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网

中国历史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史海探秘 > 未解之谜 >

古墓宝藏之谜大全

时间:2018-03-27 05:33来源:未知 作者:中国历史网 点击:
二、古墓宝藏之谜 1、新婚之夜暴死的匈奴王的宝藏 在欧亚大陆北部广袤的草原上生活着一个游牧民族——匈奴人。他们自公元370年侵入欧洲东南部,在70余年间以旋风般的速度劫掠了几乎整个欧洲,并建立起一个庞大的军事政权。 匈奴帝国 4世纪中叶,原在中亚大草

二、古墓宝藏之谜

1、新婚之夜暴死的匈奴王的宝藏

在欧亚大陆北部广袤的草原上生活着一个游牧民族——匈奴人。他们自公元370年侵入欧洲东南部,在70余年间以旋风般的速度劫掠了几乎整个欧洲,并建立起一个庞大的军事政权。

匈奴帝国

4世纪中叶,原在中亚大草原一带出没的匈奴人在伏尔加河外出现,首先征服伏尔加河和顿河之间的阿兰人,然后大举向东哥特人领地进攻,推翻了东哥特人在顿河和德涅斯河之间建立的帝国。约376年,他们击败居住在现罗马尼亚一带的哥特人,到达罗马帝国的多瑙河边界,由此拉开了中古欧洲史上持续了200多年的民族大迁徒的序幕。

匈奴人似乎个个是天生的骑兵,他们常年像胶粘在马背上一样,酷爱骑马打仗。匈奴人的骑战具有高度的机动灵活性,经常像旋风般吹来,转眼就席卷而去。凡是被他们的铁蹄践踏过的地方,必定留下一片废墟,大量人口被杀,财物被劫夺一空。匈奴人到来之前,东哥特人从未和骑兵交过战,也没见过如此迅猛的攻势。在匈奴骑兵排山倒海的打击下,东哥特人落花流水般地向西逃窜直至多瑙河边。为了寻找新的生存空间,这些逃亡者又沿途打击西哥特人的部落,把他们连根拔起,驱赶到更向西的地方。很快,在西哥特人逃窜的路线上,汪达尔人、法兰克人、勃艮第人、盎格鲁撒克逊人,像滚动的雪球,接连不断地向西涌去。匈奴人的进攻几乎把所有的日耳曼部落都给驱动起来。

匈奴人在给予欧洲第一次沉重打击之后,便停留在多瑙河沿岸一带,以匈牙利平原为中心,在中欧地区建立了一个匈奴帝国。入侵欧洲的匈奴王是阿提拉,他是匈奴最伟大的统治者。阿提拉时期的匈奴帝国是匈奴征服史上最辉煌的篇章。

至高的统治者

公元432年,各匈奴部族的领导权集中在鲁奥的手里,公元434年,鲁奥死后,他的侄子阿提拉击败了其长子布莱达,继任匈奴最高统治者。据历史记载,阿提拉虽表面粗野,而内心却被多年的外交、政治和军事角逐磨炼得十分细腻。阿提拉为人狡诈,野心勃勃,其残暴凶狠程度使整个欧洲都在他面前发抖。他的兵锋杀到哪里,哪里就意味血流成河。欧洲人称他为“皇帝的鞭子”,把他看成是专门来惩罚人类的煞星。

公元441年,阿提拉对巴尔干半岛东部实施了一系列致命的打击。匈奴人摧毁了多瑙河畔的许多城市。数年之后,当罗马使者经过此地时,仍可见岸边累累白骨,城内尸臭熏天。此后,高卢地区许多城市都未能免遭厄运。他们侵占了多消河地区之后,于公元442年被着名的东罗马将军阿斯帕尔阻挡在色雷斯一带。

公元443年阿提拉再次发起进攻,长驱直入帝国腹地,击溃了东罗马帝国的主力军,兵锋指向君士坦丁堡。东罗马帝国万般无奈之下与阿提拉订立和约,阿提拉强迫东罗马帝国支付6000磅黄金,并将每年要缴纳的贡金增加两倍以上,即以后每年向匈奴人纳贡2100磅黄金。

公元445年,阿提拉害死兄长布莱达,成为匈奴帝国的独裁君主,并继续他的侵略计划。

巨额财富

阿提拉在连年征战中,每踏平一个城市,都要抢掠大批的金银财宝。到公元5世纪中叶,匈奴帝国已成为横跨欧亚两洲的当时世界上最豪富的大帝国,匈奴王阿提拉也是世界上拥有最大权势与最多财富的人。有人统计,在这几十年里,仅东罗马上贡给匈奴王的黄金就达21000磅之多。由于匈奴人一直保持着游牧民族的习惯,不事建筑,没有更多的开支,而阿提拉又有收藏珍宝的嗜好,因此匈奴人从各地掠夺来的金银和珍宝大多保持着原有的形态。“匈奴王的珍宝”早已是闻名于世的一笔巨大财富。而且阿提拉厉行严酷的专制制度,其臣民稍有不合其意者即遭严惩。因此在匈奴王国内部,他的珍宝除他本人和极少数亲信之外,根本无人敢过问,更无人知晓其所在。

失落的宝藏

然而,令人难以置信的是,一年之后,阿提拉在新婚之夜突然死去。据说是来自东罗马的新娘给他暗下了毒药。他死之后,匈奴人把所有参与埋葬阿提拉遗体和宝藏的工人全部处死,没有给后世留下一个活口。世人都不知道阿提拉的坟墓在什么地方,也不知道他那巨额的珍宝藏在哪里。

此后匈奴帝国一蹶不振,渐渐沦落灭亡。但是,一个有关阿提拉的陵墓和宝藏的故事却渐渐流传开来。人们传说,在东欧平原的某个不为人知的偏僻山区,隐藏着阿提拉的秘密墓穴,而举世闻名的匈奴王的宝藏,就埋藏在那地下墓穴之中。但是,它又埋藏在哪儿呢?这一个又一个谜团还有待学者去揭密、探寻。

2、沉默的墓穴财宝

目前在法国境内共有36000座城堡,这些美丽的城堡都有着好几百年的历史,大都是法国中世纪传统建筑。几百年来,每一座城堡的背后都隐藏着一段鲜为人知的秘密。雷恩堡宝藏就是在一个非常古老的城堡发生的。

可怜的孩子

帕里斯是个老实巴交的大男孩,一天,他来到到雷恩堡附近的一片山丘上放羊,在不远的山坡下,他看见下面有个大裂缝,顺着这个看不到头的地道,一直走了进去,地上摆放着几个已分辨不出是什么颜色的大箱子。大胆地掀开了箱子,突然眼前一亮:原来里面全是金币!帕里斯将金币装满了自己的口袋,转身就往家里跑。接着而来的可以想像。由于他始终没有透露这些金币的真正来历,结果竟以莫须有的盗窃罪冤死于狱中。

那个地下墓穴到底有多少金币?有多少财宝?又是谁隐藏在那里的呢?经过后人的考证,那是一笔多达1850万金币的宝藏!

王室的存宝

这么大的一座“金山”,它们到底是谁的呢?

有的历史学家们认为,这笔巨宝是1250年法国摄政王后布朗施`德`卡斯蒂耶隐藏的,它们至少已有700百多年的历史。王后为什么要把这笔宝藏藏在雷恩堡呢?有人推测,1250年2月,由于不堪贵族主的压榨和国王赋税的负担,由牧羊人、农奴和城市贫民为主的一场武装暴动曾一度席卷了法国的北部和中部。为了躲避暴动的冲击,卡斯蒂耶王后带人来到了雷恩堡。那时雷恩堡叫雷达,有近3000名居民,四周筑有坚固的城墙,易守难攻,被认为是一座攻不破的城堡。而且这个城堡背靠大山密林,进退都比较自如。更主要的是,雷恩堡位于西班牙的大道上,必要时,还可以退往西班牙躲避。所以,摄政王后决定把雷恩堡作为临时的“道府”,把这笔国库巨宝隐藏在当年称之为“城堡主塔”底下的一个秘密处,以作为她需要时的储备金。

这笔财宝足以供养一支数量可观的军队,它对于重建霸业具有重要意义。摄政王后死于1252年,临终前她把这桩秘密告诉了她的儿子。她的儿子即后来的法国国王路易九世或称圣路易。临终前,他把这个秘密连同一卷羊皮纸一起告诉了他的继承人。随后,勇敢者腓力三世十分警惕地守卫着这笔巨宝,本来,他也想将来告诉他的继承人,然而,还没等他来得及实现自己的愿望,就在斯奥米加斯战役以后的回国途中突然死于热病。

宝藏重现

1892年,一个极偶然的机会,又使雷恩堡教堂神甫贝朗热`索尼埃跨入了神秘的地下古墓,从而使雷恩堡引起全法国关注的目光。

1982年,贝朗热`索尼埃神甫用2400法郎请来泥瓦匠来修缮教堂的屋顶。一天,泥瓦匠巴邦一个人忙不过来,便叫神甫帮他在几根打过蜡的空心圆木柱中挑一根作为正祭台的柱子。神甫随手拿起一根圆木,发现里面有一卷陈旧的植物羊皮纸,纸上写着一些带拉丁文的古法文。乍一看,这无非是《新约全书》里的一些片段。但索尼埃凭直觉猜想,里边肯定大有文章。

神甫在他妻子玛丽的协助下,终于从伯爵夫人的墓志铭中得到启示,在一个早已空空旷旷的被称之为“城堡”的墓地底下发现了一条地道,终于走进了一座神秘的地下墓穴,发现了里面的金币、首饰以及其他贵重物品!索尼埃并没有忘记存在着的危险,为了永久的保守这个秘密,他干脆悄悄刮掉公墓中伯爵夫人墓石上的铭文,并精心消除了所有能使他人发现地下墓室的蛛丝马迹,又把那卷羊皮纸也藏进了只有他和玛丽知情的地下墓室。神甫和玛丽从地下墓室中弄出了不少金币和首饰,一切都做得天衣无缝之后封闭了墓穴。为了掩人耳目,他和玛丽商定,他先去西班牙、比利时、瑞士、德国,把金币兑换成现钞,随后用玛丽`德纳多的名义通过邮局寄到这里。不久,到1893年时,索尼埃神甫已经成了腰缠数十万贯的富翁。

1897年,索尼埃神甫开始兴建贝达尼亚别墅。这座带围墙和塔楼的别墅的费用相当于100万金币。索尼埃还热心于公益事业,作为一名神甫,他拟定了一个美化雷恩堡的长久规划。他表示要修筑一条通往库里伊萨的公路,兴建引水工程、水利设施,购买车辆,方便当地人的出行。其预算总开支达800万金币,这在1914年相当于80亿法郎的天文数字!

遗憾的是,神甫美好的规划还没来得及实施,1917年1月5日,他刚在几笔订货单上签字,就被肝硬化夺走了生命。此后,玛丽过起了深居简出的生活,那个古墓地秘密也只有玛丽一个人知晓了。但不幸的是,1953年1月18日,玛丽突然病倒后不省人事,带着她心中的藏宝秘密离开了世界一去不复返。

3、慈禧的窖金

慈禧太后不仅生前穷奢极欲,死后也要躺在成堆的金银珠宝中。然而,稀世葬宝给她带来的并不是永恒安宁,而是横尸荒冢之祸。

死后华葬

据大太监李莲英等着的《爱月轩笔记》记载:

慈禧入棺前,棺底先铺上3层金丝串珠绣花锦褥和二层珍珠,共厚1尺多。棺头置放一个满翠碧透的翠玉荷叶,此玉叶面上筋络均为天然生成;棺尾安放着二朵粉红色碧金大莲花。头戴珍珠串成的凤冠,是稀世无价之宝。身着通贯金线串珠彩绣袍褂,盖的衾被上有珍珠制成的1朵硕大牡丹花;手镯是用钻石镶成的1大朵菊花和6朵小梅花连贯而成。尸身旁放置有翡翠、白玉、红宝石、金雕佛像各27尊。脚下左右两边各放翡翠白菜2棵、翡翠丝瓜2个、翡翠西瓜二个,还有宝石制成的杏、枣、桃、李200多枚。她尸身右侧放置一株玉雕红珊hú树,上绕青根绿叶红果玉蟠桃二枚,树顶处停落一只翠鸟。尸身左侧放置1枝玉石莲花和3节白玉石藕,藕上有天然生成之灰色“泥污”,藕节出绿荷叶,上开粉红色莲花。这些奇珍异玉乃天然雕琢。棺内还有玉石骏马8尊、玉石十八罗汉等700多种珍宝。为填补空隙,棺内还倒入4升珍珠和红、蓝、宝石2200多块。慈禧口中含有一颗巨大夜明珠,当分开为两块时,透明无光,合拢时则是一个圆珠,射出一道绿色寒光,夜晚百步之内可见头发。

横尸荒冢

统治清王朝48年的女独裁者慈禧太后死后不久,军阀孙殿英就带兵将北京东陵的随葬财宝洗劫一空。据孙殿英回忆:慈禧的棺盖一掀开,满棺珍宝使人眼花,光彩夺目,就连手电筒的光亮也黯然失色!盗墓贼将慈禧尸身挖出扔在地宫的西北角。后来去收拾的人发现慈禧全身被剥光,伏于破棺椁之上,脸朝下,长发散而不乱;手反转搭于背上,反转尸首遍体长白毛。被盗随葬财宝除极小部分被孙殿英用于贿赂当时政界要人外,极大部分至今下落不明。

4、埋藏了无数珍宝的亚历山大墓

公元前336,亚历山大继承帝位后,便大举侵略东方。在短短的10余年里,东征西伐建立起东起印度河、西至尼罗河与巴尔干半岛的版图广阔的亚历山大帝国。亚历山大曾是一位赫赫有名的英雄,但同时又是一位神秘人物。有关他的传说不可胜数。遗憾的是,他生前的一些历史记载没有留传下来,而后来的一些传抄本及书籍又众说纷纭,矛盾重重,而且带有极浓重的传奇色彩。因此,就是在他死后2300多年的今天,这位古代伟大统帅的业绩仍令人们十分关注,迫切希望发现这位不可一世的帝王陵墓,以求从出土文物中获得一些有价值的历史证据。

亚历山大的陵墓

亚历山大的陵墓究竟在哪里呢?他又是怎么死的呢?其实,大帝的死很可能是由于行军路的艰辛,加之经过多次作战,使得遍体伤痕,在沼泽地里又感染上了疟疾等原因造成的。终于在公元前323年6月的一个傍晚逝世。当了12年零8个月的国王,死时才32岁。另一个传说是:亚历山大之死是因为在宴会上有人往他的酒杯里下了毒药。如果这个传说是真的,那么亚历山大就不是自然死亡,而是死于阴谋。

亚历山大死后,他的部下托勒密将军,即后来的埃及王用灵车把他的遗体运往埃及,安葬在亚历山大城,并为他建造了一座富丽堂皇的陵墓。凯撒大帝、奥古斯丁皇帝、卡拉卡尔皇帝等历史上的着名人物都曾到此陵墓朝拜过,还在亚历山大的塑像头上加上一顶金冠。可是到了公元3世纪,有关陵墓之事,不知为什么无声无息了。

探寻君王之墓

公元642年,阿拉伯大军攻占了亚历山大城,这里的辉煌历史陈迹使他们感叹不已。

到了1798年,法兰西拿破仑的军队进入亚历山大城时,这里已是一派衰落景象,城中只有6000名居民了,跟随拿破仑的一些学者还看见不少古建筑的废墟。

19世纪初,这里开始修建海港,古老的建筑遗址成了采石场,有许多遗迹被深埋入地下。亚历山大城很快成为地中海上一个重要的贸易中心,可是历史陈迹却荡然无存了。

按古希腊的习俗,创建城市的国王,在他死后一般都要埋藏在城市中心。因而有的考古学家分析认为,陵墓很有可能在位于城市东部的皇宫区。也有人认为,陵墓应在两条街道的交叉点上。

近年来,波兰考古学家玛丽亚`贝尔纳德对当地出土的古陵灯进行了一番研究后发现,古人在制作陶灯时,在上边绘制了古代亚历山大城的模型,因此她对陵墓的位置做了一个有趣的推测,她认为在模型内的许多建筑物之中,有一个圆锥形的建筑物可能就是亚历山大的陵墓。因此,奥古斯丁皇帝的陵墓是尖顶圆锥形建筑,这种墓形很有可能就是在仿造亚历山大陵墓修建的。

英国人维斯曾对托勒密王朝的墓地进行过分析研究,认为这些墓应当同亚历山大陵墓相像。他想像亚历山大的棺木是安放在一座宏伟的庙宇里,周围是一些圆柱,墓里一定有许多稀奇精美的物品。墓内还可能保存着从埃及各处庙宇送来的经书。

腓烈特二世之墓

20世纪70年代,一个惊人的大发现大体上证实了这些猜想。专门研究古代马其顿历史的考古学家安得罗尼克斯发现了亚历山大的父亲——腓烈特二世的陵墓。大殿中央停放着高大的大理石石棺,上面设有镶着宝石的、沉重的金质瓶状墓饰。国王的遗骨就在其中,周围是一些珠宝金器、王权标志、战盔等物,闪耀着璀璨的光芒。其中有5个用象牙雕刻的雕像,制作得相当精美,特别引人注目。这5个雕像是国王的一家:腓烈特二世本人、他的妻子、儿子亚历山大和国王的父母。这个发现在考古界引起了轰动,被认为是本世纪考古中最伟大的发现。

惊喜之余,人们不禁要问:腓烈特二世国王的陵墓尚能找到,难道他儿子的陵墓就无从寻觅?但事实毕竟是事实,亚历山大陵墓的确令人难以推测,一直没有任何线索。谁能解开这个陵墓之谜?人们耐心地期待着。如果一旦解开,很可能会发掘出当时许多民族的文化艺术珍品以及大量的历史资料,这对考古学将是一个巨大的贡献。

5、爱多拉都的宝藏

1533年,西班牙入侵者向印加帝国发动突然袭击,杀害了印加皇帝阿塔雅尔帕,掠夺了印加人的黄金和财宝。仅仅一年时间,印加帝国大厦轰然倒塌。西班牙人劫掠印加首都库斯科的时候,后来的印加皇帝曼科死里逃生,很快就纠集了一支10万人的强大军队,与西班牙侵略者作战。后来又由他的几个儿子坚持与西班牙人抗争达36年之久。这些印加人陆续进入安第斯山脉的幽深峡谷,他们携带着巨额的黄金,建立了另一座城市作为印加帝国最后的避难所。但是,随着这些避入深山的印加人最后消失,特别是当他们的皇帝死去之后,就把这个传说中的城市和避难所的所有秘密也都随之带进坟墓。那么,这个印加帝国最后的避难所究竟是在哪儿?那些传说中被印加人隐藏的黄金又埋藏在何处呢?

探寻黄金城

1535年,曾经参加过远征印加帝国的西班牙人塞瓦斯蒂安德`贝拉卡萨曾遇到一个年迈的印第安人酋长。那个酋长对他说,在远方有一个“黄金国”,那里各种用具都用黄金制作,国王用金粉洒遍全身,然后在一个圣湖里洗浴。匆忙之中,贝拉卡萨听说这个国王被称为“多拉都”,即黄金人。后来,这个名字又被讹传成遍地黄金的“爱多拉都”,成了传说中的黄金国的名字。

1536年,一位名叫贡萨洛`西门内斯`德`奎萨达的西班牙人率领900人从哥伦比亚北岸的圣马塔向内地进发。他们进入的是散布在哥伦比亚昆地纳玛迦高原上的齐布查族部落。这时全队人数已从900人减到不足200人。然后,这些西班牙人来到了齐布查族的索加莫索村内,看到一座祭祀太阳神的庙宇。庙里存放着许多齐布查国王的木乃伊。木乃伊的眼窝里塞着绿宝石,干燥的遗体上还覆盖着黄金饰物。奎萨达感到非常惊讶,他简直不敢相信在这么一个闭塞的地方竟隐藏着这么多的黄金饰品。

经询问,齐布查人告诉奎萨达说,这些黄金是他们用盐块向另一印第安部落换来的。他们还告诉西班牙人,离这里不远的地方有个名叫瓜地维塔的湖,在湖上每年举行一次神奇的仪式,就是黄金人庆祝大典。庆典时,那里的国王全身洒满金粉,戴上黄金饰品,乘坐木筏,从湖岸出发。周围的族人燃起野火,群集的族人奏起各种乐器,国王便滑入湖水中,身上的金粉一洗而净。祭师和贵族们也同时齐向湖中投下贵重的饰物,献给太阳神。

这个故事更使西班牙冒险家们听得垂涎三尺。奎萨达断定这就是传说中的那个黄金国,于是他立即带人出发去寻找该湖。后来他们在海拔近3000米处的一个火山口附近找到了一个湖,附近有几间小屋子,却根本没有黄金国的踪影。

由于黄金的吸引力和诱惑力,传说中神话般的爱多拉都即黄金国,到后来竟煞有其事地开始出现在那时欧洲人绘制的哥伦比亚、委内瑞拉、巴西或圭亚洲的地图上。但它毕竟来自传说,所以可笑的是其位置始终无法确定。此后的300多年间,先后有几百支探险队,怀着永不破灭的黄金梦来到了南美从林,但进去的多,出来的少。有些人在印第安人的庙宇和陵墓中找到了一些黄金器具,但更多的人则是空手而归或魂断异邦,在寻找黄金的路上,不知留下了多少探险家、士兵和印第安人的冤魂,但那个神秘的“黄金国”却还是无法找到。

难解迷尘

19世纪初,德国学者波德率领的一支探险队,在哥伦比亚的昆迪玛加高原找到了真正的瓜地维塔湖。波德是个严肃的科学家,对湖底的黄金并无兴趣,但他找到瓜地维塔湖的消息却激起了一轮新的寻找黄金的热潮。先是一支西班牙探险队在较浅的湖水处捞出了一些黄金制品。接着,1912年,英现一家公司投资15万美元自购置了当时最先进的设备,来到哥伦比亚,企图抽干瓜地维塔湖的湖水,以找到传说中的“黄金国”人投到湖底的黄金。经过多次抽吸,露出了部分湖底,但找到的黄金很少,还不够支付少半探险队的费用。

此后法国、美国、哥伦比亚的探险队都曾来到这里,试图抽吸湖水,寻找黄金,但也都没有成功。后来,哥伦比亚政府看到来寻找黄金的探险队越来越多,为了保护湖中可能存在的宝藏,下令禁止在该湖打捞、抽吸,并派军队封锁了该湖。这样,黄金国的湖底宝藏便成了一个无法揭开的谜。

此后,黄金国的传说对人们的诱惑力逐渐消失了。但事件的发展往往有出人意料之处,到了1969年,两名哥伦比亚农场工人在波哥大附近的一个洞穴中,发现了一件纯金制成的印加古代遗物:一个木筏上站着9个人像,其中周围8个头戴金饰,似乎是贵族和侍卫,中间一个高大的人像装饰异常豪华,无疑是国王本人。这似乎可以说是那个黄金国庆典中的木筏模型,它使人感到,那个黄金国的传说也许并非虚构。

然而,美妙诱人的黄金国到底在哪儿呢?还有待探索。

6、等待发掘的塞提一世珍宝

尼罗河是世界上惟一一条自南向北鎏淌的大河,它纵贯整个埃及,哺育了埃及的古老文明。埃及人在尼罗河畔建造了着名的古城卢克索。在卢克索的尼罗河西岸,有“帝王谷”和“王后谷”两处墓地,从公元前1500年的第十八王朝起,法老们为了躲避疯狂的盗墓贼,选择了这块幽静险要的山谷作为自己的亡灵栖息地。这里共有64座法老的陵墓。当法老图唐卡门的陵墓在帝王谷被发现和挖掘出来的时候,引起全世界轰动。他陵墓里的珍宝多达7000件以上,其华贵程度举世震惊。然而,却很少有人知道,在帝王谷里还有一座比图唐卡门墓规模更宏大、掩埋更严密、也可能有着更多随葬珍宝尚未挖掘的陵墓,那就是埃及第十九王朝法老塞提一世的陵墓。

富足的法老

比起年纪轻轻就短命夭亡的法老图唐卡门来,法老塞提一世统治埃及的时间要长得多,他统治下的埃及也要富足得多。靠南征北战取得王位,为埃及的繁荣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如开采矿藏,挖掘水井,重修庙宇,带来了埃及历史上的“复兴时期”,并赢得四方贡品源源不断地涌进埃及。因此,他被誉为埃及历史上最富有的法老。所以,包括埃及着名的掘墓大盗阿里在内的许多人都预言,他陵墓里的宝藏比图唐卡门的宝藏还要多得多。

塞提一世的富足,从那一时代遗留下的建筑就可以看出来。他曾建造起好几个非常精良的建筑,并精心修复了不少古代建筑。其中最有名的,就是他在阿比多斯建造的葬祭殿。这个葬祭殿是为祭祀“永远的支配者欧西里斯”而建造的。在古埃及所有的神殿遗迹中,这座神殿显得非常独特,不但天花板完整的保存下来,而且大面积的壁雕也完美无缺。整个神殿使用的是一种远古时代的设计,内部以自然光照明。这使神庙显得非常幽深、寂静与神秘。庙内的这些浮雕全都在描绘以撒播文明为天职的欧西里斯,是如何在死后扮演冥界之王的角色。其中还有一幅浮雕,绘着他即位为冥界之王,他美丽的妹妹和妻子爱瑟斯则在一旁观看的景象。从葬祭殿入口进去200英尺多柱式大厅东侧的通道,就是众王之廊,在众王之廊左侧的墙壁上雕刻着的是古埃及120名神祗。右侧刻着塞提一世以前的76位埃及法老的名字,每个名字都以象形文字刻在一个个椭圆形的徽纹记号中。这就是举世闻名的“阿比多斯国王名单”。在名单的最左边,刻着两个人物:一个是塞提一世本人,另外就是他那值得向全世界骄傲的大名鼎鼎的儿子,即未来的法老拉美西斯二世。

盗贼的记录

据一个强盗家族的后代阿里`阿布德埃`拉苏勒介绍说,他的祖父在帝王谷寻找塞提一世的陵墓。他曾碰到了塞提一世陵墓的入口,劳工们继续往下挖,直到发现陵墓。可是墓室里除了一口空荡荡的镶金雪花石膏石棺之外,他们什么也没有找到。显然该陵墓在古代曾被盗过。在阿里家族中至今还保存着他曾祖父留下的文字记载。文字记载说,当他本人看到墓室的墙壁及地面全由巨石所封闭,便断定塞提一世的宝藏并未被盗,而就在这里,他骗了贝尔佐尼。随后,这个家族的秘密一代传一代,他父亲临终前告诉了他。

1960年,阿里将这个隐藏了近半个世纪的秘密告诉了埃及古文物部门,并且主动承诺承担经费,倡议古文物部门挖掘塞提一世的陵墓以寻找宝藏。有关部门接受了他的请求。半年后,工人们由墓室的墙壁开出一条只有0.8米高、1.5米宽,但长达141米的倾斜向下的隧道。他们只能猫着腰用篮子往外运送岩沙。隧道在一米一米地往里延伸,当隧道超过200米长时,工人们已经清理出古埃及人凿出的40级台阶。就在这个地方,他们再也无法前进一步了,因为摆在他们面前的,是一块几百吨重的巨石。另外还有3大块巨石深深埋在地下,垫在那块巨石下面。由于深达200米的狭窄隧道没有任何回旋的余地,工人们在这种条件下,要撬开大石块是不可能的。当时有人设想,即使是能够把大石块一点点撬开,也无法搬运出去。如果用炸药来炸开这些巨石,不仅这条隧道毁于一旦,更可怕的是塞提一世的陵墓可能将永远无法挖掘。就这样,工程陷入了绝境。此时的阿里已经弹尽粮绝,投入的巨资已全部花光,政府部门又不肯为此增加一点拨款。于是探宝工程只好下马,不了了之。

至此,人们肯定会问:塞提一世的陵墓是不是就在那几块巨石后面呢?对此专家们只能回答:很可能。但在挖开巨石之前,谁也不敢做最后的结论。而根据现在人们掌握的工程技术水平,还无法打开这个障碍。而举世瞩目的塞提一世陵墓和引起无数人觊觎的塞提一世宝藏,还静静地隐藏在帝王谷里。

7、班清地下到底有多少宝藏

1966年,考古学家们在泰国东北部呵苏高原上的班清镇发现了一些史前墓地,里面除了骸骨,还埋藏着价值连城的稀世珍宝:陶器、石器及精美的金属制品。一夜之间,鲜为人知的班清镇名扬天下。

伟大的发现

1974年,在联合国的资助下,泰国艺术厅和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博物馆对班清开始联合考古发掘。开工的第一天,人们的期望值并不很高,很难想像这个人口不足5000人、世代以种稻为生的小镇会有很悠久的历史。然而,当挖掘到5米时,考古学家们惊呆了!原来,他们发现这是六层界线分明的墓葬。最深的一层可追溯到公元前3600年,最浅的也可追溯到公元前2500年。

这简直令人难以置信,因为过去一直认为,泰国的可考历史至多有1500年,而他们眼前的一切都大大超过了传统认识中的泰国历史。

挖掘工作愈发不可收拾,每天都有大量的文物被挖掘出来,到后来实在多的让工作人员无法一时清点出来,只能以吨来计算。到1975年,班清已挖出各种文物共计18吨。其中除了大量的青铜器和金银装饰品之外,还有一些用象牙和骨头雕刻的人像,用bō璃和次等宝石制作的光彩夺目的珠串。

经过对挖掘的文物测定,这些珍宝至少已在班清埋藏了5000年之久。

同时,发掘表明,早在公元前3000年,班清人已经掌握了青铜的冶炼技术。因为这些青铜器的制作年代大约在500O年前,是世界上历史最远久的发明。

过去的历史学家一直认为,5000年前的东南亚人还生活在原始的石器时代,而青铜器最早起源于美索不达米亚的两河流域,冶金术是从西亚传播到世界各地的。而班清的考古发掘,对以往的这种结论将是一个最为有力的挑战。班清的青铜器将会促使考古学家对过去的观点提出新的见解。

事实上,那时的班清居民已经相当进步了。他们居住在固定的居民区,种植水稻及其他农作物,并且会制作漂亮的陶器。

高超的青铜技艺

有关专家通过对班清挖掘的文物经过严格地清理、整理、分析之后,认为,班清文化最引人注目的是青铜制品,并且在制作技术上有不断的创新。在早期的墓葬中,出土的青铜锛和青铜手锅的含锡量只有1.3%,制作也较粗糙,严格地说只能算作红铜制品。而班清人早在公元前1000年左右就制作了各种精致的青铜手镯、项链、戒指和长柄勺。

从班清人的制作工艺来看,他们的技术相当精湛,能在一把长柄勺的勺把上刻出栩栩如生的动物图案。

同时,班清人在这一时期制作的青铜器就其铜锡配比来讲也比较科学。说明此时的班清人已熟练地掌握了青铜的冶炼和制作技术了。除青铜器外,班清的地下还出土了为数不多的铁器,有铁脚镯、铁手镯和双金属的矛头、斧头等。晚期的青铜制品中,有用含锡量高达20%的青铜锻打成的颈圈。因为含铜量这样高很容易碎,所以制作时须锻打成多股再扭曲而成。至于班清人是如何掌握这项重要技术的,考古学家们至令无法解开这个谜底。

古老的青铜文化

班清文化不仅是东南亚,而且也很可能是世界上最早的青铜文化。最初的中东青铜是红铜与砷的混合物,后来,在接近公元前3000年时,锡取代了砷,青铜就变成了铜与锡的合金。中东或中国的冶金术可能源于泰国呵功高原这一带。

据此,有人认为,班清的青铜文化可能是世界青铜文化的源泉。

还有人认为,班清文化很可能是世界青铜文化的源头。

人们甚至猜想,班清的地下也许是人类文明的摇篮之一。

当然,大多的学者还是认为,那种把所有重大发明都归于一个源泉的观点是片面的。就冶金术来说,它完全有可能是在世界各地独立演化出来的,也可能是同时产生的。

随着时间的推移,班清出土的宝藏会越积越多,有关它的争论也将更深更广泛,但有一点是确定的,一个曾被认为是不可能存在的文明,确确实实是存在过的。

有人猜测,班清的宝藏的发觉还远未被穷尽,因为这里有成千上万个古墓葬,数量之多远远超过埃及的帝王谷。

(责任编辑:中国历史网)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