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6年6月6日,我军与蒋介石达成了东北地区自6月7日起休战15天的协议。 “一定要好好利用这15天!”罗荣桓指出,蒋介 石虽同意东北暂时休战,但并无求和的诚意,只是在国内外舆论的压力下表现出的一种虚伪姿态,其目的无非是需要一个喘息时间,为下一次的大举进攻作准备。因 此,抓紧15天总结前一阶段的作战经验,确定当前坚持东北的斗争方针,准备粉碎国民党军队新的进攻,是当务之急。6月中旬,林彪尚未到达哈尔滨,罗荣桓与 彭真、陈云等一道主持东北局的工作,紧急安排了几项重要的战略部署:第一项,以拉法战斗为例,总结和推广“诱敌分散,各个击破”的作战经验;第二项,确定 坚持东北斗争的方针和坚持南满的任务;第三项,剿灭土匪。 为了加强东北地区党的领导,6月16日,中共中央决定,以林彪为东北局书记、东北民主联军总司令兼政治委员,以彭真、罗荣桓、陈云、高岗为东北局副书记和东北民主联军副政治委员,并以他们五人组成东北局常委。 休战期间,谈判继续进行。在谈判中,国民党提出要我军交出哈尔滨、白城等若干城市让他们驻兵,罗荣桓等人拒绝了这一要求。蒋介石看到自己的想法在谈判桌 上落了空,于6月26日悍然撕毁停战协定,大举进攻中原解放区,内战全面爆发。但此时,蒋介石无力增兵东北,所以东北停战局面又稳定了一段时间,东北局和 东北民主联军总部长期驻在哈尔滨的局面也定了下来,但其隐含的战争危机却越来越突出。 为了不失时机地总结东北10个月来对敌斗争的经 验教训,以便正确地确立今后的战略方针,从而统一东北全党全军的思想,指导各项工作,东北局于7月上旬在哈尔滨召开了中共中央东北局扩大会议。在哈尔滨的 中共中央委员林彪、彭真、罗荣桓、陈云、高岗、李富春、李立三、张闻天、蔡畅、林枫和候补中央委员黄克诚、王首道、谭政、陈郁、萧劲光、吕正操、古大存等 人及部分党政军高级干部出席了会议。 会议根据党中央和毛泽东关于《建立巩固的东北根据地》的指示精神,讨论了由陈云起草、东北局初步 议定的草案。在讨论时,罗荣桓认为,对过去一段斗争的经验,是应该很好地进行总结,但对现在而言,这并不是最迫切需要的。现在,最主要、最迫切的是要统一 今后的指导思想,解决当前所面临的问题。为此,要根据现阶段的实际和需要来修改文件。修改过的《建立巩固的东北根据地》经扩大会讨论通过并形成决议后,报 请中央审查。后经中共中央修改批准,于7月7日正式公布,更名为《东北的形势与任务》,简称《七七决议》。 《七七决议》指出,要准备以长期艰苦斗争取得和平。创造根据地是我们工作的第一位,而我们所要创造的根据地,是包括中小城市和次要铁路在内的,但必须认识,创造根据地的主要内容是发动农民群众。 《七七决议》指出,在敌人进攻之下,我们不能不举行自卫战,而“作战的原则,不在于城市和要点一时的得失而是力求消灭敌人”。《七七决议》号召广大干部 走出城市,丢掉汽车,脱下皮鞋,换上农民服装,不分文武,不分男女,不分资格,一切可能下乡的干部要统统到农村去,完成发动农民的中心任务。 《七七决议》颁布不久,蒋介石下达了进攻热河、发动全面内战的命令。针对这一形势,我军又作了《关于目前形势和任务的补充决议》,明确指出:“全党同志 目前的中心任务,就是抛弃一切侥幸和平的心理,抛弃对美国和蒋介石的任何幻想,抛弃战争会很快结束、胜利会很快到来的思想,坚决执行东北局七月七日的决 议,一心一意准备以长期战争保存自己已取得的革命胜利成果,争取全国范围内独立、和平、民主的新中国的实现。” 《七七决议》确定了中共在东北的工作方针和作战方针,对统一东北地区全党全军的思想、指导对敌斗争发挥了重大作用,是党领导东北人民建立巩固的根据地和夺取东北解放战争胜利的纲领性文件,为以后东北战争局势的扭转奠定了基础。 在召开东北局扩大会议前后,罗荣桓除完成会议筹备、决议起草等工作外,特地找了许多干部谈话,详细了解部队及干部战士的思想变化情况,并做了大量思想工 作。每次谈话,罗荣桓总要讲到国内外形势和当前任务,要求干部自己要树立胜利信心并做好部队的思想工作;总要强调革命队伍内部团结的重要性,强调东北部队 来自五湖四海,一定要彻底清除本位主义、山头主义的错误思想,努力做到官兵上下凝聚一体、团结一心。他的谈话对部队起到了促进团结、坚定胜利信心的作用。 《七七决议》通过后,部队统一了思想,解决了坚持东北斗争的方针问题。罗荣桓终于可以暂时安下心来治病了。东北局决定并经中央批准,抓紧时间送罗荣桓到苏联动手术,以便尽快养好身体,准备与敌人进行更为长期的斗争。 8月上旬,罗荣桓夫妇带着两个孩子到达了莫斯科,由苏共中央联络部安排住进了莫斯科大旅馆。此前,王稼祥和夫人朱仲丽也从张家口来到莫斯科治病,住在同 一个旅馆里。稍加休整后,罗荣桓住进了克里姆林宫医院,王稼祥也因在国内作放射治疗,皮肤被灼伤而住进这所医院,而且两人同住一间病房。 经过四天详细全面的身体检查后,医院给罗荣桓做了手术,切除了长了肿瘤的左肾。不料伤口没有缝合好,引起破裂,大量出血,不得不再次进行缝合。术后,罗 荣桓在医院住了一个多月,伤口尚未完全愈合,又转到莫斯科郊外森林里的巴拉维赫疗养院。在那里,他休养了两个多月,身体渐渐复原后,又回到莫斯科住进了纽 克斯国际旅馆。 当时,一些在莫斯科读书的中国学生经常到旅馆来看望罗荣桓。其中,有张太雷的儿子张大保,蔡和森的儿子蔡博和女儿蔡转 转,毛泽东的儿子毛岸青,刘少奇的儿子刘允彬和女儿刘爱琴,朱德的女儿朱敏,李富春的女儿李特特,林伯渠的女儿林莉莉姐妹等。他们大多数是抗日战争时期来 苏联学习的,对国内情况已很不了解。当时苏联人民生活还很困难,配给这些孩子的食物有时不够吃,衣服不够穿。而罗荣桓受到的是苏共中央委员一级的待遇,又 是病人,因此,每天有两块白面包,还有牛奶、鸡蛋和黄油。他常常把这些东西省下来,留给孩子们“解馋”,并且抓住一切机会给他们讲解中国革命的形势,鼓励 他们努力学习文化和专业知识,将来回国好为新中国的建设贡献力量。罗荣桓出国时,党组织给了他少量黄金应急备用,而到苏联后,一切费用由苏方负责,黄金一 点也未动用。于是,他决定拿出一部分黄金来补助苏联求学的孩子们的生活。在征得王稼祥和当时正在苏联出席国际妇女会议的蔡畅同意后,罗荣桓将一部分黄金交 给了由学生们自己推选出的负责人管理,并一再嘱咐:“这金子是中国人民的血汗,要节省着用。你们要继承父辈的革命传统,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努力学好本 领,不要辜负党和人民对你们的期望。” 在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后,经复查,医生认为罗荣桓的肾功能仍有问题,同时还有高血压和心脏病, 于是建议他去克里米亚疗养。但这时,罗荣桓的心早已飞回到了东北解放战争的战场上。他婉言谢绝了医生的提议,决定立即回国。正当罗荣桓夫妇收拾行李,准备 回国之时,苏方联络部人员心情沉重地告诉他:国民党占领了延安。 在苏联人眼里,中国的延安就是苏联的莫斯科,延安沦陷就意味着全面沦 陷。在莫斯科的一些中国学生受到这种影响,也为祖国的革命前途担忧。罗荣桓耐心地对苏联友人和中国学生作了解释。他指出:“国民党军队占领延安,并不是我 们被迫丢失,而是主动撤离。”他举了拿破仑占领莫斯科后又惨遭失败的事例来说明这一问题,并引用了毛泽东的一段话:“战胜蒋介石的作战方法,一般地是运动 战。因此,若干地方、若干城市的暂时放弃,不但是不可避免的,而且是必要的。暂时放弃若干地方、若干城市,是为了取得最后胜利,否则就不能取得最后胜 利。”他再三强调,放弃延安绝不意味着中国革命的失败,而只能是新的更大胜利的开始。今天失掉一个延安,明天将会得到全中国。 1947年5月下旬,罗荣桓一行回到哈尔滨。经过这一年来的斗争,罗荣桓感到东北的形势已经发生了根本的变化。 一年来,东北局动员了12万名干部下乡,发动群众,实行土地改革,摧毁了农村中的封建堡垒和国民党的社会基础,在斗争中培养了大批农民干部,成立了农会和其他群众团体,建立了党的基层组织,改造了村政权,组织、武装了12万民兵。 一年来,民主联军正规部队在民兵自卫队的密切配合下,共歼灭土匪两万人,李华堂、谢文东等重要的匪首被活捉,残余土匪全部被消灭,东北解放区内的匪患已彻底肃清。 一年来,我军的实力也得到了较大的充实与发展。翻身农民踊跃参军,地方兵团频频补充主力,兵力达到了10个军25万人,地方团队15万人,共40万人。装备也得到了完善和加强。 1946年10月,蒋介石在撕毁了东北停战协定、进攻热河、占领承德之后,又按照“南攻北守,先南后北”的方针,向南满的安东(今丹东)和通化地区发起了进攻。 此时,南满民主联军的活动区域只剩下长白山麓的临江、蒙江、长白、抚松四个县。另外,粮食不足,装备、兵员补充困难,伤员无处安置,局面极其险恶。为了 加强南满对敌斗争的领导,11月初,成立了辽东分局,陈云任辽东分局书记兼辽东军区政治委员,萧劲光任辽东军区司令员,萧华为副司令、副政委。分局成立 后,陈云、萧劲光立刻赶到南满,召开了对坚持南满斗争具有历史意义的“七道江会议”。在详细分析研究当地革命形势的基础上,会议提出了“留在南满,在长白 山上打红旗,摇旗呐喊、大闹天宫”的主张。“七道江会议”很快统一了领导思想,振奋了部队士气,使坚持南满的方针得到贯彻。随后不久,南满连续展开了著名 的“四保临江”战役,北满则进行了“三下江南”的战役,南北互相策应,先后共歼敌4万余人,收复城市11座,既坚持了南满根据地,又巩固了北满根据地,胜 利地粉碎了敌人“南攻北守,先南后北”的战略计划。 1947年5月上旬,东北局召开会议,遵照中央于2月1日发布的《迎接中国革命新 高潮》的指示精神,对东北的形势和任务作了分析,并于5月5日作出了《关于东北目前形势与任务》的决议(《五五决议》),向东北全党提出了“积极组织力 量,全力准备大反攻,大量歼灭敌人,大量收复失地,巩固和扩大解放区”的新任务。 罗荣桓回到哈尔滨时,东北民主联军的夏季攻势已经展 开,他一刻也顾不上休息,立刻投入到战争的指导工作中。这次攻势从5月13日开始,到7月1日结束,共收复城镇42座,歼敌8郾3万余人,扩大解放区16 万平方公里土地,解放了近千万人口。打通了东、西、南、北满与冀察热辽地区的联系,使解放区完全连成了一片,战争形势开始由战略防御向战略进攻转变。 (责任编辑:中国历史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