织梦CMS - 轻松建站从此开始!

中国历史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近现代历史 >

四、他爱上这块“地利人和”之边界_革命历史

时间:2017-12-01 01:15来源:未知 作者:中国历史网 点击:
“毛泽东为什么选择井冈山这个地方作为革命根据地呢?”国内外的一些客人常常会提出这个问题。我认为有这么几个原因:一是革命基础,二是绿林朋友,三是物产丰富,四是可攻可守,五是地处边界,六是影响神州。 所谓革命基础,就是早在大革命时期,这里有一批
广告位API接口通信错误,查看德得广告获取帮助

  “毛泽东为什么选择井冈山这个地方作为革命根据地呢?”国内外的一些客人常常会提出这个问题。我认为有这么几个原因:一是革命基础,二是绿林朋友,三是物产丰富,四是可攻可守,五是地处边界,六是影响神州。

  所谓革命基础,就是早在大革命时期,这里有一批在外地求学的进步青年,如万安县的张世熙、永新县的欧阳洛、遂川县的陈正人、莲花县的朱亦岳、酃县的李卻非、茶陵县的陈韶、宁冈县的龙超清、桂东县的陈奇等等。他们在外地读书时就参加了中国共产党,并受党组织的派遣,回到自己的家乡,宣传革命道理,广泛动员群众,发展革命力量,成立工、农、青、妇组织,举行武装暴动。经过他们的努力,边界各县有半数以上的农民参加了农民协会。同时,各县组织了工农武装,共有枪960多支。他们在推翻封建统治、支持北伐战争方面作出了很大的贡献。

  蒋介石、汪精卫叛变革命后,党和其他革命群众组织遭到了严重的破坏,但是,广大工农群众的革命决心是不会动摇的。1927年秋,万安、永新、遂川、莲花、安福、宁冈、酃县、攸县、茶陵的工农群众都举行了武装暴动,他们打土豪,斗劣绅,烧地契,冲监狱,营救被捕同志,扩大革命武装。所有这些,都为建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打下了良好的基础。那些从外地回乡领导革命斗争的优秀共产党员,大都成了我们党的县委、特委和省委的书记。

  所谓绿林朋友,指的是井冈山原来两位绿林武装的领袖人物,即袁文才和王佐。

  这两支绿林武装的共同目标是“劫富济贫,除暴安良”,所以土豪劣绅对他们恨之入骨,多次勾结官府派兵“进剿”。可是敌人的大部队来不了,小部队又不敢来,每次“进剿”都是“竹篮子打水”。因为井冈山林海苍茫,峭壁屹立,人烟稀少,交通阻塞,用毛泽东的话来说,这里历来是“土匪散军窟宅之所”。几百年来,没有任何一届政府真正统治过这块地方。附近平原的土豪对这两支绿林武装,更只能望而生畏。

  1926年冬至1927年春,在我们党的领导下,这两支绿林队伍均被改编为宁冈和遂川的农民自卫军,袁文才、王佐分别担任自卫军团长。他们遥相呼应,彼此配合,即使在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边界各县工农武装遭到严重破坏的情况下,袁、王也无所畏惧,各自保存了60支枪。

  党的八七会议后,瞿秋白提议要毛泽东留在党中央工作,他谢绝了,表示“我要到山上去交绿林朋友”。至于和谁交朋友,当然不能说他已经有了明确的目标。

  不久,领导秋收起义的前委在江西安源召开军事会议。毛泽东听了赣西农军总指挥王兴亚说过有关袁文才、王佐的情况,从而对这两支农民武装有了初步的了解。

  毛泽东来到井冈山,的确得到了这两位农军头领的大力支持。首先是袁文才。当头一次在宁冈的大仓村同毛泽东会面时,他还有点心猿意马,四处伏兵,并对部下打招呼:“要是毛泽东怀有异心,就把他抓起来。”

  “袁文才,我们的目标是一致的,都是打土豪劣绅,打国民党蒋介石,解救劳苦大众。我现在的困难,就是急需找个地方安置伤病员。”

  袁文才听了这番话,深感毛泽东这个人诚恳、真挚,于是心中的疑虑也就减少了一大半。当时,毛泽东还送了他105支枪,这一举动更使他深受感动。于是,他慷慨解囊,资助红军近千元银洋,并答应红军在茅坪安家,还腾出金碧辉煌的攀龙书院给红军做留守处和后方医院。

  自秋收起义以来,打仗行军,行军打仗,部队减员不少,伤员病号很多,一直没有休整的机会,现在,得到了袁文才的大力支持,这的确使毛泽东放下了一个沉重的包袱。

  不几天,袁文才把自己与毛泽东初次打交道的经过和感想写长信告诉了王佐,说红军确实是一支为工农谋利益的军队,要他打开寨门,迎接毛泽东上井冈山。王佐对老庚的话深信不疑。当毛泽东率领红军来到荆竹山时,他派代表前往迎接,自己身穿长衫,头戴礼帽,彬彬有礼地带领兵马在大井夹道欢迎。为了表示与王佐合作的诚意,毛泽东给了他70支枪,王佐也回赠了革命军500多担稻谷。

  袁、王队伍的群众基础是比较好的,但明显的缺点是:没有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没有革命的政治纲领,没有严格的组织纪律,没有科学的战略战术。所以,毛泽东派何长工、陈伯钧、徐彦刚到袁、王部队去做团结改造工作,以逐渐提高他们的政治素质和军事素质。1928年2月,前委将这两支农民武装编入中国工农革命军第二团,下辖两个营,共有300多人。袁文才任团长兼一营营长,王佐任副团长兼二营营长,何长工任团党代表。袁、王部队因此成为井冈山一支很有战斗力的主力红军。

  湘东赣西这个地方物产丰富,盛产大米、茶油、竹木、茶叶和药材等各种土特产,还有煤、铁、钨等矿产资源。丰富的物资,能为红军提供充足的经济给养。尤其是永新县,自古就是“眼观西北三千界,势在东南数百川”的地方,不仅土地肥沃,气候适宜,而且植物资源、动物资源、矿产资源、水利资源都比较丰富。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的时候,30万永新人民在我们党的领导下,趁国共合作的有利形势,组织工农武装,开展革命斗争。

  毛泽东来到井冈山后,对工农革命军实行三湾改编在永新;第一支暴动队诞生在永新;毛泽东深入农村调查,首先在永新进行。所以,毛泽东在井冈山写给中央的报告中就有这么一段话:“大力经营永新,创造群众的割据,布置长期斗争。”而且强调:“我们看永新一个县,要比一国还重要。所以现在集中人力在这一县内经营,想在最短的时间内,建设一个党与民众的坚实基础。”

  毛泽东选择井冈山作为根据地的第四个原因,就是这里有便利作战的地势。1928年5月底,中共湖南省委写信给毛泽东、朱德,指出:“应以宁冈做军事大本营,与赣西湘东茶陵一带互相联络。”1个月后,也就是7月4日,湘赣边界特委、四军军委在给湖南省委的报告中说:“四军过去有许多习惯于流寇式的生活,不喜欢做艰苦的群众工作。经过最近一个月的斗争实践,懂得中央及省委上次主张建设宁冈大本营的政策是对的。”

  井冈山根据地的建设,为什么要以宁冈为大本营?湖南省委巡视员杜修经在1928年6月15日写的一个报告中是这样说的:“以宁冈为大本营,分派部队向各处游击,平均九天一次战争,都胜利且造出了一点民众的基础。”他又说:“宁冈是一个多山的小县,有一座大山,围绕这山的有永新、遂川、酃县、茶陵、莲花五县。宁冈为中心,易守难攻。”边界特委和四军军委在给湖南省委的报告中也说:“宁冈能成为大本营者,即在山势既大且险,路通两省,胜固可以攻,败亦可以跑,且敌人绝对无法把我们围着。”正因为这样,毛泽东在《井冈山的斗争》一文中就下了这样的结论:“整个的罗霄山脉我们都走遍了;各部分比较起来,以宁冈为中心的罗霄山脉的中段,最利于我们的军事割据。”尤其以五大哨口为中心的军事根据地,更有独特的优势。

  由于罗霄山脉中段地处湘赣两省边界,距中心城市较远,离东面的南昌、西面的长沙380多公里,离南面的广州、北面的武汉也将近800公里。在边界各县,除一些地方武装之外,没有正规敌军驻防,敌人的统治力量是比较薄弱的。“天高皇帝远”,敌人要从遥远的地方调兵进攻井冈山,实在“鞭长莫及”。

  还有,湘赣两省的敌军有一致对付红军的方面,但他们之间也有难以调和的矛盾,这就是双方都想保存实力,坐享渔利。正如湖南省委在1928年7月13日的通告中所写的:“高呼数月的四省围剿,仅仅是一纸具文,都不愿意牺牲实力与红军死战。”蒋介石接连几次发动对井冈山的“会剿”,其结果是“剿而不会,会而不剿”。由于红军大部分在江西境内,湖南敌军并无切肤之痛,不太愿意耗费自己的银根弹药;而驻防江西的敌人都是蒋介石从云南调来的部队(即滇军),他们认为红军与自己也没有切身的利害冲突。尽管江西省主席、军阀朱培德指挥他的部队4次进犯井冈山,其结果,就像赣敌第三军军长王均所说的:“屡剿屡败,匪势蔓延。”

  同时,我们党和红军在这里的一举一动,其影响不仅仅震动湘、鄂、赣、粤4省,而且波及全国,所以毛泽东选择井冈山为革命根据地的第六个原因叫“影响神州”。“神州”是中华大地的古称。正如毛泽东在《井冈山的斗争》一文中说的:“边界红旗子始终不倒,不但表示了共产党的力量,而且表示了统治阶级的破产,在全国政治上有重大的意义。”

  上面说的六条,归纳起来就是《孙子兵法》里写的“天时、地利、人和”。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毛泽东同孙子、诸葛孔明不一样,他不承认“天时”,只讲“地利、人和”,所以他在《井冈山的斗争》中指出这里是“地利人和之边界”。 (责任编辑:中国历史网)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栏目列表
广告位API接口通信错误,查看德得广告获取帮助
推荐内容
广告位API接口通信错误,查看德得广告获取帮助
广告位API接口通信错误,查看德得广告获取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