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人要从事创新活动,必须启动创新意识,培育创新思维,激发创新灵感,提高创新心理素质,开展创新活动,讲究创新方法,具备创新人品质,造就创造型人才。 一、创新意识 创新人创新离不开创造性活动,创造性活动源于创新意识,没有创新意识就没有创造性活动;创新意识贯穿于创造性活动的全过程,以促进和保证创造性活动的完成。 创新意识主要由好奇心、求知欲、怀疑、创造需要、思维独立性与创造性思维等因素所组成。这些创新意识的心理结构因素在创新意识形成与发展中的作用和地位各不相同,但又彼此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促进、相辅相成,以促进创新意识的发展。 好奇心是创新人深入探索心理的推动力。好奇是对自己不了解的事物觉得新奇而感兴趣,当人们对不了解的事物感到好奇的时候,往往正是创造性思维与创造性想象迸发的时候。客观的事物客观存在,这些事物看起来司空见惯、平凡无奇,其实,许多事物的本质人们尚不了解,在科学技术发展史和人类认识史上,往往是那些对平淡无味的事物产生了好奇心和惊奇感,促成打破砂锅问到底的意识,从而形成了创新意识,导致重大发现、发明、创造,这样的事屡见不鲜。牛顿对苹果落地感到好奇,发现地心引力而创造牛顿力学就是典型的例子。爱因斯坦说:“我们思想的发展在某种意义上常常来源于好奇心。” 求知欲、好奇心与怀疑都是理智的不同表现形式,它们共同促进与推动着创新意识的形成与发展。求知是探求知识,求知欲是探求知识的愿望。求知欲促成“七何”求知法,即对客观事物要追问:是什么(What)?为什么(Why)?是何人或何者(Who)?在何时(When)、何地(Where)出现的事物或提出的问题?能用什么方法(Howto)去探求?能探求到什么程度(Howmuch)?求知欲属理智范畴,巴甫洛夫曾经高度评价了理智在科学创造中的重要性。他说:有一种尚未充分加以估计的反射可以称为探究反射,或者像我给它取的名字,“是什么”?是什么反射,这也是基本反射之一。我们和动物当周围环境发生轻微变动时,就把有关的感受器指向这种变化的动因,这些反射的生物学意义是巨大的。假若动物没有这种反射,那么可以说它每分钟的生命都处于危险之中。人们这种反射表现得特别发达,最后表现为求知欲的形式,无限定向作用的科学。人的探究反射不仅可以由具体奇异的事物所唤起,而且也可以在适合语言的作用下产生。 论创新第二章创新人怀疑是探索科学的向导。怀疑意味疑惑、不很相信、猜测。怀疑是获得正确认识的开始。古人曰:“疑者觉悟,觉悟之机也。”一番觉悟,一番长进。怀疑是创造性意识不可或缺的。既要大胆怀疑,又不怀疑一切。怀疑要具备对某项客观事物具有一定的认识。 创造需要是创新意识的出发点,没有创造的需要,也就没有创新意识的形成。需要是一种对事物的欲望和要求,对创新的欲望和要求,激发创新意识的产生,促进和推动创新意识的发展。创造需要往往是一种社会需要,需要的实质是意识对活动的调节和制约作用,体现了意识与能动的统一。人的社会需要主要表现为:对他人或社会带来利益的需要;只对自己应有名利的需要;对己、对人、对组织、对国家、对环境、对社会有益的需要。正是这些社会需要激励人们产生创新意识和创造需要,并促进创新意识在创新过程中发挥巨大的作用。 思维的独立性与独特性是创新意识形成的必要前提。独特指独有的、特别的、独特的创造。往往有独到之处,能独辟蹊径而独树一帜,做到独一无二,等等。思维的独立性则表现在善于根据客观事物冷静地思考问题,而不会因偶然的暗示或影响,动摇和犹豫起来。他们不唯上,不唯书,善于独立思考和独立自主,科学上创立新学说的人,都是思维独立性很强的人,他们的思维特点就是敢于并善于破除迷信,解放思想。 创造性思维对创新意识的形成和发展起着关键作用,没有创造性思维就没有创新意识。创造性思维突出创造性、创新性,起着破旧立新、推陈出新、超越、否定之否定的作用,使创新带有区别于以往事物的认识,收到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效果。 在了解了创新意识的心理结构因素后,有必要进一步掌握创新意识的心理过程和功能。 意识是一种特殊的心理功能,是对外界信息转化为主体活动过程中的中介性的主导心理功能。创新意识对创新的其他心理活动起着统驭的作用,它回答为什么不同的创新者对同一事物有着不同的创新兴趣,表现出不同的创新感情,采取不同的创新态度。创新意识具有统驭各种创新心理活动的特殊功能,但它不能代替其他创新心理活动,它的特殊功能主要表现为对个体活动的自觉地定向和调节的作用,一个人思想意识的任何变化,都会导致行为倾向的改变。 在创新活动中要发挥创新意识的五种功能作用:一是创新意识的定向作用,提高创新者的每项创新实践活动的自觉的目的性,因为创新主体的各项心理活动,都在创新意识的统驭下,围绕该创新目的而进行。创新意识的定向作用,正是主体目的性活动的心理保证,它把创新人的各项创新活动沿着一定方向推进。二是创新意识的选择作用,它决定在创新过程中注意什么,不注意什么;相信什么,不相信什么;欢迎什么,赞同什么,反映什么。从而使自己的创新行为按照确定的目标前进,并按照客观规律去积极地创新以改造环境。三是创新意识的反馈作用,创新者的创新意识的定向作用、调节作用都是依照反馈意识来实现的。反馈是生物界普遍存在的现象,也是自动化装置赖以进行的基本机制。所谓反馈,就是前一步活动的效果,转为决定后一步前进的信息;前一因素的变化自然引起后一因素的反应。创新人为了实现创新目标,总是根据有利和合理的原则不断调整创新活动,什么有利于创新就选择什么,当创新受阻时通过信息反馈作用,随时调整创新的思路、方法和路线。四是创新意识的偏倾作用,它可以使各种创新心理活动围绕创新意识确定的方向协调起来,并使创新主体的有限精力集中在目标上,取得最大的效果。从心理学的角度看,由于信念、观点、立场等意识作用,给其他心理活动带来了极明显的偏倾性,往往容易导致认识上的片面性和行动上的偏倾性。这是在开展创新活动过程中千万不可忽视的。五是创新意识的统驭活动,主要表现在对其他心理活动的定向上,它在认识过程中主要通过注意去体现;在创新思维过程中主要通过信念去体现;在创新实践活动主要通过意志去体现;在创新体验表现中主要通过情感去体现。为此,有必要进一步探讨创新意识中的注意、信念、意志、情感的问题,以优化创新意识。 注意是创新意识对周围事物的警觉性和选择性的表现。由于注意,创新人才能在创新过程中集中精力去清晰地感知一定事物,深入地思考一定问题,而不被其他事物所扰乱;由于注意,创新人才能及时把精力转移到新发生的紧迫事物上去,以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可见,注意服从创新意识的需要,它是创新意识作用于创新认识过程的结果。注意是创新人的意识心理的一种机能,创新人随时都在运用注意去观察事物,协调行动,做出自卫性反应。没有注意,创新人就会失去对创新活动方向的控制。要搞好创新,就要重视对注意的培养。一要努力提高注意的自觉性,它来源于对注意目的的重要认识和对有关事物的广泛兴趣。二要培养对注意的分配能力,在创新过程中,要善于从时间上分配,把主要时间集中到注意的主要目标上;从感官上分配,创新过程中用不同的感官分别注意不同的情况以利于创新;从动作上分配,要努力提高对创新思维、方法运用的熟练程度。三要自觉练习注意的转移,要随着情况的变化,改变创新的思维、方法、手段。四要锻炼在注意活动中的毅力,能排除干扰,能长期盯住主要创新目标不动摇、不分心,培养有毅力的创新优良品质。 信念是人类意识的核心部分。创新信念是创新人对于创新的一种思想、一种理论、一项事业认可并确信的看法。人们常说的信仰、信心、信任等都属于信念的范畴。信念是创新者赖以从事创新活动的精神支柱;信念是创新人创新思维的中介因素,外界信息的很大部分,要经过信念的选择,才进入思维过程的,只有创新者所信仰和信任的思想、理论、事业,才能成为信念。在创新过程中,要重视正确信念的培养:一要明确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创新人在确立一项信念时,要坚持经过实践的检验;二要重视在讨论中考验信念,真理越辩才越明,正确的信念才越坚定。要善于听取各种不同的意见,善于自觉地避免各种偏倾性的干扰,防止思想僵化,培养正确的创新信念。 意志是创新人为了实现预定的创新目标而努力的一种心理过程,意志的特殊作用在于自觉努力去保证创新目标的实现。意志在克服创新过程中的消极情绪的斗争中发挥作用,坚强的创新意志还往往表现在对情绪的直接控制上,把战胜困难看做极大的乐趣。意志坚强的人正是靠这种精神力量去排除干扰,战胜艰险,才创造出惊人的业绩。 意志在创新活动过程中的品质是十分重要的。一是在形成中的品质,坚强的创新意志,表现为原则性与灵活性的统一,在创新人创新动机形成时,是与创新人的创新信念自觉地联系在一起的,他相信自己经过深思熟虑所形成的创新信念的正确性及创新行动的必要性,并能自觉地信心百倍地投入创新活动。二是在决定中的品质。坚强的创新意志,表现为果断性与科学性的统一。创新人对创新问题是在对占有材料进行科学的分析并根据事物的发展适时做出决定,是一种实事求是的创新品质。三是在执行中的品质。坚强的创新意志,表现为坚定性与顽强性的统一,能自觉地抑制在创新实践过程中出现的一切违反既定意愿的杂念,使自己的创新行动服从于既定的创新目标而不动摇,是一种锲而不舍的品质。 要重视对创新意志的培养。一要树立坚强的创新信念,坚信创新的意义,有必胜的信心。二要勇于克服奢望,要实事求是,不好高骛远,不好大喜功,踏踏实实地去探索、去创新。三要严于律己,在创新过程中不断克服影响意志的内部障碍,克服安逸或畏难情绪,克服缺乏信心、踟蹰不前等思想。四要有克服困难的毅力,下定决心,不怕牺牲,排除万难,去争取创新的胜利。 情感是意识的一种外部表现,是创新人对于外界刺激给予肯定或否定的心理反应,其体验于内的称为感情,如爱、恨、亲、疏等;表露于创新实践过程中的兴奋状态称为情绪,如兴奋、颓丧、激动、平静等。情感是一种复杂的心理功能。 存在决定意识,意识决定情感。情感的形成,不仅有它的生理基础,而且有它的社会基础。创新必需善于协调好在创新活动中所形成的各种社会关系,建立相互间的基础感情,使之有利于创新人的创新活动。 要协调好情感在创新活动中与其他心理活动的关系:一是情感与感知的关系。各种感知都能引起创新情感的知感,在创新活动中,要加强调查研究,深入实际,获得更多的感知以丰富创新意识与创新思维。二是情感与回忆的关系。回忆能调动人们的情感,情感也能促使人们的回忆。当创新受挫时,回忆曾如何克服困难、排除障碍有利于增强创新信心;当合作出现分歧时,共同回忆曾友好相处、相互体谅、互利互惠,将可重建和谐共处、优化合作的氛围。三是情感与思维的关系。思维与感情相互影响,兴奋的创新情感引起的心境会促进创新思维活动开展;“灵感”也容易在这种情况下出现。同时,思维活动也会影响情感,对于自己的创新活动将要取得胜利的期盼和想象,会调动创新人极大的精神力量。四是情感与活动的关系。人们的创新活动产生创新情感,也受情感的影响。创新人对创新活动的兴趣大小、效果好坏都能引起不同的情绪反应。创新人对所从事的创新活动感兴趣时,就表现出极大的热情并千方百计地去完成;当完成创新成果并取得优异成效时则内心感到非常的快慰。五是情感与意志的关系。积极的情感会大大增强创新主体的意志,而消极的情感将削弱斗争意志,甚至放弃创新目标。同时,意志也会影响情感,创新意志坚强的人,会勇往直前,全心全意地投入创新;意志薄弱者则会稍遇困难就退缩,产生畏难情绪。要重视培养健康的创新情感,这对创新人搞好创新至关重要。 二、创新思维 创新思维是人们在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过程中的思维活动,是人的本能,是人的智力品质。创新思维是与创新者、创新活动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具有社会价值的新颖而独特的思维活动。 创新思维与一般思维、创造思维有所不同。创新思维虽具有一般思维的特点,但又有所不同:创新思维不仅是依靠现成的表象或有关情况的描述,而要在现有资料的基础上进行判断、想象、构思、演绎、逻辑推理,以解决他人未解决或发现别人未发现的问题。而创造思维则是建立在独创性之上,创新思维一般是建立在已经创造出的既有概念、想法、做法或事物上。创新是一种超越,是对现实主观状况和客观条件的超越。创新思维是人类活动的高级过程。创新者必须掌握创新思维的特征,培育创新思维,以提高自身创新能力。 创新思维不同于一般思维,一般思维具有常规性、单向性、逻辑性和单一性,而创新思维在于思维的创见性、发散性、综合性和非逻辑性。创新思维的基础是逻辑思维,即通过观察、判断、分析、比较、综合、抽象、概括、归纳、演绎、推理等思维形式与过程来实现。但创新思维是非逻辑性的,其基本特征: 一是创见性。一般思维通常是复制性的,创新思维则具有创见性,往往具有独创性,其思维方式是与众不同、因人而异、独具卓识的。创见性和独创性在思路的探索上、思维的方式方法上、思维的结论上,能提出新的创见,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有所前进。独创性思维突出一个“敢”字:敢打破常规、敢破除陈规陋习、敢摒弃陈腐观念、敢怀疑权威结论,善“学而多疑”,能见人之所未见、想人之所未想、创人之所未创,独具慧眼、独具匠心,有独创见解。 二是求异性。不墨守成规,能另辟蹊径。注意观察客观事物非常规的一面,发现其特殊性、相异性,关注现象与本质的差异,形式与内容的不同,能以怀疑、批判的态度和立异、求新的精神去对待客观事物。对别人的立异创新,也能理解、支持并从中得到启发去开拓新的创新思路和途径。 三是逆向性。逆向性思维不可少,这是一种有意识从常规思维的反方向去了解。逆向性不是不尊重科学,而是建立在科学基础上的一种思维方式。 四是开放性。开放性思维是一种发散性、奔放性思维,没有一定的方向、无一定之规,没有一定的范围,海阔天空任翱翔,想象丰富激发灵感、迸发火花,从必然王国到自由王国,就会产生预料不到的效果。开放性思维可以产生很多办法、思路、见解和方案,既可在这些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发散,又善于将这些成果筛选选优,得到独到的见解,出奇制胜的办法或与众不同、独具一格的构思。 五是联想性。创新思维要善于举一反三、由此及彼、一叶知秋、触类旁通。既善于在已有的、别人的创新基础上进行再思考、再创新,又善于将表面上看来互不相干的事物联系起来进行创新。联想的基础在于有丰富的知识、新颖的信息,要善观察,善思考,善联系。关键是学习,多看文献、资料,多从互联网中提取有用的知识与信息,多向别人学习和交谈,向企事业单位学、向市场学、向用户学、向社会学。总之,处处可学,时时可产生联想。核心突出“勤”字:勤学习、勤观察、勤思考、勤联想。 六是综合性。有分析就必然有综合。综合性思维是指把事物的各个部分、各个方面、各种属性按照其本质的、内在的、必然的联系予以认知并统一于整体的认识,从而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的一种思维方法。事物内在的各部分、各方面、各属性是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相辅相成的。综合就是创新。综合性思维对事物分析与综合能更全面地观察事物并揭示其本质的东西,往往可更深入、更全面地进行综合性创新。美国阿波罗计划没有一项新发明的技术,关键在于综合,充分运用综合性思维的方法和手段进行整合、优化,进行了最佳创新。 要善于培育创新思维。创新是人的本能。人的潜力是很大的,关键在于培育、开发。科学的思维方法对开发人们的创新能力具有巨大的作用,要把培育创新思维看成是基本功,才能有效地形成创新能力。主要从五方面进行培育: 一是积累知识。积累才能丰富,才能由量的积累到质的飞跃。积累丰富的知识,就具备了创新的源泉。要讲究知识积累的方法,形成合理的知识结构,应以一个专业为主,以相关的几个专业为辅,形成一专多能。一专是创新的基础,多能是创新的拓展,能使创新进入最佳工作状态。 二是独立思考。独立思考是创新的关键。只有敢于怀疑批判并能独立思考,才能有效发明创造。牛顿说:没有大胆的猜疑,就做不出伟大的发现。必须坚持独立思考,善于独立思考。 三是冲破习惯束缚。习惯于按一定的思维方法去想问题、办事情,久而久之就束缚了创新思维和能力。既要冲破自我的习惯势力,又要冲破社会形成的唯上、唯书、唯权威的习惯势力。 四是提高联想能力。联想性、综合性都是创造性思维的特性,也就形成了创新能力。举一反三、由此及彼、触类旁通等能力是要培养的。这些都是创新能力的不同体现。 五是把握直觉和灵感。爱因斯坦宣称:“我相信直觉和灵感。直觉是人的大脑的一种高级的理性感觉。”灵感则是以直觉为起点的、在肯定性的直觉思维的基础上,经过一种量的积聚产生质的飞跃,这就是灵感。直觉与灵感是人脑的思维功能,具有不确定性、闪现性、直感性、非分析性等特点。在创新的道路上,直觉与灵感殊途同归。眉头一皱,计上心来。对事物的直觉而导致“眉头一皱”,通过大脑的创造性思维、激发灵感,调动人脑潜能产生出解决问题的方案而出现“计上心来”。 要为创新思维扫除障碍。破旧立新、推陈出新就要冲破、克服个人思维定势,进行反定势思考。创新既是创造,又是毁灭。人们的习惯势力和惰性往往会妨碍创新。要为创新扫除思想障碍,首先,要学会放松自己,自己解放自己;其次,把问题暂时搁置起来;再次,要打破现状思考;然后,动手试试;最后,再构思新点子。从而,就进入创新状态了。 (责任编辑:中国历史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