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顿最关心的事是提高工作效率。他仔细观察制作过程中的每一个步骤,制定工作系统的时间一动作分析表,找出在何处以何种方法可以加以改善。他发现如果 压制机的重锤运动与少年硬币工的动作相互配合适当,一个硬币工可以每分钟做50~55次的入料和取出。他有几本记载造币厂工艺的记事簿,对制造钱币的过程 作了最详细的分析:两间机房里有4部机器、12匹马和2个马夫、3台切割机、2具平台、8个量具,1台钳床、3座清洗台、2个压印槽、2台压制机,14个 工人共同操作这些设备,每班可以生产1000枚或价值3000英镑的钱币。据一个在造币厂工作的职员海恩斯所写的钱币铸造经过,他认为牛顿所下的工夫是使 那项作业成功的根本原因。他的数学技巧使生产的过程流畅,大大提升了工作效率,并且“他能评定工人的勤惰”,这点可以想像得出来。 为 了减轻铸造钱币工作的负荷,牛顿在全国不同地区分别设立5个规模较小的分厂,分别是设置在布里斯托尔、约克、埃克塞特、诺威奇和切斯特,这在他抵达伦敦的 第一个夏天和秋天就陆续完成了。可是结果令人失望,那些分厂全都没能达到预期的产量,原因是(我们可以作如此解释)它们不是由工作认真的厂长亲自率领的。 无能、欺骗和内争是造成那5个分厂绩效不彰的原因,其中布里斯托尔分厂算是能力最好的一个。在全国钱币生产的巅峰时期(1697年夏天),该分厂6月份 铸造的钱币不足7.7万英镑,仅达到产量的最低要求;同一个月份伦敦总厂的产量则为33万英镑(下个月份更达到36万英镑)。 另外4 个分厂的状况差得更多,最显著的例子是1697年整个夏天,它们每个月的产量只介于1.5万至2.57万英镑之间。切斯特厂是体制最不健全的一个,也是让 第一个为牛顿出版《原理》的哈雷头痛的问题。原来,牛顿得知哈雷仍然有财务上的困难,终于设法将他安插在切斯特厂担任年薪90英镑的审计员,以酬谢他当年 协助出版《原理》。而很不幸的是,哈雷立刻与一位名叫克拉克的代理总监卷入纠纷中。这位代理总监勾结了两个不诚实的职员,将回收旧币的金额灌水提高,把差 额占有平分。哈雷起先十分感激牛顿给他一个待遇不错的工作,让他有机会暂时离开伦敦,并且他相信会有时间继续从事科学研究。但是他很快就发现,为了补救低 效能下属工作量的不足,他自己必须日夜不停地工作,同时,他企图将不法的顶头上司送去接受法律制裁也未能成功。因此切斯特厂终于在1698年关闭时,哈雷 十分高兴他的短暂而痛苦的产业界经验,从此成为回忆。 牛顿之前的科学大师是不会这么做的。如果说牛顿对下属真的严格,那么他对自己比 对下属要求更苛刻,他并不满足于把这个闲差职位变成全职的工作。就在来到弥漫着狂狷之气的造币厂和财政部之后,短短几个星期内,牛顿已成为这些机构中举足 轻重的人物。尽管在生产高峰时期每天工作16小时,牛顿仍然有时间和精力去取回本来属于他的职权——他视为当仁不让的权力。 造币厂的 总监尼尔并不是真正的阻碍,他极满意于他那终身任职的舒适工作,根本不在意牛顿逐渐加强自己的权责。在牛顿看来,由于多位前任厂长对工作的疏怠,以致这职 位一度拥有的权力逐渐失去。牛顿一生总是喜好权力与地位,会去争夺或计取,如今他既然握有了那一点权力,就要尽力再往上构筑。造币厂厂长的头衔只是踏脚 石,是他攀登社会阶梯计划中的第一步。 虽然对牛顿这个将自己与外界隔绝30年、全心全力追求纯学术境界的人而言,往红尘不染的形象上 涂抹竞逐社会地位和政治权力的妆彩,可能显得奇怪,但是我们可以把这些驱动力量看成和他穷究科学的干劲一样。牛顿对于长时间迷恋他的研究工作已尽了他的所 能,如今,在展开新生涯的初期,他把用在炼金术和自然哲学的热情转而用在了新事业上。过去住在剑桥的30年中,大部分的时光他可能是孤独的,但他仍和一般 人一样熟知政治手腕的重要,也很能运用心无旁骛的精力达成目的,犹如他以前揭开自然秘密时所作的努力一般。 为了达到这个目的,牛顿同 时开始向两个方向行动。首先他把老旧的法令规章和政府文案找出来,研究造币厂内部的职权划分。然后他把职权扩大解释,只要曾经属于厂长职责的,他都不会放 过。这里隐约可看见阿里乌的阴影作祟,当他向“三位一体”的说法挑战时,即是先阅览一遍《启示录》,从《但以理书》中参悟出预言;此刻他再度为需求寻找支 持的证据,但是这次不是为了圣言之战,而是为了权力之争。造币厂的文件中找不到上帝,但确确实实可以找到提高牛顿自我的东西。 他一找 到事实真相之后,就立即呈送给财政部里受到蒙蔽的长官,向他们详细解释造币厂的功能和组织,指出厂长应有的权力几十年来因无知而被剥夺。他甚至还研读了能 拿到手的每一本经济学论著,吸取最先进的财政思想家的见解,包括布鲁斯特、朗兹、布瓦扎尔,以及他的朋友洛克。他特别珍惜由法国政府出版、装订成一套的 《货币制作》,里头收录了180份官方文件。当后人整理牛顿的图书室、进行编目的时候,依工作人员所描述的书本状况,我们觉得它像是牛顿最常翻阅的书籍之 一(他去世后归纳出最常用的书籍中,有31册是属于经济方面的论著)。 就如早年追寻点金石和追究“三位一体”论为谎言的时候一样,牛 顿一旦收集到足够有用的资料就开始写作,用他有限的空闲时间写满一页页的经济史、商业理论、各国的钱币制度及原理等等。他将造币厂里的组织系统和已被混淆 的权责关系用图表来说明,并仿效他的哲学记事簿和实验室记录的做法,在每一页上都有分门别类,例如在“关于造币厂的观察”的大标题下,又有“成分分析”、 “熔融技术”、“制造钱币”等次标题。他雇用了几个抄写员整理他的草稿,并将他写好的每一篇文章都做了副本。据康杜伊特说,18世纪20年代期间,有一箱 箱的文件被烧毁,其中有许多箱是他向财政部的上司进行复杂争论时,所写的各种文件的副本。 可想而知,财政部当局一定被他的大量宣传品 弄糊涂了,但并没有完全否认他所争取的权力。他们对尼尔的信任基本上可以确定已被新任厂长所表现的高效率给动摇了,因为很明显地,造币厂最近的成就和总监 无关。牛顿也很可能得到蒙塔古的勉励,蒙塔古则尽力为牛顿的许多请求铺平道路。 (责任编辑:中国历史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