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网

中国历史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军事历史 >

我国周边安全环境_《军事理论教程》

时间:2018-03-04 19:53来源:未知 作者:中国历史网 点击:
第四节 我国周边安全环境 一、我国周边地缘环境特点 国家地缘环境是指影响国家安全的地理位置、地理特征及与地理密切相关的国家关系等因素。我国的地缘环境具有特殊性。 (一)我国是一个陆海大国,拥有漫长的陆地边界和海岸线 我国位于亚欧大陆的东部,是亚

第四节

我国周边安全环境

一、我国周边地缘环境特点

国家地缘环境是指影响国家安全的地理位置、地理特征及与地理密切相关的国家关系等因素。我国的地缘环境具有特殊性。

(一)我国是一个陆海大国,拥有漫长的陆地边界和海岸线

我国位于亚欧大陆的东部,是亚欧大陆的一部分。我国是一个陆地大国,拥有960万平方公里的陆地疆土,陆地国土面积居世界第三,有2.2万多公里长的陆地边界线,陆地与14个国家相接壤。同时,我国还是一个海洋大国,拥有300万平方公里的大陆架及专属经济区的海洋面积,海岸线总长1.8万公里,有便利的海上通道和丰富的海洋资源,与8个国家的大陆架或200海里专属经济区相连接。

资料窗

《联合国海洋法公约》

《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在1982年12月10日召开的第三次联合国海洋法会议最后会议上通过,于1994年11月16日正式生效。其主要内容为:144个沿海国家拥有12海里海权,管辖海域面积可外延200海里,作为该国的专属经济区,享有勘探、开发、利用、保护、管理海床上覆水域及底上自然资源的主权;公海、国际海底资源为人类的共同继承财产,国际管辖共享。我国于1996年5月15日经全国人大常委会正式加入《联合国海洋法公约》。

(二)我国邻国众多,外部安全环境复杂

陆地上与我国接壤的邻国多,按地理位置排列依次是:朝鲜、俄罗斯、蒙古、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尼泊尔、不丹、缅甸、老挝和越南。在海上我国与朝鲜、韩国、日本、菲律宾、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文莱和越南的大陆架或200海里专属经济区相连接,其中朝鲜和越南既是海上邻国,又是陆地邻国,还与美国等国家隔海相望。我国陆海邻国众多,居世界第二,仅次于俄罗斯,俄罗斯的邻国虽然比我国多1个,但其陆地面积比我国约大1倍,与我国陆地面积大致相当的美国只有2个陆地邻国,加拿大只有1个邻国。

在这些众多邻国国家中,有的在历史上侵略过中国,并且现在仍是经济大国,并正在成为军事强国;有的与我国存在着历史遗留下来的边界领土争端和海洋权益争议;有的邻国之间存有积怨,它们之间有发生冲突的可能;有的内部不稳定因素多,如狭隘民族主义泛起、宗教派别斗争加剧。随着这些不同因素的变化,将对我国安全环境产生不同的影响,使我国外部安全环境复杂。

(三)我国为众多大国利益交汇点,战略地位重要

世界地缘可分为海洋地缘和亚欧大陆地缘两大地缘战略区。美国属于海洋地缘战略区,而且是世界超级海洋强国,具有全球性影响。世界上其他强国大多集中在亚欧大陆地缘战略区,俄罗斯位于该战略区的心脏地带。我国属于亚欧大陆地缘战略区,背靠亚欧,大陆,面向太平洋,处于两大地缘战略区的交接处,现在是对两大地缘战略区关系起重要影响和作用的国家。

冷战结束后,美国成为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处于大陆地缘战略区心脏地带的俄罗斯虽然暂时力量衰弱,但它仍然是世界第二军事大国;与我国同处在亚欧大陆东部的日本,经济实力雄厚,科技发达,军费开支居亚洲前列,并正在向政治大国迈进。我国处在这些大国交接处,如何处理好与美、俄、日三个大国的关系,不仅关系到我国自身的安全,而且关系到东亚、亚太地区乃至世界的安全与稳定。

二、我国周边安全环境现状

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世界战略格局和安全形势的变化,和平与发展成为新时代的主题,一个相对和平稳定的安全环境不断得到巩固和发展。我国与所有邻国的关系得到全面改善,没有一个国家与我国处于敌对状态。经过共同努力,我国与一些曾经关系对立的国家逐渐建立起相互谅解和信任的正常关系,恢复友好和重新走上健康发展方向。目前我国周边安全环境处于建国以来最好的时期之一,呈现出和平稳定的新局面。

(一)和平稳定是我国目前周边安全环境的主流

1.我国与大国建立伙伴关系

随着两极战略格局的解体,世界正在逐步走向多极化,将出现多个力量中心,因此,我国的安全环境在很大程度上要取决于与这些力量中心的关系。目前,我国与这些力量中心的关系发展总的来说是在加强。

中美关系的发展在经历曲折和挫折之后,重新走向健康的发展方向。1996年底—1997年初,中美实现了高层官员互访。1997年10月,江泽民访问美国,发表了《中美联合声明》。声明中指出:中美双方将“共同致力于建立中美建设性战略伙伴关系”,双方将“在中美三个联合公报的原则基础上处理两国关系”。1998年,克林顿总统访问中国,两国首脑决定:“中美不把各自控制下的战略核武器瞄准对方”。同时克林顿总统第一次在公共场合表示:美国不支持台湾独立,不支持“一中一台”、“两个中国”,不支持台湾加入任何必须由主权国家才能参加的国际组织。两国首脑的互访,揭开了中美关系史上新的一页。布什政府上台后,中美关系曾因台湾问题和科索沃战争危机而受到影响。但是,“9`11”事件后,布什政府认识到,在反恐、核不扩散等安全问题上都离不开中国的合作,必须“寻求与中国建立建设性关系”。同时,在经济全球化的情况下,中美作为两大经济体的相互依存性增强,尤其在维护朝鲜半岛和世界局势和平稳定等方面有重大的共同利益和巨大的合作潜力,使两国关系不断得到改善和发展,极大地促进了中美建设性合作关系的发展。

中俄战略协作关系进一步深化。我国与俄罗斯保持着良好的国家关系,两国领导人多次互访,先后签订了一系列联合声明,中俄签订了和平友好条约。近年来,中俄从“睦邻友好、互利合作关系”、“建设性伙伴关系”发展为“平等互信、面向21世纪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中俄边界98%以上已得到法律确认和正式划定。随着世界安全形势的变化,特别是“9`11”事件后,中俄安全合作的领域进一步扩大和深入。目前,中俄关系正沿着健康轨道稳步发展。

中日关系大局稳定。我国与日本建交后,两国关系发展基本平稳。在长期的历史交往中,两国基本形成了政治对话和安全磋商的交往机制,两国始终都把发展长期稳定的友好关系作为各自的基本国策。1998年11月,江泽民正式访问日本,中日双方发表了联合宣言,宣布“建立致力于和平与发展的友好合作伙伴关系”。两国关系总体保持发展势头。2008年5月,国家主席胡锦涛对日本进行了“暖春之旅”的正式访问,这是继江泽民1998年访问日本10年后,中国国家元首首次对日本进行国事访问,两个地区大国和邻国的首脑续友谊、谈合作、话未来。双方发表了《中日关于全面推进战略互惠关系的联合声明》,联合声明中明确提出:“两国互为合作伙伴,互不构成威胁”。为全面加强两国在各个领域的对话、合作和交流奠定了基础,为中日关系全面健康发展勾画了蓝图、指明了方向。

中欧关系发展前景广阔。中欧双方不存在根本的利益冲突,在推动世界格局多极化方面目标一致,为双方关系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础和广阔的空间。冷战结束后,欧盟相继出台了一些对华关系文件,把与中国的关系提高到与美、俄、日等大国同等重要的地位。我国领导人与欧盟领导人在伦敦亚欧首脑会议期间成功地举行了首次会晤,就建立中—欧年度会晤和长期稳定的建设性伙伴关系达成共识。2003年,欧盟再度推出其对华政策战略性文件:《走向成熟的伙伴关系——欧中关系中的共同利益和挑战》。

2.我国与各邻国睦邻友好关系发展顺利

我国在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与一切国家发展友好关系,特别注重发展与邻国的睦邻友好关系。目前,我国与所有邻国的关系得到全面改善。早在20世纪60年代,我国就先后与缅甸、尼泊尔、巴基斯坦、蒙古、阿富汗、朝鲜等国签订了边界条约或协定。1991年,我国与老挝签订了《中老边界条约》。至今,我国与这些国家保持着友好的国家关系和安宁的边界。

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分别与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签订了国界协定,与哈萨克斯坦的国界问题已经完全解决。中、俄、哈、吉、塔5国领导人多次会晤,签署了关于边境地区加强信任及相互裁减军事力量的协定。

我国同与自己发生过武装冲突的越南和印度也实现了关系正常化,国家领导人互相访问,加强经济、政治、文化等交往。中越签署了关于边界领土的基本原则协议,1999年签署了《中越陆地边境条约》,中越边界问题得到较好解决。1996年中印签署了《关于中印边境实际控制地区军事领域建立信任措施的协定》,2003年6月,中印签署了《中印关系原则和全面合作的宣言》,为边界问题的解决和两国关系的健康稳定的发展创造了良好氛围。近年来,我国还与韩国、日本等国继续保持着睦邻友好的关系。

3.我国周边地区的热点问题得到不同程度的降温

“热点”是指那些经常或多年发生战争的地区或国家。在新形势下,我国周边地区的热点问题主要是朝鲜半岛问题和印巴之间的对立。朝鲜半岛是东亚各国利益的交汇点,各大国都不希望朝鲜半岛出现危机。朝鲜半岛问题的根源在于南北对立的分裂局面,具体表现为朝鲜与韩国的对立和朝鲜与美国的对立。美国与朝鲜签订了《核框架协议》后,双方的对立局面有所缓和;同时,朝鲜半岛核问题经过两轮北京“六方会谈”的举行,进一步推动了和平解决朝鲜半岛核问题的进程,明确了采取协调一致步骤解决问题的方式,为最终和平解决朝鲜半岛核问题奠定了基础,对朝鲜半岛的稳定起到积极作用。朝鲜与韩国首脑会晤签署《南北共同宣言》后,双方也开始从对峙走向对话,打破了严重僵持的局面,虽然双方和谈的进程将是长期的和复杂曲折的,但通过对话解决包括朝鲜半岛核问题在内的所有问题是双方的共同愿望,相互间的气氛逐渐缓和,南北双方的经济交往和民间往来也逐渐增多。

我国周边地区的另一个热点是印度与巴基斯坦的对立。印度与巴基斯坦的两国关系曾有一定程度的缓解与改善。印巴两国政府都认识到必须改善两国关系,创造一个更加和平的周边安全环境,有利于集中精力促进自身经济发展,稳定国内局势,维护各自的执政地位。由于两国存在深刻的各种矛盾,实现持久和平仍需时日。总的看来,我国周边安全环境总的形势是趋于和平与稳定。

(二)相对稳定的安全环境中存在着不安全因素

1.美国对我国安全环境有综合性影响

冷战结束后,美国称霸世界的野心进一步膨胀,以美国为首的西方世界仍然有一股企图遏制中国的逆流,反华势力顽固地坚持冷战思维,不愿意看到中国的富强和统一,竭力鼓吹“中国威胁论”。“9`11”事件后,在美国的政策定位中,中国是“一个正在崛起、发展方向不确定而且挑战美国在亚太地区目标和利益的国家”,在2002年的《核态势评估报告》中,美国更将中国列为可能打击的对象之一。美国对我国采用各种手段进行遏制。一是在政治上推行“西化”政策,屡屡以所谓人权为借口,干涉我国内政。在我国统一问题上推行“分化”政策,插手台湾问题、西藏问题等。在台湾问题上美国玩弄两面性,一方面,承认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另一方面,暗中支持“台独”,继续向台湾出售先进的武器,同时公开支持达赖在美国的活动,极力阻挠我国统一大业。二是在军事上推行“进逼”政策,在亚太地区保持足够的军事实力存在,乘阿富汗战争之机在中亚长期驻军并建立情报站。三是在经济、外交等方面推行遏制政策。通过这些政策和手段,美国对我国安全环境造成综合影响,成为我国安全环境的主要隐患。

2.周边热点地区发生突变的可能性不能排除

我国周边热点地区之一的朝鲜半岛形势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我国的安全与稳定。朝鲜半岛是我国各周边地区中军事力量最为密集的地区,由于南北双方的立场相差甚远,南北谈判举步维艰,南北双方军事部署近在咫尺,军事对峙的僵局很难打破。另外,“9`11”事件后,美国把朝鲜视为美全球反恐战争所要打击的目标之一,并将其列为“邪恶轴心”和“潜在的核打击目标国家”,使朝鲜半岛再次出现核危机。为解决朝鲜半岛核危机,由朝鲜、韩国、中国、美国、俄罗斯和日本等国组成了“六方会谈”机制,以和平方式可验证地实现朝鲜半岛无核化。从2003年8月27日举行第一轮“六方会谈”开始,到目前为止共举行了六次会谈,由于朝鲜半岛核问题涉及国家多,各国目标差异大,“六方会谈”面临重重阻力,但经过各方六论艰难地沟通、协商和谈判,就推进朝鲜半岛无核化达成了一些共识,在艰难曲折的过程中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是,朝鲜2009年4月5日宣布发射“光明二号”卫星后,联合国安理会13日就此发表主席声明:认为朝鲜的发射活动违背了安理会第1718号决议,并将对朝鲜进行制裁。朝鲜外务省14日发表声明:拒绝接受安理会的这一主席声明,宣布退出朝核问题六方会谈,并按原状恢复已去功能化的核设施。同时,朝鲜还将加大发展战略核武器的力度。这样,使朝鲜半岛核危机再次升温,形势走向更加难以预测。因此,朝鲜半岛发生冲突或战争的可能性不能排除。一旦发生上述情况,我国的安全环境将受到重大影响。

我国周边热点的另一个地区是印度与巴基斯坦的对立。由于历史的原因,印度和巴基斯坦两国既存在民族怨恨,又存在着宗教纠纷,还存在着领土争端。现在印巴两国仍陈重兵于边境,互相对峙,特别是两国争夺的焦点地区——克什米尔地区的武装冲突以及双方之间互相指责时有发生。另外,印巴两国都拥有核武器,在1998年5月都相继进行了多次核试验,两国核军备竞赛进一步加剧,在印巴矛盾恶化的情况下,极有可能发生冲突或战争。由于印巴都与我国毗邻而居,克什米尔地区又与我国接壤,一旦印巴发生冲突或战争,都会对我国的安全环境产生不利影响。

3.我国与邻国边界和海权争端的解决难度较大

我国在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与世界各国发展友好关系,认真贯彻“与邻为善,以邻为伴”的外交方针,特别注重发展与邻国的睦邻友好关系,与所有邻国的关系得到不同程度改善。但我国与有的邻国还存在着边界争议及海洋权益的争议。从现实情况看,我国与邻国的边界争议及关于海洋权益的争议情况复杂,解决起来难度很大,这些争议始终是可能威胁我国边境和领海安全的不稳定因素。在陆地边界争议中,我国与印度之间陆地边界的争议领土约12.55万平方千米,至今没有得到实质性解决。在海洋权益争议中,我国与朝鲜、韩国之间关于黄海、东海大陆架划分,与日本之间关于东海大陆架划分和钓鱼岛归属,都存在着争议。我国的南海岛屿被侵占、海域被分割、资源被掠夺的情况十分严重,尤其是南沙群岛的争议,涉及国家多,这些国家除了与我国的主权要求有冲突外,彼此之间也存在着纷争,具体情况错综复杂。另外,随着西方一些大国等外部势力的积极介入,南海问题更趋于复杂化、国际化。因此,我国解决有关海洋权益的争议难度增大。

资料窗

中日东海争议

中日东海争议包括:钓鱼岛和东海划界。

钓鱼岛是中国的固有领土,面积约6.3平方公里,1895年被日本占领。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根据《开罗宣言》和《波cí坦公告》的规定,钓鱼岛应与台湾一起归还中国,但却先为美国控制,又在1971年由美国交给日本管辖。

东海划界争议涉及专属经济区、大陆架和海底油气资源开发等问题。1982年《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出台后,中日两国在东海的专属经济区出现了重叠,两国依据公约各自提出的主张存在严重分歧,中方认为应以大陆架自然延伸原则划分东海专属经济区,而日方则主张以中间线划界。

4.台湾海峡形势复杂

实现祖国统一,是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全体中国人民的根本意愿,是关系到国家命运和民族威望的大事。但是,在实现祖国统一的道路上,台湾方面特别是陈水扁上台后,不顾台湾及台湾人民的前途和命运,一意孤行地推行各种“台独”分裂活动,使台湾岛内的“台独”势力恶性发展,在公然抛出“一边一国”论的同时,采取岛内“公民投票”的方式来决定台湾的“前途、命运和现状”,为未来台湾地区进一步的主权“公投”创造条件;采用卑劣手段推进“去中国化”和“宪政改造工程”的实施;花费巨额经费,增强“以武抗统”的实力,在分裂道路上越走越远,把海峡两岸关系推到危险边沿。另外,台湾方面借助西方一些大国的势力,坚持拒绝两岸进行政治谈判的顽固立场,坚决反对“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主张,积极推进“两个中国,一中一台”的分裂政策,企图使台湾问题国际化,使海峡两岸关系更加复杂化。虽然随着马英九的上台这种局势有所缓和,他在就职演说中明确表示:“我们将以最符合台湾主流民意的‘不统、不独、不武’的理念,在‘中华民国’宪法架构下,维持台湾海峡的现状。”他再次重申,我们今后将继续在“九二共识”的基础上,尽早恢复协商。同时,马英九在接受媒体采访和公共场合时表示:“我不会去搞‘两国论’或‘法理台独’”。目前海峡两岸在海基会和海协会的积极磋商下,海峡两岸实现了“三通”和“直航”,两岸经贸和人员往来交流日益增加。因此,马英九上台后在一定程度上使“民进党”制造的两岸紧张关系得到缓解。但是,马英九在两岸关系上未重申国民党关于中国大陆与台湾终极统一的原来立场;在主权问题上,马英九态度依然暧昧,坚守以“中华民国”为表、以“台湾”为里的“台湾主体性”的认同,谋求两岸“对等”的关系。从本质上看,马英九上台后海峡两岸局势将由紧张转向缓和,两岸关系向正常化方向发展,但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统一大业的道路仍将曲折复杂。

三、我国周边外交工作的新理念

无论从地理方位、自然环境还是相互关系看,周边对我国都具有极为重要的战略意义。我国周边充满生机活力,有明显发展优势和潜力,周边环境总体上是稳定的,睦邻友好、互利合作是周边国家对华关系的主流。2013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周边外交工作座谈会上强调,要谋大势、讲战略、重运筹,把周边外交工作做得更好。他指出,我国周边外交的基本方针,就是坚持与邻为善、以邻为伴,坚持睦邻、安邦、富邻,突出体现亲、诚、惠、容的理念。亲、诚、惠、容这“四字箴言”,是新形势下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的一份生动宣言,是新形势下我国外交工作的新理念。

(1)亲是指巩固地缘相近、人缘相亲的友好情谊,要坚持睦邻友好、守望相助,讲平等、重感情,常见面、多走动,多做得人心、暖人心的事,使周边国家对我们更友善、更亲近、更认同、更支持,增强亲和力、感召力、影响力。

(2)诚是指坚持以诚待人,以信取人的相处之道,要诚心诚意对待周边国家,争取更多朋友和伙伴。

(3)惠是指履行惠及周边、互利共赢的合作理念,要本着互惠互利的原则同周边国家开展合作,编织更加紧密的共同利益网络,把双方利益融合提升到更高水平,让周边国家得益于我国发展,使我国也从周边国家共同发展中获得裨益和助力。

(4)容是指展开开放包容、求同存异的大国胸怀,要倡导包容的思想,强调亚太之大容得下大家共同发展,以更加开放的胸襟和更加积极的态度促进地区合作。

做好新形势下周边外交工作,要从战略高度分析和处理问题,提高驾驭全局、统筹谋划、操作实施能力,全面推进周边外交。一是要着力维护周边和平稳定大局,决不允许在我们自己家门口生乱生事,决不接受中国的发展进程再度受到干扰和打断。二是要着力深化互利共赢格局,统筹经济、贸易、科技、金融等方面资源,利用好比较优势,找准深化同周边国家互利合作的战略契合点,积极参与区域经济合作。三是要着力推进同周边国家的安全合作,主动参与区域和次区域安全合作,深化有关合作机制,增进战略互信。四是要着力加强对周边国家的宣传工作、公共外交、民间外交、人文交流,巩固和扩大我国同周边国家关系长远发展的社会和民意基础。

思考题

1.什么是战略?其要素有哪些?

2.什么是战略环境?

3.什么国际战略环境?其构成要素有哪些?

4.中国倡导的新安全观的具体内容是什么?

5.什么是国际战略格局?其演变过程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6.当前国际战略格局的特点是什么?

7.中国在“多极化”格局中的地位和作用体现在哪几个方面?

8.美国现行军事战略的具体内容是什么?

9.俄罗斯现行军事战略的具体内容是什么?

10.日本现行防务战略的具体内容是什么?

11.印度现行军事战略的具体内容是什么?

12.我国周边安全环境中的不安全因素有哪些?

13.试述中美关系对我国周边安全环境的影响。

(责任编辑:中国历史网)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