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年12月13日,15万国民党军队没能抵抗住10万日军的攻城,南京沦陷,蒋介石迁都重庆。日军在南京制造了惨绝人寰的大屠杀。后来发表的《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判决书》中这样写道:“日本兵完全像一群被放纵的野蛮人似的来污辱这个城市。”
历史不容忽视。如今,那堵被民间称为“哭墙”的南京大屠杀遇难者场地,已延长至27米之多了,那带血的一堵堵墙上的遇难者名单,以及那尸骨无存的亡魂,已经成为一个民族伤口被撕裂的历史见证……
一
历史将永远记着那一天:1937年12月13日。
那一天,我们的民族血泪斑斑。那是一个中国抗日战争史上最悲惨的日子,那天中国的首都南京沦陷了,那一天,震惊世界的大屠杀发生了……
忘记历史即意味着背叛。1937年11月上旬,日本军队占领上海之后以九个师团20多万兵力向南京推进。当时攻城日军有5个师团大约10万人,守卫南京有国民党军七个不满员的军大概15万人,但是这个保卫战只打了五天。到12月12日这一天,蒋介石居然下令南京守军可以相继撤退。
可之后,在为时六个星期的南京大屠杀当中,日本军队屠杀了被俘的几万军人还有数量更多的平民!据1948年远东国际法庭的不完全统计是杀害了20万人。而据中国方面统计,居民被集体屠杀的就有19万人,零星屠杀的15万人,死亡不下35万人!!
悲乎!试问:在世界现代史上,还没有哪一个城市曾经像中国南京这样惨遭异族军队的杀戮和蹂躏?75年过去了,仍然有人妄图掩盖这段历史的真相,而每一个中国人都更有理由知道,公元1937年的南京,究竟都发生了什么?
发生了什么?发生了第一幕:杀戮之前日本侨民居然被中国政府护送离开南京!
南京!南京! 在《南京大屠杀史料集》里,收录了日本海军航空队1937年8月14日23时30分下达的一道紧急作战命令。这道命令要求20架轰炸机第二天从本土长崎基地起飞,袭击中国首都南京!
我们不愿意相信这样的史实,即:就在南京首次被日军空袭的当天,这座城市曾经发生过一件鲜为人知的事情:日军的轰炸机是8月15日上午9点10分起飞的。就在这时候,为了让最后一批留在南京的日本驻华使馆人员和日本侨民团成员安全撤离,蒋介石政府为他们准备了特别列车,并派出40名宪兵一路随同护卫,还特意从外交部派出两人随行!
同时一起撤离的日本侨民团参事庄司得二在他撰写的《南京日本侨民志》里,记述了当时的情景:“列车附近不允许任何人靠近,可见警戒之严密。开车后每次停车,我都注意观察,连一些小站都一样,真是非常周全。”
真是关怀备至!关爱之下,日本人给了蒋介石政府的“礼遇”是:日军轰炸机穿过低垂的云层,对南京投下了重磅炸弹!也就是说在中日关系不断走向战争、恶化的这种情况之下,中国还是用人道的、宽容的方式来对待日本。这是咄咄怪事,匪夷所思!
之后,日军不断向淞沪地区增兵,至10月中旬,其总兵力已达6个师团20万人,其兵力调动规模是空前的。
南京!南京!悲情的南京平民,厄运来临!从那一天开始,日军对南京实行了不分青红皂白、残酷野蛮的轰炸。机场、政府机关、学校、医院、广播电台、火车站、自来水厂、发电厂,甚至连市民居住密集的新街口等地都遭到了轰炸……
二
再接着:1937年11月5日,日军第10军在杭州湾实施登陆作战;1937年11月12日,上海失陷!还是在松井石根刚刚被任命为上海派遣军司令官时,这位身患肺病、一度被日本军部冷落的日本军人便狂妄地宣称:“别无他途,只有拿下南京,这就是我必须完成的使命。”
而此时蒋介石的思考些什么呢?呵呵,他就在南京中山门外的官邸,连续主持召开了3次最高国防会议,商讨撤退南京的方案!甚至连国民政府聘请的德国军事顾问也同样不主张防守南京。
当然,反对退守的热血将领们义愤填膺,会议顿时陷入僵局,蒋介石左右为难,羞于言表……
此时,担任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执行部主任的唐生智最终站出来,他说:“南京不仅是我国的首都,而且是国父之陵墓所在地。如果我们不战就放弃南京,怎么对得起国父的在天之灵?”“军人以身许国,当此危难之际,何能畏难以求苟安?我愿意勉为其难,一定坚决死守,与南京共存亡。”
蒋介石只好任命唐生智为南京卫戍军司令长官,负责南京保卫战。其实,中国最高军事当局早就预感到,如果中日战事一旦爆发,日军占领上海之后,必然会沿着京杭国道,由东向西血洗南京!
随后,日军向南京方向快速推进,1937年11月20日,国民政府被迫宣布迁都重庆。
10 天以后,12月1日,日军大本营正式命令华中方面军司令官须与海军协同攻占中国首都南京。面对来势汹汹的日本军队,以唐生智为司令长官的南京卫戍部队陆续 汇集了13个建制师和15个建制团,共15万人保卫首都。这其中,守卫南京的主力是刚从上海前线撤退下来的当时中国军队中最精锐的部队87师、88师和 36师,以及由陆军学校35000余名学生组成的教导总队。
由于这些部队在淞沪会战中打得十分惨烈,以至于元气大伤,战斗力受到严重削弱。而用唐生智这位出身于湖南的地方将领,来指挥中央嫡系和其他地方部队,实在令人担忧……
果如所料,中国人往往败于窝内斗。12月7日,日军攻击部队已经逐渐突破了南京的外围防线。这天凌晨,蒋介石夫妇乘坐飞机离开南京飞往江西了……
一两天后,国民政府的军政要员、南京市政府达官贵人们,闻讯后,也全部从南京撤离。
12月10日午后,占领了汤山的日军第16师团,突破第66军的防线,向教导总队驻守的马群、孝陵卫一带高地攻击,直逼紫金山主峰;而日军第6师团则突破58师防线由正南方猛攻88师防守的雨花台阵地。
三
战事最为惨烈的,要数雨花台、紫金山和光华门了。“一寸山河一寸血”,中国部分有良知的军人为了捍卫民族的尊严与日军作了最后殊死的拼杀。坚守紫金山的教导总队,在日军施放燃烧弹时岿然不动,一位军官在熊熊烈火中迸发出最后的怒吼:
“紫金山就是紫金山,决不是富士山!”
可惜,一天之后,雨花台失守,紫金山主峰被攻占。日军正在形成对南京的四面合围。 唐生智自感大势已去,于是,于12月12日下午5时召开师以上将领紧急会议,宣布放弃南京,实行突围。
中国军队撤退开始了。起初还是较有秩序的撤退,但在日落时分就变成了溃逃。溃逃的军队想到日军在后面追击,把多余的装备全扔掉。不一会,马路上到处是被中国军队扔掉的背包、弹药袋、手榴弹和军服。
在撤离南京的江轮上,唐生智沉默无语,痛苦不堪。因为,在他身后的对岸,就是正遭受日军轰炸和炮击,四处起火,枪声、惨叫声不绝于耳的南京城。直到1937年12月13日凌晨,城垣四周的枪炮声方渐渐沉寂下去。
一夜之间,日本军队蜂拥入城!
在中山门城门的铁扉上,日军第十六师团步兵第二十联队用白漆写着“昭和十二年十二月十三日午前三时十分大野部队占领。” 这个帝王之都有史以来第一次被真正意义上的外国军队所占领。
当 时日军杀人的手段令人发指,这些中国人大多很清楚,不过如今的中国人回顾这段惨痛的历史不能仅仅陷入一种诉说苦情的悲情心态,应该有更深层次的反思。如果 从南京保卫战双方的兵力和武器看,国民党军队的兵力还略多于日军,而且这些部队大部分是德国训练的精锐部队,武器装备也不差,为什么只守了五天就全面崩 溃?这只能说明指挥者极其腐败无能,结果造成了众多的下级官兵战斗意志丧失。
反思南京出现的这一场民族悲剧,国人更应该认识到落后加腐败注定要挨打,想强国强军不仅要提升武器装备的水平更要有昂扬奋斗的民族精神,这样才能免遭侵略者屠杀,并最终打败侵略者,一血整个民族的耻辱!
![]() |
![]() |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