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网

中国历史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军事历史 >

《信息战》科索沃战争中的信息战

时间:2018-03-08 21:33来源:未知 作者:中国历史网 点击:
第二节 科索沃战争中的信息战 发生于世纪之交的科索沃战争,是继海湾战争之后另一场大规模、长时间、高强度的局部战争,是一场以空袭、反空袭和信息战为主要作战样式,完全由空中力量主宰的高技术战争。这场战争的信息化特征相对于海湾战争更为明显:信息化

第二节

科索沃战争中的信息战

发生于世纪之交的科索沃战争,是继海湾战争之后另一场大规模、长时间、高强度的局部战争,是一场以空袭、反空袭和信息战为主要作战样式,完全由空中力量主宰的高技术战争。这场战争的信息化特征相对于海湾战争更为明显:信息化武器装备的投入量进一步增大;信息制胜思想在战争中得到更为广泛的运用;信息战贯穿于战争全过程;信息战与火力战的结合程度更高;信息战对战争进程与结局的影响更大。

一、北约的信息战行动

科索沃战争既是一场独立而持久的空袭、反空袭作战,也是一场包括情报战、电子战、网络战、心理战等多种形式的联合信息作战。在这场战争中,占据绝对优势的北约军队实施了多种形式的进攻性信息战行动。

(一)情报战

战争中,北约使用了50多颗卫星、80余架各型有人侦察机和大量无人侦察机、欧洲境内的50多个电子监听站、海上部署的航母战斗群和电子侦察船以及数量众多的谍报人员,运用多种先进手段对南联盟进行侦察监视,获取了大量政治和军事情报。同时,北约还采取多种措施,阻止南联盟军民获取关键情报信息。

1.信息侦察

北约对南联盟实施的信息侦察,拉开了科索沃战争中信息作战行动的序幕。他们利用各种侦察平台、计算机网络和其他手段,获取战场及相关的各种信息,为信息进攻、作战指挥和其他作战行动提供情报保障。

美国为首的北约为了准备一旦和谈失败对南联盟动武,早在1998年上半年就开始利用各种手段对南联盟特别是科索沃地区进行侦察监视。一是先后将原来对付华约的50多颗卫星集中用于对南联盟的侦察;二是自1998年10月初起,美国空军的RC-135和U-2等侦察机就开始在科索沃上空监视塞尔维亚军警的活动,每天的侦察时间达10~20小时;三是运用美国和英国情报人员在伊拉克用过的战术,派出400多名间谍进入南联盟,以外交官和国际组织工作人员的身份作掩护,潜入预定打击目标附近进行侦察,并利用太空无线电导航系统——“全球定位卫星系统”记录下这些目标的准确坐标;四是打着与贝尔格莱德共同监视空域的幌子,查明在科索沃的塞族军队的具体部署位置。通过上述方法和手段,北约获得了大量目标清单,用来制定和完善空袭计划。此外,在整个战争期间,北约还出动了大量有人驾驶侦察机和无人侦察飞机,对南联盟实施了全天候、全频段的多维立体侦察监视。

美军RC-135侦察机

2.信息封锁

北约对南联盟实施的信息封锁行动主要有:一是情报封锁。为了阻断南联盟的情报来源,北约对向南联盟提供情报的第三者进行了慑止,这主要是针对南联盟的传统盟友俄罗斯的。为了阻止俄罗斯向南联盟提供情报,美国以“将造成非常严重的后果”向俄发出了严厉的警告,力图使俄罗斯不轻易地向南联盟提供情报。二是新闻封锁。为限制南联盟的舆论宣传报道,北约直接对南联盟的新闻机构进行了空中打击:4月10日,北约首次轰炸了南联盟一座广播电视发射塔;4月16日,攻击了南联盟电视转播中心的数座卫星地面站;4月29日,北约导弹更是直接攻击了塞尔维亚国家电视台大楼,导致电视台所有节目全部停播,6人死亡,多人受伤;后又于6月2日对南联盟的电视广播发射装置进行了新一轮的轰炸。同时,北约对西方记者的正面报道也横加干涉,企图让南联盟军民乃至全世界的人们只能听到北约“一家之言”,难以了解科索沃地区平民被炸死炸伤,供电、供水、供油、医院、学校等正常生活设施被炸毁破坏的真实情况。

科索沃战争中战场上的士兵

(二)电子战

科索沃战争中,为了取得制电磁权,北约利用EA-6B、EC-130H等电子战飞机,广泛实施了以电子进攻行动为主的电子战。在78天的空袭行动中,电子战飞机的出动架次占到空袭飞机总出动量的37%以上。

1.电子干扰

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大量运用电子干扰等“软杀伤”手段,对南联盟军队的信息探测系统、通信指挥系统、武器制导系统等实施强有力的干扰和压制。每次北约发动空袭,总是首先出动EA-6B专用电子战飞机对南联盟的预警雷达和火控雷达实施“致盲”干扰;出动EC-130H专用通信干扰飞机对南联盟20~1000兆赫频率范围内的无线电指挥通信系统实施“致聋”干扰。此外,在空袭中,他们利用无人干扰机盘旋在目标上空,并施放强烈的电子干扰,有时也投掷一些有源干扰器材,对南联盟的电磁辐射源实施近距离干扰压制。为了增强干扰掩护效果,美军经常在突击机群中编入电子干扰飞机,实施支援干扰。例如参加首轮空袭的8架EB-52H中,就有一架只装备有大功率电子干扰设备,其任务就是遂行支援干扰掩护,起着诱饵和干扰掩护的作用。

EB-52H电子战攻击机

2.电磁脉冲攻击

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在对南联盟实施的空袭中,首次使用了电磁脉冲炸弹。这种新型的信息化弹药爆炸后产生的电磁脉冲,类似于核武器爆炸后产生的电磁脉冲,瞬间即可烧毁爆炸区域半径数十千米范围内信息武器装备的核心部件,使电子系统中重要而娇贵的电子元件因击穿而失去作用,从而使雷达、电台及计算机等设备失去工作能力,对南联盟国家及军队的信息系统造成了重大破坏。

3.攻击电力系统

北约在空袭中还使用了另外一种新型的信息作战武器——石墨炸弹,专门用于破坏南联盟的电力系统。这是一种GPS制导的集束炸弹,通常用B-2和F-117A隐身飞机投掷。飞机从空中投掷后,母弹在空中布撒出数十枚至上百枚子炸弹,子炸弹爆炸后喷散出大量导电性能极强的精制碳丝,这些碳丝在空中能从卷绕状态向四处快速扩散,像一张巨大的蜘蛛网覆盖在高压线上,使电线短路,发电站无法供电,从而造成输电系统大面积停电。如5月4日,北约使用这种炸弹对南联盟的电力系统进行了攻击,致使南联盟的电力系统出现了大范围瘫痪,进而导致部分信息系统因停电而完全失去作用。

(三)网络战

网络战作为信息战的一种主要形式,首次用于实战是从科索沃战争开始的。战争期间,北约利用其计算机网络方面的人才和技术优势,与南联盟进行了激烈的网络对抗。

1.网络防御

针对来自南联盟等国家的网络攻击,美国等北约国家运用其在计算机及网络方面的领先技术,对其计算机网络实施了严密的防御,在网上“构筑”了坚实的“防火墙”,以防止南联盟在计算机网络上进行的渗透、注毒与窃密,从而大大降低了损失的程度。为防止南联盟黑客从网络上窃取北约军事、政治情报,美国等北约成员国还利用先进的信息反窃(解)密技术,对其网络上各种有价值的信息进行加密,增大了南联盟获取信息和解密的难度。

2.网络宣传

北约利用技术优势,通过在国际互联网上开设主页和常设链接等方式,对南联盟进行了规模空前的在线宣传,大量发布诸如南联盟“种族灭绝”和“种族清洗”的所谓罪证等反南联盟政府的材料,以此煽动南联盟人民起来颠覆政府。同时,他们还在网络上进行了充满对战争事实歪曲报道的舆论宣传。为此,英国甚至专门建立了一个英语—塞尔维亚语双语网站。英国防部长乔治`罗伯逊声称,这个网站就是为了抵消米洛舍维奇对南人民的宣传。与此同时,北约中止了对南联盟地区的商业网络服务,企图完全阻塞南联盟的互联网通道,并企图用电脑“黑客”侵入米洛舍维奇的银行账户做手脚。

3.网络反击

科索沃战争初期,北约国家的计算机网络遭受到来自俄罗斯、南联盟等国家“黑客”的攻击之后,北约特别是美军计算机“黑客”就多次对南联盟军队和政府的指挥控制网络实施反击,企图瘫痪其指挥控制系统。科索沃危机爆发后,美军成立了“网上作战小组”,先后在互联网上设置了“科索沃危机”、“贝尔格莱德动态”、“北约空袭”等网址,每天都通过这些网址向全世界公布“战果”,宣传北约的军事优势。美军还通过互联网发布反南联盟政府宣传材料,丑化米洛舍维奇,同时为军事打击制造借口,确保在舆论上处于主导地位。美军还多次召集计算机专家同南联盟进行“网络对抗”,将大量病毒和欺骗性信息输入计算机互联网和通信系统,以阻塞南联盟信息传播渠道。战争期间,克林顿还曾授权中央情报局组织对南联盟金融计算机网络进行攻击,企图利用计算机病毒瘫痪南联盟的整个金融系统。

(四)心理战

以美国为首的北约为了摧毁南联盟政府和军民的抵抗意志,以最小的代价尽快迫使南联盟屈服,充分利用电视、电台、互联网等媒介,并出动专门心理战飞机和部队,对南联盟军民实施了大规模、高强度、多手段、贯穿战争全过程的心理战。

1.心战宣传

为了给其空袭行动披上合法外衣,早在战前,北约就操纵西方媒体大肆渲染所谓“南制造人道主义灾难”,称米洛舍维奇是“暴君”、“种族清洗者”,竭力孤立和丑化南联盟,煽动北约国家民众对塞族人的反感与恐怖情绪,唤起民众对战争的支持。

开始空袭后的第三天,美国总统克林顿通过卫星电视向塞尔维亚人传送录像讲话,呼吁他们支持北约的军事行动。空袭不到一周,美空军的AC-130特种作战飞机就开始飞至南上空,向南军民播放北约制作的心战宣传广播电视节目。

美军AC-130特种作战飞机

此外,北约还通过散发战地传单,来宣扬北约空袭的“道义性”,给南军士兵施加心理影响。战争期间,北约还操纵媒体大肆宣扬南军是造成难民潮的罪魁祸首,而只字不提空袭给南联盟所造成的巨大灾难。为达到离间南联盟人民与政府关系的目的,北约通过各种宣传手段,把南联盟领导人描绘成践踏人权、违反国际法的“恶魔”,揭露米洛舍维奇的“罪行”,号召南联盟人民推翻米洛舍维奇,以图瓦解南联盟的政治基础。在军事行动的空中打击阶段(1999年3月24日至6月10日),美国国防部长举行了12次要闻发布会,接受了15次电视采访、11次电台采访和12次法国和外国报界采访;三军参谋长举行了7次要闻发布会,并且接受了12次采访;国防部发言人举行了12次要闻发布会,接受了22次采访;外交部和国防部发言人联合举行了8次要闻发布会。总计有368个新闻媒体和533名新闻记者参加。

2.心理欺骗

北约的一些军事和政治领导人经常采取捏造事实、夸大其词等做法,对南联盟实施心理欺骗。例如,在北约开始对南联盟实施空袭后不久,即向外界宣布科索沃阿族领导人鲁戈瓦被炸伤失踪。而鲁戈瓦本人不久后却安然无恙地同南联盟总统米洛舍维奇进行了会谈。4月14日,北约用导弹袭击了科索沃阿族难民车队,造成75人死亡的惨剧,而德国国防部长沙尔平居然宣称这是南联盟军队所为。眼看这个谎言即将被戳穿,北约又炮制了好几个版本的谎言来搪塞舆论的谴责,他们把难民乘坐的卡车和拖拉机称为军用车辆,指责车队中混有警车等等,甚至说轰炸现场是南联盟政府制造出来的。为了隐瞒空袭的真相,对南实施心理欺骗,北约还采取多种措施打压传媒设施,限制舆论报道,企图封锁事实真相,以虚假信息欺骗民众。例如,为阻止南斯拉夫人民听到本国政府的声音,北约先是用高分贝“噪音干扰”南联盟电台广播,后又多次轰炸南电视台和电视发射塔。据北约的统计数字,南联盟39%的广播电视转播站被炸,陷入瘫痪或严重损毁。美国还一度曾企图切断南联盟与外界的互联网联系。此外,北约还在内部实施严格新闻检查,凡是不利于北约方面的有关消息,一律严格控制外泄。政府甚至直接出面指责客观报道战况的一些记者。北约通过新闻封锁,使世界上相当一部分媒体都只能听到北约的一面之词。

3.心理威慑

1999年2月朗布依埃谈判时,美国人就曾使用虚拟现实技术,将北约联军空袭造成南联盟整个国家支离破碎的情景演示给米洛舍维奇总统看,公开进行心理威慑。在战争爆发前,北约还公开将预定打击的目标、时间、强度、方法以及可能造成的后果等公之于众,这与以往空袭行动强调突然袭击完全不同。北约是想通过这种宣传,制造战争恐怖气氛,对南联盟形成巨大的心理威慑,使其因畏惧军事打击而弃战求和,达到不战而屈人之兵的战略威慑目的。空袭开始后,北约在空袭规模、强度、时间、出动兵力、攻击目标、打击范围等方面逐步升级。为了逼迫南联盟尽早放弃抵抗,北约又故意通过媒体表示将不惜一切代价,对南实施地面进攻,极大地增添了南联盟军民心理上的压力。北约国家的电视台还每天都播放显示其高技术武器威力的画面,大力渲染空袭效果,给南联盟军民以心理威慑。空袭的第二阶段以后,北约还通过打击民用设施,对南联盟的普通民众进行心理威慑,造成南联盟人民对战争的恐慌,企图以此激起南联盟人民的反战、反政府的情绪。

二、南联盟军队的信息战行动

面对北约的信息战优势,南联盟不畏强敌,灵活有效地组织与实施了信息战特别是防御性信息战行动,取得了明显效果。

(一)情报战

科索沃战争中,尽管南联盟的装备比较落后、体系不够完善,但他们立足现有装备,土洋结合,灵活运用各种信息侦察手段,仍然实施了卓有成效的情报战。

1.信息侦察

在空袭之前,南联盟通过政治、外交途径,并运用各种侦察手段,出动了两个侦察中队的部分侦察机实施空中侦察,预先获悉了北约进行兵力集结、准备发动空袭的企图。南军根据情报分析,准确判断出首次遭空袭的重点将不是科索沃,而主要是包括首都贝尔格莱德在内的联盟全境的有关指挥设施,尤其是防空指挥系统。由于对情况的掌握和判断比较及时、准确,并相应地采取了对策,大大减轻了首次遭空袭的损失。南联盟还对北约的电子干扰情况实施电子侦察,根据其强度来判断北约是否将开始新一轮的空袭,从而使防空部队及其他部队提前做好战斗准备,既给予敌人以有力的打击,又保存了自己的实力。南军还采用多种情报战手段重点监测美军隐身飞机的动向。他们组建了前沿观察站和技术侦察小分队,及时提供有关敌隐身飞机及其他突击机群动向的初始情报,然后组织预警雷达系统远程接力。远方雷达近距发现隐身飞机,提前预警,及时将情况传递给下一个预警监测站。通过采取多方面的措施,使南军有限的信息侦察手段在为他们击落美军F-117A隐身飞机及巡航导弹所进行的情报保障过程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2.信息封锁

通过积极有效的信息封锁,阻止对方获取情报,是南联盟情报战的重要内容。战争期间,很多西方记者和其他人员充当了北约的情报“线人”。针对这种情况,南联盟对境内的间谍和敌方“耳目”进行了全面清理。为了阻止西方记者利用合法的身份公开搜集南联盟的各种情报,1999年3月25日,南联盟政府下令驱逐所有参与空袭的北约国家驻南联盟的记者,而只保留了中国、俄罗斯等对事件进行公正报道国家的记者及少量西方其他国家的记者,对进入军事禁区的9名记者也予以临时拘留。同时,大力加强新闻检查,严格控制对空袭地点的采访,避免北约通过新闻报道评估其轰炸效果。南联盟还以间谍罪逮捕了两名以救援人员身份作掩护、帮助北约选择空袭目标的间谍。此外,南联盟组织群众采取拉网式的昼夜巡查,清除对方可疑的特工人员,搜寻敌空投的卫星定位系统和投放式一次性干扰机。为了防止分离主义分子从内部向外泄露南军有关情况,南联盟还查封了科索沃部分报纸和广播电台等。通过采取上述各项信息封锁措施,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北约的情报搜集能力。

3.信息欺骗

为了对付北约先进的技术侦察,南联盟还广泛采用信息欺骗的手段,对北约部队实施了隐真示假、藏打结合的反侦察。对重要军事设施、武器装备和部队进行了隐藏伪装,大大降低了北约的侦察概率。具体方法有:利用北约的一些电子探测器材在目标静止时不起作用,而另一些探测器材不能穿透云层和烟雾的弱点,让部队选择有利时机采取行动;让防空雷达不开机或少开机,使北约的反辐射导弹等精确制导武器找不到可攻击的目标;利用树枝、树叶将坦克、装甲车整体覆盖,并关闭军用车辆的发动机,以防止敌热成像系统的探测;组装了数以千计迷惑对方空中侦察的假目标,如假高炮阵地、假导弹等,并用各种运载工具往来机动。南联盟所采取的各种隐蔽伪装措施和战法,不仅有效地欺骗了敌人、保存了自己,还使北约飞机在假目标上耗费了大量的弹药,有的巡航导弹也因找不到目标而自毁,空袭效果大打折扣。

(二)电子战

南军由于只有少量的电子干扰分队,缺乏有效的电子战装备,无法夺取制电磁权。但南军立足于现有装备,针对作战对手信息技术兵器的弱点,采取了一些切实可行的电子战行动和一系列隐蔽防护措施,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北约的进攻势头,使自己的军力大部分得以有效保存。

1.无线电静默

科索沃战争中,南联盟充分吸取了海湾战争中伊拉克防空雷达在战争伊始即被大量摧毁的教训,于北约空袭开始前72小时就实施了严格的无线电静默,关闭了雷达和无线电通信,使北约的电子战部队探测不到辐射源,找不到可供干扰和打击的目标,从而使大部分雷达系统免遭被摧毁的命运。在战争过程中,他们规定,只有在准确无误地掌握了北约飞机的空袭动向,并已知敌突击飞机接近己方地空导弹打击区域时,才让制导雷达开机,否则,坚决不容许开机。这样,北约反辐射攻击机就更难掌握南军雷达的辐射情况了。

2.无源电子干扰

为了对付北约机载雷达的侦察探测,南联盟采取了无源电子干扰的方法。他们因陋就简,利用折叠的波纹铁当作角反射器,诱导前来攻击的飞机、导弹,从而让隐藏在建筑物及树林里的坦克、火炮及装甲车辆得以保存;投放箔条、银化尼龙丝、铝化bō璃丝和偶极子箔条等消极干扰物,将北约的来袭导弹或精确制导炸弹诱骗到远离预定目标的地区,或使其制导系统失灵。

科索沃战争中美军F-117被击落,使隐身战机的神话被打破,但隐身战机的技术也随之更新换代

3.设置电子假目标

战争爆发前,南联盟就广泛设置了假雷达阵地,以假隐真,吸引北约反辐射导弹的攻击,从而保护自己的预警系统和防空导弹引导系统。战争爆发后,他们通过设置利用合成材料及金属制成的假天线,安装一些能够发射电磁波的老旧设备,在战时故意泄露电波,来引诱北约专用电子战飞机和反辐射攻击机发射导弹。南联盟的这种电子战措施在他们实施的反空袭作战中曾多次使敌人上当受骗,对保护己方预警系统及防空导弹制导系统的电磁辐射源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南军还采用了光电干扰的方法,来迷惑北约的侦察设施和突击机群。如在开战之初,就在即将遭受北约空袭的机场上,焚烧破旧轮胎,利用热气和烟雾来迷惑、干扰巡航导弹和激光制导炸弹,使它们偏离要打击的目标。

(三)网络战

战争开始后,南联盟全国的网络人才同仇敌忾,通过国际互联网实施了有力的网络战行动,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战果。其他国家的人民也从网上对南联盟的反空袭作战给予了大力支持。

1.网络阻塞

战争爆发后,在政府的支持下,南斯拉夫的电脑爱好者自发行动起来,在网上不断用“电子炸弹”回击敌人。他们通过向北约国家及军队的信息系统倾泻大量伪信息、废信息,制造“信息洪流”,阻塞、挤占其信息传输通道,使他们无法及时有效地获取、传输、处理所需要的信息,最终导致其网络瘫痪,以达到迟滞北约部队信息流通的目的。北约总部的网站每天都受到来自巴尔干半岛的数以万计电子邮件的猛烈“轰炸”。据北约网络专家透露,仅巴尔干地区的一台电脑每天就向北约总部发出20000多封电子邮件,大量的电子邮件造成了北约信息网络因为过载而阻塞,通信效率大大降低。

2.计算机病毒攻击

计算机病毒是一组通过自我复制来感染其他软件的程序,当程序运行时,内含的病毒也随之运行并感染其他程序。由于计算机病毒具有使计算机工作瘫痪,从而达到破坏整个军事指挥控制系统的巨大威力,因此已经引起各国军界的极大关注。科索沃战争中,南联盟的计算机“黑客”通过公用商业网的计算机终端联到对方军事计算机网络系统上,对北约的指挥通信系统进行病毒攻击。4月4日,北约的计算机通信网因受到“梅利莎”、“疯牛”等病毒攻击而一度陷入瘫痪,美海军陆战队所有作战部门的电子邮件系统均被“梅利莎”病毒阻塞,美“罗斯福”号航母的计算机也曾瘫痪3个小时。此外,由于南联盟以灵活多样的方式实施网络战,北约各国轰炸行动中最受信赖的英国气象局网站也遭到严重破坏,北约在贝尔格莱德的B92无线电广播网、在布鲁塞尔总部的网络服务器和电子邮件服务器都曾遭到“黑客”攻击。

梅丽莎病毒

3.网络窃密

南联盟组织了一批精通网络的计算机专家,从网上侵入北约的电子信息系统。他们破译了北约特别是美国一些政府和军事机构计算机网络的密码,并从这些机构的网络中搜集了部分有益于反空袭作战的信息和资料,从而使己方在作战过程中掌握了一定程度的主动权。例如,他们利用一台普通的电脑,通过拨号上网的方式,利用yahoo(雅虎)、infoseek等网络搜索器,找到了有关B-2、F-117A以及各型巡航导弹的有关资料,为反空袭作战提供了不少有价值的情报信息。

4.网上揭露

战争打响后,南联盟在电台、电视台被炸,处于北约严密舆论封锁的情况下,充分利用互联网成功地反击了北约的信息封锁和舆论宣传,揭露北约惨无人道、狂轰滥炸的罪行,歌颂南联盟军民英勇抗击的大无畏精神,使全世界人民透过西方舆论封锁的“铁幕”,真正了解科索沃战争的事实真相。这对揭露北约的战争罪行,唤醒北约参战国人民的良知,激起北约国家内部的反战情绪,起到了重要的宣传作用。

(四)心理战

针对北约咄咄逼人的心理攻势,南联盟也不甘示弱,他们采取主动与被动相结合、反击与防护相结合的方法,通过多种渠道,灵活运用多种手段,展开了一场卓有成效的心理反击战,收到了明显效果。

1.利用媒体和网络进行反心战宣传

为反击北约进行的“南联盟制造人道主义灾难”的宣传,维护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从联盟南总统到常驻联合国代表团使节的各级政府官员,利用各种外交场合和新闻渠道,严正驳斥西方有关南联盟制造“种族清洗”的指责,揭露西方媒体歪曲事实和极具倾向性的不实报道;强烈谴责北约对主权国家进行狂轰滥炸的霸权主义行径,组织国际新闻和人道主义机构现场查看北约炸毁民用设施的惨状,用大量事实揭露北约使用国际公约严令禁止的集束炸弹、贫铀弹进行轰炸的违法行为,争取国际舆论的支持。尤其是当美军轰炸了阿族难民车队以及中国驻南联盟大使馆,造成大量无辜难民以及中国外交官和记者的重大伤亡后,南联盟更是充分利用这些事实,对美国公然反人道、反国际法的罪恶行径进行了有力的揭露和反心战宣传。同时,南联盟还以国际法为武器,始终坚持有关科索沃地区的任何问题都是南联盟的内政、任何外部力量都无权干涉的立场,坚持认为对科索沃问题任何形式的干涉都违反了国际法,只有在北约停止轰炸和尊重主权地位的前提下,通过塞族与阿族间的和平谈判才能真正解决,这一立场赢得了国际社会正义力量的理解和支持。

塞尔维亚族科索沃人反对美军进入吉尼拉内市

2.积极进行心理防护

战争爆发以后,南政府广泛开展关于抗击北约侵略正义斗争的宣传教育,激励军民为维护国家主权而战,形成全国军民万众一心、团结一致、同仇敌忾抗战的有利形势。南联盟广泛利用报纸、广播和电视等传媒手段,大力宣扬爱国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的精神,反复播放歌颂祖国和军队的歌曲以及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南斯拉夫人反抗德国法西斯侵略的故事片,以鼓舞民心士气。在北约第一轮空袭后,南联盟总统和国防部分别对英勇进行反空袭作战的部队实施嘉奖,给予高度评价。对己方遭到的损失,则尽量避免提及。在部队内部,南军加强武器知识教育,使官兵了解掌握北约主要高技术兵器的战术技术性能,并找出其弱点加以利用。同时,南军还严格战场纪律,教育官兵不看敌散发的传单,不听敌宣传广播,不信敌蛊惑性谣言。从而使官兵的心理防护能力得到了普遍提高,凝聚了军心,始终保持了高昂的战斗意志。

反对科索沃战争游行

3.适时发动心理反击

针对北约军事和政治领导人捏造事实,大肆宣传科索沃阿族领导人鲁戈瓦及其助手已遭到软禁或杀害的谣言,南联盟电视台立即播出了米洛舍维奇与鲁戈瓦进行会谈的画面,鲁戈瓦还呼吁北约停止轰炸科索沃,并同意通过谈判寻求和平方案,使北约的谣言不攻自破;针对北约国家设置的心理战广播电台,南联盟及时组织侦察力量判明其发射功率和活动规律,并组织电子干扰设备对其进行阻断和压制,以减轻因南联盟军人及普通民众收听敌台而造成的负面影响;针对北约空军利用AC-130特种作战飞机大量抛撒心理战传单,瓦解南军斗志的实际,南联盟及时组织部队和警察进行收缴,避免了北约心理战传单的快速扩散。通过采取以上多种心理战反击措施,大大降低了北约实施心理战攻势的效果,稳定了军民的心理情绪,赢得了国际舆论的同情与支持。

4.巧妙心理施压

战争中,南联盟巧妙地利用美军F-117A隐身飞机被击落和美军士兵被俘两件事,对北约施加心理压力,也取得了一定的心理战效果。3月27日,南联盟防空部队成功击落一架美国最尖端的F-117A隐身飞机后,南联盟迅速将飞机坠落现场的画面传播出去。随后,全世界的电视台都反复地播放了被击落的F-117A残骸着火燃烧的状况。这一事件在美国和北约国家民众的心理上产生了极大的震动,美国国内的反战呼声日益高涨,美国政府受到越来越大的反战压力。总统克林顿不得不专门就此发表电视讲话,一方面为政府的战争行为进行辩解,另一方面,也不得不说明美国军人必须承担“真正的危险”。3月31日,南联盟俘虏了美军第一步兵师的3名士兵,南联盟先是扬言要审判他们,再度绷紧了美国民众的神经,使北约感受到很大压力。后来随着形势的发展,又以高姿态释放了这3名俘虏,使北约在政治较量中陷于被动。这两件事,一方面成功打破了北约的一面之词,激起了北约国内民众的反战情绪,另一方面也使南联盟又一次赢得了国际舆论的支持与同情。

1999年,在科索沃战争中,被南斯拉夫军队以老式低空导弹击落的F-117A

(责任编辑:中国历史网)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