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网

中国历史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历史人物 > 牛顿 >

《科学巨人牛顿》第二章 中学时代 四、返乡务农

时间:2016-01-07 18:35来源:未知 作者:中国历史网 点击:
牛顿的中学时代可说是多彩多姿。 可是,学校老师们对他的看法,颇有出入。校长和克拉克夫人的弟弟认为他是优秀的少年;另外一位老师却认为他是低劣的学生。 入学初期的牛顿被认为是差学生,几乎全校师生都认为他跟不上同班的同学,将会被留级。 打架的事件以
  牛顿的中学时代可说是多彩多姿。

  可是,学校老师们对他的看法,颇有出入。校长和克拉克夫人的弟弟认为他是优秀的少年;另外一位老师却认为他是低劣的学生。

  入学初期的牛顿被认为是差学生,几乎全校师生都认为他跟不上同班的同学,将会被留级。

  打架的事件以后,牛顿的为人彻底改变了。但是,有的老师并没有觉察到这一点,仍然把他当“呆子”看待。

  牛顿为了不让别人一直把他看作顽劣低能少年,他勤奋用功,拼命努力。

  史托克校长常用激将法督促他。他在学校里总算能不负校长的期望。

  在药局里他经常做实验和从事制作,偶尔偷闲和史托丽一起到山野采集药草。这些药草经克拉克先生晒干后出售。

  牛顿在格兰萨姆生活已经2年多了。在一个赶集的日子,牛顿的母亲来到了克拉克药局。因为母亲的第二任丈夫巴巴纳斯·史密士已经去世,所以带了3个孩子回到艾尔斯索普。

  “牛顿,你已经15岁了,是到选择自己一生职业的时候了。知道吗?”

  牛顿被母亲这么一说,就不好意思说想做发明家、学者等。因为他根本还没考虑过未来的发展方向。

  “知道了。”牛顿回答得很干脆。

  “那么,跟我一道回艾尔斯索普吧。你再不久就得当庄主了,不能不努力……”

   汉娜浏览着贴满墙壁的画,有羊、狗、船等,也有几张肖像。肖像有外祖母、史托克校长,但是没有汉娜。特别大的是查理一世的肖像,下面写着牛顿作的十行 诗:“我的灵魂要求试验的、秘密的艺术……”汉娜又看到了几张纸片上的数学公式,她不禁愣了一下,回头看着儿子说:“你要做个不输给父亲的人。”

  牛顿嘴里应着,心里却在想着水漏时钟、风车、数学、神学,还有史托丽和格兰萨姆的一切的一切,而站在这一切上面的自己,不晓得会变成怎么样。

  牛顿深深地觉得,母亲站在离自己很远很远的地方。真正知道自己心愿的是谁呢?可能只有史托丽小姐和史托克校长。牛顿想着想着,低下了头。其实,才15岁的牛顿,单纯得如同一张白纸。他在心里暗想:“我走我自己的路就好了。这条路,在艾尔斯索普也可以开拓吧!”

  “好了,赶紧收拾吧,不然会赶不上大家的。”

  汉娜在一旁催促着,把牛顿零零碎碎的东西统统搬上了马车。

  “这些请留作纪念吧。”

  牛顿把水漏时钟和风车留在克拉克药局。

  对于这一突发事件,史托丽比谁都难过。她一边哭泣一边到处寻找史托克校长。

  史托丽和戴着白色假发、拄着拐杖的史托克校长一道回到药局的时候,牛顿已经坐上马车挥动着帽子。

  “要回去啦?继续用功啊!”

  史托克校长看到了所有学生中前途最远大的少年,竟然因回乡务农而半途辍学,不禁感到伤感,热泪盈眶。

  史托丽更是难以自持,痛哭失声。

  当史托丽挥舞白手帕的身影逐渐消失不见的时候,牛顿也觉得无限感伤,颓丧地低下了头。

  6月的太阳灼晒着,牛顿的母亲诉说着家庭琐事,例如男佣人汤姆很忠实,开始饲养羊只等。牛顿想着其他的事,只是默默地点头。

  遥远的山丘上,渐渐出现了老家白石小屋。与以往全然不同的感觉紧压着牛顿的胸口。他觉得那个家好像是离岛上的牢狱。

  走近老家门口的时候,牛顿发觉家族的成员增加了不少。有年迈的外婆、母亲和带来的三个孩子,还有一个男佣人汤姆。

  他忽然间多了一个弟弟和两个妹妹。幼小的孩子们起初离得远远地望着从未谋面的哥哥,不久就亲热地缠着他了。

  平时,有孩子们好奇地跟在身边缠着,牛顿无法静下来思考,连做实验和劳作的心情都没有了。晚上应该能随心所欲,可是家里的气氛总是不对劲。

  牛顿一直想好好看书,可是手头上没有几本,而且内容都熟悉得几乎能背诵了。他想起了藏书甚多的克拉克药局,也回想起值得怀念的与史托丽在一起玩耍的那段美好时光。

  过了一段时间,他在生活上已逐渐习惯,不过却深深地感受到生计的困难。

  勤快的外婆已年老体衰,聪明的母亲又身体虚弱,吃饭的人一大堆,能够工作的只有汤姆和自己而已。

  “不努力不行啊……”

  母亲的口头禅已不知不觉地深植于牛顿心中了。

  夏天田野里的工作非常辛苦。牛顿额头上的汗水刺痛了眼睛,稍一疏忽,用手擦脸,泥沙就随汗水进入眼里;手掌上起了水泡,用力挥锄的时候,水泡破裂,感到一阵刺痛。

  牛顿回过头看看汤姆,他仍在挥动锄头卖力地锄着,牛顿只得加油再干。

  “少爷,休息一下吧。”

  汤姆知道牛顿在苦撑,好心地劝慰。

  “谢谢。”

  牛顿丢下锄头,瘫软地坐到地上。就是在这个时候,汤姆向牛顿诉说着他的经历。

  不久以前,为了革命,汤姆的独生子死于战场。他不得已来到牛顿家谋生。

  汤姆感叹地说:“没想到,一大把年纪,竟遭遇这种不幸!”

  “由于革命的动乱,到处一片惨象。少爷也许不知道,最近的生活多难过……”汤姆继续说道。

  被称为清教徒革命的英国革命风暴,因为查理一世被处刑以及克伦威尔两次当上了护民官而取得政权,大体上已经平息。可是家毁田荒,租税又重,人民怎么吃得消?

  牛顿听了这些话,这才知道,过去看到的那些铁骑兵不只是出来走动走动而已,原来是如此的动乱,心想:“大人的世界竟是这样地动乱不安。”

  从今以后,牛顿不得不努力务农了。他每天都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一天比一天更像个农夫。

  1658年9月3日,是一个值得纪念的日子。

  那一天,英国皇宫里,风云人物克伦威尔在床上作临死的挣扎。而艾尔斯索普的草原上,历史上最伟大的科学家伊萨克·牛顿在尝试他初次的物理实验。

  暑气略消的英国南部,被罕见的风暴侵袭。大树在摇撼,田里的玉米一株一株地被吹倒。

  牛顿家里的人全都躲在屋子里。

  “牛顿,要做什么呀?”

  “有一件事想试试看。”

  牛顿不顾母亲的叫喊,迅速套上披风,跳到庭院里去了。豆大的雨点像小石粒般有力地打在了少年的脸颊上。家里的人都讶异地看着他。

  牛顿听到苹果树凄烈的呼啸声,略为一惊,但很快就镇定了下来,他捡起了几个红红的苹果。

  “哥哥去捡苹果了。”弟弟向母亲报告。

  牛顿踉踉跄跄地离开了苹果树,来到庭院的中央。在脚下放了一个苹果后,像青蛙一样用力跳跃。他在落足后又放上另一个苹果。在湿淋淋的绿色草地上,两个红红的苹果之间,牛顿记录下自己的跳远距离。如果借着强大的风力,他可以跳3米远。

  现在他改为迎风而立,忍受着几乎不能呼吸的狂风,从第二个苹果拼命跳向第一个苹果。这次只有1米。

  牛顿又回到第一个苹果的位置,展开身上的披风,像只黑鸟顺风飞跃,哇!这次比第一次跳得更远。

  这就是牛顿的第一次物理实验。

  那时候还没有什么风速计之类的东西,更不会有风速几米的概念。在那个时代,用这种方法测量风力,不是头脑聪明的人,怎会想得出来?

  牛顿从雨点的方向看出风向,先是顺风跳跃,接着逆风跳跃。他希望从两者之差求得风力。风力愈强,差距就愈大,这是可以确定的。

  牛顿早就有这样地推论,于是实际地做做看,这就是所谓实验。

  白石小屋里的人认为牛顿在强风中跳跃是一种疯狂的行为。但是,牛顿根本就不理会他们。

  他顾不得湿漉漉的身体,一进屋子就拿起铅笔,把数字记录下来。没过多久,只见他又再度奔向庭院。

  这时的牛顿,想从顺风和逆风的跳远差距中求得风与力之间关系的秘密。

  到了秋高气爽的时候,赶集的日子更为愉快。

  “史托丽小姐不知怎样了?水漏时钟和风车也不知怎样了?”

  某一个赶集的日子,牛顿和汤姆一道,赶着载满蔬菜的马车,驰向格兰萨姆。

  看着左边的大风车,进入镇里面的时候,牛顿觉得好像是回到了家,身心顿觉轻松。

  到达镇内广场之前,马车经过克拉克药局的时候,牛顿说:“汤姆爷爷。我就在这里等你,回去的时候来接我。”

  他从驾驶座跃下,头也不回地跑进店里去。

  “咦!是牛顿呀。”

  史托丽兴奋地跑出来。

  “伯父他们呢?”牛顿问道。

  “两人一道去集市,大概马上就会回来的。”

  “我很想向伯父借书,他不在怎么办?”

  “等一下我替你说一声就是,先拿去看好了。”

  “那太好了!我很想借贝特著的那一本《自然和人为的秘密》。”

  这是一本包罗万象的书,从动物、植物到看相看病,无所不谈。

  牛顿从口袋里拿出笔记本,抄写他感兴趣的各部分。史托丽在他身旁,无聊地坐着,后来耐不住,也到集市去了。牛顿竟然没有发觉。不但如此,直到太阳西斜,汤姆在马车上喊叫他时,他仍在专心地抄录。

  回到家里,晚饭的餐桌上,大家谈的都是集市上的情况。当然能回答的只有汤姆,牛顿只是搭搭腔而已。

  另外一次集市的时候,牛顿去逛书店,买了几本有趣的书,然后再到药局借书看。再下一次的集市,因为有书可看,他觉得没必要去格兰萨姆了。所以当马车远离艾尔斯索普庄园,已经看不见白石小屋的时候,牛顿跳下马车,说:“我就在这里等你。”

  也不管汤姆瞪大了眼睛,牛顿就顺着田埂跑开了。他在一棵大树的树阴底下坐下来,翻开了书本。汤姆张开了嘴,但说不出话来。

  牛顿并不讨厌做农夫,只是有比田间工作更喜欢的事情。

  当他看羊或喂鸡的时候,也是手不释卷,好像是读书第一,工作第二。

  他喂完了鸡,离开鸡舍的时候,常忘记关门。群鸡就高兴地自由行动,到处乱跑。当然牛顿并不知道,以至发生过田里的萝卜或小白菜被啄得光光的事。善后处理就落到汤姆身上,牛顿向汤姆道谢了事。

  牧羊的时候,发生了更糟的事情。约有10只羊潜入了爱丽莎的玉米地,恣意地啮嚼。

  “夫人,您家的羊糟蹋了我的玉米地。”

  爱丽莎手里拿着被吃得烂兮兮的玉米,汉娜无话可说,只好打开轻飘飘的钱袋来赔偿。

  这类事情一再重演,后来他们发现,最适合牛顿做的是挥动锄头的重劳动。这么一来,牛顿就是想念书,也没什么时间念了。

  事态虽然演变至此,但牛顿并不抱怨。为了一家的生计,应该怎么做,他知道得很清楚。他对于自己的境遇,有正确的判断。

  牛顿不论在什么时候,总是不慌张不忙乱地向自己的道路前进。

  内乱还没有完全平息,到处有动乱发生。牛顿已经体验到世间各式各样的变动。

  但是,对于牛顿来说,政治活动不过是闹剧而已。克伦威尔的死使牛顿深刻地认识到,政治家的生涯犹如一场梦。

  艾尔斯索普村的这位与众不同的少年,做了怪状百出的农夫将近2年了。怪状不但没改变,反而好像愈来愈厉害。

  一个酷热的夏天,汉娜问汤姆说:“汤姆爷爷,你认为牛顿怎么样?”

  汉娜对于儿子能否做一个实实在在的农夫逐渐失去了信心,所以想问问忠仆的意见。

  “夫人,是什么意思?”汤姆慎重地回问。

  “我认为你比较了解牛顿,他到底适不适合做农夫呢?”

  汤姆发觉这个问题很重要,所以谨慎地回答道:“也许是我的看法不正确,不过,我总觉得少爷不像是做农夫的人。”

  “你根据什么这样想呢?”

  汤姆决心要为牛顿的前途着想,因此把自己所知道的一五一十地说了出来,包括忘记羊或鸡的事,以及连赶集时都找地方看书的事,等等。

  汉娜心里很难过。她一直不敢面对现实,现在知道了一切,受到很大的打击。

  “谢谢你坦白地告诉我。”

  汉娜无力地站起来,走下黄昏的山坡,去找哥哥詹姆士牧师。这个问题,汉娜一个人是无能为力的。

  “嗯,嗯,这样子啊。”

  牧师对妹妹的每一句话都细心地咀嚼体会,终于觉得必须改变汉娜的观念了。

  “汉娜,我们必须为牛顿着想,既然他长大了之后不会成为一个好农夫。这一定是神的意旨,不让那个孩子做个农夫。”

  汉娜听了,感到未来的一切计划都将成空,觉得头昏脑涨,快要晕倒了!

  从此以后,汉娜很少和儿子谈话。她常自个儿深思,想象着所有的情况,来衡量比较自己的将来和儿子的将来。

  “哥哥自己是念了大学的,所以见了人必定劝人去读书。但是我们没有能力送牛顿去念大学啊!”汉娜思考着。而且不管是为了什么目的,要让一家之主的儿子离家在外,总觉得心疼。

  某一个赶集的日子里,在格兰萨姆镇内,皇家中学的史托克校长和马车上的汤姆打招呼。

  “牛顿在做什么呢?好久不见他了。”校长抚摸着白髯,问牛顿家的佣人。

  “请上马车,我就带您去……”

  汤姆忽然心血来潮,认为把牛顿的命运托给史托克校长是最好的办法,于是请校长上车。

  “好啊。”

  校长拉了一把汤姆强有力的手,轻松地上了车。他参加了马车行列以后,好奇地和汤姆聊了起来。

  “就在那边。”快到艾尔斯索普时,汤姆指着远方说。

  远处只看得到几头牛。

  “你真有趣!难道那头牛是牛顿转生的吗?哈哈哈!”

  “不,不是的。是在木栅的地方。”

  “嗯,好美的景色。”

  广阔的绿色草原中,为了区别私有地和公有地,有连绵如波的木栅,附近还有几头牛在游荡着。

  “原来如此,那个人就是牛顿吗?”

  有一个少年倚着树阴下的木栅在看书,校长也发现了。汤姆大声叫牛顿来坐车。偷闲没去赶集的牛顿,见到了校长,不禁抓抓头。

  “牛顿,我辞掉了学校的职务,要到你们教区当牧师了。”

  在肮脏马车上,头戴丝织高帽的气派绅士,亲热地拍了一下牛顿的肩膀,使得这个衣着邋遢的乡下小子又不禁缩了缩脖子。于是他们一齐来到白石小屋。

  汉娜兴奋得红着脸跑出来。

  以教育家闻名的老师竟然亲自来访,使汉娜暗中下定了决心。

  “老师,就让牛顿念书吧。”

  汉娜郑重地低头行礼。

  翌日,汉娜再去看哥哥詹姆士,把事情的经过详细地向他报告。

  “忍一忍穷苦吧!神一定会替人想办法的,牛顿确实是念书的料。”

  哥哥以牧师的口气平静地跟妹妹说话。

  “不做农夫的话,会成为怎么样的人呢?哥哥。”

  “多半会成为学者,说不定也会从事和我一样的职业。一切都看神的安排好了。”

  不是牧师,就一定是学者。汉娜的哥哥就是出身于剑桥大学。

  听说又可以返回格兰萨姆的皇家中学念书时,牛顿不禁欣喜雀跃。

  他又可以和史托丽小姐见面了,也可以在药局的二楼努力做自己喜欢的事。

  在皇家中学复学的牛顿,可以说是一位模范生。

  牛顿心里惦念着家里的贫穷,所以在各方面都尽量节省。即使他把鞋子穿破,裤脚和肘边磨破了,也不再做新的。

  眉清目秀、聪明伶俐的少年,即使衣服褴褛得像乞丐,在格兰萨姆街道上走着的时候也没有人蔑视他。当衣服破烂得太厉害时,史托丽就会拿出针线替他缝补。

  史托丽的心情和两年前一样。不,克拉克药局的人们,家里面的任何事物,都和两年前一样。

  不知是第几代的白老鼠,仍然忙碌地转动风车。像他一样身高的水漏时钟,仍然悄悄滴着水刻画时间。

  格兰萨姆的皇家学校在英国的学制是叫做文法学校,着重于拉丁文的教授。

  那时代的英国学校里所通用的是拉丁文。举凡大学的讲义、学术书籍、公文、圣经等,都用拉丁文。所以,想进入上流社会的少年,不先进入文法学校的话,就会有很大的困难。

  牛顿如果只想做一名农夫,就不需念文法学校了。

  当然,文法学校的学科不只是拉丁文,还有神学和数学。

  神学是讲授有关基督教的学问。不探究神学,就无法正确地讲述基督教的神,也就无法传教,所以想从事牧师这一类神职的人,必须念神学。

  文法学校教授的数学主要是几何学。几何学就是研究圆、直线、三角形等图形的学问。在几何学里,三角形内角的和一定是180度,学生必须思考如何合理地证明。所以几何学可以说是训练人怎样合理地思考。

  牛顿就是在格兰萨姆的皇家学校读这样的课程。那时候的文法学校还没有理科这一学科。因为自然科学还没有发达到足以设科教授的地步。

  罗伯特·波义耳就是在牛顿回皇家学校复学的这一年发表《波义耳定律》。

  这位英国科学家在一口封闭的U形管中注入水银,以研究空气体积与水银量之间的关系,也就是增减水银量,以观察空气体积的变化。根据研究的结果,波义耳发表了有名的定律:“一定量的气体在一定温度时,其体积之大小与其所受的压力成反比例。”

  在同一时期,也是在英国,有一位名叫胡克的人。这个常被人们排斥的人物,把轻的或重的东西吊在弹簧上,以观察重量和弹性的关系。他的研究结论是:“弹簧的弹性与所施予的力量成正比”,这就是所谓的“胡克定律”,一直传于后世。这个定律发表于牛顿复学的第二年。 (责任编辑:中国历史网)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