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胜、吴广在大泽乡起义后,各地纷纷起来响应。当时,有一位朝廷的谒者(为国君掌管传达)从东方回到咸阳,如实地汇报了各地民众反叛的消息。昏庸的秦 二世听后大发雷霆,把谒者押入狱中,没有把各地的农民起义当回事,照旧日夜享乐。后来,有人报告起义军攻占陈郡,秦二世这才召集博士诸生询问对策,而不是 召集文武大臣前来议事。二世说:“楚地的戍卒攻下蕲县,进入陈郡,诸位以为应采取何种对策?” 二世的话音刚落,只见应召的博士诸生30余人一齐向前说道:“人臣只能听命于帝王,不允许怀有二心;臣下怀有异心,即等于反叛,罪死无赦。愿陛下急速发兵捕灭盗贼。” 二世闻听此言,立即改变了脸色。此刻,善于察颜观色的诸生叔孙通却独自站出来答对说:“诸生所说的都不对。现今天下合为一家,毁坏原有郡县的城墙工事, 销毁兵器,以示天下不再用兵。况且明主在上,法令已颁布于下,使令人人依法奉职行事,四方辐辏于中央,怎会有敢于反叛的人?诸生所言的群盗,不过是一些鼠 盗狗窃之徒而已,不足挂齿。下令郡县守尉捉拿定罪就是了,有什么值得忧虑的!” 秦二世听了叔孙通的议论,顿时喜笑颜开地说:“讲得 好。”在场的一些博士诸生,二世令一一表态,结果有人说是造反,有人说是盗贼。于是,秦二世令御史查清每个诸生的言论,凡认为是造反的,一一交有关官员审 理,以“非所宜言”罪论处;凡认为是盗贼的,一律不予过问。惟有发表令二世高兴言论的叔孙通,被赐给帛20匹,衣服1套,并被任命为博士。 只知贪图享乐的秦二世,竟昏庸到闭眼不愿正视秦帝国大厦将倾的事实,结果是讲实话的获罪,说谎言者受奖。在农民大起义烽火已燃遍秦帝国大地的情况下,居 于上位的是这样一个靠自欺欺人过日子的昏庸而残暴的皇帝,手下又重用一个善于搞阴谋的赵高,还有一个善于搞政治投机的李斯。在帝国大厦将倾的时候,他们所 关心的不可能是如何对付即将埋葬他们的各路起义大军,而是在宫廷内部自己首先互相争斗厮杀起来,上演一出出的闹剧。 当农民起义军进至 咸阳附近并被秦将章邯击退之后,李斯曾多次请求进谏,二世不予允许。一次,二世对李斯进行责问,并引用韩非书中的议论作为根据,说尧与大禹虽贵“有天 下”,但却勤苦劳累一生,死于外地。秦二世说:“贵有天下的人,难道是那种困苦身体、疲劳精神、风餐露宿、粗饭恶食,像臣虏那样整日从事劳作的人吗?这是 那些无才能的人所努力从事的,并非是贤人的追求。贤人的贵有天下,是专门以天下适用于自己而已,这就是贤人为什么能够贵有天下。所谓贤人,必须能安天下而 治万民。今日尚且不能使自身得到好处,又怎能会治理天下!所以,我想要随心所欲,为所欲为,长久地享有天下而又无有祸害,怎么办才好?” 面对秦二世这一通令人啼笑皆非的荒谬理论,李斯一时未能作出回答。这是因为李斯的儿子李由任三川郡(今河南荥阳东北)郡守,未能抵挡住吴广所率领的义 军。当章邯统率秦军击败吴广后,使者追究三川郡失守的责任,牵连到李由,责备身居三公之位的李斯,为何容忍盗贼如此猖獗。李斯正因此事而恐惧,怕自己因此 而失去爵禄,一时想不出办法来。正在为此事犯难的李斯,见秦二世为着“肆志广欲,长享天下”而向自己讨教,便灵机一动,决定迎合二世的意图,讨二世的欢 心,向二世写了一篇“行督责之术”的上书作为答对。上书的开头部分说:“贤明的君主,必须是能建立一套办法而实行督责之术的人,督是察其罪,责是责之以刑 罚,督责之术即督察官员犯罪并处以刑罚的方法。对官员进行督察,则臣下不敢不竭尽所能为主上效力。如此则臣主的名份确定,君臣上下的大义分明,如此则天下 的贤者与无有才能的人,都不敢不竭尽所能为主上效力。因此明主能独自一人统治天下而自己却不受任何限制。如此便可得到无穷的乐趣。贤明的君主对督察之术不 可不有所留意。” 李斯的上书于开篇的总论之下,引述了申不害与韩非的有关议论,来进一步阐述君主行督责之术的理论,他的结论是:“督 责之术一旦设立并付诸实施,则君主的所有欲望没有不可得到的。君臣百姓在督察之下补救过失还来不及,哪会有敢于图谋变乱的?如此则帝王之道完备,可以称得 上能明察君主统治臣下的办法。既或是申不害、韩非复生,也不会超过这一方法。” 李斯的上书正中秦二世回避现实、幻想永享富贵安乐的下 怀,二世阅后十分高兴并立即付诸实行。结果,对官吏的督察更加严苛,向人民征税多的官员被称为“明吏”。结果,犯法而被罚作刑徒的人,几乎占了路上行人的 一半;每日被处死于市上的人犯尸体堆积如山。那些杀人多的官吏被称为忠臣。这时,二世又问李斯:“这样便可以算做是善于督责了吧。” 在原楚国境内,人们早就在谈论着这样一句话:“楚虽三户,亡秦必楚。”这句话的意思是即使楚国只剩下三户人家,将来灭亡秦国的也必然是楚。以陈胜、吴广起 义为导火线,反秦的斗争烈火燃遍了楚地。刘邦在沛县(今江苏省沛县)起兵,他曾经在都城咸阳服过劳役。有次秦始皇出巡,他曾躲在后面观看。据说他当场曾流 露出一句话:“嗟呼,大丈夫理当如此也!”不久,他当了沛县附近泗水的亭长。亭长的任务,就是负责监督由沛县送往骊山陵建筑工地的民佚。但是途中不断发生 民佚逃跑事件,到了最后,他干脆把所有的民佚都放跑了,自己也躲得无影无踪。当时和他一起行动的十几人就是刘邦起义队伍的核心人物。另外,在吴地(今江苏 省苏州市),项燕之子项梁和项梁的外甥项羽,也杀了会稽太守,举兵伐秦。就这样,造反的烽火先是在原来楚国境内点燃,接着便波及旧六国全域,兴兵伐秦如火 如荼地发展起来。 几乎也就是在这时候,赵高对二世皇帝说了这样一席话:“天子之所以可贵,就在于他只能让人听到他的声音,而不能让群 臣拜见龙颜。也正因为如此,天子才自称为朕,就是兆朕,就是没有清楚地表露出来的征兆的意思。陛下年纪尚轻,还不能诸事万般都精晓。清早上朝,万一事情决 定错了,就会在大臣面前出洋相,就不能向天下显示神一般的智慧。陛下还是在宫中深居一段时间,和其他一些熟悉法令的近从呆在一起。只要有案件,我就向陛下 报告。这样做,大臣们一般的上奏便可以减少,天下也将称颂圣主。” (责任编辑:中国历史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