛夫去世后,苏联政府于8月派加伦将军接替他在中国的职务。 加伦,原名瓦西里·康斯坦丁诺维奇·布留赫尔,和伏罗希洛夫、图哈切夫斯基、叶戈罗夫和布琼尼等人一样,他是苏联第一批被授予元帅军衔的红军将领。他参 加过第一次世界大战。1915年,他在战役中身负重伤,昏迷不醒,被送进野战医院,从他身上取出了8块弹片。值班医生曾两次将他送进停尸间,但被主治医生 一次又一次地抬回病房。加伦以顽强的意志战胜了死神,但因定为一等残废而被沙皇军队除名。这个从停尸间里活转过来的人,投身到了革命的行列。他率领的队 伍,曾在54天内行军1600多公里,沿途经历20余次战斗,歼敌7个团,并解放了包括列宁家乡在内的许多城市。加伦由此成为苏俄历史上第一个获得红旗勋 章的将领。 1921年6月,加伦受俄共?穴布?雪指派,担任远东共和国军事部部长、人民革命军总司令。当时,远东沿海地区驻有日军, 白匪活动猖獗,加伦发挥了他的军事天才,既讨平了白匪,又避免同日军作战,圆满完成了任务。1922年,这位18处受伤,时年33岁的将军出任彼得格勒驻 军第一军团司令。 1924年10月,他奉命接替以身殉职的巴甫洛夫将军前往中国。在符拉迪沃斯托克办理出国护照时,工作人员问他,写 什么姓。他说:“就写加林吧。我老婆叫加林娜。”加伦的妻子加林娜,出生在中国的哈尔滨,操一口娴熟的汉语,此时在鲍罗廷的顾问机构里工作。加伦到中国 后,她成了加伦的助手。 加伦到广州后,遇到的一个大问题就是军阀陈炯明对广州革命政府的威胁。陈炯明盘踞东江,以武力窥视广州。他自 称为“救粤军总司令”,扬言要驱除广州的“赤色布尔什维克主义”。1925年初,陈炯明在英帝国主义势力的支持下,举兵进犯广州。广州革命政府在加伦的坚 决支持下,于2月初分三路东征讨陈。 东征开始后,许崇智所部粤军担负东征军右翼作战任务。因蒋介石兼任粤军参谋长,黄埔军校校军 300人编入右翼军。蒋介石率领的部队有:黄埔教导团,第一、二期学生组成的步兵总队,一个炮兵营,一个工程队,一个辎重队和第三期学生组成的入伍生营。 首次参战的黄埔校军,由于有共产党员和共青团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战绩显赫。 在东征中,加伦等苏联顾问亲自参加前线作战。东征军攻克了陈炯明部8个团据守的阵地,先后进占海丰、陆丰、汕头、潮安、揭阳等地。4月,取得了第一次东征的胜利。 2 斯大林援助冯玉祥 1924年底和1925年,中国发生了一系列重大事件,特别引起斯大林、托洛茨基等人关注的是1924年秋冯玉祥发动的北京政变。 早在1924年春,苏联政府驻华全权代表加拉罕就开始有步骤地做直系将领冯玉祥的工作。10月,受革命影响的冯玉祥在第二次直奉战争之际,班师回京,发 动政变,推翻了直系军阀首领曹锟、吴佩孚控制的北京政府。随后,他发表了具有革命倾向的政治主张,将所部改称为中华民国国民军。后因形势变化,11月中旬 冯玉祥同反对直系的张作霖、段祺瑞妥协,组成了以段祺瑞为临时执政的北京政府。政变发生后,苏联政府代表鲍罗廷、加拉罕等纷纷北上,与冯玉祥就国民军与国 民党同苏联的关系等问题,多次进行讨论。苏联决定对冯玉祥领导的国民军采取团结、争取的政策,力求利用国民军的革命力量,由国民军造就一支确实能成为真正 革命军的军队。 根据加拉罕的建议和中共中央的指示,李大钊曾亲赴张家口会见冯玉祥,帮助国民军开展政治工作,沟通国民军与苏联的关 系。1925年4月21日,加拉罕派鲍罗廷和苏联大使馆武官杰克同冯玉祥会谈,决定派出军事顾问并以物资援助国民军。1925年5月初,由普特纳率领的一 个庞大的苏联顾问组到达国民一军,称为张家口顾问组。6月初,由西纳尼率领的另一批苏联顾问组前往国民二军,称为开封顾问组。 苏军高 级将领、远东军区总司令任德江任国民军总军事顾问。同时,斯大林派苏联著名军事家叶戈罗夫接替杰克出任苏联驻中国大使馆武官,实际负责对冯玉祥部队的军事 行动的策划、协调和配合。叶戈罗夫和加伦都是苏联第一批授予元帅军衔的5名高级统帅之一,叶戈罗夫回到苏联后不久出任苏联红军总参谋长,斯大林将加伦派往 中国南方,将叶戈罗夫派往中国北方,突出反映了斯大林对中国革命的重视。 此后,苏联军事顾问和军械源源不断地支援冯玉祥。仅自1924年至1926年8月,苏联援助冯玉祥国民军军械如下: 飞机:10架 三英寸口径炮:60门 炮弹:58000发 铁甲车:8辆 机关枪:227挺 步枪:35000支 子弹:5100000发 军刀:5000把 苏联对冯玉祥国民军的争取和援助,在当时的情况下,对开展北方革命运动是一个有利的促进。 3 捐赠孙中山水晶棺材 1925年孙中山因肝癌于3月12日在北京逝世。 孙中山临终前,对汪精卫、何香凝等国民党要人说:“要师事鲍顾问。”他在遗嘱中明确指出,为了完成国民革命,“必须唤起民众及世界上以平等待我之民族,共同奋斗”。 更加耐人寻味的是,他去世前,专门给苏联政府留下了一封遗书。在《致苏俄遗书》中,孙中山表示希望中苏“两国在争世界被压迫民族自由大战中,携手并进以取得胜利”。 致苏联遗书为英文稿,由鲍罗廷和孙中山的英文秘书陈友仁共同起草,由宋子文口诵一遍,然后由夫人宋庆龄托起孙中山的右手腕执孙科的钢笔签名。 孙中山逝世的第二天,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致电苏联共产党中央委员会总书记斯大林和共产国际主席季诺维也夫,讣告孙中山逝世的消息,并表示要继续与苏联、共产国际合作,完成孙中山的未竟事业。 据揭秘的前苏联秘密档案表明,苏联对孙中山的去世非常重视,总书记斯大林主持联共?穴布?雪中央政治局会议,专门讨论孙中山去世的问题。出席这次会议的 有15位联共?穴布?雪中央的领导人,其中包括布哈林、加米涅夫、季诺维也夫、托姆斯基、捷尔任斯基、莫洛托夫、伏龙芝等显赫人物。会议决定: 一、责成外交人员部致电北京政府,吊唁孙中山的去世; 二、以苏联共产党中央委员会、苏联中央执行委员会和共产国际的名义向孙中山灵柩献花圈; 三、以苏联共产党?穴布?雪中央委员会、苏联中央执行委员会的名义致函国民党,以共产国际的名义致中国人民书,哀悼孙中山的去世; 四、为哀悼孙中山的去世,在莫斯科和列宁格勒举行群众大会,责成时在苏联的共产国际驻中国代表维经斯基负责大会的组织工作。请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指示在整个欧洲组织相应的群众大会。 3月13日,斯大林代表苏联共产党中央和苏联政府致电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对孙中山的逝世表示哀悼。电文说:俄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为失去国民党的领 袖,中国工农争取中国人民的自由和独立,争取中国国家的统一和民族解放斗争的组织者,向你们表示哀悼。同一天,共产国际主席季诺维也夫也给国民党发来唁 电,称孙中山的去世将使全世界的工人都深感悲痛。同时,共产国际为孙中山的逝世发表了告全世界工人书,题为《中国被奴役的人民的伟大领袖的逝世》。 为永久保存孙中山的遗体,苏联政府向国民党捐赠了一口水晶棺材。 4 创办莫斯科中山大学 为纪念孙中山,也为培养中国革命干部继续开展国民革命,苏联政府和共产国际决定在莫斯科创办一所以孙中山名字命名的大学,其全称是孙中山中国劳动者共产主义大学,俄文缩写为。 为创办这所大学,联共?穴布?雪中央政治局和斯大林曾多次开会进行讨论。 1925年8月13日,莫洛托夫主持的政治局会议决定,由拉狄克担任莫斯科中山大学校长,同时,要求有关部门研究莫斯科中山大学的组织形式,“注意不宜让它公开具有国立性质?穴如隶属苏联教育人民委员部?雪”。 1925年8月27日,政治局再次开会,决定成立有政治局委员布哈林、托姆斯基、越飞、罗佐夫斯基、萨法罗夫等17人组成的中山大学促进会。 (责任编辑:中国历史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