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有一种崇高的感情,能让死神也望而却步,这种感情就是爱。 1997年末,一支欧洲探险队,在非洲撒哈拉大沙漠的纵深腹地,遭遇一场特大风暴。风沙完全毁坏了所有的通讯器材和水箱,使这支队伍陷入绝境。后来搜寻人员几经周折才找到他们,发现除了一对相互嘴贴嘴紧紧拥抱的情人外,其余的人都渴死了。 这对情侣为什么能从绝境中生还,科学家们没有做出更多的说明,但好长时间我们都无法不去回想那对情侣的遭遇,回味那爱透一生的永恒主题。 在那生离死别之际,这对情侣没有懊悔与怨恨,只是相拥在一起,把那充盈着爱情的双唇紧贴。这是爱情的最后一次宣誓,也是给人世慷慨的诀别。他们在恐怖的荒漠中,以情爱之躯构筑了一座挚爱的丰碑。 在那生离死别之际,这对情侣并不恐惧惊慌,他俩的心灵交流着活下去的信念,以爱来抗争,以爱来自救,使生命超越苦难与死亡的羁绊,让生命的琴弦发出最强的旋律。 他俩是不幸的,这不幸太突兀太残酷;他俩又是幸福的,因为能与深爱的人生死相依爱河。 他俩也许读过中国的唐诗宋词,要不怎么会那么从容地走进唐代诗人白居易和卢照邻所描绘的爱的意境?“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得成比目何辞死,愿作鸳鸯不羡仙。” 在法国作家格`福升的着作《吻》中,有这样一段文字: 接吻的时候,人的甲状腺活动增加,释放出许多激素。同时脉搏跳动加快,高者可达每分钟150下。另外,还有12卡露里热量消耗换得0.7毫克的蛋白质和0.45毫克的酶。大脑这时会产生一种自然止痛剂,使人处于绝对欢乐之中。当然,这一切现象随着接吻的停止也会消失,要得到同样欢乐与满足,只有再一次接吻。 这段话对这对情侣的生还多少能做一点解释,不管还有否其他更科学的论断,有一条真理是不容置疑的——爱是生命的源泉。 (责任编辑:中国历史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