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网

中国历史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历史人物 > 白居易 >

《白居易诗歌创作考论》第二章 《白居易集》所涉佛寺辑考(14)

时间:2017-08-17 14:44来源:未知 作者:中国历史网 点击:
78.苏州南禅院 宋范成大《吴郡志》卷三十一:南禅寺,唐有之,今不知所在。《江南通志》卷四十四《舆地志寺观二》(苏州府):南禅寺在府城南,唐


  78.苏州南禅院

  宋范成大《吴郡志》卷三十一:“南禅寺,唐有之,今不知所在。”《江南通志》卷四十四《舆地志·寺观二》(苏州府):“南禅寺在府城南,唐开成间建,有千佛堂转轮经藏。白居易在郡尝书《长庆集》留千佛堂。《吴郡志》云:‘南禅寺,唐有之,今失所在。’按:今寺在郡学东,本名集云,明洪武中宝昙和尚奏改为南禅集云寺。”白居易《苏州南禅院千佛堂转轮经藏石记》:“千佛堂转轮经藏者,先是郡太守居易发心,蜀沙门清闲矢谟,吴僧常敬、弘正、神益等僝功,商主邓子成、梁华等施财,院僧法弘、惠满、契元、惠雅等蒇事。大和二年秋作,开成元年春成。堂之费计缗万,藏与经之费计缗三千六百。堂之中上盖下藏。盖之间,轮九层,佛千龛,彩绘金碧以为饰,环盖悬镜六十有二。藏八面,面二门,丹漆铜锴以为固,环藏敷座六十有四。藏之内,转以轮,止以柅,经函二百五十有六,经卷五千五十有八。(南阎浮提内大小乘经凡八万四千卷,按唐《开元经录》名数与此经藏同于阎浮大数二十之一也。)藏成经具之明年,苏之缁白徒聚谋曰:今功德如是,谁其尸之?宜请有福智僧,越之妙喜寺长老元遂禅师为之主,宜请初发心人前本郡守白少傅为之记。”(卷七十)《白集》又有《苏州南禅院白氏文集记》(卷七十)。

  79.妙喜寺

  在湖州乌程县。《浙江通志》卷二二九《寺观四》(湖州府乌程县)“城外寺观”条:“宝积寺,《万历湖州府志》:县西南杼山,旧名妙喜寺,梁大同七年建,唐贞观六年始移于此。”附注云:“颜鲁公集》:杼山之阳有妙喜寺,梁武帝之所置也。”妙喜寺附近名迹颇多,如“黄浦亭,颜真卿《乌程县杼山妙喜寺碑》:寺前有黄浦桥,桥南有黄浦亭,宋鲍照赋诗处。……温阁,颜真卿《杼山妙喜寺碑》:寺东偏有招隐院,其前堂西厦谓之温阁。……钓台,《成化湖州府志》:乌程杼山妙喜寺,有何楷钓台。颜鲁公诗‘俯视何楷台’即此。又长兴西北三十里有石壁如屏,亦称钓台,相传陈高祖少时钓处。……桂棚,颜真卿《杼山妙喜寺碑》:三癸亭西北丛桂间创桂棚,左右百步有芳林茂树,悉产丹青紫三桂。”[均见《浙江通志》卷四十二《古迹四》(湖州府)]元辛文房《唐才子传》卷八:“皎然,字清昼,吴兴人,俗姓谢,宋灵运之十世孙也。初入道,肄业杼山,与灵彻、陆羽同居妙喜寺。羽于寺傍创亭,以癸丑岁癸卯朔癸亥日落成,湖州刺史颜真卿名以三癸,皎然赋诗,时称三绝。真卿尝于郡斋集文士撰《韵海镜源》,与其论著,由是声价籍甚。”《白集》见于《苏州南禅院千佛堂转轮经藏石记》(卷七十)。见上“苏州南禅院”条。

  80.奉国寺

  在洛阳。《唐会要》卷四十八《议释教下·寺(东京)》:“奉国寺在修行坊,本张易之宅,未成而易之败。后赐太平公主乳母奉国夫人,寻奏为寺。”《增订唐两京城坊考》卷五洛阳定鼎门街东第二街第三坊修行坊:“奉国寺。本张易之宅。白居易有《东都奉国寺禅德大师照公塔铭》。”增订云:“奉国寺,《京大奉国寺故上座龛茔记》:忠,俗姓高氏,平阳郡人。神龙初置奉国寺。(《芒洛补遗》)”[清]徐松撰、李健超增订:《增订唐两京城坊考》(修订本),三秦出版社,2006年8月,第296页。白居易《唐东都奉国寺禅德大师照公塔铭·并序》载:“大师号神照,姓张氏,蜀州青城人也。始出家于智凝法师,受具戒于惠蕚律师,学心法于惟忠禅师。忠一名南印,即第六祖之法曾孙也。大师祖达摩,宗神会,而父事印。其教之大旨,以如然不动为体,以妙然不空为用,示真寂而不说断灭,破计著而不坏假名。师既得之,揭以行化。出蜀入洛,与洛人有缘。月开六坛,仅三十载,随根说法,言下多悟。由是裂疑网,拔惑箭,渐离我人相者,日日有焉。起正信,见本觉,顿发菩提心者,时时有焉。其余退恶进善,随分而增上者,不可胜纪。夫如是,可不谓烦恼病中师为医王乎?生死海中师为船师乎?呜呼!病未尽而医去,海方涉而船失。粤以开成三年冬十二月,示灭于奉国寺禅院。以是月迁葬于龙门山,报年六十三,僧夏四十四。明年,传教主院上首弟子沙门清闲,门徒,合财施,与服勤弟子志行等,营度襄事,卜兆于宝应寺荷泽祖师塔东若千步,窆而塔焉,示不忘其本也。”(卷七十一)

  81.宝应寺

  在洛阳。赞宁《宋高僧传》卷八《唐洛京荷泽寺神会传》:“释神会,姓高,襄阳人也。……居曹溪数载,后遍寻名迹。开元八年,敕配住南阳龙兴寺。续于洛阳大行禅法,声彩发挥。先是,两京之间皆宗神秀,若不淰之鱼鲔附沼龙也。从见会明心六祖之风,荡其渐修之道矣。南北二宗时始判焉,致普寂之门盈而后虚。……代宗、郭子仪收复两京,会之济用颇有力焉。肃宗皇帝诏入内供养,敕将作大匠并功齐力,为造禅宇于荷泽寺中是也。会之敷演,显发能祖之宗风,使秀之门寂寞矣。上元元年,嘱别门人,避座望空,顶礼归方丈,其夜示灭。受生九十三岁矣,即建午月十三日也。迁塔于洛阳宝应寺,敕谥大师曰真宗,塔号般若焉。”据《增订唐两京城坊考》所考,荷泽寺在洛阳长夏门之东街从南往北第四坊嘉善坊,神会墓志出土于龙门[清]徐松撰、李健超增订:《增订唐两京城坊考》(修订本),三秦出版社,2006年8月,第339页。故白居易《唐东都奉国寺禅德大师照公塔铭·并序》所云“卜兆于宝应寺荷泽祖师塔东若千步,窆而塔焉”中的“宝应寺”,定在洛阳无疑。

  82.福先寺

  在洛阳城东三里。明李贤等《明一统志》卷二十九(河南府):“福先寺在府城东,唐裴度建,皇甫湜撰碑记。本朝洪武中重修。”不知何据。据《河南通志》卷五十《寺观(河南府)》载:“福先寺在府城东三里,唐神龙元年武则天创建。明洪武十二年重修,成化中洛水冲圯,徙于北。”其本于《唐会要》卷四十八《议释教下·寺(东京)》:“福先寺,游艺坊。武太后母杨氏宅。上元二年,立为太原寺。垂拱三年二月,改为魏国寺。天授二年,改为福先寺。”据上,福先寺当为武则天所创建。又,《增订唐两京城坊考》洛阳长夏门之东第三街第七坊延福坊下载:“延福坊。有水碨,四轮齐转。《名画记》:福先寺吴道玄画地狱变,有病龙最妙。《旧书德王裕传》:昭宗至洛下,一日幸福先寺。”增订云:“福先寺《元河南志》卷一载唐都延福坊有福先寺,《唐两京城坊考》承之,误。《唐会要》卷四八载福先寺于游艺坊。《河南志》卷一有太原寺,即太原寺改为积德寺并徙于积德坊。”[清]徐松撰、李健超增订:《增订唐两京城坊考》(修订本),三秦出版社,2006年8月,第358页。《白集》见于《福先寺雪中饯刘苏州》(外集卷上·诗文补遗一)朱金城笺注福先寺在洛阳长夏门之东第三街,仍《两京城坊考》,误。
(责任编辑:中国历史网)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