俾斯麦站在瓦森的村塾里,指着地图上的几个地方,告诉小学生们德意志是怎样创立的,从前是什么样子。他问了几个问题,小学生一个也没有答上。这使他很不高兴。旁边的村塾先生也忐忑不安,担心这位客人也要问他。 这位逐臣当初几个月在替国家办了四十年公务后,又尝试着要当乡绅。他每星期去私塾两次。教本地孩子们一些课本上没有的东西(柏林的孩子不肯跟他学),从 前,他这个人无论在哪里都没有家,又满腹牢骚,这时他给一个熟人写了一封信说,“我年轻时爱想家,到了晚年却成了一个无忧无虑的人,整天拿着一把剪树刀在 花园里散步。”他二十多年来一直如此。他还没有学会享受安宁。他现在虽然有了许多空闲,能接触到村塾先生、管森林的人与造纸厂的人却并未感到幸福。看书 时,只有看到与他功业相似的事绩,他才在意。他在拿破仑的自传中想象着自己的影子,左拉有许多著作,他只注意《崩溃》,他读恺撒的故事时说:“这个故事很 奇异,符合当今现实,布鲁吐斯,就是一个民族自由党。” 现在乔安娜过着很清静的日子,她经常犯气促病,常觉得不是这痛就是那里痛。她 不再去矿泉养病。因为她担心会离开厮守了一辈子的老伴。只有在人们议论皇帝免她丈夫的职时(这是很经常的),她才发怒,用很恶毒的话咒骂。赫伯特还待在家 里,四十多了,仍没有成亲,也无事可做,又不喜欢过农家生活。他非常仇恨他的父亲第二次把他的生活粉碎。俾斯麦现在才想起,儿子或许喜欢当大使,但是,早 已没有机会了。俾斯麦很看重家庭感情,快八十了还没有孙子,赫伯特没有成亲,比尔只生了一个女儿。有一天谈到孙女时,这位老头深情地说:“假如我知道她将 嫁给哪个男人,我在他身上会花很多钱。” 虽然他身体很好,听力不错,牙齿也行,消化能力还好,用不着戴深度眼镜,但是他上马时必须用 台阶,此外,他的马夫还得举起他的右脚。如今虽然老了,他仍然好胜不让人。一个身材很高的男爵住在他家里,俾斯麦借给他一件皮袍,男爵嫌短,他却说:“我 实在不喜欢比我高的人。” 在最后十年里,俾斯麦的神经更容易受到刺激。对他来说,一生最困难的事就是自我控制。有一位画师问他是否在 乎人们称他为“铁血宰相”,他就用这句话回敬他。有一位想象派画师比任何一个人都清楚这个老头子的身体依赖于他的心情。威尔布兰特有一次拜访他,最先从门 缝里看见他。他躺在榻上,屋里没有人。威尔布兰特后来回忆说:“他在那里怀念过去,他的脸以前很红,而现在却苍白了,还有许多深深的皱纹……他好像坐在瓦 砾场中冥想他退位的那一年和人生的忘恩负义。……现在他站起来,站在我面前的是一个身材高大的人,一会儿的工夫,他竟返老还童了。我被他眼中透视出来的神 色打动了。” 这个时候,这位喜好奋斗的人手中的利刃已被剥夺了,他的大脑判断事情不再像闪电一样快,双眼不能同时看见让他注目的公文,并且不能从中选择。这位政治家忙着办事的时候,无时不在渴望空闲,现在他又像小时候那样不受约束地呼吸森林中自由的空气了,但他却觉得非常难受。 这个逐臣觉得他在沙漠中独行,他发了三十年的牢骚说,他的书房门永远不停地被人推开,现在使他为难的却是他的门接连七天也无人来推开。“我有的是报纸, 却没有可以谈话的人……我有几百万朋友,却没有一个挚友。”他辞职后不久,有一个法兰西人在一本书中写道:“有时候他突然抬起头来,好像如梦初醒一样说道 ‘我忘记了我已无事可干了’。倘有旧时的卫兵来看他,他很热心地要求人听他说话。”柯雪林是他唯一的尚在世的朋友,俾斯麦当权的最后十年却从未请过他,现 在他打算去汉堡之前来看看俾斯麦,在夫里特利士鲁住一两天。乔安娜写信给他,劝他多住些日子。乔安娜说:“不相信几乎不相信所有的人,我们有这样的天赐与 热诚,对你的依赖与期待将拯救我们……请你发电报告诉我们,你已经改了你的计划以使你的老朋友们高兴。”她写信还是带着过度的虔诚,她还是像从前一样自己 欺骗自己,但是我们在字里行间可以看得出,他们是孤立的,无人理睬他们。 国人十分抵制他,起初,只有几个外国人来看望他。有一次是俾 斯麦从未见过的一个美国铁路大王,俾斯麦对此颇为惊奇。他说:“这一个星期里,只有你一个人来访问我。我被抵制,无人敢同我来往。他们怕报上登上他们的名 字,说是有客人来访问我,就会使我们在位的少年君主很不高兴。每天都有人走过夫里特利士鲁,他们都不来见我——一个月前,这些人在柏林街上走过我的身边, 不敢不同我见礼,狗总是跟随给它饭吃的人。” 俾斯麦辞职之后,柯雪林与布赫尔不久就死了。他很悲悼他们的死,因为他们是他忠诚的朋 友。有时候,聪明的史匹珍堡夫人也来看望他,还有一个秀美女人,是邻近田地的女主人,也常来看望他。他欢迎伦巴赫与施维宁格尔两个人,因为他们有许多故 事,俾斯麦听了很解闷。当时只有利柏曼能够绘制一幅适合这个时期的俾斯麦的画像。除了他的夫人,他的妹妹,与他的儿女之外,世界上再也没有俾斯麦所照顾的 人了。甚至于他的最忠诚的仆人们死了,他也不再用人补他们的缺。当小狗泰拉斯死的时候,他的主人已经八十岁了,老主人这时候心性很坚硬,决计不再养狗,因 为他不愿意再伤心了。 (责任编辑:中国历史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