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团大战之后,日本帝国主义惊呼:“对华北应有再认识”,决定对华北各抗日根据地实行“更大规模的报复作战”。与此同时,又加紧对蒋介石诱降,极力挑 拨国共关系。蒋介石则积极策动第二次反共高潮,1940年底,蒋介石命令汤恩伯、李品仙布置对华中新四军的进攻。华中形势紧张,罗荣桓与陈光按照军委和八 路军总部的部署,派政治部的部长梁必业、赖可可、王立人等分别到教五旅和教二旅去传达准备南下支援新四军的有关指示,要求对国民党顽固派的进攻保持高度的 警惕。1941年1月初,发生了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日军、国民党军、八路军之间的斗争越来越尖锐,也越来越复杂。 第一一五师师部与 山东分局和山东纵队在沂蒙山区靠拢后,三个机关在一起目标太大,给养也成了问题。在这种形势下,罗荣桓认为,第一一五师指挥机关需要设在根据地一个比较稳 定的有较好物质条件的地方,以便更好地指挥全局。1941年3月初,师部与山东分局转入滨海区,山东纵队指挥机关仍留驻沂蒙地区。 3月6日,罗荣桓与师部机关东渡沂河和沭河,17日进驻莒县南部十字路(现为莒南县县辖)地区,以后就在赣(榆)莒(县)边区一带活动,从6月底到9月底,在蛟龙湾(现临沭县东南)住了三个月。 罗荣桓利用进驻滨海以后比较安定的环境,组织师直属队和已到达滨海区的部队进行整训。在新的形势下,如何使我军的军事指挥和军事训练工作能够适应反“扫荡”、反“蚕食”斗争的需要,使广大指战员熟练掌握游击战争的战略战术本领,成为罗荣桓最关心的问题。 罗荣桓和陈光经过详细调查后指出:“部队对军事学习和战术素养的提高未引起重视,以致虽在实战中表现英勇顽强,但在战术上非常不够灵活、机动、巧妙,致 每次战斗都有较大伤亡。仅1941年1月至7月,即伤亡5535人。”“部队自转入敌后,由于战斗的频繁,部队军事教育不认真、不精细、不深入、不严格、 怕麻烦,存在游击主义的习气与工作方式,使许多优良传统、好的作风逐渐荒疏。干部不注意军事学习、不看军事书籍,在这次干部军事测验中,部队干部105人 测验,仅38人及格。机关各部128人测验,仅34人及格。总平均分数是52郾6分,相当惊人。” 针对这些问题,他们提出了加强军事 教育的八项要求,即:加强军事教育的组织与领导,对教育计划要像战斗任务一样重视,保证完成;形成干部学习军事、提高战术素养的热潮,培养大批灵敏勇敢有 高度战术素养的指挥员;肃清游击主义习气,对上级的一切指示、命令、通报等文件,一定要细心研究,结合实际严格执行;战斗之后,各级都要总结经验教训,作 为训练的教材;教育要严格、认真,贯彻少而精的原则,讲求实效,不白费精力;加强战士的军事技术教育,如射击、刺杀、投弹和防空、防毒,进行对付敌坦克、 装甲车、炮兵,以及夜战、伏击、袭击的训练;干部要熟悉部下,密切指战员的关系,各级干部定期向部下进行行政管理教育,指出部队的不良倾向与克服办法;加 强体力锻炼,加强各种徒手、器械体操及障碍竞走的训练。 1941年8月1日,第一一五师在蛟龙湾举行了规模盛大的军政检阅大会,进行 了射击、投弹等军事项目的比赛和政治测验。通过检验考核,第一一五师的军事训练取得了很大成绩。指挥员明确了游击战争的战略战术思想,战斗员提高了军事技 术水平,部队战斗力大大加强,歼敌人数不断增多,而伤亡明显减少。1941年1~7月平均每月伤亡790余人,到1942年每月平均伤亡下降到290余 人。 八一军政大检阅以后,从8月22日开始,第一一五师在蛟龙湾又召开了为时一个多月的政治工作会议,全面总结了抗战四年来政治工作的基本经验。罗荣桓组织召开了这次会议,并在会上作了重要讲话。 会议强调:“政治工作是革命战争革命军队的生命线,政治工作最基本的任务,就是巩固与提高部队的战斗力,保证战争胜利。”“战斗力不但取决于军事技术的 高低,而且主要是取决于政治工作的强弱。没有政治工作,就没有战斗力,也不可能保证战争的胜利。我军所以能百战百胜,无坚不摧,成为革命战争中最优秀的铁 军,就是因为有党的保证以及整个政治工作的保证。” 军队政治工作的基础在连队,罗荣桓非常重视连队工作的建设。他经常亲自下连队了解 情况,与战士们吃、住在一起,并且定期召集连长、指导员开座谈会,倾听他们的意见和要求,及时准确地掌握连队的脉搏。他非常关心基层官兵的生活,并常常给 连队政工干部讲,关心战士生活,不仅是行政管理的职责,也是政治工作的重要内容。 作为政治工作的负责人,罗荣桓一方面慈爱地关心着官 兵的生活,另一方面则对政工干部提出了严格要求。他经常教育政治干部,要严于律己、和蔼可亲,首先做出表率,以实际行动推动政治工作的落实。他强调,政治 干部的威信,要靠自己模范的行动、模范的工作去取得。他常常说,红军时期党代表的威信很高,党代表和士兵的关系很密切。行军的时候,官长经常骑着马在队伍 前边,党代表走在后边,替士兵背枪,和士兵同甘共苦,士兵对党代表很拥护。如果下个命令,没有党代表的署名,士兵对这个命令就怀疑,这也没有什么制度规 定,完全是士兵自愿地尊重党代表。 罗荣桓以自己的模范行动,为政工干部做出表率。他谦虚谨慎,平易近人,能够面向连队,深入实际,密 切联系群众。下面的负责干部来汇报情况,他每次都热情接待;对于连队提出的问题,能解决的,他总是第一时间解决,不能马上解决的也要把道理讲清楚;干部负 了伤或生了病住进医院,他经常去慰问。在他的带领下,第一一五师的政治机关真正成了干部之家,干部有什么问题都愿意来反映。 为了使政 治工作从实际出发,有的放矢地配合军事工作,罗荣桓强调政工干部不仅要懂政治,而且要懂军事、懂业务,了解战争,熟悉部队。他每天都到司令部作战室去阅读 和研究军事情况的报告,还督促师政治部的部长们多到司令部看军事文电,及时掌握各部队的作战情况。他常常派政治机关的干部下部队任职,到前线锻炼,同时又 从部队选调精通军事和业务的干部到政治机关工作。与此同时,他还要求军事、供给、卫生等部门的党员干部增强党的观念,尊重党的工作机关。在他的倡导下,第 一一五师规定,旅长、团长调动工作,除条件不允许者外都要到政治部、组织部来谈话和办理手续。所有党员对政治机关提出的政治学习、支部工作等各项要求都要 积极响应,认真完成。所有党员都要参加组织生活,向组织汇报自己和周围群众的思想状况;党员交纳党费、转组织关系,都要自己亲自去办,不允许别人代劳。 干部教育是政治工作的中心环节。罗荣桓对这项工作抓得很紧,他经常教育干部:“虽然现在是战争环境,但是我们必须从紧迫的时间里再挤出些时间来,多读点 书,多学习些东西,以适应未来革命的发展。”在他的倡导和带动下,第一一五师和山东纵队规定,只要情况许可,干部每天都要挤出两小时进行学习。加强对干部 的教育,要从思想教育入手、从文化教育起步。为了提高干部的文化知识水平,他提出:“不能识字要识字,不能阅读要阅读,不能书写要书写,不能作文要作文。 提高文化水准不仅限于在一般党员中……还应包括高级干部,须按各人现有程度提高。”(罗荣桓:《关于巩固、严密及审查部队党组织的指示》)为了提高干部的 理论水平,罗荣桓给师直部队的同志系统宣讲了毛泽东的《新民主主义论》。他要求广大干部战士都要懂得,除了争取抗战胜利之外,革命还有更远大的目标,就是 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从而提高指战员的政治觉悟,坚定革命的意志。 文化工作是政治工作的窗口,是政治工作深入群众的有效途径。在 抓政治工作的过程中,罗荣桓很重视发挥文化工作的作用。他经常亲自审改《战士报》的社论和重要文章,有时自己动手写社论。为了加大报纸的容量,提高报纸的 印刷质量,他积极联络,将驻扎在湖西教导四旅的印刷机运了过来,变《战士报》油印为铅印。罗荣桓还非常关心“战士剧社”的成长,经常给年轻的队员们讲革命 历史,讲广大指战员英勇杀敌的壮烈事迹;要求“战士剧社”要有战斗作风,要继承红军的优良传统,真正为政治工作服好务。在罗荣桓的积极鼓励和领导下,宣传 队员们组成了自己的战斗班。他们不畏艰险,拿着道具,扛起大枪,经常深入一线阵地,通过演出和宣传鼓舞士气,发动群众,有力地配合了政治工作的深入开展。 (责任编辑:中国历史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