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网

中国历史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历史人物 > 爱因斯坦 >

《相对论之父爱因斯坦》和平使者 4.访问远东

时间:2015-12-03 23:11来源:未知 作者:中国历史网 点击:
1922年,日本寄来了一封紧急而坚决的邀请,说是请他去参加《爱因斯坦科学论文集》在日本出版的庆祝活动。同时已为他安排好了好几场讲演,人们正等 候他的大驾光临。这是爱因斯坦的第一部文集。爱因斯坦的文集没有在他的祖国用德文,也没有在欧洲国家用其他文
  1922年,日本寄来了一封紧急而坚决的邀请,说是请他去参加《爱因斯坦科学论文集》在日本出版的庆祝活动。同时已为他安排好了好几场讲演,人们正等 候他的大驾光临。这是爱因斯坦的第一部文集。爱因斯坦的文集没有在他的祖国用德文,也没有在欧洲国家用其他文字,而是用一种他陌生的东方文字首先出版,这 使他对尊重科学、科学上进的日本人民产生了好感。该年秋天,爱因斯坦和埃丽莎来到马赛,乘日本的“北野丸号”邮船踏上了访问远东的旅途。

   日本朝野甚至以比欢迎国王还要豪华、盛大、隆重的仪式接待了他们夫妇。埃丽莎后来回忆说:“我们出发之时就像围满了朝臣的君主一样。”船上为他们准备好 的那套舒服的房间生活用品应有尽有,而且都是极其精美的。还分别给他们配备了男仆和女仆。但爱因斯坦夫妇坚决拒绝了要随身仆从。他还半听天由命似地对主人 说:“我们之中只有一个人必须住这样富丽堂皇的地方。”“北野丸号”穿过地中海、印度洋,途经科伦坡、印度、新加坡、香港和上海等地都作了短暂的停留。东 方人所特有的生活画面引起了爱因斯坦的极大兴趣。他在自己的旅行日记中记载了锡兰的人力车夫、“具有国王风度的乞丐”和他自己怎样拒绝享用这种野蛮的交通 工具,记述了在东方海港城市看到的拥挤不堪的贫民窟……爱因斯坦对东方的劳动人民寄予了深切的同情。他写道:在那里,身强力壮,而面庞清秀、温驯安详的半 饥半饱的人们迫使你用批判的态度对待欧洲人——他们的堕落、野蛮和贪婪却被认为是优越、能干。路过印度时,泰戈尔单独和他在善底尼开坦相处了几天,就当时 人们广泛注意的社会问题交换了看法。

  在访问远东的旅途中,还有一段通知他获得1921年度诺贝尔物理学奖的小插曲呢?诺贝尔奖金不仅 是一笔巨款,更是国际学术界的最高荣誉。人们早就提出应该把诺贝尔物理学奖发给爱因斯坦了。他在科学上的贡献实在太大太大了。单是1905年他发表的那三 篇学术论文,每一篇都应得一份诺贝尔奖金,就是凭质能公式E=me2得一份诺贝尔奖也当之无愧,更不用说广义相对论了。可是他的科学思想太先进、太深刻, 也太革命了,一些保守的物理学家不仅理解不了,还坚决反对它。像德国的诺贝尔奖金得主勒纳德和斯塔克就是这样的人。他们甚至以此恫吓诺贝尔奖金评选委员 会:如果给相对论的创立者诺贝尔奖金,他们就要退回诺贝尔奖金。因此,长期以来,诺贝尔奖金委员会一直犹豫不决。但再不给爱因斯坦诺贝尔奖实在说不过去 了,将会直接影响到这奖金的声誉。不过在当时,诺贝尔奖金委员会有一个传统:就是把奖金授予具体的发明,而且是没有争议的和有实际应用价值的发明。相对论 遭到不少人的反对,而且暂时还看不到有多少实际应用的价值。瑞典科学家和诺贝尔奖金委员会害怕授奖相对论会遭到来自勒纳德及其支持者的坚决反对,引起政治 纠纷,所以授奖时理由是“由于爱因斯坦发现光电效应定律以及他在物理学领域的其他工作”。虽然他在结束远东之行之后,于1923年6月去瑞典参加了诺贝尔 奖金的授奖仪式,并在哥德堡、斯堪的纳维亚学者们的集会上发表了讲演,还接受了瑞典国王的接见。对此爱因斯坦还是有保留看法的。

  后来他在填写德国莱奥波尔特皇帝科学院一份有九大问题的履历表时,没有提他这次获得的诺贝尔物理学奖就是一个很好的证明。

   11月底,“北野丸号”驶抵神户港,到码头上来欢迎他的市民人山人海。接连不断地讲演、会晤、接见和访问,还有数不清的宴会和欢迎会。天皇和皇后请爱因 斯坦夫妇到御花园赏了菊。对他的相对论的演讲和在欧美各国的情况一样,听众像着了魔似的,对他们根本就没有听懂,甚至也不可能听懂的高度抽象的理论拼命地 鼓掌、欢呼。因人们听不懂德语,需要翻译,千百人端坐着先恭听爱因斯坦讲,然后再注意听翻译官翻译。第一次讲演一共持续了4个多小时。这情景使爱因斯坦很 感动,他决定饶了自己恭顺的听众,于是第二次演讲只延续了两个小时。但讲完后日本东道主对翻译表示不满,原来他们认为缩短演讲时间是对他们的怠慢。

   爱因斯坦在日本呆了几乎整整一个冬天。而日本人对爱因斯坦夫妇的热情始终不减。每到一个城市,接见、会晤、讲演、馈赠都是接连不断,日程安排得满满的。 对于喜欢自自然然的爱因斯坦夫妇对东方这种过多的礼数和过分的热情实在有些受不了。他们简直被过于复杂的礼仪和新奇的社会活动搞得窘迫不堪,被过于豪华的 招待和长时间的探询搞得不知所措。开始,他们以为“不会再这样下去了”,后来看到到了哪儿都是这样时,只好一遍又一遍地告诫和安慰自己:要耐住性子,这只 不过是一场梦,早上醒来,一切都会过去。

  总的说来,这次访问,日本给爱因斯坦留下了深刻而又美好的印象。他在写给索洛文的信中说道:“日本是奇妙的。人们温文尔雅,对一切都感到兴趣,有艺术鉴赏力,智力上的天真与健全的思维融合在一起。他们是景色如画的国度里的优秀民族。”

   的实际困难。这次访日期间,爱因斯坦也会见了日本儿童。临别时,他对他们说:你们在学校里学到的知识,这是先辈们的遗产,你们自己也应对它有所增添并传 给自己的孩子们,因为“这样,即使我们死去,也将在我们身后遗留下来的我们共同创造的事物中达到不朽”。爱因斯坦最看不起那些躺在父辈功劳簿上不思进取地 过日子的人,他说过:“不要因为多少世纪以来在你们的国土上诞生过一些伟人就自鸣得意,那不是你们的功劳。还是思考一下,你们是如何对待他们的,你们是怎 样遵循他们的教导的吧!”他还写过:“亲爱的子孙后代:如果你们还没有变得比我们现在(或者说过去)更为正义、更为爱好和平、更为理智的话,那么就请你们 见鬼去吧!这是我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所作的虔诚的祝愿。”除了反对强制性灌输外,认为教育整个地应致力于帮助青年人思考,为年轻人提供教科书难以提供的训 练。

  他甚至认为,任何一个年轻时不曾对几何学产生极大兴趣的人都不可能是一个天生的理论追求者。在给一份大学一年级学生办的杂志《丁 克》的约稿回信时也写道:“我很高兴能同你们快乐的年轻人在一起生活。如果一位老同学能对你们说上几句话,那他要说的就是千万别把学习视为义务,而应把学 习视为一种值得羡慕的机会,它能使你们了解精神领域中美的解放力量,它不但能使你们自己欢乐无比,而且还能使你们将来为之工作的社会受益匪浅。”在日本访 问期间,爱因斯坦接到了俄罗斯科学院于1922年12月29日选举他为通讯院士的消息。越飞、拉扎列夫、斯吉克洛夫等院士在推荐信中说:“爱因斯坦,当代 理论物理学界的最杰出的人物……思想的大胆和新颖,把思想贯穿在我们的知识的全部系统中时的逻辑的严整性——这些是爱因斯坦的全部研究工作中的共同特 色……近15年来物理学所获得的惊人成就,在很大程度上都应当归功于他的思想。”

  获知这一消息后,他坐到打字机前,亲手给苏维埃科学 院打了一封回信:“最可敬的同行们,我又高兴又感激地接受你们选我为你们的杰出的机构中的通讯院士。我一直怀着尊敬的心情注意到,在你们的经受过如此艰难 的国家里,科学劳动是受到这样有成效和亲切的支持。”1923年2月,爱因斯坦夫妇结束在日本的访问,满载着日本人民的友好情谊与诚挚祝愿回国。途中,他 们应不列颠驻那里的总督萨缪尔之邀访问了巴勒斯坦。总督把爱因斯坦夫妇安排在自己的官邸住,并亲自充当他们的向导。每次外出,官邸里都要鸣放礼炮;每到一 处,都有一队戎装的骑兵护卫爱因斯坦;在隆重的接见、宴会甚至早餐时,都要一丝不苟地遵守全套的英国礼仪。对此,爱因斯坦只好持讥讽而又宽容的态度,不得 不听任摆布。可埃丽莎却不干了,她对爱因斯坦发牢骚道:“我只是一个家庭妇女,我对所有这些荒唐的礼仪都不感兴趣!”

  “忍耐点,亲爱的。我们正在回家的路上。”爱因斯坦安慰她道。

  “你自然是容易忍耐。你是名人嘛。当你搞错了礼仪或者自行其是,人们装作看不见。而报纸上却常常有意戏弄我。他们知道我近视,就写什么我把放在自己碟中的花朵的绿叶当成沙拉吃掉了。”于是,她常常随便找个借口竭力回避参加各种仪式。

  在巴勒斯坦,爱因斯坦在耶路撒冷大学、特拉维夫和其他城市发表演讲,把自己的科学观点和政治观点告诉人们。所到之处,都受到了最热烈的欢迎,到处都是最炽烈的情绪。

  离开巴勒斯坦后,爱因斯坦夫妇于1923年3月到达马赛,接着从马赛到西班牙。在西班牙,他在马德里大学作了学术报告。然后从西班牙取道回到柏林。

   就这样,从1920年访问荷兰开始直到1923年,爱因斯坦马不停蹄地从一个国家到另一个国家,就像一位巡回大使,执行着民族和解的神圣使命。为了说明 新生的德意志共和国不同于挑起第一次世界大战并遭到失败的德意志帝国,提高它的国际地位,他把德国科学的威望和德国人民热爱和平的愿望带到世界各地,又把 自信心和各国人民的友谊和经验带回德国,鼓舞德国人民建设一个民主、自由的新德国。 (责任编辑:中国历史网)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