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长安朱雀门街东第四街长乐坊。原为睿宗在藩旧宅,景龙元年立为寺,以本封“安国”为名。《陕西通志》卷二十八《祠祀一(寺观附)》“西安府”:“安国寺,在府东迎宣门内,唐睿宗旧宅,景云元年建。”《长安志》卷八《唐京城》二:“安国寺,睿宗在藩旧宅,景云元年立为寺,以本封‘安国’为名。宪宗时,吐突承璀盛营安国寺,欲使李绛为碑文,绛不肯撰。后浸摧圮,宣宗欲复修,未克而崩。”段成式《酉阳杂俎》续集卷五:“长乐坊安国寺红楼,睿宗在藩时舞榭。”《两京城坊考》卷三:“寺有红楼,睿宗在藩时舞榭。元和中,广宣上人住此院,有诗名,时号为‘红楼集’。”广宣上人与当时名士多有交游,详见拙文《白居易与僧人交游考论》。《白集》见于《广宣上人以应制诗见示因以赠之诏许上人居安国寺红楼院以诗供奉》(卷十五),《传法堂碑》(卷四十一),《三角论衡》(卷六十八)。 27.头陀寺 《文选》卷五九王巾《头陀寺碑》:“头陀寺者,沙门释慧宗之所立也。”《元和郡县图志》卷二七:“头陀寺在(江夏)县东南二里。”陆游《入蜀记》卷四:“二十六日,与统、纾同游头陀寺,寺在州城之东隅石城山。”《舆地纪胜》卷六六:“头陀寺在(鄂州)清远门外黄鹄山上。”《湖广通志》卷七十八(武昌府江夏县):“头陀寺在黄鹄矶,即今观音阁,一名竹林寺。”宋王得臣《麈史》卷二:“白傅自九江赴忠州,过江夏,有《与卢侍御于黄鹤楼宴罢同望》诗曰:‘白花浪溅头陀寺,红叶林笼鹦鹉洲。’句则美矣。然头陀寺在郡城之东绝顶处,西去大江最远,风涛虽恶,何由及之?或曰甚之之辞,如‘峻极于天’之谓也。予以谓世称子美为诗史,盖实录也。”朱金城笺云:“此诗系白氏元和十年赴江州时作,王氏谓赴忠州时作,非是。”又,清吴翌凤《逊志堂杂抄》辛集云:“余留武昌最久,求所谓头陀寺者,了不可得。或云城西观音寺是。观音寺在黄鹄矶下,背矶面江,地势卑下。案李太白《江夏赠韦南陵》诗曰:‘头陀云外多僧气。’黄山谷诗曰:‘头陀全盛时,宫殿梯空级。’似在山阜高处。城中大观音山缭绕如伏蛇(俗因名蛇山),自西亘东,寺或在其上。尝记陆放翁《入蜀记》言寺在州之东,则非今之观音寺可知矣。楚人不但不知其处,且多不能举其名。”朱金城笺云:“吴氏之言与《麈史》合。然白氏诗纯系诗人想象之辞,亦不可过泥也。”朱金城:《白居易集笺校》,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年12月,第945-946页。 28.大云寺 此指江州大云寺。《旧唐书》卷《则天皇后纪》:“载初元年春正月,……有沙门十人伪撰《大云经》,盛言神皇受命之事。制颁于天下,令诸州各置大云寺,总度僧千余人。”《白集》见于《晚春登大云寺南楼赠常禅师》(卷十六)。 29.宝称寺 在庐山。宋陈思《宝刻丛编》卷十五(江南东路)《唐宝称大律师塔碑》:“唐秘书丞、史馆修撰刘轲撰,江州司户参军陈去疾书,前振武节度参谋李庭彦篆额。律师,江南讲僧也。名智满,陶靖节之九世孙,始出家于宝称寺,故以为号。碑以开成四年立,大中八年重建,在庐山。”又引《复斋碑录》云:“碑以开成四年四月二十七日建,武宗时废,大中八年七月二十三日重立。”刘轲《智满律师塔铭》:“曾孙潜,高尚不仕,……大师讳智满,先生九代孙也。……文曰:匡阜之下,庐山之北。有白马香象,甚奇特兮。……石塔巍巍,二林侧兮。”(《全唐文》卷七四二)又,刘轲《栖霞寺故大德玭律师碑》:“门人临坛者,……九江宝珍(按,当作宝称)寺智满,……今宝称领摩诃苾刍众,坛压庐岳,大江西南,卓然首出。若商那之后,继以掬多,得不谓释氏之雄乎?轲夙承宝称之知,见命叙述,且曰:‘吾得子铭,吾大师、吾无恨矣。’”(《全唐文》卷七四二)《白集》见于卷十六《游宝称寺》。白氏诗《百花亭》云:“山形如岘首,江色似桐庐。佛寺乘船入,人家枕水居。”所谓“佛寺乘船入”,此处的佛寺,据刘轲所述,当指宝称寺。 30.大林寺 在庐山之西。白居易《游大林寺序》云:“自遗爱草堂历东西二林,抵化城,憩峰顶,登香炉峰,宿大林寺。大林穷远,人迹罕到,环寺多清流苍石、短松瘦竹。寺中唯板屋木器,其僧皆海东人,山高地深,时节绝晚。于时孟夏,如正二月天,梨桃始华,涧草犹短,人物风候与平地聚落不同。初到况然,若别造一世界者。因口号绝句云:‘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长恨春归无处觅,不知转入此中来。’”(卷四十三)《清统志》卷二四四(九江府)二:“上大林寺在庐山西大林峰南,晋建,元末毁,明宣德中重修。寺前有宝树二,曲干垂枝,圆旋如盖。又中大林寺在庐山锦涧桥北,下大林寺在桥西。”査慎行《庐山记游》考云:“上大林寺,乐天先生曾游此,于四月见桃花。集中有诗序,今犹称白司马花径。寺前一溪泠然,宝树二株,叶如刺杉而细,如璎珞柏而长,桑《纪》谓为娑罗木者,非也。”由上可知,白氏诗文所指,当系上大林寺。《白集》亦见于《大林寺桃花》(卷十六)。 31.章敬寺 在长安城东。《陕西通志》卷二十八《祠祀一(寺观附)》“西安府”:“章敬寺在通化门外赵村西,本鱼朝恩宅,为章敬皇后立寺,故名。”《长安志》卷十《唐京城》四:“章敬寺,大历元年,作章敬寺于长安之东门,总四千一百三十余间,四十八院。内侍鱼朝恩请以通化门外庄为章敬皇后立寺。故以‘章敬’为名。”《白集》见于《梦亡友刘太白同游章敬寺》(卷十七)。 32.阆州西寺 (责任编辑:中国历史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