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8.长寿寺 洛阳长寿寺有二,一在洛阳长夏门之东第二街从南往北第四坊嘉善坊,据《增订唐两京城坊考》卷五“长寿寺”条:“唐会要》卷四十八:‘嘉善坊有长寿寺。长寿元年武后称齿生发变,大赦改元,乃置长寿寺。’按《两京城坊考》卷五,南市下有长寿寺。所引为《朝野佥载》:‘东都丰都市在长寿寺之东北……’恰证嘉善坊内有长寿寺。”[清]徐松撰、李健超增订:《增订唐两京城坊考》(修订本),三秦出版社,2006年8月,第339页。一在洛阳长夏门之东第四街第二坊履道坊,履道坊条下列长寿寺果园、源匡赞宅、高力牧宅、西门内刑部尚书白居易宅[清]徐松撰、李健超增订:《增订唐两京城坊考》(修订本),三秦出版社,2006年8月,第361页。白居易有《赠僧五首》之《清闲上人》诗,题下自注云:“自蜀入洛,于长寿寺说法度人。”(卷二十七)《白集》又有《秋游平泉赠韦处士闲禅师》云:“南村韦处士,西寺闲禅师。”(卷二十二)诗中的“闲禅师”,即僧清闲,为东都奉国寺长老神照弟子,后居洛阳长寿寺说法,与白居易相交很深(见“香山寺”条)。又,《画弥勒上生帧赞》序:“南赡部州大唐国东都城长寿寺大苾刍道嵩、存一、惠恭等六十人与优婆塞士良、惟俭等八十人,以大和八年夏受八戒,修十善,设法供,舍净财,画兜率陀天宫弥勒上生内众一铺。眷属围绕,相好庄严。……致敬无量而说赞曰:百四十心,合为一诚;百四十口,发同一声。仰慈氏形,仰慈氏名。愿我来世,一时上生。”(卷七十)据上所考及诗文之意,白居易所云“长寿寺”与“西寺”,当为履道坊之“长寿寺”。 59.南龙兴寺 即龙兴寺,在洛阳定鼎门街西第一街宁仁坊。寺有展子虔画八国三分舍利。穆员《东都龙兴寺镇国般舟道场均上人功德记》云:“大历五年,始居龙兴寺镇国般舟道场,尔来足不逾阈者,垂三十载。其为业也,形不住心,夜不息昼;外不舍百刻之一,中不迁万化之二;劳其形,与天健;精其志,与日新。……贞元十年五月二十五日前侍御史河南穆员记。”(宋李昉等编《文苑英华》卷八二一)《增订两京城坊考》卷五“定鼎门街西从南第一曰宁仁坊”增订云:“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洛阳唐城队等,在对隋唐东都和五代至宋西京郭城南垣正中的定鼎门遗址进行考古发掘时,对宁仁坊东侧坊墙进行发掘。……宁仁坊东面坊墙西侧建筑基址内的地面上清理出佛造像6件,多已残破。据文献记载宁仁坊中有龙兴寺,这个基址与佛教遗像是否与龙兴寺有关,待考。(《考古学报》2004年第1期。)”[清]徐松撰、李健超增订:《增订唐两京城坊考》(修订本),三秦出版社,2006年8月,第379页。按,“宁人坊”,本曰“宁民”,避太宗讳改。其后多曰“宁仁”。《白集》见于《南龙兴寺残雪》(卷二十八),本集又有洪州龙兴寺,其《唐抚州景云寺故律大德上弘和尚石塔碑铭》云:“大历中不去父母之邦,请隶于本州景云寺。修道应无所住,故贞元初离我我所,徙居洪州龙兴寺说法。”(卷四十一) 60.菩提寺 在洛阳城南,后魏时建。后魏杨衒之《洛阳伽蓝记》卷三(城南):“菩提寺,西域胡人所立也,在慕义里。”《白集》见于《菩提寺上方晚望香山寺寄舒员外》(卷三十),《菩提寺上方晚眺》(卷三十一)。 61.草堂寺 在长安终南山。宋张礼《游城南记》:“圭峰、紫阁在祠之西。圭峰下有草堂寺,唐僧宗密所居,因号圭峰禅师。紫阁之阴即渼陂,杜甫诗曰‘紫阁峰阴入渼陂’是也。”朱金城按:“李训于甘露事变后单骑走入终南山,投寺僧宗密。密与训素善,欲剃其发匿之,未果。仇士良以宗密容李训,遣人缚入左军,将杀之。赖中尉鱼弘志奏释之。见《旧书》卷一六九《李训传》。则似宗密亦同情甘露事变者。”朱金城:《白居易集笺校》,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年12月,第2116页。《白集》见于《赠草堂宗密上人》(卷三十一)。 62.天宫寺 《增订唐两京城坊考》卷五洛阳定鼎门东第一街第六坊尚善坊:“天津桥天宫寺,注:《续玄怪录》:李愬天津桥,因入憩天宫寺。《原化记》:华严和尚在天宫寺,弟子三百人。《西京记》:洛阳天宫寺秀师,玄鉴默识,中若符契。《独异志》:天宫寺有吴道玄画。”增订云:“天宫寺,《续高僧传》卷二二《释明导传》:‘龙朔二年奉敕别住东都天宫寺。’同书同卷《释昙光传》:‘敕召住天宫寺。’《新唐书·五行志》:‘长寿中东都天宫寺泥像皆流汗霡霂。’洛阳龙门藏《大唐东都弘圣寺故临坛大德释真坚经幢铭》:‘初准敕住天宫寺,后奉敕移住弘圣寺。大历中,充会善寺临坛十大德……后学莫不遵崇,宗旨远近,流行乃至新罗异域,(兴元元年)终于弘圣寺本院,期十五日,于东都龙门西天竺寺南凹面阳安厝……’(张乃翥《龙门藏幢读跋两题》载《敦煌研究》1989年第2期)按,张乃翥谓‘天宫寺在东都劝善坊,高祖龙潜旧宅所改置。其时释大师明略、清护、惠秀、宝思维、神秀等初唐高僧多于该寺挂锡知任。龙朔元年(661)高宗又亲奉此寺并别度僧二十人(《旧唐书·高宗纪》),铭文之中会善寺在中岳嵩山太室西麓’。天宫寺,据《唐会要》卷四十八‘观(劝)善坊,高祖龙旧宅,贞观六年立为寺’,似应在劝善坊。如按《续玄怪录》所记‘李愬天津桥,因入憩天宫寺’来看,天宫寺近天津桥,而天津桥在皇城端门南,南对定鼎门。又《元和郡县志》载天津桥在河南县北四里,河南县在宽政坊,县北四里则应是积善坊和尚善坊两坊之间的北部,因此,天宫寺在尚善坊,而不在劝善坊。弘圣寺在龙门伊阙北侧寺沟西端。按真坚佛学造诣很高,宗旨远近,流行乃至新罗异域。其时新罗沙门明朗、慈藏、惠通、明晓、惠超等入唐求法,而中国僧人义林远涉新罗传述密宗。龙门石窟新罗像龛的存在,正是这一历史现实的反映。”[清]徐松撰、李健超增订:《增订唐两京城坊考》(修订本),三秦出版社,2006年8月,第292-293页。宋郭若虚《图画见闻志》卷五《故事拾遗》“吴道子”条载:“开元中,将军裴旻居丧,诣吴道子,请于东都天宫寺画神鬼数壁,以资冥助。道子答曰:‘吾画笔久废,若将军有意为吾缠结舞剑一曲,庶因猛励,以通幽冥。’旻于是脱去缞服,若常时装束,走马如飞,左旋右转,挥剑入云,高数十丈,若电光下射,旻引手执鞘承之,剑透室而入,观者数千人,无不惊慄。道子于是援毫图壁,飒然风起,为天下之壮观。道子平生绘事得意无出于此。”《白集》见于《登天宫阁》(卷二十八)(按,“天宫阁”,即洛阳天宫寺阁),《早秋登天宫寺阁赠诸客》(卷三十二),《传法堂碑》(卷四十一)。 (责任编辑:中国历史网) |