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人必须具备创新的素质与能力。创新人的素质与能力建立在基本素质与能力上,科技工作者、科学家的素质因行业而异,要特别重视创新能力的培养。 一、基本素质与能力 素质指人的品质与素养,是人的生理特征与心理特征的有机组合。人的素质是生而具有又随着人的成长、成熟而变化发展。能力一般指人能胜任某项任务的主观条件或达到的某种效率。狭义的能力包括知识、技能、体力;广义的能力包括基本能力、应用能力、劳动态度和成绩。人的素质一般包括思想品德素质、文化与知识素质、业务与技能素质、身体与心理素质。思想品德素质是首位的,包括理想抱负、道德品质情操、精神风格风度、思想理念观念等的整合。文化与知识素质是关键,是业务与技能的基础,业务与技能素质则是人适应环境、适应竞争、满足工作需要的综合体现。新世纪对人的素质与能力的要求是很高的,必须重视素质的修炼与能力的培养。 要关注能力培训,要面向21世纪。联合国教科文组织1993年成立“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发表的《教育——财富蕴藏其中》,对21世纪的教育提出了“四根支柱”:第一,“学会认知”,要学会认识事物的方法和操作系统,这“是21世纪的教育给予学生的学习、生活的最重要的能力和品质”,即“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第二,“学会做事”,要能适应不断变革的社会,不断学习并掌握新的专业技能。第三,“学会生存”,强调人的自主能力和人的责任感,对社会负责,对自己负责,不断适应发展着的社会。第四,“学会共同生活”,面对当代社会的全球性与地方性的矛盾、现代化与传统文化的矛盾、竞争与和平的矛盾、技术进展与人类学习的矛盾等,知识飞速发展,任何教育改革的策略,都必须涉及知识选择的问题。 要打好素质与能力基础。一要追求德、智、体、美、群、劳全面发展,全面发展思想品德素质、科技文化素质、身体心理素质、审美素质及业务能力素质。二要培育能力,包括基本能力、应用能力、劳动态度和成绩业绩四个方面。应用能力包括七方面的能力:(1)自学能力(阅读学术著作和科技期刊能力、检索数据库和因特网上查阅信息的能力、熟悉使用各种工具书的能力等);(2)思维能力(观察能力、理解能力、分析能力、判断能力、归纳能力、抽象能力、想象能力、综合和整合能力、演绎推理能力、决断能力);(3)研究能力(观察能力、注意能力、动手、操作、实验、应用、解疑、解难、组织、联络等能力);(4)创新能力(创造能力、开发能力、开拓能力、扬弃能力及计划能力);(5)表达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文字表达能力、曲线图表和数理计算的表达能力);(6)外交仲裁能力(涉外交往能力、发展人际关系、公共关系、归纳折中、协调仲裁);(7)领导能力(组织、指挥、管理、引导与开导、统筹、决策) 二、技术人才的素质与能力 科技与专业化作为现实的生产力,是靠科技创新实现的,科技人才是科技创新的关键。科技创新者必须具有与创新相适应的素质与能力才能完成科技创新目标。 素质:具备设计产品所需的应用物理学、材料科学、数学、社会心理学、美学、系统工程学等综合科学知识及应用能力;还有信息科学、决策科学、市场学、技术学等广博的基础知识;有扎实的设计素质和敢于承受并战胜“中试”失败的风险意识和献身精神。 能力:具有了解本企业技术实力和国外科技成果状况的能力,善于捕捉并能科学分析商品、市场、政策、经济技术等方面信息,能够科学地确定技术创新决策;具有熟练的生产技术操作能力以及科学系统的管理方法;能够设计并开发出既满足人们物质需要又满足人们审美生活情趣及心理需要的产品;有善于从用户的意见和建议中捕捉新的创新信息的能力。 三、科学家的素质、能力及素养 科学家的素质包括:第一,好奇心。对自然界和抽象事物充满好奇,有探知事物规律的欲望和探求事物最本质的本领。第二,自信心。信赖自己的判断。第三,恒心。在研究实验过程中不断努力,再努力,锲而不舍。第四,毅力。第五,危机感。担心自己的思维已经枯竭,不能跟上新时代新观念的发展;担心固守自封,认为这已是自己最好而且是最后的观点而不能更上一层楼,再也无法成功地完成一项非常艰巨的实验。 科学家的能力包括:第一,归纳能力。能够将事物归纳为最基本的、简单的,但是重要的法则,并通过这些基本法则去了解许多其他的事物。他们所了解的事物不仅仅是一个清单,或对个别事物的认识,而是将对它们的认识归纳成为一种普遍的认识。第二,化繁为简的本领。当阅读一篇内容十分复杂、有许多公式的科学报告时,能将其内容观点进行提纲挈领,并转化成自己的语言,将其转化为自己认为非常自然的东西。简言之,即对繁杂、深奥的事物、理论的理解不仅仅是简单的记忆,而是将其简单化,并转化为自己的语言,能真正地理解它、掌握它。第三,掌握能力。掌握了的东西,当再次回想或运用时,会觉得它似乎是由自己发明出来的一样。第四,发现能力。能看到别人已看过而没有发现的东西。第五,独立思考、创办事业的能力。独立思考,不模仿他人,一旦有了好主意,就白手起家创办公司而不考虑将会遇到什么困难。 四、创新能力的培养 创新能力是人的基本能力,是人的知识、技能、智力、智慧的统一与整合,是创新思维的能力和为实现创新所需要的一切能力的综合。创新能力的重要意义在于:第一,它是推动人类历史进步的动力,人类的发展史也是一部创新史;第二,创新能力是人的基本能力,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动力;第三,人的创新潜能是巨大的。人的大脑不仅储存功能巨大,能储存五亿本书的知识;而且潜力巨大,一般人的大脑潜能只利用了5%左右,少数人达10%左右。认识人的创新潜能巨大,才能产生出强烈的创新意识并为人类作贡献;第四,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更突出创新能力的重要性,只有不断创新,持续创新,才能适应新形势、新环境;第五,人类未来的希望在于创新。 首先,创新能力是创新思维能力及创新所需一切能力的综合。创新能力的构成及培养内容主要有四: 一是自学能力。它是创新能力的前提。创新必须积累丰富的知识,丰富知识主要来源于学习。创新应善于学习,养成自学习惯,树立终身学习意识。自学能力包括:阅读学术著作和科技期刊、报章、文献的能力;检索数据库和因特网上查阅信息、知识、文献的能力;熟悉使用各种工具书的能力等。 二是创新思维能力。第一,观察能力。即观察客观事物的表面现象进而掌握事物的本质的能力。第二,理解能力。观察事物、收集信息,必须理解它。第三,分析能力。理解后要善于分析,对事物进行剖析。第四,判断能力。分析后能判断,能去伪存真。第五,归纳能力。能抓住事物本质特征。第六,抽象能力。不仅能抓住事物本质特征,还要抽象地把它上升到理论、理念的阶段。第七,想象能力。还要发挥想象能力,开拓脑力,产生联想,迸发火花、亮点。第八,综合和整合能力。将产生的想象进行综合和整合,形成抽象的理念。第九,演绎推理能力。把抽象了的理念、想象和联想到演绎推理,以收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之效。第十,决断能力。对思维的方方面面形成的思路、方案等,抓住主要矛盾,对创新方向予以决断。由此可见,创新思维能力是一个动态优化的过程:观察→理解→分析→判断→归纳→抽象→想象→综合和整合→演绎推理→决断。 三是研究能力。研究是创新必须经历的阶段。不研究就不能深化、优化。研究能力包括观察能力、注意能力、动手能力、操作能力、实验能力、应用能力、解疑能力、解难能力、组织能力和联络能力等。 四是创新能力。第一,创造能力。创造意味着想出新的方法,建立新的理论,做出新的事物。创造也包括创见,有独到的见解;创建、创立、创办、创设、创始、创业等广泛的内容。第二,开发能力。第三,开拓能力。两者包括对自然资源、社会资源、人力资源的开辟、扩展。第四,扬弃能力。用哲学思维,在事物新陈代谢过程中,发扬旧事物中的积极因素,抛弃旧事物中的消极因素,达到创新的目的。第五,计划能力。计划也是一种创新,善于事先对创新的事物拟定具体的内容和步骤。 其次,要重视创新能力的培养,主要从六方面进行: 一是自信、热忱。创新离不开自信、离不开热忱。有自信,就不会畏惧;有自信,就充满热忱,热忱能鼓舞并激励人对创新采取主动;自信,能使人们对创新锲而不舍,有百折不挠的精神。热忱使创新充满活力,创造奇迹。爱迪生说:有史以来,没有一件伟大的事业不是因为热忱而成功的。 二是专注、执著。要学会专注,有专心致志的精神,比别人更投入、更努力就会获得更大的成功。对创新的执著追求,就能摒弃一切私心杂念,一心一意做一件事,把注意力高度集中。执著地追求,是创新走向成功的诀窍。 三是好奇、标新。好奇就能见人之未见;标新,就能思人之未思,为人之不愿为、不能为。好奇就能突发新观念、新思维。 四是自我控制、自我完善。善于控制自我,才能完善自我,超越自我。拿破仑·希尔的“7C”可供借鉴:第一,控制自己的时间(Clock),把握时间,珍惜时间;第二,控制思想(Concept),集中注意力于创新;第三,控制接触的对象(Contacts),选对合作对象,找出成功伙伴并向他们学习;第四,控制沟通的方式(Communication),善聆听、观察、吸收;第五,控制承诺(Commitments),选择最有效果的思想,交往对象与沟通方式就是最佳的承诺;第六,控制目标(Causes),目标应有理想又切合实际;第七,控制忧虑(Concern)。 五是把握现在。从现在做起,从自己做起,从小事做起。突出“干”字,不能光想不做、光说不做。歌德说:“瞬间的刹那,便可决定你的一生。”创新关键在把握住“一刹那”并立刻动手,把握微小的事物、观念,就不会错过创新机会。 六是管理创意。创意是创新的前提。珍惜创意、重视创意,不让创意一闪而逝,就要善于管好创意。第一,随时记下创意,不让它飞逝流失;第二,重视偶然现象、偶有所思、偶有所得,不能轻易放过;第三,重视无意中的主意,道似无情却有情,创意往往从无意中产生,千万不要小看它;第四,善观察以引发创意,要能眼观六路、耳听八方,能悟话中之话,听弦外之音,有人话到嘴边留半句,要善于捕捉个中奥妙,然后深入思考,不断完善创意;第五,定期复习,审查创意,不断筛选,不断创新。 (责任编辑:中国历史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