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人都知道毛泽东的妻子贺子珍的故事。贺子珍是毛泽东在井冈山最亲密的战友、伴侣;但对于她的兄长贺敏学、妹妹贺怡,知道的人恐怕为数不多。现在就把他们三兄妹在井冈山的革命斗争事迹作扼要介绍。 哥哥贺敏学,高个子,粗眉毛,暴脾气,富有反抗精神。早在吉安阳明中学读书时就加入了共青团,经常与进步青年一起,同国民党右派分子展开面对面的斗争,以致在不到3年的时间里被迫换了3所学校。 当时,正值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之际,贺敏学加入了国民党。北伐军占领永新后,他担任国民党县党部常务委员、共青团县委副书记、学生联合会主席和农民自卫军副总指挥。1927年,贺氏三兄妹同时转入中国共产党,而且都当选为中共永新县委委员。 就在这一年春夏之交,风云突变,大革命的胜利成果毁于一旦。上海四一二政变和长沙五二一政变不久,永新县的国民党右派实行白色恐怖,他们组织反动武装,解散工人纠察队和农民自卫军,镇压各个革命团体,逮捕贺敏学等共产党员和革命干部80多人。 “蒋介石叛变了。国民革命失败了。”但贺敏学坚信“我们党领导工农运动的烈火是无论如何也扑灭不了的”。他将狱中的共产党员组成党支部,并自任书记,秘密召集支委会,分析政治形势,研究斗争策略, 使同志们坚定革命信念。同时,还利用亲友探监的机会,在油纸扇中夹藏密信,与外面的党组织取得联系。 1个月后,也就是7月18日,莲花、安福、宁冈、遂川县的农民自卫军根据中共吉安地方党组织的指示,举行暴动,联合攻克永新县,打败国民党李艺然的城防部队,砸破牢门,将贺敏学等解救出狱。 60年后,贺敏学回忆起这段历史时说:“永新暴动,恢复了县委。暴动后,敌人大部队来反攻,我们考虑王兴亚是湖南人,湖南方面的情况比较熟悉,于是由他带部队去醴陵一带活动。后来他参加了秋收起义,并且在安源张家湾遇到主席。毛主席就是通过他知道井冈山的情况的。我和袁文才是同学,我的话他还得听一听,因此,我就和袁文才部队一起到了茅坪。” 从那时起,贺敏学就转战在湘赣边界各地。迎接毛泽东率领秋收起义部队上井冈山的有他;攻打茶陵,建立边界第一个县工农兵政府的有他;在三十二团担任党委书记,协助何长工改造袁、王部队的有他;伴随毛泽东在永新搞农村调查的有他;三次攻打永新,粉碎湘赣敌军对根据地第二次“会剿”的有他;将茨坪军械所的迫击炮抬上黄洋界痛击敌军的,还有他。 1953年,毛泽东称赞贺敏学有“三个第一”:武装暴动第一,“暴动始于永新”,而永新最早担任农军副总指挥的是贺敏学;上井冈山第一,早在1927年8月,贺敏学就把永新工农武装带上井冈山,与袁文才、王佐的队伍并肩战斗;在解放战争中渡过长江第一,当时贺敏学担任第三野战军第九兵团二十七军副军长兼参谋长,最先登上长江南岸的是这个军的七十九师二三五团一营三连五班的一条船。 贺敏学是红军将领,他的妹妹贺子珍是巾帼英雄。早在大革命时期,国共两党成立了联合战线,贺子珍担任国民党永新县党部妇女部长,是永新有史以来第一位妇女部长。她同其他妇女干部一道,走上街头,深入农村,唤起广大妇女冲破封建枷锁,剪短发,不缠脚,抵制包办婚姻,提倡自由恋爱,使全县城乡掀起了轰轰烈烈的妇女解放运动。 1927年8月,湘赣两省的敌军调集6个团的兵力围攻永新县。贺子珍随农民自卫军被迫退至宁冈县茅坪村,在袁文才的部队担任宣传队长。贺子珍曾经说过,从这时起,“我就成为井冈山的第一个女战士”。 2个月以后,贺子珍跟袁文才、贺敏学在宁冈县的大仓村第一次见到了毛泽东。那时,毛泽东穿的是一身破旧的灰布中山装,脖子上系了一条红色识别带,人消瘦,皮肤晒得很黑,但一双眼睛炯炯有神。当袁文才领着毛泽东来到贺子珍的面前时,毛泽东有些惊讶,他没有料到在井冈山的“头面人物”中竟有一个如此年轻漂亮的姑娘。 “她是永新县的女干部,叫贺子珍。”袁文才向毛泽东介绍。 “她是我妹妹,是中共永新县妇委书记、共青团县委书记。”贺敏学作补充。 毛泽东面对年轻、敏锐、富有斗争经验的贺子珍,脸上露出了赞赏的微笑。他握住贺子珍的手说:“很好,很好,今后我们共同战斗吧?选” 从那时起,贺子珍经常向毛泽东介绍井冈山地区的历史、地理以及农民斗争和党团活动情况,并与他一起探讨中国革命的性质、任务和前途,同时,也热心照料毛泽东的生活。久而久之,毛泽东那渊博的知识、艰苦的作风、超群的才干尤其是那平易近人的态度,给贺子珍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共同的革命志向,共同的战斗生活,使他们之间产生了真挚的爱情。1928年6月下旬,在一个“群英荟井冈,处处笑杜鹃”的日子里,毛泽东与贺子珍结婚了。至于他俩结婚的地点,历来有两种说法:一说在永新县塘边村;一说在宁冈县象山庵。我取前者。1928年6月下旬,他俩在永新县搞农村调查,在那里相处半个多月,相爱是要有时间的。在贺子珍身边工作过20多年的王行娟写过《贺子珍的路》一书,就是写在塘边村的这段岁月。中央文献研究室编辑出版的《毛泽东年谱》所记载的也是永新县的塘边村。至于宁冈县的象山庵,我认为讲他俩工作和生活过的地方较为适宜。 贺子珍同毛泽东结婚前后,她的职务是党的前委秘书,伴随毛泽东过着转战游击的生活,相对稳定的日子也只有40多天。那是1928年5月至6月在永新塘边村的农村调查期间。她同毛泽东一起,深入群众,召集各种座谈会,同贫苦农民共同分析农村的阶级状况、土地占有、剥削方式以及土地分配办法等问题。 担任毛泽东的秘书是门苦差事,收集报纸,提供资料,保管文件,整理记录,抄写书稿等等,白天黑夜都忙得不可开交。毛泽东念念不忘的那个《永新调查》,就是他与贺子珍共同劳动的成果。1931年初毛泽东在宁都小布写的《寻乌调查》的序言中这样写道:“失掉别的任何东西,我不着急,失掉这些调查?穴特别是衡山、永新两个?雪,使我时常念及,永久也不会忘记。” 贺子珍的革命斗争实践,直接影响和带动了她的妹妹贺怡。她虽然比姐姐小一岁,但参加革命的时间和加入共青团、共产党的时间是相同的。她个子不高,活泼好动,机灵泼辣,很会做群众工作。在大革命的时候,她与姐姐一道,在永新组织“十姊妹”演讲队,动员和组织城乡妇女积极参加反歧视、反虐待、反包办婚姻的斗争。在她们的领导下,全县很快掀起了一个有声有色的妇女解放运动。 蒋介石的叛变,大革命的失败,并没有使贺怡退却。她带着火一样的激情,走上街头,散发传单,发表演说,揭露四一二反革命政变的真相,历数蒋介石屠杀工农的罪行。 由于形势的逆转,永新县阴霾密布,街上人心惶惶,商店关门闭户。在这一片白色恐怖中,贺怡一家首当其冲,她哥哥已经被捕,姐姐在吉安未归,家里只有她和父母3人,国民党反动派扬言要将贺家洗劫一空。 “能束手待毙吗?不能。”贺怡决心逃脱这场灾难。她买了几匹棉布,带领父母乘夜深人静之际爬上城墙,将棉布的一头捆住墙垛,一头缠在腰上,轮流从城墙上往下吊,机智地逃出了县城。她跑到吉安,在地下党的掩护下,继续从事革命活动。 在1930年2月召开的吉安陂头会议上,贺怡当选为赣西南特委候补委员兼妇女部长。为了广大妇女的翻身解放,她跋山涉水,深入基层搞调查研究,从实际出发,主持制订了《赣南妇运工作大纲》。在这个《大纲》的指导下,广大农村妇女投入搞好生产、支援前线、扩大红军、巩固政权的群众运动,为促进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发展作出了显著的贡献。1931年夏,毛泽覃担任中共永?穴丰?雪、吉?穴安?雪、泰?穴和?雪特委书记,贺怡任特委委员兼保卫局长。在这期间,两人在工作上互相商量,生活上互相体贴,并结成了终身伴侣。 贺氏三同胞,真可谓同道、同心、同德。历史的命运虽然给他们带来了各自不同的遭遇,但他们对党、对人民、对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所付出的牺牲,却是完全相同的。贺敏学在新中国建立后担任过华东军区防空司令部司令员兼政治委员、福建省副省长、省政协副主席和全国政协常委。1988年他逝世的时候,叶飞老将军送了一幅挽联:“上井冈、赴疆场,初显英雄本色;逢浩劫、处逆境,更见烈士高风。” 贺子珍的路,比她哥哥不知崎岖、艰险几多倍:长征出发前,她强忍着内心的悲痛,将年仅3岁的小毛留在瑞金;在长征途中,冒着敌机轰炸的危险去抢救伤员,自己却受伤17处;1938年初,名义上去苏联治病和学习,实际上过了10年寄人篱下、有苦难言的异国生活,其中包括关了一年的监狱;她1947年夏回国,一直等到1959年在庐山才和阔别21年的毛泽东见了一面。由于历史的原因,加上江青的迫害,她和毛泽东始终是天各一方。粉碎“四人帮”之后,她才得到去北京毛泽东纪念堂瞻仰毛泽东遗容的机会。 几十年来,政治上的打击、精神上的折磨、生活上的不幸,遏制不住她对毛泽东的思念,反而加深了她对党对革命事业的感情。她担任杭州市妇联副主任时,精神振奋,夜以继日地工作;在上海养病时,克服重重困难,自学完大学的部分课程;后来,尽管她患左侧偏瘫症,但病魔并没有摧垮这个坚强的女性。她的信念是:“我要恢复健康,要为四化出力。”然而,无情的疾病终于使这位坚强的共产主义战士在1984年4月离开了人间。她生前是全国政协委员。 贺怡的征途同姐姐一样的坎坷。1933年7月,王明路线的执行者在中央苏区大反邓?穴小平?雪、毛?穴泽覃?雪、谢?穴唯俊?雪、古?穴柏?雪的所谓“反党活动”,制造了骇人听闻的冤假错案。毛泽覃遭到残酷的斗争,贺怡也被株连,并受到错误的处分。她顶住了高压,坚持了原则。主力红军长征后,她留在赣南打游击。1935年5月,担任红军独立师师长的毛泽覃英勇牺牲。这个晴天霹雳没有把贺怡击倒。她含着热泪,抱着出世不久的孩子,抑制住内心的悲痛,坚持在赣州进行党的地下活动。后来,她在韶关被捕。敌人对她施以酷刑,逼她供出广东和江西党组织的活动情况。贺怡毫不屈服,以共产党人的坚强意志经受住了严峻的考验,保住了党的机密。 新中国建立后,贺怡担任中共吉安地委组织部长。不久,她到赣中、赣南寻找长征前姐姐和自己留下的两个孩子。经过多方查找,只找到她自己的孩子?穴即贺麓成,后为导弹专家?雪,姐姐的孩子小毛没有下落。当她怀着不安的心情返回吉安时,不幸在泰和与吉安交界的凤凰墟发生车祸,贺怡遇难身亡,当时才39岁。 (责任编辑:中国历史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