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网

中国历史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历史人物 > 牛顿 >

《科学巨人牛顿》第三章 大学时代 十、碰到了难题——数学

时间:2016-01-07 18:38来源:未知 作者:中国历史网 点击:
牛顿纵然做出这些荒谬的事情,但还是从他的实验中学到了许多东西。培根的方法论,再加上天赋的资质和严谨的推理,可说是完美的结合,不过,他仍然缺少一项关键要素。 牛顿于何时、以何种方法获得他赖以探讨科学的数学知识,至今依然是个颇具争议的问题。他的
  牛顿纵然做出这些荒谬的事情,但还是从他的实验中学到了许多东西。培根的方法论,再加上天赋的资质和严谨的推理,可说是完美的结合,不过,他仍然缺少一项关键要素。

   牛顿于何时、以何种方法获得他赖以探讨科学的数学知识,至今依然是个颇具争议的问题。他的哲学笔记簿中没有写下数学,但在他开始做光学实验,也就是 1664年的初期,他用过他称之为“废纸簿”的笔记本——他继父史密斯用过的笔记簿——做了一些数学的笔记。到夏天将近结束之时,他已经熟习当时属于最为 繁杂的数学了,那些知识大都是从该时期的主要著作中搜集而来的,包括英国数学家沃利斯(1616~1703)的《无穷算术》(1655)和笛卡儿的《几何 学》。

  牛顿进入剑桥大学之前,他的数学知识仅限于简单的算术而已,或许也懂点代数和少许三角学。但是在两年之内,他能够以自修的方式研习了高等数学,甚至还独自发展出微积分来,这显示出他的确是个了不起的天才。

   在他的晚年时期,牛顿准许少数亲近的门生翻检他的信函和文稿,从这些文件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出牛顿探索数学的热忱,与他少年时期在克拉克家追求知识的 狂热是一样的,但这次的热忱却让他省略了数学的基础部分。法国数学家棣莫佛曾经对牛顿早期研习数学的经过做了彻底的研究,他觉得牛顿学习数学似乎是杂乱无 章的。1727年,在棣莫佛写的备忘录中,他给我们一个如此的印象:1663年,牛顿在斯陶尔布里奇的市集上购回一本占星术的书,他想知道那里头究竟说些 什么。当他读到一幅星空的图形时,他根本看不懂,因为那需要具有三角学的知识。于是他去买了一本讲三角学的书来看,然而又看不懂三角运算,便再去找来一本 欧几里得的著作,希望学到一点三角学的基本知识。然而,他只不过把一些名词定义看了一遍,就认为那东西太简单了,还奇怪为什么有人要写书中的例题来自我满 足呢!在剑桥大学的第二学年将近结束时,牛顿是否得到什么人来指导数学很难加以考证。1664年3月,有一位名叫巴罗(1630~1677)的教授开始讲 授一系列的数学课程,因为他在那个冬天才刚获得第一任卢卡斯讲座教授的职位,开讲数学课程是他职责的一部分。我们现在知道他俩在那时之后几年才开始相熟, 也晓得到了1669年时,巴罗还推举牛顿继他担任卢卡斯讲座教授,可是我们不能确定牛顿是否听过巴罗所开的数学课。依据英王颁定的规章,这些课程是专为自 费生开的,牛顿可能没有资格正式选听。可是那些规定一向不被师生遵守乃是公开的秘密,像牛顿这样的学生,有这种令他感兴趣的课程,很可能不理会自己在大学 里的卑下社会地位,而跑去听课了。

  在科学上要有进一步的发展,努力自修高等数学是十分必要的功夫。牛顿若是不懂得代数,就不可能自行发展出微积分来;若是没有微积分,他就无法运算以及表达出他的物理理论。将重力的概念转变成坚实的物理学理论,必须用微积分才能提出完整的正式结构。

   可是在1664年,这种伟大体系的设计尚遥不可及。牛顿向来十分用功,大学的必修课程也要求得十分紧迫,可是他的努力却大都花费在学习课程以外的知识 上。牛顿和达尔文、爱因斯坦、霍金(1942~)以及另外一些牛顿之后的伟大科学家一样,对于作为一个好学生所必须通过的许多考试,往往会准备不足。

   牛顿的指导教授普林了解这位学生对于学校正式课程不感兴趣,而是比较喜欢研读数学和来自欧洲大陆的近代哲学,于是将牛顿推荐给巴罗教授,由巴罗负责他的 学术资格审查。牛顿必须在1664年4月通过一项测验才能成为准毕业生,以使他有资格在下一个春天取得学士学位。普林以为巴罗是位数学家,来衡量这一个年 轻人的数学天分最为合适,然而,很不幸地,巴罗决定以欧几里得几何学来测验牛顿。这可是个大灾难,因为牛顿在向高等数学进军时,根本没注意那么简单的欧氏 理论。康杜伊特如此叙述这件事:当他将要成为准毕业生的时候,他的指导老师送他去接受数学教授巴罗博士的测验,巴罗教授考问他欧几里得的几何学,那正是牛 顿爵士忽略的东西,他对此所知极少或者完全不知,而他极为熟练的笛卡儿几何学却未被问及。他是很谦虚的人,没有自行提出他对笛卡儿有深入认识,巴罗教授则 想不到有人在不熟习欧氏几何的情况下,却有能力研究笛卡儿的书。于是巴罗博士认定他的数学程度不足,给了他不好的评语,但他仍然取得了准毕业生的资格。牛 顿深悟到自己学习的不足,立刻再回头去攻读基础数学,很迅捷地把欧氏几何及简单代数理论都念了一遍,他的努力用功可以从他个人图书室里最多折角、最多破页 的一本书中窥知,这本书就是巴罗所著的《欧几里得几何学》。

  这样努力可能弥补了牛顿学习上的失误,但是单纯地来看那种情况,显然他还 是十分忧心,他必须找人帮忙,设法说服教授们相信他的真正实力。如果那次巴罗的面试真是如康杜伊特所说的那么糟糕,初次的不良印象业已造成,熟知牛顿的朋 友势必尽快运用所有影响力,才能挽救这个青年的前途。巴宾顿在学校里的地位很高(1667年他成为资深研究员),还受到英王的恩宠,他与牛顿的关系在正式 文献中也有记述。在大瘟疫的那几年里,他们都回到伍尔索普居留,其间牛顿经常去看望他。牛顿在剑桥的早期岁月里,显然和巴宾顿一直保持接触,而且巴宾顿既 然协助牛顿进入三一学院,也就不愿意见到牛顿考试不及格。他大概深信这位青年极具天分,所以也就很同情牛顿无法接受大学里过时的课程。

   牛顿虽然在欧氏几何方面的知识加强了,但是对于翌年春天即将到来的学士学位考试仍然不全力准备,在考试所需复习的正式课程方面不甚用功,结果他毕业时没 有得到什么特殊荣誉。依据斯蒂克利的记述:“牛顿爵士在接受文学士学位的仪式上被安排在第二列,属于人们戏称的‘输掉银币者’,是被人看不起的一群。”

   牛顿以第二等成绩取得学士学位这件事未免可笑,但是,这并非不寻常,许多科学伟人都是如此。达尔文让他的儿子查尔斯·达尔文自爱丁堡医学院退学,因为他 知道儿子不会成为名医;爱因斯坦放弃了他的学位,将自己弄得几乎找不到工作;霍金非常不受牛津大学当局的欢迎,因为他坐在河边发呆的时间比留在教室里读书 的时间多,偏偏他后来在剑桥大学以第一名取得博士学位。因此,对22岁的牛顿而言,无论以何种成绩毕业,只要能让他继续在大学中寻求发展,为无数的科学后 继者开天辟地就可以了。

  长久以来,牛顿把阐明是什么法则支配了神的宇宙这项目标,当做自己的志业,通过一项学位考试不过是达到目标的 手段而已,使用最少的工夫就可以了,今后,他可以正式地全心投入于他真正的目标。然而,纵然他是一个那样高傲的青年,具有如此超凡的意志力,也不可能料到 自己在通往梦想的路上,竟然那么快就获得了第一项成就。 (责任编辑:中国历史网)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