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网

中国历史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历史人物 > 爱因斯坦 >

爱因斯坦年谱 爱因斯坦生平大事年表

时间:2015-11-27 01:34来源:未知 作者:中国历史网 点击:
1879年 3月14日上午11时30分,爱因斯坦出生在德国乌尔姆市班霍夫街1 35号。父母都是犹太人。父名赫尔曼爱因斯坦,母亲波林科克。 1880年 爱因斯坦一家迁居慕尼黑。父同其弟雅各布合办一电器设备小工厂。 1881年 11月18日,爱因斯
  • 1879年  3月14日上午11时30分,爱因斯坦出生在德国乌尔姆市班霍夫街1 35号。父母都是犹太人。父名赫尔曼•爱因斯坦,母亲波林•科克。
  • 1880年 爱因斯坦一家迁居慕尼黑。父同其弟雅各布合办一电器设备小工厂。
  • 1881年 11月18日,爱因斯坦的妹妹玛雅出世。1884年 爱因斯坦对袖珍 罗盘着迷。进天主教小学读书。
  • 1885年 爱因斯坦开始学小提琴。
  • 1886年 爱因斯坦在慕尼黑公立学校读书。为了遵守宗教指示的法定要求,在家里 学习犹太教的教规。
  • 1888年 爱因斯坦入路易波尔德高级中学学习。在学校继续受宗教教育,直到准备 接受受戒仪式。弗里德曼是指导老师。1889年 在医科大学生塔尔梅引导下,读通俗科 学读物和哲学著作。
  • 1890年 爱因斯坦的宗教时间,持续约1年。1891年 自学欧几里德几何,感 到狂热的喜爱。开始自学高等数学。
  • 1892年 开始读康德著作。
  • 1894年 全家迁往意大利米兰。
  • 1895年 自学完微积分。中学没毕业就到意大利与家人团聚。放弃德国国籍。
    投考苏黎世瑞士联邦工业大学,未录取。
    10月转学到瑞士阿劳州立中学。
    写了第一篇科学论文。
  • 1896年 获阿劳中学毕业证书。
    10月进苏黎世联邦工业大学师范系学习物理。
  • 1897年 在苏黎世结识贝索,与其 终身友谊从此开始。
  • 1899年 10月19日正式申请瑞士公民权。
  • 1900年 8月毕业于苏黎世联邦工业大学。12月完成论文《由毛细管现象得到的 推论》,次年发表在莱比锡《物理学杂志》上。
  • 1901年 3月21日取得瑞士国籍。
    3月去米兰找工作,无结果。
    5月回瑞士,任温特图尔中学技术学校代课教师。10月到夏夫豪森任家庭教师。3个 月后又失业。12月申请去伯尔尼瑞士专利局工作。
    5—7月完成电势差的热力学理论的论文。
  • 1902年 2月到伯尔尼等待工作。
    和索洛文、哈比希特创建“奥林匹亚科学院”。
    6月受聘为伯尔尼瑞士专利局的试用三级技术员。6月完成第三篇论文《关于热平衡和 热力学第二定律的运动论》,提出热力学的统计理论。
    10月父病故。
  • 1903年 1月与米列娃结婚。
    1904年 5月长子汉斯出生。
    9月由专利局的试用人员转为正式三级技术员。1905年 3月发展量子论,提出光 量子假说,解决了光电效应问题。4月向苏黎世大学提出论文《分子大小的新测定法》,取 得博士学位。
    5月完成论文《论动体的电动力学》,独立而完整地提出狭义相对性原理,开创物理学 的新纪元。
    9月提出质能相当关系。
  • 1906年 4月晋升为专利局二级技术员。
    11月完成固体比热的论文,这是关于固体的量子论的第一篇论文。
  • 1907年 开始研究引力场理论,在论文《关于对性原理和由此得出的结论》中提出 均匀引力场同均匀加速度的等效原理。6月申请兼任伯尔尼大学的编外讲师。
  • 1908年 10月兼任伯尔尼大学编外讲师。1909年 3月和10月完成两篇论 文,每一篇都含有对于黑体辐射论的推测。
    7月接受日内瓦大学名誉博士。
    9月参加萨尔斯堡德国自然科学家协会第81次大会,会见普朗克等,作了《我们关于 辐射的本质和结论的观点的发展》报告。
    10月离开伯尔尼专利局,任苏黎世大学理论物理学副教授。
  • 1910年 7月次子爱德华出生。
    10月完成关于临界乳光的论文。
  • 1911年 2月应洛伦兹邀请访问莱顿。
    3月任布拉格德国大学理论物理学教授。
    10月去布鲁塞尔出席第一次索尔维会议。
  • 1912年 2月埃伦费斯特来访,两人由此结成莫逆之交。10月回瑞士,任母校苏 黎世联邦工业大学理论物理学教授。
    提出光化当量定律。
    开始同格罗斯曼合作探索广义相对论。
  • 1913年 7月普朗克和能斯特来访,聘请他为柏林威廉皇家物理研究所所长兼柏林 大学教授。
    12月7日在柏林接受院士职务。
    发表同格罗斯曼合著的论文《广义相对论纲要和引力理论》,提出引力的度规场理论。
  • 1914年 4月6日,从苏黎世迁居到柏林。
    7月2日在普鲁士科学院作就职演说。
    10月反对德国文化界名流为战争辩护的宣言《告文明世界书》,在同它针锋相对的 《告欧洲人书》上签名。
    11月参加组织反战团体“新祖国同盟”。
  • 1915年 同德哈斯共同发现转动磁性效应。
    3月写信给罗曼•罗兰,支持他的反战活动。
    6—7月在阿廷根作了6次关于广义相对论的学术报告。11月提出广义相对论引力方 程的完整形式,并且成功地解释了水星近日点运动。
  • 1916年 3月完成总结性论文《广义相对论的基础》。
    3月发表悼念马赫的文章。
    5月提出宇宙空间有限无界的假说。
    8月完成《关于辐射的量子理论》,总结量子论的发展,提出受激辐射理论。
    首次进行关于引力波的探讨。
    写作《狭义和广义相对论浅说》。
  • 1917年 2月,著述第一篇关于宇宙学的论文,引入宇宙项。接连患肝病、胃溃 疡、黄疸病和一般虚弱症,受堂姐艾尔莎照顾。
  • 1918年 2月,爱因斯坦发表关于引力波的第二篇论文,包括四级公式。
  • 1919年 1—3月在苏黎世讲学。
    2月同米列娃离婚。
    6月与艾尔莎结婚。
    9月获悉英国天文学家观察日食的结果,11月6日消息公布后,全世界为之轰动。由 此,爱因斯坦的理论被视为“人类思想史中最伟大的成就之一”。
    12月,接受德国唯一的名誉学位:罗斯托克大学的医学博士学位。
  • 1920年 3月母亲患癌症去世。
    夏访问斯堪的那维亚。
    8—9月德国出现反相对论的逆流,爱因斯坦遭到恶毒攻击,他起而公开应战。
    10月接受兼任莱顿大学特邀教授名义,发表《以太和相对论》的报告。
  • 1921年 1月访问布拉格和维也纳。
    1月27日在普鲁士科学院作《几何学和经验》的报告。
    2月去阿姆斯特丹参加国际工联会议。
    4月2日—5月30日,为了给耶路撒冷的希伯莱大学的创建筹集资金,同魏茨曼一起 首次访问美国。在哥伦比亚大学获巴纳德勋章。在白宫受哈丁总统接见。在访问芝加哥、波 士顿和普林斯顿期间,就相对论进行了4次讲学。
    6月访问英国,拜谒了牛顿墓地。
  • 1922年 1月完成关于统一场论的第一篇论文。3—4月访问法国,努力促使法德 关系正常化。发表批判马赫哲学的谈话。
    5月参加国际联盟知识界合作委员会。
    7月受到被谋杀的威胁,暂离柏林。
    10月8日,爱因斯坦和艾尔莎在马赛乘轮船赴日本。沿途访问科伦坡、新加坡、香港 和上海。
    11月9日,在去日本途中,爱因斯坦被授予1921年诺贝尔物理学奖金。
    11月17日—12月29日,访问日本。
  • 1923年 2月2日,从日本返回途中,到巴勒斯坦访问,逗留12天。
    2月8日,成为特拉维夫市的第一个名誉公民。
    从巴勒斯坦返回德国途中,访问了西班牙。
    3月,爱因斯坦对国联的能力大失所望,向国联提出辞职。6—7月,帮助创建“新俄 朋友协会”,并成为其执行委员会委员。
    7月,到哥德堡接受1921年度诺贝尔奖金。并讲演相对论,作为对得到诺贝尔奖金 的感谢。
    发现了康普顿效应,解决了光子概念中长期存在的矛盾。12月,第一次推测量子效应 可能来自过度约束的广义相对论场方程。
  • 1924年 加入柏林的犹太组织,并成为缴纳会费的会员。
    6月,重新考虑加入国联。
    12月,取得最后一个重大发现,从统计涨落的分析中得出一个波和物质缔合的独立的 论证。此时,还发现了波色—爱因斯坦凝聚。
  • 1925年 受聘为德苏合作团体“东方文化技术协会”理事。
    5—6月,去南美洲访问。
    与甘地和其他人一道,在拒绝服兵役的声明上签字。
    接受科普列奖章。
    为希伯莱大学的董事会工作。
    发表《非欧几里德几何和物理学》。
  • 1926年 春,同海森伯讨论关于量子力学的哲学问题。
    接受“皇家天文学家”的金质奖章。
    接受为苏联科学院院士。
  • 1927年 2月在巴比塞起草的反法西斯宣言上签名。
    参加国际反帝大同盟,被选为名誉主席。
    10月参加第五届布鲁塞尔索尔维物理讨论会,开始同哥本哈根学派就量子力学的解释 问题进行激烈论战。
    发表《牛顿力学及其对理论物理学发展的影响》。
  • 1928年 1月被选为“德国人权 同盟”(前身为德国“新祖国同盟”)理事。
    春,由于身体过度劳累,健康欠佳,到瑞士达伏斯疗养,并为疗养青年讲学。发表《物 理学的基本概念至其最近的变化》。
    4月海伦•杜卡斯开始到爱因斯坦家担任终生的私人秘书。
  • 1929年 2月发表《统一场论》。
    3月,50岁生日,躲到郊外以避免生日庆祝会。第一次访问比利时皇室,与伊丽莎白 女皇结下友谊,直到去世之前一直与比利时女皇通信。
    6月28日获普朗克奖章。
    9月以后同法国数学家阿达马进行关于战争与和平问题的争论,坚持无条件地反对一切 战争。
  • 1930年 不满国际联盟在改善国际关系上的无所作为,提出辞职。5月,在“国际 妇女和平与自由同盟”的世界裁军声明上签字。
    7月同泰戈尔争论真理的客观性问题。
    12月11日—1931年3月4日,爱因斯坦第二次到美国访问,主要在加利福尼亚 州理工学院讲学。
    12月13日,沃克市长向爱因斯坦赠送纽约市的金钥匙。
    12月19日—20日,访问古巴。
    发表《我的世界观》、《宗教和科学》等文章。
  • 1931年 3月从美国回柏林。
    5月访问英国,在牛津讲学。
    11月号召各国对日本经济封锁,以制止其对中国的军事侵略。
    12月再度去加利福尼亚讲学。
    为参加1932年国际裁军会议,特地发表了一系列文章和演讲。
    发表《麦克斯韦对物理实在观念发展的影响》。
  • 1932年 2月,对于德国和平主义 者奥西茨基被定为叛国罪,在帕莎第纳提出抗议。
    3月从美国回柏林。
    5月去剑桥和牛津讲学,后赶到日内瓦列席裁军会议,感到极端失望。
    6月同墨菲作关于因果性问题的谈话。
    7月同弗洛伊德通信,讨论战争的心理问题。
    号召德国人民起来保卫魏玛共和国,全力反对法西斯。12月10日,和妻子离开德国 去美国。原来打算访问美国,然而,他们从此再也没有踏上德国的领土。
  • 1933年 1月30日,纳粹上台。
    3月10日,在帕莎第纳发表不回德国的声明,次日启程回欧洲。
    3月20日,纳粹搜查他的房屋,他发表抗议。后他在德国的财产被没收,著作被焚。
    3月28日从美国到达比利时,避居海边农村。
    4月21日宣布辞去普鲁士科学院职务。
    5月26日给劳厄的信中指出科学家对重大政治问题不应当默不作声。
    6月到牛津讲学后即回比利时。
    7月改变绝对和平主义态度,号召各国青年武装起来准备同纳粹德国作殊死斗争。
    9月初纳粹以2万马克悬赏杀死他。
    9月9日,渡海前往英国,永远离开欧洲。
    10月3日在伦敦发表演讲《文明和科学》。
    10月10日离开英国,10月17到达美国,定居于普林斯顿,应聘为高等学术研究 院教授。
  • 1934年 文集《我的世界观》由其继女婿鲁道夫•凯泽尔编辑出版。
  • 1935年  5月到百慕大作短期旅行。在百慕大正式申请永远在美国居住。这也是他最后一次离开美国。
    获富兰克林奖章。
    同波多耳斯基和罗森合作,发表向哥本哈根学派挑战的论文,宣称量子力学对实在的描 述是不完备的。
    为使诺贝尔奖金(和平奖)赠予关在纳粹集中营中的奥西茨基而奔走。
  • 1936年 开始同英费尔德和霍夫曼合作研究广义相对论的运动问题。
    12月20日妻艾尔莎病故。
    发表《物理学和实在》、《论教育》。
  • 1937年 3—9月参加由英费尔德执笔的通俗册子《物理学的进化》的编写工作。
    3月声援中国“七君子”。
    6月同英费尔德和霍夫曼合作完成论文《引力方程和运动问题》,从广义相对论的场方 程推导出运动方程。
  • 1938年 同柏格曼合写论文《卡鲁查电学理论的推广》。
    9月给五千年后的子孙写信,对资本主义社会现状表示不满。
  • 1939年 8月2日在西拉德推动下,上书罗斯福总统,建议美国抓紧原子能研究, 防止德国抢先掌握原子弹。
    妹妹玛雅从欧洲来美,在爱因斯坦家长期住下来。
  • 1940年 5月15日发表《关于 理论物理学基础的考查》。
    5月22日致电罗斯福,反对美国的中立政策。
    10月1日取得美国国籍。
  • 1941年 发表《科学和宗教》等文章。
  • 1942年 10月在犹太人援苏集会上热烈赞扬苏联各方面的成就。
  • 1943年 5月作为科学顾问参与美国海军部工作。1944年 为支持反法西斯战 争,以600万美元拍卖1905年狭义相对论论文手稿。发表对罗素的认识论的评论。
    12月同斯特恩、玻尔讨论原子武器和战后和平问题,听从玻尔劝告,暂时保持沉默。
  • 1945年 3月同西拉德讨论原子军备的危险性,写信介绍西拉德去见罗斯福,未果。
    4月从高等学术研究院退休(事实上依然继续照常工作)。9月以后连续发表一系列关 于原子战争和世界政府的言论。
  • 1946年 5月发起组织“原子科学家非常委员会”,担 任主席。5月接受黑人林肯大学名誉博士学位。写长篇《自述》,回顾一生在科学上探索的
    道路。
    5月妹妹玛雅因中风而瘫痪,以后每夜念书给她听。
    10月,给联合国大会写公开信,敦促建立世界政府。
  • 1947年 继续发表大量关于世界政府的言论。
    9月发表公开信,建议把联合国改组为世界政府。
  • 1948年 4—6月同天文学家夏 普林利合作,全力反对美国准备对苏联进行“预防性战争”。
    抗议美国进行普遍军事训练。
    发表《量子力学和实在》。
    前妻米列娃在苏黎世病故。
    12月,作剖腹手术,在腹部主动脉里发现一个大动脉瘤。
  • 1949年 1月13日,爱因斯坦出院。
    1月,写《对批评的回答》,对哥本哈根学派在文集《阿尔伯特•爱因斯坦:哲学家—科学家》中的批判进行反批判。
    5月发表《为什么要社会主义》。
    11月“原子科学家非常委员会”停止活动。
  • 1950年 2月13日发表电视演讲,反对美国制造氢弹。
    4月发表《关于广义引力论》。
    文集《晚年集》出版。
    3月18日,在遗嘱上签字盖章。内森博士被指名为唯一的遗嘱执行人。遗产由内森博 士和杜卡斯共同托管。信件和手稿的最终贮藏所是希伯莱大学。其他条款当中还有:小提琴 赠给孙子伯恩哈德•凯撒。
  • 1951年 连续发表文章和信件,指出美国的扩军备战政策是世界和平的严重障碍。
    6月妹妹玛雅在长期瘫痪后去世。
    9月“原子能科学家非常委员会”解散。
  • 1952年 发表《相对论和空间问题》、《关于一些基本概论的绪论》。11月以色 列第1任总统魏斯曼死后,以色列政府请他担任第2任总统,被拒绝。
  • 1953年 4月3日给伯尔尼时代的旧友写《奥林匹亚科学院颂词》,缅怀青年时代 的生活。
    5月16日给受迫害的教师弗劳恩格拉斯写回信,号召美国知识分子起来坚决抵抗法西 斯迫害,引起巨大反响。为经念玻恩退休,发表关于量子力学解释的论文,由此引起两人之 间的激烈争论。
    发表《〈空间概念〉序》。
  • 1954年 3月,75岁生日,通过“争取公民自由非常委员会”,号召美国人民起 来同法西斯势力作斗争。
    3月被美国参议员麦卡锡公开斥责为“美国的敌人”。
    5月发表声明,抗议对奥本海默的政治迫害。
    秋因患溶血性贫血症卧床数日。
    11月18日,在《记者》杂志上发表声明,不愿在美国做科学家,而宁愿做一个工匠 或小贩。
    完成《非对称的相对论性理论》。
  • 1955年 2—4月同罗素通信讨论和平宣言问题,4月11日在宣言上签名。
    3月写《自述片断》,回忆青年时代的学习和科学探索的道路。
    3月15日挚友贝索逝世。
    4月3日同科恩谈论关于科学史等问题。
    4月5日驳斥美国法西斯分子给他扣上“颠覆分子”帽子。
    4月13日在草拟一篇电视 讲话稿时发生严重腹痛,后诊断为动脉出血。
    4月15日进普林斯顿医院。
    4月18日1时25分在医院逝世。当日16时遗体在特伦顿火化。遵照其遗嘱,骨灰 被秘密保存,不发讣告,不举行公开葬仪,不做坟墓,不立纪念碑。
(责任编辑:中国历史网)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