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希金名人档案——用笔反暴政、颂自由
- 发布时间:2016-01-05 16:19 浏览:加载中
次
-
名人档案
全名:亚历 山大·谢尔盖耶维奇·普希金 生卒年:1799~1837年 国籍:俄国
主要成就:文学名著《上尉的女儿》、《叶甫盖尼·奥涅金》等。
普希金奠定了俄国文学的基础,在多种文学体裁上——抒情诗、叙事诗、诗剧、小说、散文、童话等,都取得了杰出的成绩,被称为“俄国文学的始祖”、“俄罗斯诗歌的太阳”。
流放南方
出生于莫斯科一个大贵族家庭的普希金,从小就喜欢读书。他经常通宵达旦地躲在父亲的书房里,在书籍的海洋中遨游。8岁时,他已阅读了许多文学名著,并开始自己写诗了。
普希金就读的皇村中学是当时俄国最有名的中学,那里的老师大多是接受了进步思想的人,经常向学生宣讲法国启蒙思想家的主张。普希金深受影响,萌发了对沙皇专制的愤恨,和对自由、民主的无限向往。
1817年,普希金从皇村中学毕业进入外交部。这一时期,他和进步的12月党人有密切联系。受他们的启发、激励,普希金写出了大量歌颂自由、反对专制暴 政的政治抒情诗,如《自由颂》、《致恰达耶夫》等。在这些诗里,普希金勇敢地把批判矛头直接指向了沙皇,并公开号召民众为推翻专制暴政而斗争。结果,这些 诗为普希金带来了灾祸。
一天,在俄国宫廷里,沙皇亚历山大一世面对群臣大发雷霆:“应该把普希金流放到西伯利亚去!他弄得俄罗斯到处都是煽动性的诗,所有的青年都在背诵它们。”有人随之附和。
尽管有一些宫廷诗人为他求情,普希金还是被流放到了南方,在那里生活了4年。
逆境中发现美丽
流放的生活是艰苦的,但美丽、和谐、宁静的大自然也引导诗人写出了许多诗篇。
1824年,普希金和总督发生冲突,沙皇又把他送到他父亲的领地里幽禁起来。两年的幽禁时间不仅没有磨灭普希金的活力,反倒让他潜入社会最底层,汲取了 大量来自老百姓的平凡生活的营养。他广泛接近劳动人民,经常穿着农民的服装去集市上和他们谈话,听流浪艺人吟唱歌曲,搜集民歌、谚语、格言等。
1825年12月14日,俄国爆发了十二月党人起义,但被沙皇残酷镇压下去了。许多人因此而牺牲,其中有很多是普希金的好友。普希金听闻此事,心情久久不能平静。
诗人坚决的态度
在1826年秋天,新上台的沙皇尼古拉一世把普希金召回了莫斯科,他想扭转普希金的笔锋,为自己服务,为专制统治服务。
“如果1825年12月14日那天,你在彼得堡,你会干什么?”沙皇尼古拉一世试探着问普希金。
“我将在起义者的队伍里。”普希金毫不迟疑地回答。
“你没想过这样做的结果吗?”
“当然想过,我的朋友们不是被陛下绞死了吗?”
尼古拉听到这里,假装温和地说:“普希金,你知道我为什么把你召回莫斯科吗?”
“我不关心这个,我在乡下生活得很好。”普希金说。
“我也喜欢诗,也欣赏你的才华,以后你写诗,先送给我看看,你认为怎么样?”尼古拉还在装客气。
普希金知道沙皇要亲自审查自己的诗,而且知道这是不可避免的事,于是他直截了当地说:“陛下要审查我的诗,到时候我会亲自送来。”
出了宫廷,普希金并没有把沙皇的话放在心上。他照旧写政治抒情诗和政治讽刺诗……
- (责任编辑:中国历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