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网

中国历史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历史人物 > 乾隆 >

第一节 新人新政

时间:2015-09-23 17:46来源:未知 作者:admin 点击:
雍正时代的政策确实是苛严了一些,乾隆即位之后,为了作一调整,提出宽严并济的主张。他说:治天下之道,贵得其中。中者,无过不及,宽严并济之道也。在这样的政治思想指导下,他作出不少重翻雍正朝旧案的事也是意料中事。 雍正死后第三天,即八月二十六日,
  雍正时代的政策确实是苛严了一些,乾隆即位之后,为了作一调整,提出“宽严并济”的主张。他说:“治天下之道,贵得其中。中者,无过不及,宽严并济之道也。”在这样的政治思想指导下,他作出不少重翻雍正朝旧案的事也是意料中事。

   雍正死后第三天,即八月二十六日,乾隆下令将贵州苗疆用兵视为“紧急之事”。本来在雍正末年因为古州地方苗变,官兵剿抚不力,应变欠妥,以致变乱扩大, 而中央派去的钦差大臣行事乖张,特别是不懂军事的张照,“挟诈怀私,扰乱军务”,结果让雍正皇帝都有了“弃绝苗疆”的念头。乾隆在父皇死前一直负责苗疆军 事的责任,熟悉内情,因此到他自己执政后,他又“不法祖德”地违反他父亲的政策了,他坚持主张用兵并改土归流。他也了解过去苗疆用兵之所以失利,除了文武 不和、剿抚未定之外,主要是兵力没有集中攻苗,以致效果极差。他立即以张广泗为经略,寄以专征之任,让他拥有政军大权,号令、率领六省官兵,直扑苗寨,到 乾隆元年春夏间,苗寨“罔不焚荡铲削”,到同年六月平定了贵州的苗变。其后又免赋设屯,安定苗区,尊重苗俗,苗民也守法生活了。乾隆上台后的新政,不但巩 固了他的统治地位,也对苗疆发展起了积极促进的作用。

  乾隆在受封宝亲王后,也在雍正政府中处理过西北准噶尔用兵的军务。可是清朝与准 噶尔的战事因为早在雍正九年清军大败和通泊之后,雍正帝已有息兵之意。当时清方缺乏将领,军威不振,军费浩繁,种种原因,想与准噶尔议和,而准部也因与邻 部喀尔喀多年战事元气大损,故也有意休战。雍正十二年八月双方已开始谈判,只是划界问题未决。雍正去世后,乾隆了解对准部用兵不易,上台后便制定了基本方 针,即息兵、守边、议和,他知道必须固守边疆,才能遏止准部的野心,才能保持双方真正的和平。尤其是他即位伊始,若耗费巨额军费,全国难得安宁。不过乾隆 对准部交涉时,仍保持有备不惧的态度,他告诉准部:若“自不揣量,犯我边境”,则“准噶尔螳臂之力,劳师涉远,岂能有济!”清方与准部的和议不久后达成, 二十多年来的西北边乱,从此得到平息,而准部与内地的经济文化交流也逐渐通畅,乾隆皇帝的声望与统治地位也更进一步地建立与巩固起来了。

   乾隆皇帝基登之初,不但注意处理好边疆事务来安定政局,他也强调“民为邦本”的传统儒家主张。在即位后的二十二天,他就颁降了一道又长又重要的谕旨,谈 到他爱民的理论与方法,提出“本固邦宁”、“爱养元元”等问题,他决心要处理好君民关系。他要让人民有“恒产”、“恒心”,因此他告诫大臣:“治天下之 道,莫先于爱民,爱民之道,以减赋蠲租为首务也。”他在登极大典后,立即颁降恩诏大赦天下,其中有一条规定:“各省民欠钱粮,系十年以上者,着该部查明具 奏,候旨豁免。”二十天以后又降旨:“将雍正十二年以前各省钱粮实在民欠者,一并宽免。”这次蠲免的范围很广,数量很大,全国各州县,凡有拖欠钱粮者,都 一律免除了,这对贫民真是一大善举。在此同时,乾隆又先后颁布多道谕旨,减免一些地区的过重正额赋税,划一赋税征收标准,禁止滥收耗羡,限制各级官吏的额 外剥削,又裁除一些地方性的苛捐杂税,非法摊派,其中具体而影响大的如:禁止地方清丈土地,虚报升垦;废弃由官府掌管民间房地产交易的《契纸契根法》,还 给人民买卖自由;禁止地方官工程派捐;停止没有实效的《营田水利法》等等。这些措施确实减轻了人民的负担与官府的剥削,改善了人民的经济生活。

   乾隆也对于一些绅衿士子表示了关切,改变了他父亲的严厉政策,下令将对生员欠粮、包揽词讼的处分予以放宽改缓,并对于以前因“抗欠国课”而褫革的举贡生 监,分别赐恩开复。不久更规定“嗣后举贡生员等概行免派杂差”,充军的犯人中,“有曾为职官及举贡生监出身者,一概免其为奴”;另外,“生员犯过”,地方 官当先详学臣批准,始能“会同教官于明伦堂戒饬,不得擅行饬责”。读书人是士农工商“四民之首”,乾隆如此尊重他们,无异是在地方上安置一批效忠的安定大 军,对于他的统治是有助益的。

  雍正时代因为政治斗争或是能力不好而被处罚的官员很多,乾隆为执行他的中道,即位后就将两千多名废官,颁降恩诏悉数宽免。后来又下令给在京城的大小官员各加一倍的俸银,中央与地方的佐杂官员也发给养廉银,藉以增强官员的向心力,为乾隆加添了很多政治资本。

   雍正在世时,曾经大量增设府、直隶州、州、县等地方行政机构,对亲民官员的任用也作过一些改变。当时情形是直隶州属于省,省的官员题授由总督与巡抚进 行,这些地方疆吏因而具有新增地方行政官的考核与任用权,而最后大权却操在皇帝手中,所以雍正在当时从中央到地方全面调整了官制,其结果是进一步强化了皇 权。乾隆继承皇位之后,他认为改隶州县,“百弊丛生”,增设官员,“事绪益纷,供给逢迎,闾阎滋扰”,破坏传统官制,应该恢复旧章。

   雍正皇帝又倡议给“乐善好施”的人叙用的报答,这一措施原本是想让一些有钱的官僚、地主、商人捐出一笔钱来帮助政府赈济贫民,以缓和贫富对立及人民与政府 间对立的关系;不过议叙是给出钱的人一种政治酬庸,具有卖官的性质。乾隆同意大臣的看法,认为“好施”的人“趋捐助以博功名,假好善之虚声,启夤缘之捷 径”,根本是“另开捐纳之条,而胥吏土豪,乘此得以侵蚀”,因而下令不许再陈奏乐善好施的奖叙办法。此外,雍正又大事嘉奖拾金不昧的人,这固然是美化风 俗、改善社会风气的好办法,但是这项藉以表明风俗淳美、世道清明的政策,倡行后不久就弊端百出了,有人弄虚作假,谎称拾金不昧,领取奖赏。官员甚至也有制 造拾金不昧而猎取名声,为升宫铺路的。乾隆继统后,立即加以限制,规定若有人真是拾得巨金,州县官可以酌量奖励,不许申报上司,督抚大吏亦不得以此奏陈皇 帝。可见乾隆也不同意他父亲的这种“宣教”方法。其他还有“岁举老农”旌奖与派官员到福建去改正方言等等,乾隆也觉得真正勤奋老农的选拔被乡曲无赖把持, 而福建人改学官话可以从本省教职中挑选熟晓官话的人去“专司正音”工作就好。他又推翻了一些父皇的政策与主张。 (责任编辑:中国历史网)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