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网

中国历史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历史人物 > 戴高乐 >

戴高乐巧用“空椅”外交

时间:2017-07-16 10:25来源:未知 作者:中国历史网 点击:
在国际外交舞台上,法国人以特立独行、别出心裁著称。尤其是在戴高乐时期,他更是将法国外交的这种特性发挥到了极致,他在外交领域里有很多重大发明,空椅政策就是他的杰作之一。 空椅政策的初次登场是在191年。当时美国和苏联主持第16届联大通过了一项提案
  在国际外交舞台上,法国人以特立独行、别出心裁著称。尤其是在戴高乐时期,他更是将法国外交的这种特性发挥到了极致,他在外交领域里有很多重大“发明”,“空椅”政策就是他的杰作之一。

  “空椅”政策的初次登场是在191年。当时美国和苏联主持第16届联大通过了一项提案,决定设立裁军委员会,讨论全面彻底裁军、建立相互信任措施和停止核试验等问题。然而在当时美苏争霸的局势下,美苏提出的所谓裁军建议,其实是用裁军的幌子限制别国发展军事力量,以维持它们的绝对军事优势,这让正在紧锣密鼓地研制原子弹的法国大为不满。当时的法国舆论指出,裁军委员会把禁止核试验问题放在优先地位,只禁止核试验而不销毁现有核武器,并不是真正的裁军,只能是使两个超级大国保持核垄断地位,这是法国所不能同意的。

  就在大会召开前,戴高乐提出了自己的一套裁军措施:禁止生产和拥有火箭、飞机和潜艇等运载工具,销毁核武器储存。戴高乐的目的很明确,法国反对美苏以禁止核试验来束缚法国的手脚,而主张首先禁止和销毁当时法国还没有的东西——核武器。一句话,只要美苏两国继续拥有和发展核武器,法国也要放手发展自己的核力量,不受任何裁军谈判或协议的束缚。

  1962年3月,裁军委员会举行首次会议,法国宣布拒绝参加会议。于是,在大会会场,分配给法国代表的椅子上空无一人,在会场上显得格外刺眼,令主持会议的美苏两国尴尬不已,法国的“空椅”政策由此得名。由于联合国常任理事国法国的缺席,裁军协议在事实上成了一纸空文,打破了美苏两国维持核霸权的阴谋。戴高乐通过“空椅”政策,用一种比较温和的方式抗议了美苏对裁军问题的垄断,并用醒目的“空椅”来提醒两大国不要忽视法国的存在,为法国在外交上赢得了漂亮的一分。

  3年之后,戴高乐再次如法炮制了自己的“空椅”政策,不过这次的对手换成了欧共体。

  1965年4月至6月,法国与欧共体其他成员国在农业和共同体国家组织的扩权问题上发生了严重的分歧。德、意等成员国提议把共同体内部的决策机制从一致通过改变为多数赞成。戴高乐坚决反对这项提议,认为引入多数赞成机制将损害大国的独立性。

  1965年6月30日,在轮值主席国法国的主持下,欧共体理事会在布鲁塞尔开会讨论这项建议,但会议持续到第二天凌晨也未能达成一致,结果法国与其他所有成员国关系都搞僵了。无奈之下,主持会议的法国外长莫里斯·顾夫·德姆维尔宣布无限期休会。随后戴高乐召回了法国在共同体常设代表委员会的代表,全面实施缺席抵制政策,在以后7个月的时间里,法国代表没有参加任何欧共体会议,从而引发了持续半年之久的“空椅危机”。由于法国的缺席,欧共体举行的会议无法作出共同决策,使欧共体几乎陷入瘫痪。在法国的无声抗议下,其他成员国终于屈服了。

  1966年1月,欧共体与法国达成了妥协,其他成员国都作出让步,实际上答应了法国的要求,同意法国提出的决策机制的全体一致原则。

  这两次外交事件,法国人都达到了自己的目的,“空椅”政策因而也在西方世界和外交史上声名大噪。

  “空椅”外交的谋略,对于我们每个人的为人处世也有启示作用。当我们与人交往遇到障碍的时候,不妨先退一步,“屈下身子”,暂时“退出”竞争,以迫使对方也作出适当的让步,从而达到“不战而屈人之兵”的目的。 (责任编辑:中国历史网)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