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网

中国历史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历史人物 > 牛顿 >

《科学巨人牛顿》第六章 牛顿与造币厂 四、兼职私家侦探(2)

时间:2016-01-07 18:43来源:未知 作者:中国历史网 点击:
除了从钻研科学的学者变成造币厂厂长之外,牛顿的生活还有了另一个重大的变化。迁居到伦敦之后没多久(可能就在1696年),就有一个女人来照顾他的

  除了从钻研科学的学者变成造币厂厂长之外,牛顿的生活还有了另一个重大的变化。迁居到伦敦之后没多久(可能就在1696年),就有一个女人来照顾他的生活,那是他同母异父妹妹的女儿,即他的外甥女凯瑟琳·巴顿。

  20多年前的1677年12月,牛顿的妹妹汉纳·史密斯嫁给一位牧师巴顿。1693年他不幸突然去世,留下汉纳和年幼的一子一女,家里穷得几乎不能生活。好不容易儿子长大之后成为一个陆军军官,后来不幸于1711年在加拿大的魁北克殉难,他的妹妹就是凯瑟琳·巴顿。

   凯瑟琳出生于1679年,也就是她外祖母汉娜·艾斯库·牛顿·史密斯去世的那一年。她可能在刚满17岁时,大约1696年底到伦敦去的,那时牛顿已经买 下杰明街的住宅好几个月了。事实上没有确切的证据指出她抵达的日期,有些人认为她是满了20岁之后、1700年才去伦敦的。然而有件不太重要的事件似乎指 向更早的日期。1697年1月,德国数学家莱布尼茨和瑞士数学家约翰·伯努利基于妒忌心理,想要使全世界公认为当代最伟大的数学家出丑,因此找出一个后世 称为“最速降线问题”,向全欧洲的数学家征求解答。他们并未提供任何奖金,只不过宣称“我们提供一个很合适赠与自由之人的奖品,这个奖品是综合荣誉、赞美 和喝彩而成……以此来庆贺我们具有阿波罗般视野的慧眼。”

  牛顿于1697年1月底接到那有奖征答的题目,那时正是他在造币厂最繁忙的 时候。他已经听说过莱布尼茨出了那样一道难题,也清楚他们背后的动机,起先他不打算回应,然而我们在此外要指出的是他收到题目时,凯瑟琳已经来到他身边。 因为她告诉她后来所嫁的人康杜伊特,关于她舅父对此挑战的反应。康杜伊特在18世纪20年代就开始搜集资料,计划写一本牛顿的传记,资料中有凯瑟琳的回 忆:“伊萨克·牛顿爵士正忙着伟大的重铸新币工作,到下午4点钟才自伦敦塔返回家中,回来时已精疲力竭,但他还是工作至早晨4点把问题解答好了才去就 寝。”

  她这一段故事显示出两件事情:首先,牛顿当时已经大幅领先于当代的所有数学家。他早于12年以前就发展出能解算这类特殊问题的 数学,而同期最杰出的数学家,如格雷果里和沃利斯这两位,连着手的地方都找不到;莱布尼茨曾经试图解答,也应该有能力办到,却被自己的妒忌心态弄得难堪不 已。程度较差的数学家则只敢稍做尝试就掷笔投降了。其次,有一点则与数学难题无关,这故事指出凯瑟琳必定于1697年1月就住在牛顿家里,除非这故事是后 来牛顿告诉她的。

  凯瑟琳的个性与她的舅父大为不同,她不喜欢离群独居。她自信,易激动,甚而有点卖弄风情,不过她聪明并且对知识有好 奇心。传说她来到伦敦的头一年中,牛顿亲自担任她的教师,但这没有什么事实凭据。如果她初到伦敦的时候是17岁,应该已经接受过17世纪时期符合她妇女身 份的教育,而她并不像具备超过那水准的教育程度。她在牛顿的生活中所扮演的角色,是伦敦新居的管家,那给了她一个扩大社交范围的基础,也终于有机会遇到一 位门当户对的丈夫。

  虽然没有什么记载提到她来伦敦之前曾经与牛顿见过面,可是他们很快就变得十分亲近,纵然两人的性格极为不同。他们 之间的信函只有一封留存下来,是在1700年夏天,凯瑟琳染了天花回乡下疗养渐愈时,牛顿写给她的信:我看了你的两封来信,很高兴知道那儿的空气对你适 合。虽然发烧还不退,但我相信情况会逐渐减轻,而残余的痘子也会迅速脱落。约瑟夫爵士将要离开托尔先生的家,而我很可能会去接替他。我打算用下一班驿车送 些酒给你,我会请盖尔先生和他的夫人代收。诺里斯夫人以为你大概忘记曾经答应给她写信的事,希望你会写信给她。下次来信时,请告诉我你的脸孔怎么样了,还 有你的烧是否全退,也许挤出来的新鲜牛奶能助你退烧。

  最疼爱你的舅舅牛顿担心外甥女的脸孔,不单纯因为他是个疼爱她的舅舅,凯瑟琳除 了聪颖和灵巧之外,也是个出名的美人。注意到她容貌美丽的人绝不只有牛顿一个,一位来访的(且已婚的)法国政府官员德蒙莫尔到牛顿杰明街的寓所晚宴,头一 眼见到凯瑟琳就立即爱上了她。他写信给一位朋友、英国皇家学会的院士泰勒时竟飘飘然地说:“自从我一见到她,就深深爱上了她,不单是因为她那惊人的美丽令 人昏眩,她的伶俐和机智也令人折服,我相信臣服于她是绝对无害的。如果我有幸能与她接近,我愿意从此变成我们每一次相见时那样的笨拙。”

   凯瑟琳没有留下画像,但是一位经由她舅父介绍而认识凯瑟琳的朋友斯威夫特,在他所著的书中曾经描写过她。约于1710年斯威夫特初识凯瑟琳的时候,他已 经是一位著名的作家,成为伦敦学会的核心会员之一。两人之间虽然没有令人怀疑的、曾经彼此相爱的迹象,却是很快就过从密切,促使斯威夫特写下这样的句子: “我爱她甚于这里的任何人,我必须时常去看她。”

  凯瑟琳的名字时常出现在斯威夫特的《致史黛拉书》中,那是他写给埃丝特·约翰逊(史 黛拉)和她的女伴丽贝卡·丁利的书信集。信中透露出凯瑟琳喜欢丰富的社交生活,认识了各色各样当代有影响力的人物。她可能有一天被看到与沃斯利夫人或著名 美女安妮·朗一起午餐,又在第二天与斯威夫特及伯克利伯爵的女儿杰曼小姐共同出现。总之,这位牧师的女儿非常先进。

  但是凯瑟琳的个性 中,也有较为粗犷、属于乡村姑娘的一面,斯威夫特显然更加欣赏这一点。他会一边喝茶一边随意和她闲谈,然后从她的故事中提炼出文学历史来。有一次凯瑟琳告 诉他:两个月之前,此地有一位很受人尊敬的妇人去世了,在她的遗嘱中,要求用8个男孩和8个女孩担任她的抬棺者,每人事后可获得2个几尼的酬劳,再另外赠 送10个几尼给主持仪典的牧师、2个几尼给教堂执事。可是附带一项条件:抬棺者、牧师和执事统统都必须是真正的处男和处女,在宣誓他们的童贞之前不可进行 葬礼。这可怜的妇人至今尚未下葬,恐怕到世界末日还不能入土呢。在《致史黛拉书》中的某个地方,史黛拉听到凯瑟琳略带诽谤的谣言时,就批评她,而斯威夫特 则温言替她辩解,玩笑式地说:“年轻的女士,你如此不礼貌地嘲笑巴顿夫人(当时称呼单身女士为夫人是很普遍的),我会马上把你的脑袋打破。”可是他后面又 暗示,他有时候也怀疑凯瑟琳的态度,并补充说:“诚实说来,昨天我和她在一起时就在想,她是否能够撇清那些传闻,那的确十分损害我的想像力。” (责任编辑:中国历史网)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