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世界大战进入1943年,交战双方的力量对比发生了巨大变化。在苏德战场,轴心国方面损失了160万军队,3700辆坦克,12000门大炮和 3000架飞机。苏军夺取了战略主动权,进入战略反攻阶段。在北非,在美英军队的强大攻势下,德意军队节节败退,损失惨重,5月13日被迫宣布投降。盟军 彻底解放了北非,俘获德意官兵25万人。与此同时,盟军已经把下一步战略进攻的目标转向了意大利。 早在1943年1月的卡萨布兰卡会 议上,英美双方就决定实行“赫斯基”行动计划,即进攻西西里。从战略上讲,该行动计划的主要目的是彻底击败意大利,迫使其退出战争,为下一步集中全力进攻 德国做准备。此外,盟军的重要意图还有,使地中海运输线更为安全,迫使德国两线作战。具体行动计划还有待进一步确定。 西西里岛位于地 中海的心脏,与意大利本土隔着狭窄的墨西拿海峡,最窄处相距仅4千米。岛的南面与北非的突尼斯隔着160千米的海面相望。它是地中海中最大的岛屿,面积 25000多平方千米,人口约400万,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地位。岛内多山,平均海拔400米,东北部的埃特纳火山海拔3263米,是全岛的最高点,登临 峰顶,便可以俯瞰全岛。该岛地形复杂,交通不便,大多数海岸山崖陡峭,只有东海岸和东北海岸有良港(巴勒莫、卡塔尼亚等),地势十分险峻。 西西里岛扼地中海交通要冲,实际上将地中海分割为两大部分,自古以来便是兵家必争之地。历史上,它曾先后被许多民族所占领,发生过无数次重大战斗,造就 出一批杰出的军事统帅。突尼斯失陷后,意大利失去了其西南部的重要屏障,该岛的战略意义便显得更为突出了。轴心国立即调兵遣将,加强了岛上的兵力配置。 卡萨布兰卡会议结束后,“赫斯基”行动计划的制定工作即在伦敦开始,先后制定出7个方案,但都不能让盟军高层领导满意。 1943年4月,计划工作由艾森豪威尔接管,计划小组吸收了各方面的建议,终于拟定出了“赫斯基8号”方案。根据西西里岛的地形特点,该计划主张夺取锡 腊库扎和巴勒莫两个港口作为基地(分别由英、美军队攻占),以便部队迅速向全岛发展进攻。这两个港口都是水位很深的天然良港,一直是该地区重要的进出口门 户,以后可以作为盟军进攻意大利和欧陆的中继站。锡腊库扎和巴勒莫都是历史名城,历史上一直是各个民族统治者争夺的对象,汉尼拔、加里波第等伟大的统帅都 在这里战斗过,以致这里成了世界史上著名的民族熔炉。因此,占领这两个地方不仅具有战略意义,而且肯定会在世界范围内产生巨大影响。 4月中旬巴顿从突尼斯返回后看到了这一计划,得知他的任务中有两个值得他关注的目标:登陆后首先攻打巴勒莫,而后挥师东进,攻向墨西拿。巴顿肯定了这个计 戈。此时,他已正式出任美国第7集团军司令一职,于是把司令部迁往阿尔及尔的莫斯塔加内姆,在这里一边制定具体作战方案,一边等待进一步的指示。 但就在此时,“赫斯基8号”计划却被蒙哥马利和亚历山大推翻了。蒙哥马利认为,这个计划的最大缺陷是英、美两军的登陆点相距太远,而且两军的行动也严重 脱节,这既会影响盟军间的相互配合,还有可能被敌人各个击破。据此,蒙哥马利以“最后通牒”(即或者同意,或者反对)的方式提出了他的方案:美军的登陆地 点改在该岛南部杰拉地区两侧滩头开阔地带,而英军的登陆点则在锡腊库扎和帕基诺之间。这样一来,两个登陆点距离较近,双方可以互相依托,随时可以相互援 助。为了证明自己的方案更具有合理性,蒙哥马利信口雌黄,故意把“赫斯基8号”计划说得一无是处。 其实,蒙哥马利反对“赫斯基8号”计划的真正原因并不在战术问题上,而在于所谓“荣誉”问题上。 自从美军参战以后,美英两军之间便出现了一种暗暗的竞争,双方都想在战争中获得更大的功绩和荣誉。这里面既充满了战胜法西斯主义的正义感和大无畏精神, 同时也掺杂了狭隘的民族主义和个人英雄主义情结。在北非的战斗中,盟军中涌现出一大批杰出将领,其中蒙哥马利是英军的佼佼者,而巴顿则是美国的骄傲。他们 两个孰强孰弱?这不仅关系到他们个人的荣誉,也牵动着两个民族的自尊心。于是,两个人开始暗中较劲,都试图在竞争中占据上风。北非战役结束后即将开始的西 西里战役,被认为是双方的一场冠军争夺战。蒙哥马利是一位优秀的军事统帅,但性格古怪,傲慢自负,工于计算,心胸有些偏狭,总是不遗余力地追逐荣誉。他看 到,巴勒莫是一块“亮晶晶的宝石”,如果巴顿攻下了巴勒莫,就会声名大振,有可能使蒙哥马利以致英国的战绩受到贬损。因此,他要阻止第7集团军摘取这个令 人垂涎的果实。 稍作一下分析就可以看到,蒙哥马利的方案使英军受益匪浅,而却使美军陷入更加困难的境地。美军登陆点是开阔的沙滩地 带,没有任何屏障,大大增加了登陆的风险。而且,美军的登陆地带只有一个很小的港口,大船不能停靠,这势必给美军的后勤补给造成很大的麻烦,弄得不好,还 会严重制约美军在整个西西里战役中的军事行动。美军的一线希望只能寄托在国内刚生产的一种新型水陆两栖舟车。更重要的是军队的荣誉问题,按照蒙哥马利的方 案,英军所要夺取的都是著名的城市,如锡腊库扎、墨西拿等等,而美军前进的路线上只有一些无名小镇。这是最令巴顿感到恼火的事情。 蒙 哥马利的作战方案既不公平又缺乏说服力,并且具有不可告人的目的,因此遭到广泛反对,甚至英国海军上将坎宁安、空军上将特德等人也表示了不满。他们认为, 这一计划太露骨了,而且它很有可能会葬送美国参战部队。而亚历山大也认为,这一方案使美军承受了最大的风险,却得不到多少荣誉。但到了5月初,盟军最高司 令部还是采纳了这一计划。此时,突尼斯的战事刚刚结束。 巴顿对此感到气愤而厌恶。他感到,这场战争似乎是在为大英帝国的利益而战,美 国人的尊严被完全忽视了。但他并没有进行抗拒,也没有在公开场合大发雷霆,而是怀着满腔怒火接受了这一事实。巴顿之所以采取了这种出人意料的克制态度,其 中有许多缘故。首先,巴顿渴望参加战斗,特别是这样一场大规模战役更是他梦寐以求的,他不愿因卷入战略问题的争吵而失去这次良机。因为他清楚地记得,由于 同海军的一场争吵,差点使他失去了北非登陆作战的指挥权。其次,巴顿十分敬重艾森豪威尔,他知道,自己的今天是与艾克的支持和扶植分不开的,因此他不愿意 公开违抗艾森豪威尔的意志。他事后曾说过:“只要欠人家的账,你就不可能向人家乱提要求。”第三,巴顿是一个典型的职业军人,一般不会抗拒军令。事实也证 明了这一点。亚历山大将军向巴顿传达这一计划时的心情有些忐忑不安,生怕巴顿会有过激的反应。但巴顿强压住怒火,他后脚跟一碰,用巴顿式的冷酷口气回答 道:“我坚决服从命令,没有任何附加条件!” (责任编辑:中国历史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