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句丽,熟悉隋唐史的人应该都知道,这个国家位于当时隋唐的东北方向,是导致隋朝直接灭亡的真凶之一。
要知道,隋唐时期,是我国继汉朝以后的又一个盛世时期,虽然隋朝仅仅二世而亡,但是隋朝的强大是毋庸置疑的。
可就是有着这么强大国力的隋唐,却历经了隋炀帝、唐太宗和唐高宗三代,才彻底灭亡了这个国家。
尤其是唐太宗李世民时期,居然没能彻底灭了高句丽,实在是令人难以置信。
那么,这究竟是为什么呢?
一、高句丽天气寒冷
高句丽,位于当时的极北方向,天气十分寒冷。如果熟悉战国史的人应该就会知道,高句丽这个地方和战国时期的燕国的位置是相互靠近的。
而燕国,苦寒之地也,高句丽也是如此。
唐太宗在进攻高句丽的最终时刻,已经是9月份了,这使得当地的气候条件十分严寒,史书上记载为“草枯水冻,士马难久留,且粮食将尽,癸未,敕班师”。高句丽自己人还好说,习惯了,唐太宗等人可不习惯。
再者,当时唐太宗在对高句丽的战争中,已经攻克了不少的城池,掠夺了不少的牛马物资,两个字,不亏。
也就是说,这次的军事行动是成功的。没必要因为天气的原因,继续在这里死磕。否则,接下来亏不亏,就不好说了。
就这样,唐太宗就班师回朝了。
二、这毕竟是灭国之战
高句丽再小,也是一个国家,而且还是当时唐朝周边算势力比较强大的国家了。唐太宗骤然想要灭国,必然会引起高句丽人民的殊死搏斗,这样的代价可就很大了。
这让我想起战国时期的一场灭国之战,邯郸之战。
长平之战中,赵国四十万大军被灭,造成赵国国内青壮年皆死,只剩下老弱妇孺。秦国为了一举消灭赵国,发动了邯郸之战。
按理来说,这是一场没有悬念的战斗。赵国凭借当时孱弱的国力,怎么可能击败强大的秦军呢?
可事实就是,赵国挡住了,而且仅仅用几千死士就挡住了秦军的进攻,并使得赵国成功地等来了魏国和楚国的援军,击败了秦国。
这就是灭国之战中人民群众能够发挥出的力量。
唐太宗灭高句丽也是如此。
眼看着唐军势如破竹,直取高句丽,高句丽人再蠢也明白,不能让唐军继续前进了。而唐太宗当时或许能够攻破安市城,但还是那句话,不亏就行,没必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