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网

中国历史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历史人物 > 牛顿 >

《科学巨人牛顿》第四章 从学生到教授 八、站立在学术的巅峰

时间:2016-01-07 18:40来源:未知 作者:中国历史网 点击:
也许我们可以将牛顿这种怯于发表的心理,归因于他小时候所体验到的不安全感,但是那仍然无法解释他中年以后依旧非常不喜欢发表论文的态度,也和他的过 度自重想法不尽相符。那篇《无限级数的分析》并没有什么假说,也不是争议性的题材,他实在无须惧怕遭受误
  也许我们可以将牛顿这种怯于发表的心理,归因于他小时候所体验到的不安全感,但是那仍然无法解释他中年以后依旧非常不喜欢发表论文的态度,也和他的过 度自重想法不尽相符。那篇《无限级数的分析》并没有什么假说,也不是争议性的题材,他实在无须惧怕遭受误解,也不必担心被指控为那是无法证明或半成品的构 想。

  巴罗对于这种不止一人同时发现类似技巧的事实感受深刻,他眼见牛顿已引起剑桥以外的学者注意,于是自1668年至1669年间, 提议由两人共同研究,让牛顿担任助理。巴罗还请牛顿为他整编自己的光学理论讲义,并且在《致读者序言》中表达谢意,称赞牛顿为“极有学问和睿智的人,他重 新订正我的讲义,并指出哪些内容需要改正”。

  这件事有些尴尬,牛顿看出巴罗的讲义中有些概念根本错误,当然感到棘手,而他仍然依照他 这位年长伙伴的意思仅作整理之后付印。有些人认为那是牛顿不够厚道的一面,觉得他应该改正巴罗不正确的概念。可是我们以为这样批评是不公允的。今天我们很 容易说牛顿是位伟大的知识巨人,但那是他在生命的后期才受到大家公认的;在牛顿替巴罗工作的时候,他只是个初出道的青年,纵然他已经为科学史中最重大的革 命开启了大门,登上尚未为人所知的数学高峰,但真正说来,除了巴罗以外,只有摩耳和巴宾顿也许略知牛顿的最新成就。那些批评者指称牛顿可以暗示巴罗那讲义 中有些光的性质弄错了,然后再花时间去教他,帮他把部分光学重写,这种批判是毫无道理的。

  况且,牛顿还有保持沉默的进一步的理由。牛 顿观察到巴罗是个很有野心的人,因为巴罗毫不隐瞒他会比一般人所想像的更早考虑放弃卢卡斯讲座教授,甚至早在1668年间,巴罗就盯上了三一学院的院长宝 座。他正处于智慧的盛年,在学术承传上已经获得迅速的升迁,没有理由长期停留在这个位置上。他会尝试要改变这职位的限制,使他能兼任一些行政工作,可惜没 有成功。当担任查理二世的王室教堂主牧的机会出现时,巴罗立即辨认出那是提供他猎取最终目标的捷径,同样地,牛顿也立即知道自己是卢卡斯讲座教授席位的最 佳继任人选,他愿做任何事情来促成此事。

  卢卡斯讲座教授的人选是由卢卡斯基金执行委员会指定的。长期以来,委员会就习惯于让巴罗决定 一切学术事宜,而巴罗当然是推荐牛顿的。1669年10月29日,牛顿尚未满27岁,就成为剑桥大学第二任的卢卡斯讲座教授。以后他一直拥有这个尊位,直 到1696年他离开大学时为止。

  牛顿从一个大学新生到成为卢卡斯讲座教授,总共只费时8年,犹如他以无比惊人的速度攀登学术地位的阶 梯,牛顿也以无比惊人的速度同时进行科学与数学的研究工作,终于使他的名字镌刻在不朽的历史丰碑上。当牛顿站立在一生的学术巅峰之时,他其他方面的智慧也 陆续浮现,可是之后他所面临的,是混乱与骚动。他的研究带领他达成《原理》甚至更高境界,也促使他陷于沉溺而且濒临自毁的地步。牛顿被接纳进入科学殿堂的 同时,却又扮演一个新的、口是心非的角色,不久之后,他会成为一位剑桥大学教授、东方三博士的“最后的神童”。 (责任编辑:中国历史网)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