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网

中国历史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历史人物 > 爱迪生 >

《爱迪生自学成才的故事》第四节 艰辛的报童生涯

时间:2015-12-14 19:33来源:未知 作者:中国历史网 点击:
1859年,从缅因州的波特兰至圣克莱尔河东岸萨尼亚的主干线铁路实现了部分通车。在圣克莱尔河的西岸,开辟了连接萨尼亚与休伦港的轮渡,还开辟了从休伦港到底特律的南北单行线。这一年,爱迪生已经12岁了。 爱迪生听说从底特律到休伦港的新铁路上需要一个男孩
  1859年,从缅因州的波特兰至圣克莱尔河东岸萨尼亚的主干线铁路实现了部分通车。在圣克莱尔河的西岸,开辟了连接萨尼亚与休伦港的轮渡,还开辟了从休伦港到底特律的南北单行线。这一年,爱迪生已经12岁了。

  爱迪生听说从底特律到休伦港的新铁路上需要一个男孩在火车上卖水果和饼子,铁路公司不付任何报酬,但可以用很少的钱进货,然后在火车上用高一点的价钱卖出去。他告诉母亲自己想到火车上去卖水果和饼子,但母亲极力反对。

  经过对母亲的耐心劝说和起誓保证,爱迪生开始在休伦港驶往底特律的早班列车上做了报童。

  在火车上工作时,爱迪生一会也不闲着,总在不停地忙碌。实在没事可做的时候,他会随便找个地方休息一下。他只需睡几分钟就可以达到别人睡几小时的效果。

  爱迪生做报童的那趟火车是每天早晨7时驶离休伦港,10时抵达底特律,17时30分返回,21是30分到达休伦港。火车到底特律后他先去报馆批报,准备在归途上卖。

  每当火车抵达车站后,没售完的报纸就会被在车站玩耍的孩子们抢去帮他卖掉。很快,铁路局又开通了一条新的线路,从底特律到格拉提渥加,新线路的火车是每天朝发夕归。

  爱迪生在这趟新开通的车上雇了一名报童。每天早晨他把从底特律贩来的两筐蔬菜装上火车,火车到站后,他的助手便把菜运到他租下的由另一个小孩看管的摊上去。从底特律贩来的蔬菜比当地的蔬菜新鲜得多,销售量日渐增加。

   爱迪生不只是卖菜,他还利用这条铁路逐渐发展了多种经营。他帮农民们将新鲜的奶酪运给底特律的果商,他还贩卖各种水果。不久,新干线上又增加了一趟列 车,在这趟列车上,爱迪生又雇了一个男孩做他的帮手。这样他每天能收入好几元钱,相当于当时一个成年人一天的劳动收入。几个月之后,爱迪生就能在一星期内 赚到20美元,这在当时已算是一笔不小的收入。

  就这样,一个12岁的报童,不知不觉已经变成一个“少年资本家”了。

   其实他的目的并不只是在赚钱。当时曾替他主持那一家蔬菜店的少年说,爱迪生有着中等的身材和棕色的头发。他是一个性情温和的少年,他只要一工作起来,总 是废寝忘食地干。他总是买最便宜的衣服穿,一直穿到破烂不堪的地步才换新的,但会经常保持衬衫的干净,却很少梳头发,皮鞋也从来不擦。

   爱迪生的妈妈孩子们大部分都很喜欢钱,但爱迪生却对于金钱毫不关心。当这个代替爱迪生经营蔬菜店的少年把卖菜的收入交给他的时候,爱迪生总是满不在乎地 塞进口袋里。有一次,少年请他点一点数目,他却回答说:“用不着点,没有关系的。”小雇主爱迪生很慷慨,常约少年去吃中饭,每次都由他付钱。

  爱迪生很喜欢听笑话,但似乎时时刻刻都在做研究,别的孩子在谈论的事,他总不大去理会。他衣服的口袋常带着书,看他的样子,好像老是在思索着什么事情似的。

  爱迪生在火车上工作了几个月之后,他在休伦港开了两个店铺,一家出售期刊,另一家卖蔬菜、黄油和水果。一个店铺雇佣一个伙计,他们共同分享利润。每天,爱迪生都会从营业收入中抽出一元钱交给母亲贴补家用。余下的除了吃饭以外,全部用来购买书籍和实验用品了。

  火车进入底特律站后,要在那里停留六个小时,每当这时,爱迪生匆忙打理好他的生意,就赶到阅览室去读书。

  那是由青年人协会承办的一个阅览室,很快那里就被改建为底特律公共图书馆。每次爱迪生到图书馆去读书,都要读到火车即将开动时才匆忙离去。

  爱迪生在图书馆读书时,经常是一边读书,一边做笔记,还一边思考新的实验方法,回到休伦港,他就将新的方法应用到实验当中去。他完全陶醉在这种全新知识的天地中。

  铁路在美国当时已经相当发达,但火车仍是旧式的,也就是由储藏室、抽烟室和载客室三节车厢组成一列简陋的火车。其中储藏室又分成了几个房间,一间放货物和行李,另一间放邮件,还有一间是简单的休息室。

  这间休息室由于不通风,空气污浊得令人窒息,所以并没有人来这里休息。于是,爱迪生动起了脑筋,如果能把实验用品带在身边,随时都能做实验那该多好啊,他想到列车上那间空闲的休息室。

  征得了列车长的同意,爱迪生第二天就开始将他的那些实验器材和药品搬到火车上来做实验。

  最初他只有一点点药品,后来他把卖报的钱全部用在购买实验仪器上,实验仪器的数量日渐增加,火车上那间空闲的休息室逐渐变成一间完整的实验室了。

  实验一旦开始,他需要随时观察,不能再在车内跑来跑去做生意了。

  爱迪生想出了一个办法。那时美国小学在星期天和星期六都放假,他就让闲着的孩子乘车,在火车上替他卖糖果食品。

  采用了这个办法,爱迪生在星期六和星期天,就可以没有顾虑地做他喜欢做的化学实验了。

  有一天,爱迪生在街上遇到一个手指关节发肿的人,便很热心地跑过去问他:

  “伯伯,你的手怎么啦?”

  “唉,我也不知道啊!”

  “那医生是怎么说的呢?”

  “有各种不同的说法呀,总起来说大概是关节炎。”

  “关节炎?”

  “嗯,说是关节里积留了许多尿酸。”

  “那为什么不把它弄掉呢?”

  “就是不知道怎样才能弄掉呀。”

  “为什么不知道呢?”

  “因为没有溶解尿酸的药品。”

  爱迪生回到实验室后,立刻取出几十只放着各种水的试管,把尿酸的结晶放进试管里。两天以后,发现尿酸可以在某种药品里面溶化,其中的四乙基氨,今天还被用来治疗关节炎等病症。

  爱迪生的实验精神,连大人也比不上。 (责任编辑:中国历史网)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