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来,罗荣桓一直忍受着病痛的折磨,在担负繁重工作的同时,一直同疾病进行着顽强的斗争。“有一分精力,就要为党多做一点工作”。这是罗荣桓经常说 的一句话。有的医生劝他注意养生之道,他回答说:“注意养生当然很重要,不过对于革命者来说,养生不是人生的目的,所以不能用清静无为的办法来解决养生问 题,应该把养生当做保证工作效能的一个条件。争取长寿,是为了在革命事业上给后代做出更多的成果。” 他虽然重病在身,仍然要找人谈 话,批阅文件,读书看报。医生劝他多搞点娱乐活动,听听音乐、打打扑克,可是他都不怎么感兴趣,还是更喜欢工作。有一次,因疾病所苦,他几乎是坐卧不宁。 服药之后虽然好些,但仍然很不舒服,林月琴给他打开收音机,拿来画报都缓解不了他的不适。但是,一看到通信员送文件来,他立刻喜形于色,马上就忘记病痛, 沉浸在工作的愉快之中。 1961年,医生根据他的病情建议他最好在一个比较长的时期内脱离工作,完全休息。他听到这个建议,好几天心 情不愉快。他说:“我这个病既然是长期的,就应该长期对待。长时期一点事情不做,怎么过得下去呢?到哪一天为止呢?其实多少做些工作,精神反而好些,身体 也会好些。”中共中央和毛泽东考虑到罗荣桓的身体状况,决定他每天接见干部不超过两批,每批不超过一个小时。 作为一位住院病人,罗荣 桓非常尊重医护人员,积极配合治疗,而且处处为医护人员着想。1962年,罗荣桓病情越来越重,但他仍然尽量注意不麻烦医护人员,也很少按床头的电铃呼 叫。一到晚间,他就叫医护人员去休息,那些本应由医护人员做的事,比如搀扶去盥洗室等等,都是由妻子林月琴来做。 1963年9月28 日,罗荣桓因肾功能衰竭再次住院。当时医院没有人工肾的设备,只能采取腹膜透析疗法,即每次向腹内注射1000毫升生理盐水,半小时后再抽出来。盐水注进 去后,肚子胀得像鼓一样,看的人都觉得受不了,他却一声不吭,默默地忍受着。由于尿中毒,浑身奇痒,有时把皮肤挠破了也止不住。为了止痒只好做热敷,经常 一不小心烫出泡来,他同样不哼一声,更不责怪别人。 最令罗荣桓感到痛苦的是尿毒对肠胃的刺激,他不能吃任何东西,吃了就吐。医生想尽 一切办法,也难以控制呕吐。可是人不吃饭怎么行呢?与病魔斗争必须要不断储备能量,为此,每次吃饭他都做好了战斗的准备。一口一口吃进去,又一次一次吐出 来。有时,一顿饭要吃四五次。每当勉强吃下一点东西没有再吐的时候,他就带着胜利的笑容说:“又打了一个胜仗。看起来,对于病也得要抗,不抗是不行的。” 罗荣桓就是这样,不但是战场上的英雄,更是生活中的强者。 1963年底,罗荣桓的病情再次恶化。正在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读书的罗东进 被通知立即返京,他来到罗荣桓的病床前时,罗荣桓已陷入昏迷状态。由于缺氧,他的手和嘴唇都紫了。罗东进注视着病床上的父亲,泪水止不住地往下流。这时, 罗荣桓醒了过来。他睁开眼睛,认出了儿子,脸上闪过一道惊喜,但很快又带着责备的口气十分吃力地说:“为什么没有放假就回来了?我的病有医生护士照顾,你 要安心学习,不该请假回来看我。”东进含着眼泪解释说,别的同学父母病重也允许请假回家探视。医生护士也在旁边说,应该回来看看。可是罗荣桓还是摇摇头 说:“东进,你是革命干部的孩子,对自己应当要求更严格……” 在最后的日子里,罗荣桓仍然挂念着国家大事和党的工作。每次有同事或下 属来探望,他都要反复叮嘱他们要专心工作。12月14日,周恩来和陈毅访问阿拉伯联合共和国启程后,罗荣桓问身边的同志:“周总理他们到了没有?”当别人 告诉他已经到达开罗时,他微笑着点点头。这一刹那,他似乎完全忘掉了自己的病痛。 罗荣桓的病情继续恶化,医院发出了病危通知。得知这 一消息后,毛泽东、刘少奇、朱德、陈云、邓小平都对罗荣桓的病情非常关切。12月15日,罗荣桓的病情进一步恶化,中央指示医院全力组织抢救。12月中 旬,为了准备给罗荣桓输血,总参、总政中许多身体健康、O型血的青壮年军官自愿组织起来守候着……下午,罗荣桓又苏醒过来,看着床前的林月琴和孩子们,他 在弥留之际嘱咐林月琴在他死后搬到一般的房子去,不要搞特殊化;还嘱咐孩子们要坚信共产主义这一伟大真理,永远干革命。昏迷中,他还不断地重复着:“我革 命这么多年,选定一条,就是要跟着毛主席走。”听着罗荣桓对妻子林月琴和孩子们的嘱咐,身边的工作人员都抑制不住流下了眼泪。 1963年12月16日下午,中国人民的伟大儿子、无产阶级忠诚的战士罗荣桓辞世。 毛泽东是在中南海颐年堂主持召开科学技术规划会议时得知这一消息的。开会前,毛泽东提议大家起立为罗荣桓默哀。默哀毕,毛泽东说道:“罗荣桓同志是 1902年生的。这个同志有一个优点,很有原则性,对敌人狠,对同志有意见,背后少说,当面多说,不背地议论人,一生始终如一。一个人几十年如一日不容 易,原则性强,对党忠诚。对党的团结起了很大的作用。”随后,出席这次汇报会议的罗瑞卿将毛泽东讲的话传达给了林月琴,劝她节哀。 12月19日,毛泽东、刘少奇、朱德、董必武、邓小平,以及在京的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书记处书记、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副总理、政协和国防委员会的副主 席以及解放军的高级将领,来到北京医院,向安卧在白菊花和长青草中的罗荣桓遗体告别。当时处在被监视地位的彭德怀也冲破了阻挠,特地从京郊挂甲屯赶来,向 自己的老战友辞别。从19日到21日,首都各界六万多人络绎不绝地来到设在劳动人民文化宫的罗荣桓灵堂吊唁。 12月22日,首都各界 一万人在人民大会堂举行隆重的公祭大会,由中共中央副主席、国家主席刘少奇主祭,中共中央总书记邓小平代表中共中央、国务院和人大常委会致悼词。邓小平在 悼词中公正地评价了罗荣桓的一生:罗荣桓同志在他光荣的一生中“数十年如一日,旗帜鲜明,立场坚定,坚持战斗,坚持工作,鞠躬尽瘁,忠心耿耿”。“他始终 坚定不移地高举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旗帜,站在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正确路线方面,坚决维护党的利益,维护党的团结,反对右的和‘左’的机会主义,表现了共产 党员的高度原则精神”。“罗荣桓同志在一生的工作和斗争中,充分体现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党和人民革命军队的作风,他从来相信人民群众的伟大力量,最善于动 员、组织群众和依靠群众,最善于团结干部。他对革命胜利具有无限的信心和高度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不论是在艰苦斗争的岁月里,还是在和平建设时期,他总是 和人民群众、和广大士兵同呼吸、共命运,表现了无产阶级革命战士的高贵品质”。“罗荣桓同志对中国人民解放事业的不可磨灭的贡献,全党全军和全国人民都将 永远不忘。他的坚定的无产阶级立场、伟大的革命斗争精神和深入实际、联系群众、艰苦朴素的作风,永远值得全党、全军和全国人民学习”。 全国各中央局、各军区都集会沉痛悼念罗荣桓同志的逝世,并表示要学习罗荣桓同志的优秀品质和革命精神。 毛泽东在异常悲痛之中,提笔写就七律一首《吊罗荣桓同志》: 记得当年草上飞,红军队里每相违。 长征不是难堪日,战锦方为大问题。 斥 每闻欺大鸟,昆鸡长笑老鹰非。 君今不幸离人世,国有疑难可问谁? 朱德、叶剑英等老一辈革命家也都纷纷写诗悼念自己亲爱的战友—— 朱德在《悼罗荣桓同志》中写道: 起义鄂南即治军, 忠诚革命贯平生。 身经百战摧强敌, 留得丰功万古存。 叶剑英写道: 毕生战斗明敌我, 人类庄严一典型。 大业方兴公竟逝, 哀歌声里起雷霆。 …… (责任编辑:中国历史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