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主简介] 刘蓉(1816-1873),字孟蓉,号霞仙。湖南湘乡人。太平天国农民起义爆发后,助罗泽南办团练。清咸丰四年(公元1854年)随曾国藩与太平军转战江西。十年(公元1860年)骆秉璋督师四川,被聘为参赞军事。次年署四川布政使,同治元年(公元1862年)实授。二年(公元1863年)调任陕西巡抚,五年乔松年替任陕西巡抚,刘留陕办理军务,与乔意见不合,所部惨败于灞桥,被革职回籍。著有《养晦堂诗文集》十四卷及《思辨录疑义》等。 读书先应立志 [原文] ……吾迩年在家见弟辈读书悠忽[1],心窃非之而隐忍优容不能痛加督责,或启口未半而又中止。由今思之,深以为悔。安有兄弟终身成败所系而瞻徇颜面[2],缄口畏言[3],岂不视同路人耶?此吾往日姑息之过……此皆怀世俗之私心而相待之薄者也[4]。每观弟辈议论,志趣不肯居人下,则固与世之庸庸者异矣。若因此折节读书[5],锐志前进,虽驾古人而上之不为过分[6]……今弟辈徒有翘然好胜之心而不揣所能[7],此吾所以预忧其无成也……每日功课如温经书,务期精熟,看讲经书切宜细心体会。而诗文月课,按会拟作[8],亦断不可旷阙[9]。 ——节录自《养晦堂诗文集》卷十 [注释] [1]迩年:近年。悠忽:形容悠闲懒散。 [2]安:文言疑问代词,表示反问,与“怎么”、“哪里”相同。瞻徇:观看曲从。 [3]缄口:闭口。 [4]世俗:流俗。 [5]折节:转变志向。 [6]驾:凌驾;超越。 [7]翘然:自高自大。揣:估量。 [8]会:时。 [9]阙:同“缺”。 [译文] ……我近年在家里看到弟弟们读书悠闲懒散,心里暗暗表示反对,但却隐忍宽容,不能对你们彻底地加以督促训导,或者开口还没有说到一半就没有继续说下去。今天来思考这个问题,深深感到后悔。哪里有事关兄弟终身成败却看人脸色,闭口不敢说话的,这岂不是把至亲兄弟看做陌路人吗?这是我从前对你们姑息迁就之过错……这都是因有了世俗的自私心理而导致对兄弟不负责任。往常我观察弟弟们的言谈,其志趣不肯甘居别人之下,这固然是与世上那些平庸无能的人不同。如因此改变平日的节操行为而发愤读书,锐志前进,即使凌驾、超过古人也是应该做得到的……现今弟弟们徒有自高自大、好胜不屈之心,却不估量自己的能力究竟有多大,这是我之所以预先担忧你们不会有多大成就的缘故……从此之后,每天的功课如温习经书,务必做到非常熟练,阅读和听讲经书很有必要细心体会其意义所在。而在诗文月课方面,应当按时模拟写作,千万不可旷缺。 [评析] 刘蓉痛切指出弟弟们读书不用功,把太好时间白白浪费,从而要求他们奋发向上,锐志前进。他深刻反思从前不能直言督教弟弟们的原因就是碍于情面,认为这样做不仅不是爱他们,反而是害了他们。 俭约为治家之本 [原文] 家中用度较侈,固知内外大小无能守俭朴、务节省之人。然何以遂增至十百倍蓰之多[1]?我所增加者,唯先生脩脯一事[2]……屡书嘱弟一循旧章,不宜稍事浮华。世局益坏而人情日竞于奢,不唯非惜福之道,抑虑其召灾速祸而致琐尾流离之变也[3]。愿吾弟时以此说之基、廑辈,毋事华侈,以重吾不德而务撙节退让[4]、积善修身、时存戒惧修省之意[5]。异时桑梓或致祸灾[6],尚可幸免于难,为祖宗更延一线之祀[7],不同归于沦没。天道祸淫[8],昭然不爽[9],斯言痛切,幸勿忘之!比闻罗氏新妇入门[10],妆奁甚厚,辎重之外又有奁金三百,闻之殊不惬意[11]。我与罗忠节公道义至交[12],联为姻娅[13],其所斯于子女者非欲其席丰履厚为富翁富妪[14],亦冀其守礼敦伦,垂家范以绵世泽耳[15]。今存流俗之陋习,厚致奁具,非所仰承忠节之遗意[16]。古人有言:“贤而多财则损其志,愚而多财则益其过。”吾见世家之妇[17],恃有厚奁而骄傲舅姑、坏家法者多矣[18]……吾与同邑曾、罗二公神明至交[19],起家儒素[20],三人者经术浅深、学问大小不必尽同,然于富贵不淫、贫贱不移、威武不屈三语则皆毅然有以自立。涤翁名位冠一时[21],然览其书疏[22],皆业业兢兢,常怀忧国奉公、持盈保泰之意。罗忠节公积苦兵间,固未尝一日自逸[23],其遗书教诫子弟尤为切至。今三家联为姻好,子弟往来要当率由庭训[24],交相策励,庶不失故家轨范[25]。岂可竞为奢靡,自坠家风?若于勤俭持家之道或不之讲,其于居乱世而图自存之意或未之及,此吾所私以为忧者也。 吾迩来于家事百不关怀,独于基、廑两儿读书一事盼之甚切。冀其发愤刻励为端谨贤儒之士[26],守儒素家风以延世祚[27],他非所望也。近来仕宦之家好以官为世业,此间藩、臬、道、府莫不为子侄辈捐州县者[28],自以为光耀门户,而不知只以断丧元气。中材之士,一涉仕途,外诱日多,根器日坏,卒至落魄,萧条不可名状,不如今业诗书守寒素之可绵世泽也[29]。比来宦场相识多约联姻者,吾意殊不欲。即诸女亦不愿使适富贵之家,盖朱门子弟之贤者实不多得[30],而一种纨袴习气令人憎厌,不如乡里诗书家子弟之循谨少过耳……吾家近日习气,尚空谈而不务实践,又好以贤智先人评论短长瑕疵得失[31],务贬人而尊己,以自诩其才识之优,此等见识最为不好。深虑后生辈沾染陋习,遽自标异,遂趋浮夸轻薄一路,望老弟时加训诫。至要! ——节录自《养晦堂诗文集》卷十 [注释] [1]信蓰:倍;一倍。蓰:五倍。 [2]脩脯:旧时学生送给老师的干肉等礼物。 [3]琐尾流离:比喻处境由顺利转为艰难。 [4]撙节:节约;节省。 [5]修省:修养反省。 [6]桑梓:故乡;家乡。 [7]祀:祭祀。 [8]祸淫:《书·汤浩》,“天道福善祸淫,降灾于夏。”祸:降祸。淫:超过常度,此处指过度耗费。 [9]昭然:很明显的样子。爽:差错。 [10]比闻:近来听说;近来了解到。 [11]不惬意:不满意;不舒服。 [12]罗忠节公:指湘军将领罗泽南。 [13]姻娅:泛指姻亲。 [14]斯:这;这个。席丰履厚:比喻家私用具齐全有余。翁:老头儿。妪:老太婆。 [15]垂:传递。世泽:祖先的恩惠,主要指权势、财产、地位等。 [16]仰承:依靠;依赖;遵循。忠节:指罗泽南。 [17]世家:封建社会中门第高、世代做大官的家族。 [18]舅姑:丈夫的父母。 [19]曾:指湘军统帅曾国藩。罗:指罗泽南。 [20]儒素:儒者的品德操行。 [21]涤翁:指曾国藩。 [22]书疏:所写的奏摺。 [23]尝:曾;曾经。自逸:自享安乐、安逸。 [24]庭训:父亲的教训。 [25]故家:世家大族。 [26]端谨:言行庄重严谨。 [27]世祚:家世幸福。 [28]藩:官名。布政使的别称,专管一省的财赋、地方官考绩等事。臬:官名。按察使的别称,专管一路的司法刑狱和官吏考核等事。 [29]寒素:家世清贫。 [30]朱门:指富豪人家。 [31]瑕疵:微小的缺点。 [译文] 家中开支较为浪费,我本来就知道我们家内外长幼中没有能够谨守俭朴、致力节省的人。然而,家里的开销怎么就增加到以前的十百倍那么多呢?我本人所增加的开支,只是给先生送一些干肉之类的礼物……我多次在信中嘱咐弟弟你应当遵循我们家从前的规章,不该有一点浮糜奢华。外边局势变得更坏,而人们一天天争相奢侈,不仅仅是不珍惜幸福的根本,反而会招来灾祸,致使其处境由顺利转为艰难。希望弟弟你时时将这个道理告诉基、廑等后辈,不要追逐华丽奢侈,以重视我虽然没有才德却致力于节省退让、积善修身、时刻小心谨慎、修养反省之意愿。将来家乡或许招致祸患灾害,你们还可以侥幸免于灾难,为祖宗再延续一线香火,不致同归于沦灭。上天常给那些过度奢侈的人家降下灾祸,这是明白无误的,这些话说得很痛切,希望你不要忘记了。近来听说罗氏新媳妇嫁来我们家,陪嫁很丰厚,除了家具之外还有奁金三百两,我听到这个情况心里很不满意。我与罗泽南先生是道义上的至交,联结为姻亲,这样做对于子女并非要使他们家私用具丰厚而成为富翁富妇,而是希望他们谨守礼节、重视人伦,传递家中风范以延续祖先留下的恩惠。今罗家嫁女有流俗之陋习,置办丰厚的嫁妆,这不是遵循罗泽南先生的遗愿行事。古人曾经说:“贤能的人拥有太多的财物就会损折其志向,愚蠢的人拥有过多的财物就会更增加其过错。”我常常见到大官人家的女人,依恃有丰厚的嫁妆而看不起公公婆婆,坏了家法的人多得是……我与同乡曾国藩、罗泽南二位先生神明至交,都靠坚持读书人的品德操行而起家,三人的经国救民之术浅深、学问大小不必都一致,然而对于富贵不淫、贫贱不移、威武不屈这三句话则都毅然奉为立身之道。曾国藩先生名声地位均显赫一时,然而阅读他写的奏摺,都是兢兢业业,常常怀有一种忧国奉公、持盈保泰的心意。罗泽南先生在军营里历尽千辛万苦,未曾有一天自寻安闲舒适,他在遗书中对子弟的谆谆教导特别殷切。今天我们三家联结为姻亲之好,子弟们相互往来最重要的是应当一切照着父亲的教导去办,互相鞭策鼓励,才不会丢失世家大族所应遵循的行为标准。怎么能够竞相去追求奢侈浪费,自己毁坏了家风?如果不去讲究勤俭持家之道,没有处在乱世而谋求自我保护的想法,这正是我私下里感到忧虑的事情。 我近来对家里的事都不去考虑关心,唯独对基、廑两个儿子读书的事盼望之情非常急切。希望他们发愤刻苦自励以成为端庄严谨的有学识才华的人,谨守读书人的德行操守及良好的家风,以延续家世幸福,其他则不是我所希望的。近来官宦人家喜欢以做官为世业,我这里的藩、臬、道、府等官没有不为子侄辈捐钱去买州、县等官的,自以为会光耀自家门户,而不知道这只能是断丧元气之举。中等才能的读书人,一旦涉足做官这条路,外面的诱惑日益增多,思想根基就会日益变坏,最终发展到落魄丧魂,其家族衰败情状无法以言语来形容,不像今天那些致力于诗书、谨守艰苦朴素的人可以延续祖先恩泽。近来官场相识者大都相约结成姻亲之好,我却不主张这样。就是我们家的几个女儿也不愿使她们聘配于富贵的人家,这是因为富豪人家的子弟中贤能者实在不多见,反而养成一种花花公子的习气,令人憎恨厌恶,倒不如乡里读书人家的子弟能够循规谨慎,少有过失……我们家近来的习气,祟尚空谈而不致力于实践,又好以自己贤能聪明在别人面前妄加评论长短得失、是非曲直,致力于贬低别人而自尊自大,以吹嘘其才识的优秀,这种见识是最要不得的。我深深担忧子弟们沾染陋习,急于自己标新立异,于是趋向浮夸轻薄一路,希望弟弟你时刻对他们加以严格教训和劝诫。这最为重要! [评析] 刘蓉在篇中阐述了一个重要的问题,即勤俭节约是做官人家特别需要注意的。他对罗家女子嫁妆过于丰厚感到很不满意,其理由是嫁妆丰厚会助长新媳妇骄傲懒怠之习气,对于延续良好家风有害而无益。从而他主张诸女还是配嫁乡村中读书人家那些谨严之士为好。这一淡泊功名钱财、注重勤劳俭朴的治家观点反映了刘蓉较为浓厚的实学色彩。 (责任编辑:中国历史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