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网

中国历史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历史人物 > 秦始皇 >

第四节 毒死相父

时间:2015-09-25 11:08来源:未知 作者:admin 点击:
嬴政加冕之前,眼见相国吕不韦为秦国的强盛和推进统一大业,日夜操劳,立下显赫之功,心里是九分高兴,暗含一分不安。平叛活捉嫪毐之后,便是刑讯叛乱 首领,经过5个月的审讯,从嫪毐的嘴中得知:嫪毐的入宫是吕不韦的举荐。这个事实使得刚刚亲政的秦王猛然
  嬴政加冕之前,眼见相国吕不韦为秦国的强盛和推进统一大业,日夜操劳,立下显赫之功,心里是九分高兴,暗含一分不安。平叛活捉嫪毐之后,便是刑讯叛乱 首领,经过5个月的审讯,从嫪毐的嘴中得知:嫪毐的入宫是吕不韦的举荐。这个事实使得刚刚亲政的秦王猛然地惊醒了。严峻的宫廷生活,冷酷的政治斗争,使他 不得不对吕不韦心存戒备,以防再生不测。

  在审讯的5个月中,亲政的嬴政除了更加勤奋地批阅奏章,也更加手不释卷地努力学习钻研。他把 吕相国的《吕氏春秋》一字一字地审读,甚至是读一句便在书房中踱步思索一番,每天还与不同的博士分别讨论一两个问题。秦王甚至亲自找来吕不韦推荐的参与著 书的门客讨教。对《吕氏春秋》这部著作,秦王真是做到了天天读,日日议的地步。通过学习、讨论和总结,秦王政看出了吕相国编著《吕氏春秋》的用心,也分析 到他和吕不韦思想观点的异同。

  《吕氏春秋》是要成为秦王政的一部治国蓝图,为解决年轻的秦王政治思想上存在的问题,而提出统治天下的 理论原则和政治主张。书中提到“是故古之圣王,未有不尊师者也。”这表面上是要秦王政学习“古之圣王”,其实是要他以吕不韦为师,听从“父”的教诲,成为 仲父所期望的未来霸主,统一天下的君主。

  要以吕仲父为师,也甚难矣!嬴政从14岁继位以后,就告别了少年时代,每日学习治国之道。在先祖留下的遗产中,他发现了秦国自商鞅变法,百多年来一贯崇尚法家而轻慢儒家,形成了秦国特有的法治传统。

   秦古籍中记载:卫鞅(即后称商鞅)从卫国入秦,游说秦孝公的时候,卫鞅先以“帝道”、“王道”说秦孝公,秦孝公听得昏昏欲睡,不感兴趣地说:“你讲的这 些大道理距离现实太远了,我急着想在生前就扬名天下,怎么能等到几百年之后才成就帝王之业呢?”卫鞅这才以“霸道”再说秦孝公。“霸道”讲的是怎么以法治 国。尊君抑臣、奖励耕战、改革内政、以战去战、以杀去杀等现实问题。总之,讲的是富国强兵之术。商鞅说得眉飞色舞,秦孝公听得津津有味,连声说好,从此委 任商鞅变法,使秦国成了一流强国。

  秦国自商鞅变法以来的百余年中,法家的“霸术”已经形成体系,成为帝王之术,成为秦朝各代君主特有的法制传统。

  在卫、韩出生成长的吕不韦,对秦国的传统和国情,虽然有所知,但也有所不知。由于他到处经商,四方交游,见多识广,对中原一带流传的儒、道、阴阳等诸子之说,均有接触,所以在治国理政中,没有尊重秦国的法统,而是明显带有儒、道的政治思想色彩。

  粗略而言,吕不韦和嬴政的治国之道有五大分歧:

  一、关于君位继承:吕氏提倡“禅让”、“贵公”,反对“家天下”。而嬴政则坚决贯彻“家天下”传统,非要“家天下”、“传万世”不可!

  二、关于地方政权的设置:吕氏主张在推行“郡县制”的同时,仍要广泛建立“分封制”,嫪毐就以太原郡为封邑。

  三、关于君和民的关系:《吕氏春秋》摄取了儒家孟子提出的“民贵君轻”观点,主张“顺民”、“爱民”。

   “禅让”、“分封”、“民贵君轻”这些儒家的政治主张,崇法轻儒的秦王政是坚决反对的。他不仅要“家天下”,还要一家万世传之无穷。受封的嫪毐使他深恶 痛绝,再也不能容许分封制的普遍存在。对于广大庶民,在唯我独尊的秦王政的心目中,不过是一群供他驱使、利用、甚至任意虐杀的奴隶。所以,他一贯坚持以 “严刑峻法”治理百姓。

  四、对于如何治理人民:《吕氏春秋》并非绝对排除法治,而是主张“刑”、“德”兼施,“德治”与“法治”并行,以“德”、“义”为主。吕氏这样既讲“仁义”、“爱利”,又讲“适威”的政治主张,克服了当时法家惟法是治,摒弃仁义道德的片面性。

   五、在君道方面:《吕氏春秋》根据道学,主张君主“无为”而治。秦王政恰恰与此相反,他是“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是一个事必躬亲,强力疾作的人, 怎能使他垂拱无为而治呢?《吕氏春秋》针对这一问题,载录了有关“任贤”、“择相”、“知人”、“纳谏”等限制君权的一系列论述。书中旗帜鲜明地反对君主 自负、专独和骄暴,对照统一后秦始皇帝的暴政统治和自我神话的种种表现,人们不得不佩服吕不韦的眼力和勇气,他在政治上的卓识和思想上的超前性,明显高出 李斯、尉缭等人一筹。也正因为如此,《吕氏春秋》引起了秦王政的强烈反感,成了他和吕不韦在思想上怎么也不能解开的一个死结。

  秦王政 把《吕氏春秋》的竹简推到一旁,他的思绪又回到两年前(即公元前239年),他第二年就要加冕亲政了。《吕氏春秋》也在紧锣密鼓声中登场亮相了。吕不韦将 这部书公布于咸阳市门,并宣称如有人能修改一字,赏给千金。这无疑是向年轻的秦王政的示威!这个举动深深地刺痛了秦王政的每一根神经。尤其使他反感的,吕 不韦竟认为他这本书是神圣不可改一字的“天道法则”!全是屁话,不过是一些文人墨客从古书上抄来的条条框框,有的说的有理,有的就说不清楚了。我有现成的 百年法统,足以治国治民,统一天下。秦王政从骨子里反感这部书,但是,他知道:仲父是一片苦心为自己,他所做所为绝不同嫪毐。那个无赖是他的死敌!这个相 国是他的仲父。只是他的唠叨不合他的口味,他的好些主张他实行不了。仲父让他“节欲”、“适音”、“节葬”,要求君主“声禁重、色禁重、衣禁重、香禁重、 味禁重、室禁重”,要清心寡欲。这可怎么能受得了!其中,仲父借古人之口批评他这位秦王有“自骄”的毛病,必须坚决克服!书中甚至说:“亡国之主必自骄、 必自智、必轻物”。我还没有加冕亲政,就预料我的自骄必成亡国之君,真是气死人。随着审讯嫪毐案情的发展,吕不韦向太后举荐的事实已证据确凿,昔日的仲父 竟是生母的情夫,这把秦王政心中仲父的形象整个地击碎了。秦王政真想把这个吕不韦杀掉,让这件丑事一了百了。可是当临朝时,朝中人一再说情,讲述吕不韦的 功劳。秦王政联想这10年临朝之情,相国确实都是一心扶持、鼎力相助的。可以说没有吕不韦,就没有子楚,更没有嬴政。这时候的秦王政还没有失去人性,他还 遵循传统文化中的报恩思想,还讲人情,不忍对吕不韦执行死刑,只是下了一道诏命: (责任编辑:中国历史网)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